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概括故事情节所谓情节,就是表现人物间相互关系的一系列生活事件的发展过程。
抓住了一篇记叙文的主要情节,也就抓住了它的主要内容。
新课标对记叙文的阅读要求是:在通读文章的基础上,理清思路,了解主要内容。
根据阅卷实践可知,这个考点常常考查考生概括文章(或段落)主要内容、梳理事件的前因后果、补充完整的故事情节链和初步评价人物、事件等方面的内容。
一、主体不同,表述有别在解读以叙事为主的记叙文时,考生要注意弄清记叙的六要素,写清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和结果,可用下面句式概括:本文记叙了+××人+××时××地+何种情况下+做××+结果;在解读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时,要写明通过叙述主人公做的××事、××事,表现了人物的××品质。
例1.阅读李雪峰《没有一种草不是花朵》,回答问题。
路,在没路的地方有个喜爱摄影的朋友,他镜头下的摄影作品总是那么与众不同,他的视角总是那么的令人击节称奇。
面对他的一叠叠获奖证书和一尊尊艺术摄影大赛的奖杯,作为他的朋友,我们讨论过好多次有人说,是他的相机好。
有人说,是他的艺术功力深。
也有人说,是他的运气好,那么十几个风景名胜区,还不整天都是游人如蚁?但有的人运气不好,要么去晚了,或者是去早了,总之与自己所需要的景物总是失之交臂,就像登泰山看日出,有的人去了,但偏偏赶上了阴雨天,有的人去了,却恰恰遇上了大雾天。
但我们这位朋友总是运气好,他要拍摄蓝天,就有片片白云;他要拍摄秋色,就有树树红叶……”我们羡慕地说:“拍摄照片,你相机好,运气也好,所以你的摄影作品好。
”他听了,先是一愣,然后哈哈大笑:“拍摄作品,跟运气有什么关系呢?好吧”,他神秘一笑,“下次外出拍摄,我带你们一块去。
”不久,我们果然就有了一次共同外出游历的机会。
在那里,我们一群人生怕错过了一个风景点,七嘴八舌地纷纷向导游小姐询问如何才能平安、快捷、全方位地游览每一个风景点。
但那位搞摄影的朋友却对这一切漠不关心,根本不怎么理睬那些导游小姐们,只是和一群坐在景区山脚下的本地山民们套近乎,和他们兴致勃勃地谈笑,对着巍峨起伏的大山指指画画,当我们前呼后拥地跟着景区的导游就要登山时,他笑着跑过来了,高兴地举着一张画满点点线线的纸说:“想拍摄最美照片的可以跟我走!”我们都诧异地说:“怎么能跟你走?那些最美的地方不是一个一个的风景点吗?不去风景点,哪里才能拍摄到最美的风光照片呢?”他笑了说:“大家都去的地方,哪能拍出与众不同的照片呢?最好的风景,就在那些人迹罕至处啊!”有人低声嘀咕着问他:“你要去的地方有路吗?”“路?”他朗声大笑说,“有路的地方我从来不去!”“你要去的地方危险吗?”又有人嘀咕着问他说。
他笑了说:“当然危险了,不危险怎么能有出人意料的风景呢?”大家都不说话了,只是静静地望着他。
他仿佛突然想起一件什么事情来,迈步走到我的面前,然后把挂在他脖子上的数码相机取下来挂到我的脖子上,把我那台老掉牙的相机挂到他的胸前挥了挥手说:“朋友们,看我们谁能拍摄到最美的作品!”然后就一个人攀巨石,劈荆棘,离开我们和导游走了。
两天后,在景区山脚下的宾馆里,当我们每个人都亮出自己的摄影作品时,我们都被他作品中的那种峻奇、壮美和恢弘惊呆了,连这个景区的所有导游和经理都难以置信:自己的景区难道还有如此秀美的风光?在大家的一片惊奇和啧啧称赞里,朋友轻描淡写地说:“熟悉的地方没景色,最美的风景,往往都在路远远不能抵达的地方。
