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阅读之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含练习)-记叙文的主要内容指主体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以及主人公和重要人物的活动、行为,还包括人物的社会意义、作者的感情倾向等等。
那么如何才能快速准确简洁地概括主要内容呢?常见的概括方法有以下几种:1.“六要素”综合法。
即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可以表达为:主要人物在什么时间什么情形下做(或说)什么事(或话),最终结果怎样;当然,在答题时要视具体情况来确定,有时要素可以有所取舍。
2.关键词语提炼法(含中心词句提炼法)。
即在阅读过程中,必须注意对理解文章内容有帮助的关键词;同时更要注意文章一些特殊句子,如开头句、结尾句、过渡句等,它们往往与文章中心内容要点密切相关3.段意合并法。
即在阅读过程中,合并那些内容集中的自然段,把整个文章分成几个部分。
分段可按时间顺序、事情发展的顺序、总分顺序等划分。
分段以后,用一两句话说出大致意思。
然后将各段的段意合并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4.去粗取精法。
即在概括的时候,找准与原因或条件相关联的词句,去除不必要的修饰、限制语,保留极为重要的、必不可少的、关键的、能够揭示事物因果关系或条件关系的词句。
我们在选用上述方法概括内容时,必须要遵循两个原则:一是“准确”,不能以偏概全,概括要点时不能有遗漏;不能以罗列代替概括,把罗列到的小的具体材料当作要点概括。
二是“简洁”,这是从答题字数要求来说的,有许多题目明确要求答案在多少个字以内,所以,答题的语言一定要精练,切忌罗嗦。
除此之外,还要注意以下三点:一是概括的内容要具体。
有的同学常用"经过""结果"之类的词代替内容,太空洞,这不行。
应该写出经过是什么,结果怎样。
二是概括的要点要全面。
一篇文章的内容往往有几个要点,要抓全,不能丢要点。
三是语言要简明,不罗嗦。
就是要把文章的"水分"去掉,使内容表达得简单明了。
(二)记叙文中心思想的把握和概括好的记叙文总是避开直接表述中心思想,因而增加了把握它的难度。
言在此而意在彼,或是通过相关人物的描写、相关事件的叙述来隐晦地、含蓄地表达作者的主旨,因此把握中心思想的原则是:必须从整体上去把握感知,切忌拘泥、局限某一局部纠缠不清,即使是某一片段、段落的分析,也必须立足于文章的整体去思考、探究,掌握整体和部分之间的有机联系,在抓住本质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精确、完备的概括。
一般的方法是:1、从文中标题入手:有的文章题目概括了中心,体现文章主要内容;有的文章标题直接揭示了中心思想。
2、从分析文章开头、结尾入手:有的文章开篇点明或揭示了中心;有的文章在结尾处点明主题或深化中心。
3、从分析文章议论、抒情句入手:记叙文中的段落议论句点明段意,结尾处的议论句通常点明中心。
议论抒情句通常表达观点和抒发感情。
4、从概括段意或人物事件入手:概括段意后把意思相关的综合到一起:写人的记叙文中比较多的是人物的性格品质即中心。
叙事的记叙文通常事件的社会意义即中心。
5、从分析文章的背景入手:根据文中事件、人物是在什么背景下产生的、活动的,根据作者的写作意图。
紧密结合事件的时代背和环境情况。
一般的表达形式是:按照“本文通过某人做某事反映了什么意义(人物性格、作者感情、人生哲理、自然规律、社会本质等)”的模式予以概括。
