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输公司专项应急预案预案编号:YA/PH-02-2015版本:A/0审核:批准:2017年1月1日发布2017年1月1日实施目录02-01运输车辆火灾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1)02-02突发道路运输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7)02-03特殊天气专项应急预案 (15)02-01运输车辆火灾事故专项应急预案1 事故风险分析道路运输火灾事故风险分析见表1-1。
表1-1 火灾事故风险分析2 应急指挥机构及职责本专项预案在综合预案应急组织体系基础上成立危险货物运输事故事故应急抢险组。
2.1应急抢险组组长:吕建军副组长:张建平成员:王乃军、刘克玉、杨慕鑫、代秋成职责:负责现场应急处置作业的具体实施;负责如实报送应急处置信息反馈;负责定期组织演练;负责对应急技术标准或程序的完善和创新;负责定期应急备品、备件的维护、保养和补充。
2.2组长职责1、全面负责运输过程事故现场指挥,包括人员、车辆、物资的调动和使用。
2、负责指挥协调运输车队驾驶员、维修工等进行应急抢险。
3、接受应急救援指挥部的指令。
4、负责保护事故现场和有关数据的资料完整。
5、紧急状态下,有权力对人员疏散撤离、救援方案紧急调整做出直接决策。
2.3成员职责1、接受应急抢险组组长领导,服从现场指挥,做到一切行动听从指挥。
2、紧急状态下,应急抢险队长未到之前,驾驶员负责临时指挥押运员进行处理。
4、处置车辆事故。
5、指导疏散现场人员,保护事故现场不被破坏。
6、配合抢救受伤人员。
7、确保自己和他人的安全,维护现场秩序。
3处置程序驾驶员在货物装卸、运输途中、停靠站点发现火险事件,立即向应急救援单位报警,紧急呼救,同时报告公司办公室,报警电话见表4-2。
表4-2 报警电话报警内容:1、发生事故单位、时间、地点。
2、事故简要经过,伤亡情况。
3、事故原因和性质的初步判断。
4、事故抢救处理的情况和采取的措施。
5、事故的报告单位、报告人和报告时间。
调度员通过GPS卫星定位仪监测到的货物运输过程异常、涉险事件、事故,通过电话及时向以上单位报警求救。
4 处置措施4.1分级响应发生一般等级以上交通运输事故,应急指挥部启动应急响应,由应急指挥部配合上级政府有关部门组织实施应急响应。
发生轻微交通事故,启动公司级应急响应,应急指挥部启动应急响应,并指挥应急处置。
4.2响应启动程序对外报警及对外联系,紧急疏散道路影响范围内行人、车辆,引导救援车辆,必要时联系医院,做好现场记录,设立警戒线,控制现场。
组织应急人员按施救方案和有关应急处置措施,本着“先伤、后亡”的原则,将遇险人员脱离事故现场。
4.3处置措施4.3.1现场警戒配合交警队人员实施现场警戒。
划定警戒区域,采取必要的管制措施,实施事故现场交通管制,保证应急救援道路畅通。
4.3.2应急指挥现场驾驶员、押运员,接受孝义市交警队现场人员的统一指挥,配合做好现场疏散工作。
公司应急指挥部接到事故报告后,根据事故险情协调孝义市消防大队为提供应急救援。
协调与周边单位,寻求对应急救援的支持配合;配合上级及政府应急救援行动,协调抢险救援设备、设施情况。
做好应抢险信息传递、上报,组织协调应急抢险行动。
4.3.3现场人员自救驾驶员采取自救措施,做好个人防护工作,及时脱离现场,不能脱离现场的,寻找合理位置避险,利用周边可以防护的设备设施、或采取个人防护措施,避免受到伤害。
4.3.4灭火措施表4-2灭火措施4.3.5交通事故1、车辆伤害事故的避让与处置2、迅速停车,积极抢救伤者,迅速向生产管理室报告。
对于外伤出血者,包扎止血。
简易紧急抢救后,视伤者的具体情况,及时送往医院抢救。
3、在不妨碍抢救受伤人员和物资的情况下,保护好事故现场。