”我听了,心里豁然一亮,是阿,熟悉的地方没景色,在人生的旅游图上,有多少人是敢于跳出人生的固定路线,而给自己的人生另辟蹊径的?我们都是循着前人的脚印走,看前人欣赏过的一个个人生景色,如何能让自己的生命活出与众不同的况味呢?要使我们人生拥有与众不同的风景,就必须让自己的生命走一条与众不同的旅程。
人生常常是这样:(选自《没有一种草不是花朵》,作者:李雪峰) (2011年浙江余姚中考试题)【真题回放】1.阅读全文后,围绕“我们”和朋友对摄影的不同表现,在表格中补全故事内容的概括。
(2分)二、理清线索,梳理情节如果把记叙文的情节比作一颗颗美丽的珍珠,线索就是串起这些珍珠的那根金线。
作者紧紧围绕着这根金线来组织材料,使文章形散神聚,脉络清晰,结构紧凑。
所以,在梳理故事情节时,考生要弄清楚文中的材料是围绕什么样的线索展开的。
答题时明确了记叙线索,并分析其作用,就可以理清故事情节了。
例2.阅读周海亮《雪地烤红薯》,回答问题。
雪地烤红薯周海亮①男人缩在高中校园门口,守着一个烤红薯的老式铁炉。
他不断地把烤熟的红薯挑出来,把没烤的红薯放进去,十几个红薯,让他手忙脚乱。
第一次做这种营生,男人的心里有点慌。
②(A)天空平飘着雪花,男人的头顶和肩膀上落着薄薄一层雪。
正是放学的时候,走读的学生赶着回家,住校的学生赶着回宿舍,所有人都在雪中匆匆而过。
男人把一个烤得最成功的红薯托在手里,嘴张着,却并不吆喝。
③有人停下来,看他的红薯。
他立刻打起精神,从旁边操起小秤。
他挑了两个最大的红薯放进秤盘,拉起提绳。
“啪”的一声,两个红薯紧跟着掉在雪地上。
男人急忙再从烤炉里取出两个红薯,那个学生却早已经走远了。
④整个下午他都没有卖掉一个烤红薯,这让他很伤心。
现在,除了他,谁还把烤红薯当成好东西?儿子考上重点高中的那一天,闹着要去吃洋快餐。
儿子点了一份薯条,端上来的东西又黄又瘦,蜷缩扭曲着,他不知为何物。
尝一个,才知不过是炸过的土豆条罢了。
他说:“这能比得上烤红薯?”儿子边笑边喝着可乐。
可乐他也尝了尝,不好喝,麻舌头。
他想,烤红薯多好啊,剥了皮,又香又甜,含在嘴里,不用嚼,直接化成蜜淌下去,如果再配一大碗玉米糁子和一碟腌萝卜条,那滋味,真是给个皇帝也不换啊!⑤他重新把小秤放到身边,扭过头,眼睛盯住校门。
这时,有几个学生说笑打闹着,走了出来。
男人眼睛一亮,清清嗓子,喊了起来:“卖烤红薯啰!”嗓音很小,又哑又沙,像被砂纸打磨过。
声音吸引了这几个学生的目光,然而他们只是投来极为漠然的一瞥,又转过脸继续说笑。
⑥于是,男人又提高嗓门吆喝:“烤红薯白送啰!”这时,一个长脖子少年停下来,并转身朝男人走来。
边上的平头少年拽了拽他的胳膊,可是没能将他拉住。
长脖子少年走到男人面前,问道:“烤红薯白送?”⑦男人憨笑着挑出四个红薯,边挑边问长脖子少年:“你们宿舍几个人?”长脖子少年说:“四个。
”男人接着问:“那个和你一起走的留平头的也是?”长脖子少年说:“不错。
”男人说:“那就给你们多带几个吧!”于是又挑了四个。
他把八个烤红薯分装进两个袋子,递给长脖子少年。
⑧天渐渐黑下来。
(B)男人看了看天空,雪越下越大,地上铺了厚厚的一层。
男人仍然没有卖掉一个烤红薯。
他推起三轮车,慢慢往回走。
他在一个街角停下来,就着昏黄的路灯,从炉里掏出一个焦糊的烤红薯。
他仔细地剥掉皮,慢慢地吃起来。
他不声不响地吃掉一个,又掏出第二个。
他一口气吃掉八个烤红薯,那是烤炉里剩下的全部烤红薯。
吃到最后,他不再剥皮,将烤红薯从烤炉里取出来,直接塞进嘴巴。
男人想,自己的嘴唇肯定被烫出了水泡,因为现在,那里钻心地痛……⑨长脖子少年回到宿舍,将两袋烤红薯随手放在床头柜上。