【概括记叙文的中心常用的格式:本文记叙了(描写了)……的故事(事迹、经过、事件、景物),表现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的思想(性格、精神、实质),抒发了作者……的感情。
】练习:(一)父爱如山我怕父亲,他打我是真打。
看着他瞪圆了眼,一步一步逼近,还不敢躲,绷紧了肌肉等着,于是一巴掌扇过来,于是脑袋嗡了一声……有时却是另一副样子,比如去下地,他在前边头也不回地说:“唱一个我听听。
”我在后边就模仿着戏台上的花脸呜呜哇哇地唱起来。
他说:“瞎胡唱,别唱了。
”我说:“你唱一个。
”他唱起来:“我不该,咳咳咳咳,老王爷,咳咳咳咳……”也是随唱随编,瞎胡唱,越唱越带劲儿。
我家有个大宜兴壶,下地回来,泡上茶壶,父亲高兴了,还逼我们喝。
说:“逼”,是因为我们喜欢喝凉水,不喜欢喝茶。
“过来,喝!多清香,又解暑,你喝不喝?想挨揍啊!”我们俩常常一起去看庙。
“看庙”二字,说句文词,是父亲杜撰的。
看庙就是去看庙里的壁画,是让我开阔眼界,是培养我画画的一种方式,这很有点像现在的参观美术展览馆或画廊。
我父亲本是老农民,竟与文人想到了一起吃过早饭,父亲将粪筐往肩上一背。
抄起粪又说:“走,看庙去。
”母亲说:“今天不拉土了?”父亲说:“回来再说。
”我们就在这“回来再说”的空当里看了许多庙。
庙有大有小,有远有近。
近则三五里,远则十几里。
一去一回就是几十里。
全堂邑县境内的庙我们几乎都看遍了。
父亲对庙里的壁画还加以评论。
他指着《八仙过海》的海水说:“你看这水。
涟涟地像是在颤动。
”又用手摸着墙说:“这墙是平的,你再远看,不是坑坑洼洼地凸起来了吗?”其实现在看来,稀松得很,无非是靠了反复重叠的弧形线条引起的错觉。
父亲最佩服的是《八破图》,破扇子、破信封、破书本、破眼镜盒……他像在集市上买粮食时将粮食粒捻来捻去还嚼一嚼那样仔细,猫着腰将那画上的破信封的一角又摸又抠,远瞧瞧,近瞅瞅,长叹一口气说:“像真烧焦了一样。
”他一指点,我也惊叹起来。
最后,总是照例的一句话:“使劲儿看,好好记住。
”我12岁那年考上初中,学校在聊城,离家15公里多。
过了正月十五,要开学了。
吃过早饭上路,父亲背上粪筐跟我走了出来,虽没说话,我知道他是送我。
一直走出lO公里开外看见聊城古楼了,他说:“快了,你走吧。
”这时旷野无人,惟有寒风积雪,一抹虚白和远处的几声鸡啼。
望着逐渐远去的、背着粪筐的父亲的身影,我只想反身向他追去。
再以后,我参加了工作,按家乡人的看法,凡是吃公家饭的人就是“干部”。
我很少回家了,一晃就是十几年,大约是1960年,父亲到天津看我来了。
我说:“今天咱们上街吃一顿狗不理包子,再领你去看看美术展览。
”他问什么是美术展览,我觉得一两句话说不清,我提起以前的事:“我小时候你不是常领我去看庙吗?和看庙差不多。
刚走过劝业场,我一回头,见他正弯腰从地上捡烟头,我嚷了一声:“扔了!你也不嫌脏。
”他赶扔了烟头,眼神带有惶惑和惧意。
这眼神使我凄然,是什么使父亲对我有了怯意?我反而愿意再看到小时候父亲扇我巴掌时那瞪圆了的眼。
1.文中选取了感人肺腑的细节来写“父亲”在“我”成长的道路上烙下的深刻印迹,请用最简洁的语句概括作者主要描写了儿时哪几个生活片断。
2.请你说说文中“我”与“父亲”之间的感情有什么变化。
“我”对“父亲”的感情从到再到。
“父亲”对“我”的感情从到再到。
3、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
(二)爱的权利(1)这座城市有一档叫“社会生活”的电视节目,这几天,不断播送着这样一个消息:一个农村小女孩得了一种非常罕见的病,来这座城市治疗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她的父母花尽了所有的钱。
可女孩非但没有好起来的迹象,反而情况越来越糟糕,绝望的父母没有办法,只好求助电视台,希望能够有好心人帮他们一把.(2)节目播出后不久,就有一位女士给电视台打来电话,愿意伸出援助之手帮帮这个家庭。
