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系统科学-系统思想的渊源-古代与近代的系统思想

系统科学-系统思想的渊源-古代与近代的系统思想


引言:搞研究要学点科学史



了解过去以解释现在,研究过去与现在 以预测未来,占领未来的制高点 从历史中吸取经验教训,获得启示,把 握规律,以便站在历史的高度,认识历史 的必然和自己的使命。 系统科学的历史中表现出人类对世界认 识视野的扩大与深化。

一、系统思想探源

系统观的核心是把事物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来 看待,这种观念起源于人类社会产生的初期,一直 可以追溯到人类脱离动物界的时候。
1937年贝塔郎菲首次提出一般系统论的 概念。 1945年,《一般系统论》正式发表,标 志着该学说正式创立。广义地说,一般系统 论包括3个主要领域:第一个领域是系统科学, 即各门科学中对系统的科学探讨和科学理论, 以及适用于所有系统的原理性学说;第二个 领域是系统技术,即系统工程;第三个领域 是系统哲学,包括系统本体论、系统认识论 和系统价值论。

《老子》一开始就指出:“道,可道,非
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 有名,万物之母”;接着又说“道冲,而用 之或不盈。渊今,似万物之宗”,认为虚而 无形的道是万物赖以存在的根据,又是派生 万物的本原,天地万物皆由道演化而来,由 此得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 物”的著名论断,成为中国古代最有代表性 的宇宙演化观点。
1、以阴阳、五行、八卦为代表的宇宙构成学说
《周易》、八卦——中国古代的宇宙大系统 。《周易》 所论述的是一个包罗万象的宇宙大系统,其中的八卦:乾、 坤、震、巽、坎、离、艮、兑,分别代表天、地、雷、风、 水、火、山和泽等8种最基本的要素。世上的万事万物就是 由这8种要素按一定的秩序组合而成,即所谓“八卦成列, 象在其中矣;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刚柔相推,变在其中 矣;系辞焉而命之,动在其中也”。不仅如此,《周易》中 还对事物的形成也作了解释。其中世界被看作是一种演化的 结果,在《系辞上传》中说 “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 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有天地,然后万物生焉。 盈天地之间者唯万物。”
对生命现象与心理活动的思索
19世纪末在生物领域中产生了一股有机论 的思潮,出现了一批与此有关的新理论和新的 哲学论著,如斯宾塞的《社会有机论》;柏格 森的《生命哲学》;20世纪初怀德海的《过程 哲学》;波格丹诺夫的《组织形态学》;韦特 海默、柯勒和卡夫卡等的《格式塔心理学》; 皮亚杰的《结构主义》;乔姆斯基的《结构主 义语言学》。在这些论著中许多地方已经涉及 到现代系统科学的核心问题:即对复杂性态的 刻划和动力学机制的研究。
《控制论》(Cybernetics)(Kolmogonofu)
1948年底美国数学家N.维纳(N.wenner)出版了 《控制论》一书 。 维纳把控制论看成是一门类似与 “掌舵术”一样的方法论,他认为通过反馈等手段,可 以研究机器、动物和组织内部以及它们之间的控制和通 讯的规律。用来揭示自动控制与生命有机体之间的相互 作用,特别是人类与机器之间的相互作用。控制论既研 究动物系统的自然控制机理,又研究在人机控制系统中 人作为某一操作元件时的行为。 1952年《人有人的用处》一书出版 1962年《控制论》一书第二版出版
四、近代科学中的系统思想
近代科学从培根、伽利略开始,实验在科学上 占了极重要的地位,从而产生了经验论思想。与此 同时,笛卡尔的唯理论也兴起了,笛卡尔的方法几 乎成了近代理论研究的标准方法。它的特点是分析, 解剖,即把复杂问题和事物分解为相对简单的,进 行研究后,又把简单的合为复杂的。这种思路是建 立在与系统思想完全对立的“可分”与“可加”基 础之上的。但它在牛顿体系兴起的时候的确取得了 巨大的成功,以至被许多人认为是处理一切复杂问 题的“钥匙”。
系统思想的渊源: 古代与近代的系统思想
一、系统思想探源 二、中国古代的系统思想 三、西方古代的系统思想 四、近代科学中的系统思想 五、现代系统思想的萌芽 六、现代系统科学的创立 七、现代系统理论的形成 八、系统科学的最新发展——非线性科学与非 线性系统研究 九、复杂系统研究(复杂性态研究、智能系统 研究和大系统研究)
五行观点
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 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 革,土爱稼墙。润下作咸,炎上作苫,曲直作酸, 从革作辛,稼墙作甘。 这里的五行除了包含对构成世界基本要素的猜 想,更重要的是初步包含了五行相克相生的思想, 已经含有对事物基本组成及其相互关系的初步认识.
老庄学说——中国古代系统思想的代表

庄子认为:不仅万物在变,作为运动变化的 规律的道也在变,正是道的变化才生成了万 物,即《天道》篇里所说的:“天道运而无 所积,故万物成”。最后,庄子谈到了道与 人的关系,认为人也是道的产物:“人之生, 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
老庄学说中关于“自然”的观点


老子把“天道自然”的本体论发展到了以 道为“万物之宗”的实践论,即从一种对宇 宙的看法中推演出一种指导人们行动的法则。 要求人们在待物处世时应该“听其自然”, 要“自然而然”,不要作违背自然法则的事 情。 这里已经包含了现代系统理论中自组织思 想的萌芽.
阴阳,五行——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机 制