谁对烤红薯都没有兴趣,即使是白送,他们也不想吃上一口。
终于,快熄灯的时候,留平头的少年打开了一个袋子,取出一个烤红薯,托在手里,细细端详。
长脖子少年提醒他说:“都烤糊了。
”平头少年低头不理他,闭起眼睛嗅那个烤红薯。
电灯恰在这时熄灭,平头少年在黑暗来临的瞬间,将那个已经冰凉的烤红薯凑近嘴巴,狠狠地咬了一口。
他没有剥皮,感觉到了红薯的微涩与甘甜。
⑩长脖子少年突然说:“你和卖烤红薯的那个人长得很像。
”⑾黑暗里,平头少年偷偷流下了一滴眼泪。
(选自《知识窗》2011年第1期,有删改)【真题回放】根据文中男人的行为,完成下面的填空。
(2011年江苏南京中考试题)→高声吆喝送红薯→手忙脚乱烤红薯→三、提炼整合,关键语句阅读记叙文时,若能抓住关键性语句并认清其作用,对梳理故事情节会有很大好处的。
比如起首句、总结句、过渡句、中心句、体现思路的标示句等等。
找准了这些关键句并加以提炼整合,往往就比较容易解决梳理情节这一环节了。
别踩疼了雪(1)我和女儿在焦急的等待着一场雪的来临。
(2)雪,只在女儿的童话和梦境里飘过。
我一直这样认为:没有触摸过雪花的女孩,永远做不了高贵的公主。
我领她到雪的故乡来,就是让她看看雪是怎样把人间装扮成宫殿,把人装扮成天使的。
(3)带女儿来北方,就是为了让她看雪。
因为我无法为她描述雪的样子,而她又是那么渴望看到它。
(4)雪开始零星地飘起来,我和女儿激动得手舞足蹈起来!(5)它多美啊,轻盈,飘逸,纯洁,让人爱不释手,让人目不暇接。
(6)女儿伸开手掌。
但她马上发现,我们的手掌可以接住雪花,但雪花无法承受我们的爱意,在手掌里只亭亭玉立了那么一会儿,转眼就消失的无影无踪了。
(7)但女儿并没收拢她的手掌,她依然执著地积攒着手中的白色花瓣。
雪渐渐大了些,女儿小心翼翼地捧着她的雪花,她说要把它带回去,在妈妈的坟墓旁边堆一个大大的雪人。
(8)女儿的话深深触动了我。
原来,女儿一直嚷嚷着要来北方看雪,真正的目的还是为了她的妈妈。
(9)我不忍提醒她,我们永远也无法将雪花运到南方去。
我总是提醒自己:孩子的心灵是最纯洁的一片雪地。
在他们心灵上经过的时候,一定要小心,小心,不要弄脏了孩子的世界,不要踩疼了他们的梦想。
(10)女儿没有见过她的妈妈,在她出生的那一刻,她的妈妈便因为难产离开了我们,仿佛一切都有预感一样,在妻子的日记里,我看到了她写给自己未出生的孩子的信。
她说:即使有一天她离开了人世,她的魂魄依然会缠绕在孩子的身边,春天她就是早上第一缕吻着孩子脸颊的阳光,夏天她就是那棵大树底下的阴凉,秋天她会变成一朵朵云彩,冬天的时候她就会变成雪花……(11)每当女儿问我她的妈妈在哪里的时候,我就会对她说,你妈妈离开这个世界了,但她爱我们。
春天的晨光,夏天的绿阴,秋天的云朵,冬天的雪花,这些都是你妈妈变的,她一刻都没有离开我们。
女儿记住了我的话。
在春天,总是太阳刚刚一露头就醒了,她说妈妈在唤她起床呢;在夏天,她总是习惯把书桌搬到那棵大树底下去做作业;在秋天,她总是趴在窗台上,托腮凝望天上的云。
我知道,她那颗小小的心在用她自己的方式怀念着母亲。
(12)可是冬天,她找不到与母亲的联系了,因为南方没有雪。
(13)这就是她来北方看雪的原因啊!(14)雪花在天空舞蹈!(15)天空阴暗得仿佛是大地,大地晶莹的仿佛是天空。
(16)夜晚再黑,也压不过雪的白。
(17)第二天清晨,女儿轻轻推开门,小心翼翼地踩出一行小脚印。
她对我说:“爸爸,顺着我的脚印走,别踩疼了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