大家都喜出望外,电视台马上派出记者,打算与这位女士做进一步的接触和了解,却被女士婉言谢绝了。
女士说,她所需要的,只是一个账号。
果然,电视台把账号提供给女士之后的第二天,便收到她汇给这个家庭的5万元钱。
(3)一直到这个女孩痊愈,这位女士一共捐了三次钱,总额超过了20万元。
女孩一家人过意不去,一定要见见这位救命恩人,电视台甚至录制了女孩一家人泪流满面的场景,希望当面感谢一下他们的恩人,然而这位女士还是婉言谢绝了。
(4)一位报社记者对这位神秘的好心人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
他通过短信的方式,以一个普通人的身份与女士交流,逐渐赢得了她的信任。
一次,在茶馆里聊天,女士为记者讲述了她小时候最不能忘怀的一件事:(5)那是小学四年级的时候。
有一天,班主任在课上给我们讲了南方某个地方遭受洪灾的消息,要求我们把自己平时的零用钱拿出来,捐助给灾区的孩子们。
同学们听说要给灾区的孩子们捐款,大家都兴高采烈。
我回到家。
把自己藏在储蓄罐里的钱一分一角地拿出来。
仔细数过,包好。
睡觉之前,又认真地压在枕头底下,等待着第二天把它郑重地交给老师。
(6)第二天上午的阳光很灿烂,同学们纷纷拿出零用钱交给老师,老师逐个表扬着我们,同学们一个个笑靥如花。
我把钱递给老师的那一刻,内心中幸福极了,眼望着老师,等待着来自老师的同样的赞美。
然而,老师从我的手里接过钱之后迟疑了一下,然后有些沉重地对我说:“孩子,你就不用捐了,给,收起你的钱吧。
”我一下子愣在了那里,不知道老师为什么不要我的钱.(7)老师发现了我的局促和不安。
解释说:“你的家里原本就不宽裕,更何况你也需要……”老师没有接着说下去,但是我知道老师要说什么了,我低头看了看自己那条有些残疾的腿,泪水禁不住奔涌而出。
(8)也就是那次,让我明白了这样一个事实,贫穷的家庭,残疾的身体,给一个人带来的只会是别人的怜悯.而以这样的处境,拿出属于自己的一点爱,是多么困难的一件事情……(9)记者在他的报纸上,用了整版的篇幅刊发了关于这位女士的报道,其中包括这个故事,当然了也包括以后的岁月里,她如何发愤读书,以优异的成绩考取医科大学。
博士毕业后,又如何创办了一家医学研究室等等。
这篇报道的最后,是记者与女士的一段对话:(10)记者问,你十几年的拼搏,换来今天,你到底想要得到什么?(11)她说,很简单,我只想得到平等的爱的权利。
这个世界上,爱一个人是需要能力的,我所有的努力和奋斗,只是为了获得这种能力。
1.请分别用四个字概括本文所写的三件事。
2、文章第(2)(3)段两次写女士“婉言拒绝”的具体内容是什么?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3、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4、请概括文章的主旨。
(三)父亲的爱爹不懂得怎样表达爱,使我们一家人融洽相处的是我妈。
他只是每天上班下班,而妈则把我们做过的错事开列清单,然后由他来责骂我们。
有一次我偷了一块糖果,他要我把它送回去,告诉卖糖的说是我偷来的,说我愿意替他拆箱卸货作为赔偿。
但妈妈却明白我只是个孩子。
我在运动场打秋千跌断了腿,在前往医院途中一直抱着我的,是我妈。
爹把汽车停在急诊室门口,他们叫他驶开,说那空位是留给紧急车辆停放的。
爹听了便叫嚷道:“你以为这是什么车?旅游车?”在我生日会上,爹总是显得有些不大相称。
他只是忙于吹气球,布正餐桌,做杂务。
把插着蜡烛的蛋糕推过来让我吹的,是我妈。
我翻阅照相册时,人们总是问:“你爸爸是什么样子的?”天晓得!他老是忙着替别人拍照。
妈和我笑容可掬地一起拍的照片,多得不可胜数。
我记得妈有一次叫他教我骑自行车。
我叫他别放手,但他却说是应该放手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