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河北大名府故城宫殿遗址调查 - 中国社会科学网-全球最大 …

河北大名府故城宫殿遗址调查 - 中国社会科学网-全球最大 …


曾为阳平郡),介齐、鲁、晋、赵间,控扼中原, 庄一段城墙遗存地表已不明显。
襟喉南北。”[1]大名于春秋时期先属卫,后属
大街、双台的宫殿遗址全部埋于地下
晋,名“五鹿”,晋公子重耳曾在五鹿“乞食于 3~5 米,地表已无迹象可寻,当地群众在挖
野人”。战国时属魏,魏武侯以为别都,公子 地窖时曾挖出灶台和瓷碗。我们在双台村边
36° 18',海拔 45 米。境内一望平原沃野, 卫运河、漳河从县内南北穿过,将全县分割
河南省
成卫(河)东、卫(河)西、漳(河)北三个版
块。地理条件属古黄河冲积平原,地势自
图一 大名故城位置示意图
西南向东北倾斜,水源充足,非常适合人类
2015.5
河北大名府故城宫殿遗址调查
文物春秋
引 北门口

名,真宗也于咸平二年
有大小之分。尖唇,敞口,弧腹,半挂釉,内底 胎,半挂釉。口径 9.2 厘米,底径 4.4 厘米,高
有支钉痕迹,假圈足微凹。采∶182,口径 13 3.4 厘米(图四,12)。
厘米,底径 8.2 厘米,高 8.4 厘米(图三,1)。
酱釉碗 1 件。采∶217,圆唇,敞口,弧
采∶183,口径 13.6 厘米,底径 7.2 厘米,高 腹,平底,粗白胎,内外施釉。口径 9.4 厘米,
折腹淡青釉小碗 1 件。采∶84,尖唇, 侈口,折腹,腹部施波浪形附加堆纹。青白胎, 施淡青釉。口径 13.2 厘米,残高 4 厘米(图 四,3)。
黄釉钵 2 件。采∶171,轨道口微敛,鼓 腹。粗灰胎,内外壁施黄釉。口径 24 厘米,残
高 4 厘米(图四,2)。 酱釉钵 1 件。采∶270,圆唇,唇下有一
大 名
前南门口
摆渡

升大名府为北京,建陪都。 元为大名路,明、清为大名
图二 大名故城宫城遗址示意图
府,曾为直隶省第一省会。 2006 年,大名府故城被国
生活(图一)。
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名府故城位于现大名县城东北 2.5—6

古 发
公里一带,其东 2.3 公里处为 106 国道,引河
凹槽,敛口,鼓腹。灰白胎,外壁施酱釉。口径 9.8 厘米,残高 3.6 厘米(图四,5)。
白釉钵 2 件。采∶156,子母口微敛,鼓 腹。土黄色胎,内壁施全釉,外壁施半截釉。口 径 12.4 厘米,残高 6.8 厘米(图四,17)。
灰白釉钵 1 件。采∶160,尖唇,敛口,折 腹,饼状底。内壁施全釉,外壁施半截釉。口 径 9 厘米,底径 5.8 厘米,高 4.8 厘米(图四,4)。
采集了大量北齐至明代的文物标本,为揭示深淤于地下 600 余年的大名府故城宫殿遗址的文化面貌提供了珍贵
考 古
资料。
发 现
DOI:10.13635/ki.wwcq.2015.05.005
与 调

2007 年 4 月,河北省文物保护中心受
河北省文物局委托,对隋唐大运河邯郸段 广平县
馆陶县
进行文物调查。在对大名府故城调查时,发 现故城内双台村宫殿建筑基址遭到人为的
三、遗 迹
现 与
自铁窗口村东至北门口穿过故城。以大街村
大名府故城系一次性水毁,埋于地下
调 查
为中心,大街、御营、双台三村所在地及北部 1~5 米,保存比较完好,仅有少数遗迹被取
为宫殿区,故城址内的东门口、南门口、北门 土坑所破坏。我们在取土坑内发现水井、灰
口、铁窗口四个村为故城的东、西、南、北四 坑、建筑构件及排水设施。地表现仅存几段夯
8.8 厘米(图三,3)。采∶184,口径 13.2 厘米, 底径 4.2 厘米,高 3.2 厘米(图四,14)。
底径 7.6 厘米,高 8.6 厘米 (图三,4)。采∶
灰白釉小碗 3 件,分两型。
185,口径 11.4 厘米,底径 6.6 厘米,高 7.4 厘
A 型 2 件。采∶162,圆唇,敞口,弧腹,
文物春秋
天青釉盘 3
件。采∶200,直口,
浅腹,圈足略外撇。
胎体白中泛黄。施天
青釉,条形紫红色斑,
1
盘内有开片。口径
13.2 厘米,底径 5 厘
2
米,高 3 厘米(图七,
2)。
青釉莲瓣纹碗
1 件。采∶261,尖
魏州。唐德宗建中三年(782),田悦僭称魏王, 改魏州为大名府,定都于此。为抵御契丹之南
四、遗 物
侵 ,宋 太 宗 曾 于 太 平 兴 国 五 年(980)驻 跸 大
此次调查主要是对大街、双台的宫殿遗
文物春秋
河北大名府故城宫殿遗址调查
2015.5
址所暴露的文物标本进行了采集,主要有北 米,底径 6.8 厘米,高 7.2 厘米(图四,13)。
4.宋代建筑构件 采集的建筑构件有鸱
质紧密呈灰白色。口径 16.2 厘米,底径 6.4 厘 吻、脊兽、瓦当等,均为泥质红陶,外施绿琉璃 考
米,高 5.8 厘米(图五,1)。
(图六)。
古 发
B 型 7 件。采∶76,圆唇,敞口,小折
5.元代瓷器 器形有碗、盘、罐、钵等。
现 与

