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河北省故城县高三上学期语文10月联考试卷

河北省故城县高三上学期语文10月联考试卷

河北省故城县高三上学期语文10月联考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题;共6分)1. (6分)(2019·宁波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战国时期,纵横家凭借机巧的言论,朝秦暮楚,取得了令世俗觊觎的高官厚禄,如公孙衍、苏秦等人,“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有人说他们是值得尊敬的大丈夫。

孟子对此则不以为然,他认为,这些人摇唇鼓舌以博上位,毫无仁义道德的原则,奉行的是“妾妇之道”,哪里称得上是士大夫?(乙)并提出了自己的“大丈夫”标准,那便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滕文公下》)(丙)孟子的这段名言闪耀着思想和人格的光辉,两千多年来,鞭策豪杰,激励志士,成为他们不畏强暴、坚持正义的精神支柱。

(1)文段中的加下划线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 朝秦暮楚B . 觊觎C . 不以为然D . 鞭策(2)文段中画横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A . 甲B . 乙C . 丙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3分)2. (6分) (2017高二上·南宁期末)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美国著名媒体文化研究者和批评家尼尔·波兹曼,曾大声疾呼要对电视保持警惕,倘若他看到今天的媒体变迁状况,或许会将矛头调转,指向比电视更小的屏幕——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移动终端。

而他所担忧的过分依赖技术来追求最高效率对文化积淀的侵蚀,用于阐释眼下人们的文化生活方式会更恰如其分。

科学技术的发展使智能手机成为了人们获取信息和消费文化的主要载体,我们的文化生活方式也随之发生了改变。

微博,在生活节奏极快的现代社会,已成为人们在无数个碎片化的闲暇时间里获取信息和表达自我最便捷的方式。

正是在微博热的“点化”下,一系列以“微”著称的文化消费形式应运而生——字数不超过140字的微小说、对话不超过140字的微访谈、时间不超过300秒的微电影……在拥有无限空间和容量的数字化世界里,它们如无数个碎片向我们袭来,充塞着所有时间。

“微博了一年,没怎么看电视,把放那儿的时间变成了刷屏,觉得时间被浪费,其实是换了个地方挥霍而已。

”电影导演何平在自己微博上抒发的这番感慨,正好说出了我们面对“微”文化时隐约的焦虑。

1971年,经济学家赫伯特·西蒙对现代人的注意力匮乏症做出了最好的诊断:信息消耗的是接收者的注意力,信息的聚敛必然意味着注意力匮乏。

在海量的“微”文化产品面前,人们的种种欲罢不能,恰好印证了这个观点——在适应了140个字的阅读之后,许多人很难再捡起一部几百页的书本;在习惯了不超过几百秒的电影之后,要在影院里看一场两三个小时的电影会变得如坐针毡。

当我们的时间和注意力被多如牛毛的“微”文化产品肢解时,读一本书、看一部电影、欣赏一场演出,甚至直面内心的冥想与沉思,都变成了奢侈的事。

“微”文化产品的另一个副作用是逻辑思维的“被碎片化”导致的思维能力弱化。

虽然文化产品的思想文化含量并非取决于其规模或篇幅的大小,但以“微”文化产品如此“迷你”的体量,要承载起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力量却几乎是不可能的。

当我们陶醉于它带来的短暂快感时,很难再就某一人、某一事进行一探到底的研究和追问。

于是,完整的、有纵深感的知识体系也就难以形成,系统的、层层递进的逻辑思维也便搁于浅滩。

对于一个国家或者民族来说,这样的文化产品即使再多,也只是如细沙堆积。

而探求与追问精神的缺失,则会最终将我们引入迷失自我的无限苍茫。

上世纪早期,英国文学家奥尔德斯·赫胥黎在其著作《重访美丽新世界》里表示了担忧:“真理淹没于无聊烦琐的世事,人们毁于他们热爱的东西。

”这则来自上个世纪的箴言,对今天的我们来说有着别样的意义。

在碎片化的时间里,用“微”文化消费代替“无所事事”固然是种进步,但如果它变成阻碍文化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桎梏,则应引起我们的反思。

从“没有时间”到“更没有时间”,从“碎片化”到“被碎片化”,这是一个颇有些尴尬的冷笑话。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1)下列符合原文所说的“‘微’文化”的一项是()A . 字数较少的文字作品,如书本里字数不超过140字的微小说、不超过140字的小故事等。

B . 时间较短的音像作品,如手机里时间不超过300秒的微电影、手机电话中的音乐彩铃等。

C . 字数较少的新闻作品,如电视中对话不超过140字的微访谈、只有半个小时的新闻联播等。

D . 篇幅较短的宣传作品,如墙上只有24字的宣传标语、电视中插播的十几秒的商品广告等。

(2)下列关于“‘微’文化产品带来的副作用”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 “微”文化的产生和流行,导致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时间被肢解成无数个碎片。

B . 当我们的时间和注意力被海量的“微”文化产品肢解时,我们很难直面内心的冥想与沉思。

C . “微”文化产品使人的逻辑思维“被碎片化”,从而导致思维能力弱化。

D . 在“微”文化产品流行的时代,很难形成完整的、有纵深感的知识体系。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 尼尔·波兹曼曾疾呼要对电视保持警惕,是因为他担心过分依赖技术来追求效率会对文化积淀产生负面影响。

B . 导演何平感慨玩微博与看电视一样都是浪费时间,他说出了我们面对“微”文化时的焦虑。

C . “微”文化产品的日益堆积,最终会使我们,乃至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走向迷失。