阴阳的观念在中国产生很早,《周易》中 对此进行了发展和系统化,《周易》中认为, 宇宙最开始是混沌未分的太极,太极产生天 地阴阳两仪,两仪产生象征四时的老阳、老 阴、少阳、少阴四象,这四象的相生相克, 刚柔相济再产生出乾、绅、震、巽、坎、离、 艮、兑八卦。所以“刚柔者,立本者也”, 阴阳就成了推动事物演化发展的根本动力。
20世纪--通信与控制的世纪
通讯技术和控制技术的发展为现代系统科学 产生提供了直接动因 远距离通信是人们长期的理想,它把世界 连成一个整体。19世纪末电信技术的出现使人 们有了实现理想的可能。 20世纪40年代末控制论的出现具有重大的 社会意义。
世界大战--系统科学的催生婆 战争是一把双刃剑
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对系统科学诞生扮 演了“催生婆”的角色。现代管理科学的兴起 为系统思想的应用打开了广阔的领域之后,才 迎来了现代系统科学的第一个春天。

“整体构想能力” 是人和动物最本质的区别。 马克思所说的“最笨的工程师”与“最聪明的蜜蜂” 的本质区别。 钱学森所说:“系统作为一个概念既不是人类 生来就有,也不是象有些外国人讲的那样,是二十 世纪40年代突然出现的东西。系统概念来源与古代 人类的社会实践经验,所以一点也不神秘”。

二、中国古代的系统思想
3、以中医中药为代表的人体系 统与控制理论萌芽


中国古代的神农尝百草,表现了原始的“黑 箱”与功能模拟思想 以扁鹊、华陀等为代表的中国古代名医,巧 妙地运用系统思想进行辨证施治,不仅为中 华民族的健康作出了实际贡献,也形成了一 整套相对完整的医疗理论体系。
中医的经典《黄帝内经》中指出:人 的身体结构是自然的一个组成部分,人的养 生之道应与自然的运行密切相关,据此提出 了“天人相应”的医疗原则。把生理现象与 自然现象联系起来,用自然现象、生理现象 和神经活动三者结合的观点来考察疾病的根 源。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和谐整体,当阴 阳失调时人就会生病。即所谓“阴阳匀平, 以充其形。九候若一,命曰平人”,所以 “平人者不病”,;“阴阳乖戾,疾病乃 起”;“从其气则和,违其气则病”。
当这种思想被“凝固”起来之后,就变成了历 史上有名的“形而上学”思潮。在其影响下系统思 想一度受到冷遇和轻视,对局部问题的过度重视往 往使人们忽略整体,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到了19世纪,形而上学的局限性显现出来,大 哲学家黑格尔说:“脱离了人体的手不能说是人 手”。这实际上已经包含了某些部分不能脱离整体 的思想。然而,真正的突破发生在19世纪下叶,由 于科学史上出现了一系列新的进展和新的思潮,从 那时起现代意义上的系统科学才开始酝酿起来。
2、以都江堰,长城,皇宫等大型工程为代表 的系统工程思想
都江堰---古代水利系统工程的杰作

古今中外,水利工程失败的不少,成功的不多,名扬 中外的都江堰就是少数成功之作的杰出代表。成功的一个 重要原因就在于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了系统的观点作指导。 都江堰建成后成都平原14个县500万多亩(古亩)农田受 益,使整个四川获得天府之国的美誉。更值得提及的是, 尽管都江堰工程是在2000多年以前实现的,但是它的规划、 设计和施工的科学水平和创见,用今天的系统工程方法来 衡量也毫不逊色。
古希腊最伟大的哲学集大成者亚里士多德 认为:理论体系有它的原型,并反映了客观体 系。他说“如果知识的对象不存在,就没有知 识;这是真的,因为将会没有什么东西可以被 认识。同样这也是真的:如果某物的知识不存 在,此某物却很可能是存在着”。他的关于整 体和部分的关系分析,受到现代系统论思想的 高度赞赏。“整体不同于部分之和”的命题, 可以说是系统科学的千古之迷,也是较早从哲 学上概括系统思想的。
三、西方古代的系统思想


古希腊的米利都学派开创了宇宙体系论时期。
公元前500多年泰勒斯(Thales,约前624一前547 年)提出了“水是万物的始基”这一命题。认为,在 不断变化和运动中,世界一定具有统一性,只要把 握了始基,就可以把世界这一整体把握。

毕达哥拉斯(Pythagoras,约前570一前490年)学 派则提出“数是万物的始基”的命题。认为数体系 的和谐就是宇宙的和谐,也是社会的和谐。因此数 体系反映了宇宙体系,数结构也即宇宙结构。恩格 斯对这一命题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在毕达哥拉斯 的命题中“数服从一定的规律,同样,宇宙也是如 此。于是宇宙的规律性第一次被说出来。”
五、现代系统思想的萌芽
进化论使时间和历史进入了科学的视野
科学思想的第二次大飞跃转移发生在19 世纪下叶,当时出现了三大进化的理论,这 就是和热力学第二定理联系在一起的物理学 的进化论,和达尔文的名字联系在一起的生 物进化论,和马克思的名字联系在一起的社 会进化论。这种转移实际上已经预示着科学 研究的重心将要从简单的物理系统转向复杂 的生命系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