对受伤人员和物资需移动时,在原地点做好标志;肇事车辆非特殊情况不得移位,以便为勘察现场提供确切的资料。
4、肇事驾驶员必须如实向事故调查人员汇报事故的详细经过和现场情况。
5、车队队长组织抢险人员,立即赶赴事故现场,组织抢救伤员,根据人员的伤势程度,救护伤员就医。
02-02突发道路运输事故专项应急预案1 事故风险分析“交通事故”是指车辆在道路上因过错或者意外造成人身伤亡或者财产损失的事件。
本公司承运的普通货物运输路线为高速公路、国道、县乡级道路、城市道路等各种道路。
本预安全适应于除运输过程发生的火灾爆炸事故以外的其他突发交通事故。
包括碰撞、碾压、刮擦、翻车、坠车、撞固定物等。
表1-1 道路交通事故类型及危险性1.1道路交通事故原因1、主观原因主观原因是指造成道路交通事故的当事人本身内在的因素,即主观故意或过失。
主要包括:违反规定、疏忽大意、操作不当等方面的错误行为。
在很多交通事故中,绝大多数都是当事人的主观原因造成的。
(1)违反规定,指当事人由于思想方面的原因,不遵守交通法规和其他交通安全规定,导致交通秩序紊乱,发生事故。
如酒后开车、非司机开车、超速行驶、争道抢行、故意不让车、违章超车、违章超载、非机动车走快车道、行人走快车道等原因造成的交通事故。
(2)疏忽大意,指当事人由于心理或生理方面的原因,没有正确地观察和判断外界事物而造成的失误。
如心理烦恼、情绪急躁、疲劳驾驶等都可能引起精力分散、反应迟钝、采取措施不当或不及时;也有的当事人凭主观想象判断事物,或过高地估计自己的技术,引起行为不当而造成事故。
(3)操作不当,指驾驶车辆的人员技术生疏,经验不足,对车辆、道路情况不熟悉,遇到突然情况惊慌失措,发生操作错误。
2、客观原因客观原因是指由于道路条件(包括气候环境)等不利因素导致的交通事故。
这类事故虽然没有因驾驶人员主观原因发生的事故所占比例高,但在某种情况下,都是导致交通事故的诱因。
1.2事故风险发生道路交通事故可能造成各种事故等级,即特大事故、重大事故、一般事故和轻微4事故,导致人员伤亡、车辆损坏、货物损失,带来恶劣的社会影响,事故风险巨大。
2 应急指挥机构及职责2.1领导小组成立公司突发道路运输事故应急救援处置领导小组,具体负责组织实施道路运输事故应急救援处置工作。
按照“统一指挥、分类负责”的原则,明确职责与任务,开展道路运输事故应对工作。
2.2领导组办公室统一领导公司突发道路运输事故应急救援处置有关工作。
负责制定突发道路运输事故应急救援处置预案,负责参加突发道路运输事故抢救和调查,负责评估应急救援行动及应急预案的有效性。
负责上级主管部门的应急救援其他事项。
2.3现场处置组道路运输事故发生后,领导组组长或指派副组长和其他成员赶赴事故现场指导和协调进场施救。
根据道路运输事故严重程度、涉及范围和应急救援行动的需要,设立现场救援指挥部。
参与现场应急处置行动的相关部门和人员,在现场救援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实施现场应急救援和处置行动。
3处置程序3.1报告程序及要求1、针对特别重大、重大道路运输事故(Ⅰ、Ⅱ级)。
发生事故后,有关人员必须采取措施抢救伤员,并迅速向公司报告。
公司在接到事故报告后2小时内按照事故报告的内容和要求,将所发生的事故情况报告所属地县(市、区)道路运输管理机构。
2、针对较大、一般道路运输事故(Ⅲ、Ⅳ级)。
发生事故后,有关人员必须及时采取措施抢救伤员,并迅速向公司报告;公司在接到事故报告后6小时内按照事故报告的内容和要求,将所发生的事故情况报告属地县(市、区)道路运输管理机构。
3.2报告内容报告的内容包括:基本情况、简要经过、经济损失估计、原因判断、控制情况、相关情况、报告联系等。
1、基本情况。
事故及险情发生的单位或车辆牌号(设施名称)、涉及人员、时间、地点及事故现场情况;2、简要经过。
事故及险情简要经过、伤亡人数、车辆毁坏情况;3、经济损失估计。