沿,斜腹。施灰白釉。胎质紧密呈灰色。口径
天蓝釉碗 10 件。采∶195,尖唇,敞口, 查
15.8 厘米,残高 4.4 厘米(图五,5)。采∶249, 弧腹,小圈足。内壁施满釉,圈足露胎。口径
弧腹,圈足。胎质紧密呈白色。施青白釉,釉 12.2 厘米,底径 3.2 厘米,高 5.4 厘米(图七,
面光亮,有细小开片纹,内壁印花。底径 5 厘 7)。采∶193,圆唇,口微敛,弧腹。施天蓝釉。
31
2 3
1
5 4
6
7
图五 宋代瓷器
8
1. A 型碗(采∶75) 2、7.瓷盘(采∶81、采∶88) 3.钵(采∶188) 4、5 .B 型碗(采∶249、采∶76)
6. 灰白釉盆(采∶235) 8.瓷枕残片(采∶128) (6 为 1/ 5,8 为 1/ 2,余为 1/ 3)
2015.5
河北大名府故城宫殿遗址调查
高足盘 3 件。采∶181,敞口,折腹,平 径 3.6 厘米,高 2.2 厘米(图四,9)。
古 发
底盘,喇叭口座。盘施青釉,座为素胎。口径
B 型 1 件。采∶177,圆唇,敞口,弧腹。
现 与

14 厘米,底径 9.6 厘米,高 13.2 厘米(图三,6)。 粗白胎,外壁施半截釉,内壁施全釉。口径 8.6 查
文物春秋
河北大名府故城宫殿遗址调查
2015.5
河北大名府故城宫殿遗址调查
河北省文物保护中心
(河北 石家庄 050031)
【关键词】河北;大名府故城;宫殿遗址;调查简报
【摘 要】2007 年,河北省文物保护中心的专业人员在对邯郸段大运河进行文物调查时,发现大名府故城宫
殿遗址遭到人为破坏,大量的建筑构件、瓷器残片随处可见,遂对大名府故城宫殿遗址进行了细致的文物调查,
(999)御次于此“,甲子,次
大名,躬御铠甲于中军”,
S215 G106
菅庄

红寺

双台
铁窗口
沙堤

后东门口
宫城

前东门口

大街
御营 朝城门
后南门口
契丹主隆绪“知帝亲征,纵 掠而去”[2];真宗景德三年 (1006),寇准主持天雄军, 称大名为京都开封的“北门 锁 钥 ”; 仁 宗 庆 历 二 年 (1042),辽聚兵幽蓟,声言 攻宋,仁宗采纳吕夷简之议,
30
1.叠唇灰白釉大碗(采∶159) 2.黄釉钵(采∶171) 3.折腹淡青釉小碗(采∶84) 4.灰白釉钵(采∶160) 5.酱釉钵(采∶
270) 6.陶罐(采∶292) 7、12.黄釉小碗(采∶166、采∶161) 8、9.A 型灰白釉小碗(采∶162、采∶216) 10.青白釉碗
(采∶167) 11.B 型灰白釉小碗(采∶177) 13.黄釉大碗(采∶ 163) 14.酱釉碗(采∶217) 15. 三彩钵(采∶175) 16、
齐、唐、宋、元、明时期的瓷器残片和建筑构件。
黄釉小碗 2 件。采∶166,圆唇,敞口,
1.北齐瓷器 器形有碗、高足盘、罐等, 平底。青灰胎,半挂釉,有细小开片纹。口径
均为灰白胎,胎质较粗,施青釉,有细小开片。 9.8 厘米,底径 5.2 厘米,高 3.6 厘米(图四,
碗 8 件,可复原 4 件。形制基本相同, 7)。采∶161,圆唇,敞口,弧腹,饼状足。灰白
执壶 2 件。胎质疏松,烧制火候较低。 灰色。口径 9 厘米,残高 4 厘米(图五,3)。
采∶125,敛口,圆肩,肩部施一短流。灰白瓷
盆 2 件。采∶235,方唇,子母口微敛,
胎。残高 5.5 厘米,残宽 3.8 厘米(图四,16)。 弧腹。胎质紧密呈褐色。施灰白釉不到底。口
采∶123,双股柱状执柄,灰白瓷胎,施黄釉。 径 18 厘米,残高 6 厘米(图五,6)。
29
1
3
2
4
5
图三 北齐瓷器
6
1、3、4、5.碗(采∶182、采∶183、采∶184、采∶185) 2.罐(采∶180) 6.高足盘(采∶181)(均为 1/ 4)
2015.5
河北大名府故城宫殿遗址调查
文物春秋
1
2
3
5 4
7
8
6
9
10
11
12
13



现 与
14


16
17
15
18
图四 唐代陶瓷器
门,城内面积 36 平方公里(图二)。
筑城墙:铁窗口村东南保存的一段城墙长约
28
二、历史沿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