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短文阅读及答案一、阅读短文,回答问题轻轻的一声叮咛出差在外,在一农家借宿一夜,天亮时又踏上一段新路。
一阵积水响,老大娘追出来,拿着一把她女儿的小花伞:“带上……”看她那慈祥的目光,(霎、刹)时,我像是听见了母亲的叮咛。
路上果然下了大雨,许多人在树下躲雨,我撑开那把伞,照旧走着,一种说不清却感人至深的温暖和情感洋溢在我的周围。
途中的一天晚上□我在招待所翻书□读到一篇□母性□的文章□我和太太在马来西亚槟榔屿参加一个游览团体。
向导带我们到橡胶园参观割胶。
一个男童爬上一棵椰树,正打算用弯刀割下一个椰子,他母亲便在附近房子里叫嚷。
我告诉太太:“她说‘孩子,小心啊,别把手指割掉’。
”向导惊讶地问:“原来你懂马来话。
”我答:“我不懂。
不过我了解母亲的叮咛。
”出差回单位后,我把自己伞下的感受和这则故事说给一位长辈听,他的眼睛似乎有些湿润,他说他的母亲早(已、以)过世,但母亲那句好好工作,注意身体□的嘱咐,一句最平常不过的话,伴随他走过了风风雨雨四十年,成了母亲最珍贵的(遣、遗)产。
我感动至极。
想起了我的母亲。
小时候去上学时,她总在我出门时给我整理凌乱的衣服轻轻地叮咛:“走好,听老师话。
”又是一个雨天,我骑车去约会。
中华门城门下,刚认识不久的女友走到我身边,轻轻地掀下雨披的帽子:“看你热得,快把雨披脱下来。
”原来,雨早已停了,我额上全是汗。
空气(轻、清)新得很,吸入肺腑的全是温馨。
想到每次约会结束,我推着自行车准备走的时候,她忘不了说一句“骑好,晚上早一点休息”。
于是我认可她了,因为没有爱心的人,是不会为别人着想的。
1.给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在正确读音下画横线)出差.(chā chāi)小花伞.(sǎn shǎn)着.想(zháo zhuó)似.乎(shì s ì)浏览.(lǎn nǎn )2.将文中括号里不正确的字划去。
3.从文中找出几对近义词。
()—()()—()4.根据字典的义项并联系上下文理解画线词语的意思。
深:①从表面到底或从外面到里面距离大;②久,时间长;③程度高的;④颜色重。
洋:①比海更大的水域;②广大,多;③外国的;④现代化的。
凌:①冰;②侵犯,欺压;③升,高出;④相犯,交错,迫近。
一种说不清却感人至深:温暖和情感洋溢在我的周围:给我整理凌乱的衣服:5.在“□”中把空缺的标点补上。
6.“我”听不懂马来话,为什么知道男童的母亲说的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课内文段,完成练习。
陀螺(片段)①奇怪的是,我的陀螺个头小,却顽强得出奇!明明被撞翻在一边,一扭身又照样旋.(xuán xuàn)转起来。
它圆头圆脑,好像上下左右都能找到支撑点似的。
结果呢,大陀螺在这个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的对手面前,彻底溃.(guì ku ì)败了。
②这真是个辉煌的时刻!我尝到了胜利的滋味,品到了幸运的甜头。
无意中获得的“荣誉”,虽然小如微尘,对好胜的孩子来说,也足以陶醉许久了——直到现在我还能兴致勃勃地写下这些文字,便是一种有力的证明吧!③我的冰尖儿,木工随便旋.(xuán xuàn)出的小木头块,丑小鸭生出的一只丑鸭蛋,在童年的一个冬日里,给了我极大的欢乐和由衷.(zhōng chōng)的自豪。
④这真应了一句古话: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1.给文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上“√”。