D . 在碎片化的时间里,用“微”文化消费代替“无所事事”,虽存在着一些问题,但它依然是种进步。

3. (5分)(2019·石家庄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因为需要,所以繁荣。

走出国门的孔子学院,以异乎寻常的速度向前发展着,一年大约有50所学院诞生。

孔子学院总部总干事、国家汉办主任许琳说:“目前,还有71个国家的约400所大学强烈要求办孔子学院。

”孔子学院以文化的姿态向世界发出强有力的中国声音,显现正面的中国形象。

美国圣玛丽中学孔子课堂负责人弗兰克·菲利普斯8年前参加该国孔子学院的会议,会上一句“让我听懂你的声音”启发了他。

孔子课堂的使命,就是传递和平的信息,面对质疑的声音,找到听众,让听众了解我们在做什么。

文化的交流、观念的碰撞、思想的升华,孔子学院并非简单地教授与传播,它的一些活动对当地的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利比里亚大学副校长沃特·韦尔什说,孔子学院对大学而言意味着多样性。

美国特洛伊大学孔子学院的陈女士说,该院活动涉及41所学校,举办过67场会议、11次培训,组织过15次专家旅行等,足迹几乎遍布整个州。

爱丁堡大学校长提摩斯·奥谢赞赏孔子学院的建院模式,由外方先提出申请,双方在充分协商基础上签署合作协议。

这种模式造就了平等、友好、合作、共赢的伙伴关系。

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校长、孔子学院美国中心主任纳普说:“在全球化背景下,孔子学院可以成为教育文化交流的典范。

”(摘编自杨桂青等《孔子学院给世界带来了什么》,2013年12月9日《中国教育报》)材料二:2006—2014年全球孔子学院分布情况(资料来自高永安《十年来孔子学院的布局及其相关性报告》)材料三:孔子学院已经成为汉语推广和体现中国“软实力”的文化品牌。

2010年至今,孔子学院的发展呈现多元化和专业化趋势,成立了一系列特色孔子学院和特色课程,其中包括中医孔子学院、农业特色孔子学院、纺织服装特色孔子学院、舞蹈和表演孔子学院、音乐孔子学院、饮食文化孔子学院、茶文化孔子学院等,促进了汉语的推广和对外文化的传播。

当前,孔子学院在文化传播方面,也面临着缺乏中国文化品牌、传播理念不够创新、传播方式过于单一等问题,同时也被一些西方国家鼓吹成“中国威胁论”的说辞。

未来,应加强孔子学院师资队伍建设,建立完善的质量评价体系。

(摘编自《文化建设蓝皮书·中国文化发展报告(2015—2016)》)材料四:创建孔子学院是一项大规模行动,它无疑是本千年之初最重要的地缘文化之举。

有人将其比作是“语言上的人类登月工程”。

该工程创建于2004年,被描述为“中国公权强力参与的文化攻势最亮的名片”。

孔子学院主要传播中国文化,在世界范围内培育汉语教育。

按照中国领导人的说法,其既定目标是弥补该国遭受的国际文化赤字。

从现在到2020年,该学院将拥有1000个分校,分布在全球各大陆,它将成为一支庞大的无敌舰队,征服人类的精神和心灵。

该工程肩负的使命是让中国以外的1亿人学习汉语,确保中国语言的国际扩展,让普通话成为另一种国际语言。

《中国日报》2007年3月发表了一篇题为《让汉语成为世界通用语言》的文章,汉语是当今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和屏幕上的第二大语言,但不久的将来,汉语将位居第一。

(摘自让·路易·鲁瓦著、袁粮钢译《全球文化大变局》)(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 中国在美国建立首个孔子学院的时间最迟不会超过2005年。

B . 2009~2014年亚洲孔子学院数量的增长加速度落后于北美洲。

C . 中医孔子学院以中医为特色开展汉语言教育和中医文化推广。

D . 到2020年,汉语将会超越英语,成为国际社会第一通用语言。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评价,正确的一项是()A . 材料一中有较多引语(新闻写作时插入采访对象或有关人士的话),包括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间接引语使得新闻报道丰满生动、可信可读。

B . 材料一报道孔子学院事业发展与促进世界教育文化交流等方面取得的骄人成绩,说明我们应该吸收世界先进文化,促进中华文化的发展。

C . 根据材料二可知,欧洲、北美洲、亚洲的孔子学院数量明显高于非洲、中美洲、大洋洲,说明孔子学院的设立与所在国的经济实力成正相关。

D . 材料三先肯定孔子学院创建工作取得的突出成就,再指出其存在的问题,最后指出努力方向,遵循了报告类公文撰写注重逻辑性的要求。

(3)关于创办孔子学院的目的,材料一和材料四在表达观点时各自的侧重点是什么?4. (12分) (2018高一上·海淀期末) 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下列小题。

游隼一只猛禽用翅膀尖梢在蔚蓝的天空中扫画出一个个圆圈。

这个飞翔的“几何学家”正是游隼——古埃及神话中法老的守护神荷鲁斯的化身。

相传,荷鲁斯有时变成鸟,有时以人身隼头的形象出现。

这是个明智的选择:游隼美丽英勇,无疑是天空之神的理想象征。

游隼上体呈深蓝灰色,有黑褐色横斑,头颈部为黑色,带蓝色光泽,下体由白色到淡黄,有黑色横斑。

游隼体长约0.5米,双翅展开可达0.7米左右,体格强健,善疾飞,有鸟中“歼击机”的美称。

游隼分布广,适应性强,尤为喜欢在开阔的原野上活动,捕食正在空中飞行的鸟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