事故及险情的直接经济损失的初步估计;4、原因判断。
事故及险情发生原因的初步判断;5、控制情况。
事故及险情发生后采取的应急救援措施、处置以及事故控制情况;6、相关情况。
其他需要报告的问题,如车型、车况、核定人(吨)数、实载人(吨)数、经营线路,或货物名称等;7、报告联系。
事故报告人、报告时间及联系方式。
4 处置措施4.1分级响应根据道路运输事故严重程度、涉及范围等,划分为:1、特别重大道路运输事故(I级),可分为I级甲类和I级乙类。
I级甲类指一次事故死亡30人以上,或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上的道路运输事故;I级乙类指一次死亡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伤50人以下或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上。
2、重大道路运输事故(Ⅱ级),可分为Ⅱ级甲类和Ⅱ级乙类。
Ⅱ级甲类指一次死亡5人以上,死伤25人以下或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下;Ⅱ级乙类指一次死亡3人以上,死伤20人以下或造成直接经济损失80万元以下。
3、较大道路运输事故(Ⅲ级)。
指一次死亡2人,及死伤10人以下或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0万元以下;虽未达到I级、Ⅱ级及前述内容,但已使客车遇险,造成较大影响的各类险情。
4、一般道路运输事故(Ⅳ级)。
指一次事故死亡1人及死伤5人以下或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0万元以下。
并依次采用红色、橙色、黄色、蓝色来加以表示。
4.2应急预案启动条件本公司运营车辆发生突发道路运输事故,事故符合Ⅳ级及以上时,立即上报公司总经理,经总经理确认后启动应急预案。
4.2响应启动程序4.2.1现场人员处置运营车辆驾驶员、在现场工作人员应采取的应急措施:1、立即停车。
凡发生突发道路运输事故,都要立即停车。
2、立即抢救。
首先查看事故严重程度,检查有无伤亡人员,如有受伤人员,应立即施救并拦截过往车辆,送就近医院抢救,同时应标出事故现场位置。
3、现场保护。
保护现场的主要内容:肇事车的停位、伤亡人员的倒位、各种碰撞碾压的痕迹、刹车拖痕、血迹及其他散落物。
4、保护方法。
寻找现场周围石灰、粉笔、砖石、树枝、木杆、绳索等便利器材,采取措施,积极施救。
因抢救伤员需要搬动现场物品的,应如实记录并标明位置。
设置保护圈,阻止劝导无关人员和车辆进入或绕道通行。
5、及时报案。
在抢救伤员、保护现场的同时,在第一时间直接或委托他人向当地公安部门、交通主管部门及保险公司报案,同时向本公司领导报告。
报告内容如下:肇事地点、时间、报告人的姓名、住址及事故的死伤和损失情况。
交通警察和应急救援人员到达现场后,要服从组织指挥,主动如实地反映情况,积极配合现场勘察和事故分析等工作。
4.2.2指挥与协调1、启动预案。
发生道路运输事故后,应急领导组经核实和确认后,将情况报告公司第一责任人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研究部署应急救援处置工作。
2、赶赴现场。
应急领导组组长或指派其他成员,立即带领救援人员赶赴现场,参与现场指挥和救援工作。
3、通信联系。
开通与现场救援指挥部、交通主管部门等的通信联系,随时掌握事故应急救援处置进展情况。
4、障措施。
根据事态发展和应急救援处置工作进展情况,进一步落实抢救人员、抢救设备、设施,确保抢救工作有效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