新形势下国有企业党建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对策探究摘要在一定意义上说,搞好国有企业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而且是重大的政治问题。
本文分析了新形势下国有企业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对策。
关键词新形势;国有企业;党建工作;问题;对策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实现我们党的新的战略追求和奋斗目标,必须“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企业党建工作也必须与时俱进,积极探索发挥企业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的体制、机制、途径、方法,保证企业改革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在一定意义上说,搞好国有企业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而且是重大的政治问题。
国有企业党组织是否坚强有力,能否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关键是要与时俱进、创新发展,把企业党建工作的目标任务落到实处,不断推进企业的改革和发展。
一、当前国有企业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在市场化经济体制下,党组织的权威和地位减弱。
国有企业在新中国的改革历程中的重要性和特殊性,决定其地位和影响力已不同于单纯的经济组织,而是集经济责任、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于一身的庞大社会复杂体,但作为市场化企业,其首要目标仍是追求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党组织被迫成为企业行政领导的附属物,党的建设不可避免地遭到削弱,严重影响了企业的改革发展和
思想政治工作。
(二)企业党务干部的综合水平和整体素质不高,企业党务干部年龄结构老化,人员力量配备不足。
当前不少企业生产经营满负荷运转,难免出现党务工作“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其次,党务工作者岗位危机感比较重,有不少年富力强、懂业务的优秀人才不愿从事党务工作,缺少必要的人才智力资源及相应的活动经费支持,客观上造成了党务工作难以推进、党务工作者“有心无力”的尴尬局面,成为严重制约企业党组织地位作用发挥的重要因素。
(三)企业党务工作方式方法陈旧、呆板、形式,缺乏实效。
目前,大部分企业党组织的工作方式方法基本上是沿用“老传统”,许多做法几乎只是停留在要材料、学文件、读报纸、看记录上,真正深入了解、排忧解难的少,且内容枯燥,效果不好。
(四)党员队伍“质”与“量”的权衡中,过分追求“量”而忽视本质问题。
在当前形势下国企发展党员存在一些问题,如认识不足、培养不够、追求数量、动机不纯、程序不严等情况;少数党员更是自身组织纪律观念不强、进取意识不强、专业技能不精、自我要求不高,出现一些贪污腐败、生活作风随意等现象,严重影响党员队伍的纯洁性及先进性,影响党组织在职工群众心中的威信和地位。
二、新形势下加强国企党建工作对策
随着国企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国企党建工作也面临着诸多新的挑战,如重经济发展、轻党建建设,党建工作方式单一,人员流动性大、党员管理难等。
应结合新的实践和理论的发展,加强国有企业党组织自身建设,开创国企党建工作的新局面,发挥国企党组织在企业生产经营中的作用。
(一)加强领导班子队伍建设,打造一流领军团队
加强领导班子队伍建设,造就一支高素质的经营管理者队伍,是搞好国有企业的关键。
首先,按照干部的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的原则,树立注重品行、科学发展、崇尚实干、重视基层、鼓励创新、群众公认的用人导向,选优配强企业党政一把手,优化领导班子的整体结构。
其次,各级领导班子一定要志存高远,以对国家、对企业、对职工高度负责的态度,义无反顾,勇往直前,切实担负起时代、企业赋予的责任。
第三,建立领导干部激励约束机制,加强领导班子廉政建设,实行决策民主化、科学化、法制化,保证企业领导班子能正确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使各级班子把全部精力倾注在谋事、干事、成事上,形成良好的工作作风。
(二)抓好基层党组织建设,构造坚强政治核心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深入开展创建先进基层党组织、争当优秀共产党员活动,是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一项经常性工作,也是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有效载体和有力抓手。
各级党组织
是实现企业发展目标的政治和组织保证。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首先要创新思路,认真总结党建工作的经验和做法,不断拓宽融入经济抓党建的思路,深入创建“五好”党组织,真正把各级党组织建设成为坚强政治核心和战斗堡垒。
其次要创新体制、方法。
立足企业投资主体、资产结构、经营方式等发展变化的实际,积极探索现代企业制度条件下党组织发挥作用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把重点工作和广泛覆盖结合起来,把解决思想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努力探索形式多样的工作方法和手段,不断增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
(三)加强党员队伍建设,锻造过硬先锋队伍
党员是党的肌体的细胞和党的活动的主体,企业的发展要靠全体党员卓有成效的工作来带动、来完成。
首先要增强党员先锋意识。
加强党员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培训,重视在一线实践、技术骨干和生产经营骨干中培养发展党员,大力表彰先进,宣传典型,建立健全事业激励、利益保障的内在动力机制,调动广大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其次要搭建党员发挥作用的平台。
全面深化“创先争优”、“党员安全岗”等活动,使党员工作岗位成为干事创业的舞台、发挥才能的平台、群众学习的展台,使党员称号“响”起来、党员旗帜“树”起来、党员形象“亮”起来,成为推动企业发展的领跑者。
(四)完善党建工作新机制,保障企业科学发展
国有企业在不断深化内部机制改革,企业党建工作必须围绕企业改革和发展的重心及时调整和转换思路,构筑新的适应企业经济发展的党建工作机制。
首先,着眼于党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现党建工作由“务虚”向“务实”转变。
在干部选拔使用机制、领导机制、考核机制、监管机制等方面,从制定工作规则和管理办法入手,将考核目标进行层层分解、细化,定期、定性、定量考核;逐步探索党政沟通协商制度、党群工作一体化等机制。
其次,拓展党建工作新载体。
从创新组织载体、服务载体、制度载体等方面建立起与企业改制相一致的党建工作环境氛围,为党组织服务企业生产经营提供政治制度保证。
(五)发挥群团组织作用,凝聚强大发展合力
国有企业党组织应全面领导、指导和协调企业工会、妇联、共青团等群团组织在企业党委统一领导下开展工作,形成企业党组织与群团组织相融合的工作机制,才能大力促进企业经济建设的发展。
建立健全必要的工作制度,定期听取工会、妇联、共青团等群团组织的工作报告,及时讨论研究他们工作中的重大问题;指导他们按照党的方针政策开展工作,协调好与企业经营管理者之间的关系;支持、帮助他们按照法律和各自的章程,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坚持职代会制度,在企业重大问题决策上听取职工群众的意见,用有效的制度、措施来保证职工了解和参与企业的改革和经营管理,实现职工群众对企业领导人员的有效监督;加强民主评议干部和职
工代表巡视工作,保证职代会各项职权的落实。
(六)实施文化管理战略,提升核心竞争能力
结合时代对企业发展的新要求,把企业文化建设作为党建工作的重要载体。
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治理的一个层次,目的是提高职工的思想道德素质,培育职工良好的职业素养,调动职工生产工作的积极性,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因此,要把企业文化建设作为党建工作的重要载体,在培育职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上,在“树一流人品,做一流产品”上,在行风建设上,在形成统一的企业价值观上,在增强职工的集体主义精神上,在广大职工认同的企业文化上,加大企业精神培养、宣传力度,不断强化员工对企业理念的学习、渗透、融合,调动职工积极性,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
通过开展“家庭文化艺术节”、“职工技能运动会”、金秋助学、送温暖等活动,强化广大职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和认同感,达到企业与员工的真正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