2.选文第②段中的“荣誉”一词中,加引号的作用是()A.表示引用B.表示特殊含义C.表示特定称谓D.表示强调3.请用波浪线画出令你感受深刻的语句,在一旁就你的感受作批注。
4.联系上下文以及生活实际,说说你对“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课外阅读。
螳螂法布尔螳螂的外表很美丽。
它长着细长的腰身,还披着一件淡绿色的外衣。
当它把上半身直立起来的时候,前腿也会前伸,就像正在祈祷一样,模样很像一个虔诚的修女。
螳螂虽然很美丽,但性情却非常凶猛。
它那像镰刀一样的大腿是一对捕捉足,腿上有很多钩刺和锯齿。
它的小腿上也有很多锯齿,甚至比大腿上的还要多。
小腿锯齿的末端长着尖锐的硬钩子。
记得有一次,我试图抓住一只螳螂。
我一碰到它,就被它的刺牢牢“抓”住了。
螳螂静止的时候,看起来很温和。
()只要别的昆虫在它面前路过,()是有意还是无意的,它就会立刻把翅膀伸展开,用大腿迅速地把路过此地的昆虫抓住。
然后,它就会用力把钳子夹紧,可怜的昆虫就会立刻被杀死。
有一次,我看到一只蝗虫向一只螳螂走过桥。
没等蝗虫靠近,螳螂就立刻张开翅膀,同时将身体的上端弯曲起来,嘴里还发出像蛇一样的“咝咝”声。
这是一种心理战术,是利用对方的恐惧心理来打败对方。
螳螂的眼睛一直瞪着蝗虫,可怜的蝗虫别吓傻了,竟然朝着螳螂走去。
当蝗虫靠近螳螂时,螳螂一下子把它抓了过来,蝗虫再怎么反抗也逃不出它的魔爪。
接下来,螳螂就开始享用自己的美餐了。
除此之外,黄蜂也是螳螂的美食。
螳螂经常躲在黄蜂的蜂巢旁边,等待猎物飞过来。
一些粗心的黄蜂常常忽略螳螂的存在,当它们发现螳螂的时候,已经来不及逃跑了。
1.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2.文中画横线句子运用了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螳螂大腿的________________ 。
3.文中画“___________”句子是一个____句,作用是______。
4.螳螂捕食有什么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阅读下文,回答问题种辣椒常识课上,老师对植物的讲解,把我带到植物世界里。
听完课,我动了心,决心种点什么,仔细观察它的生长过程。
回到家,我找到了两个花盆,满心欢喜地种下了辣椒籽。
下种后,我每天都要给它浇些水,盼望种子早些发芽。
一天中午,弟弟告诉我花盆里出小苗了,我飞一样地跑到窗台前,只见一棵小嫩芽拱出土,又过了两天,好几棵小芽出来了。
小芽越来越多,我给小辣椒间苗,把太密的小苗小心翼翼地拔掉了一些。
到了盛夏,每株辣椒已有半尺多高了,它们的茎上都缀满了欲放的花苞,几天后,一朵朵雪白的小花,先后开放了。
大约又过了四五天,辣椒就开始结果了,出现了青绿的椭圆形的小辣椒,一个个缀在茎上,真惹人喜爱。
秋风吹进窗来,带进一股香气,辣椒开始由青变红,看上去更让人喜爱。
一个个两寸多长的小辣椒挂在枝头对我微笑,感谢我对它们的辛勤培育。
收获的时节到了,我满怀欣喜地把成熟的辣椒一个一个摘下,竟收了小半筐。
我看着筐里的辣椒,心想:这多有意思呀!知识来源于实践,而实践又必须付出辛勤的劳动,这难道不是真理吗?1.找出文章中点明中心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把文章分成三段,并写出段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读下面句子,在括号里写出各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①小辣椒挂在枝头对我微笑,感谢我对它们的辛勤培育。
(_____)②我飞一样地跑到窗台前。
(_____)五、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窗前的树(节选)①我的窗前有一棵树。
②那是一棵高大的洋槐。
树冠差不多可达六层的楼顶。
粗壮的树干与三层的阳台相齐,碧绿而茂密的树叶部分正对着我的四楼的窗户。
③洋槐在春天,似乎比其它的树都沉稳些。
杨与柳都已翠叶青青,它才爆出米粒般大的嫩芽,只星星点点的一层隐绿,悄悄然绝不喧哗。
又过了些日子,忽然就挂满了一串串葡萄似的花苞,又如一只只浅绿色的蜻蜓缀满树枝——当它张开翅膀跃跃欲飞时,薄薄的羽翼在春日温和的云朵下染织成一片耀眼的银色。
清晨你会被一阵来自梦中的花香唤醒,那香味甘甜淡雅、撩人心脾却又若有若无。
走上阳台,你的精神为之一振,你的眼前为之一亮:满满的一树雪白,袅袅低垂,如瀑布倾泻四溅;银珠般的花瓣在清风中微微飘荡,花气熏人,人也陶醉。
④夏日的洋槐,郁郁葱葱,生机勃发。
骄阳下如华盖蔽日,烈焰下送来阵阵清风。
夏日常有雨,暴雨如注时,它任凭狂风将树冠刮得东歪西倒,满树的绿叶呼号,犹如一头发怒的雄狮,它翻滚,它旋转,它颤栗,它呻吟。
曾有好几次我以为它会被风暴折断,闪电与雷鸣照亮黑暗的瞬间,却窥见它的树干始终岿然。
大雨过后,它轻轻抖落身上的水珠,那一片片细碎光滑的叶子被雨水洗得发亮,饱含着水分,安详而平静。
⑤洋槐给我一春一夏的绿色,到秋天,艳阳在树顶涂出一抹金黄,不几日,窗前已被装点得金碧辉煌。
秋风乍起,金色的槐树叶如雨纷纷飘落,我的思路便常常被树叶的沙沙声打断。
我明白那是一种告别的方式。
它们从不缠缠绵绵凄凄切切,它们只是痛痛快快利利索索地向我挥挥手,连头也不回。
它们离开了槐树就好比清除了衰老抛去了陈旧,是一个必然,一种整合,一次更新。
它们一日日稀疏凋零,安然地沉入泥土,把自己还原给自己。
我知道它们明年还会再回来。
1.选文第③自然段中画线的句子写出了春天槐花的______和______。
2.如果用一个词语概括春天洋槐的特点,下列词语中最恰当的是()。
A.隐绿B.沉稳C.甘甜淡雅D.绝不喧哗3.作者写夏日的洋槐时,用了大量的笔墨描写暴风雨中的洋槐,目的是_____________。
4.对画波浪线的句子的理解,下列说法最恰当的是()A.槐树叶老了,就应该抛弃。
B.槐树落叶是一种不可违背的自然规律。
C.槐树落叶腐烂之后,可以为槐树的生长提供养分。
D.槐树落叶是一种自然规律,腐烂之后可以为槐树提供生长所需的养分,同时还预示着新生命的开始。
5.读了这篇文章,你从洋槐身上获得了怎样的生活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课内阅读。
猎狗慢慢地走近小麻雀,嗅了嗅,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
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
它挓挲起全身的羽毛,绝望地尖叫着。
老麻雀用自己的身躯掩护着小麻雀,想拯救自己的幼儿。
可是因为紧张,它浑身发抖,发出嘶哑的声音,准备着一场搏斗。
在它看来,猎狗是个多么庞大的怪物啊!可是它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了下来。
1.这两个自然段是故事的_______(起因经过结果),主要讲述__________。
2.对“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老麻雀的外形像一块石头。
B.把老麻雀比作一块石头,突出了老麻雀保护幼儿的坚决态度。
C.把老麻雀比作一块石头是为了表现老麻雀落地时声音很大。
3.从老麻雀刚开始“绝望地尖叫着”和后来的“准备着一场搏斗”,我体会到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