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病人的护理ppt课件
病因:
有明显的家族史,
为常染色体显形遗传疾病。
.
20
病因及病理
病变以心肌肥厚为主 心脏重量增加 左心室形态学改变,为不均等的心室间
隔增厚,即心室壁各处肥厚程度不等 组织学特征:心肌细胞肥大,以左室间
隔改变明显
.
21
临床表现
起病多缓慢,部分病人可无自觉症状,在体检或在猝 死时发现
症状:
.
16
预后
5年存活率40%, 10年存活率22%, 短者在发病后1年内死亡,长者可存
活20年以上。 心脏扩大明显、心力衰竭持久或心
律失常顽固者预后不佳。 不少患者可有猝死。
.
17
肥厚性心肌病 (HCM)
.
18
.
19
概述
是以左心室或右心室肥厚为特征,常为不对称 肥厚并累及室间隔,左心室血液充盈受阻,舒张期 顺应性下降为基本病态的心肌病。
超声心动图 各心腔均扩大,以左室扩张早 而显著,左室流出道增宽,心室壁活动减弱, 提示心肌收缩力下降。
其他 心导管检查和心导管造影,心内膜心 肌活检、核素显影等。
.
15
处理要点
主要是对症治疗;
治疗原则: 针对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采取相应治疗措施; 限制体力活动;低盐饮食; 减轻心脏负荷:洋地黄、利尿剂; 洋地黄剂量宜小(易发生洋地黄中毒)。 改善心肌代谢:辅酶Q10,维生素C等。 彻底治疗的方法是施行心脏移植术。
☻ 部分病人发生栓塞、心律失常或猝死
.
13
临 床 表 现-体征
心脏浊音界向两侧扩大 多数病人出现奔马律及各类型心律失常 75%的病人可听到第三或第四心音
.
14
辅助检查
X线检查 示心影扩大,常伴有肺瘀血征象。
心电图 可出现心房颤动、房室传导阻滞等 各种心律失常以及ST-T异常、低电压、病理 性Q波。
处理要点
治疗原则: 弛缓肥厚的心肌, 防止心动过缓, 维持正常窦性心律, 减轻左心室流出道狭窄, 抗心律失常。
.
26
处理要点
B受体阻滞剂及钙离子拮抗剂:可减慢心率, 减轻流出道肥厚心肌的收缩,缓解梗阻,增加 心博量,并可治疗室性心律失常。
重度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病人可试行起搏器 植入治,DDD型起搏器。
外科:左室流出道心肌切开术或室间隔肥厚 心肌切除术。
.
27
心肌病的护理
.
28
常见护理诊断及医护合作问题
气体交换受损 与心力衰竭有关 胸痛 与肥厚心肌耗氧量增加、冠状动脉供血相对不足
有关 体液过多 与心肌病引起心力衰竭有关 有受伤的危险 与肥厚型心肌病导致头晕有关 焦虑 与病情逐渐加重、生活方式被迫改变有关 潜在并发症:心律失常 潜在并发症: 栓塞 潜在并发症:猝死
心肌病的护理
.
1
心壁
1.心内膜 2.心肌层 心房肌2层 心室肌3层
3.心外膜
右心室 浅层
中层 深层
.
左心房左心室 中层 浅层2来自1.原发性心肌病 发病原因
原发性心肌病的发病 原因尚不十分清楚。
❖ 2.继发性心肌病 (1)感染性原因
(2)代谢性原因
(3)内分泌性原因
(4)结缔组织疾病
(5)缺血性原因
劳力性呼吸困难、心前区痛、乏力、心悸 流出道梗阻病人:起立或运动时出现头晕与昏厥、
神志丧失 晚期:心力衰竭、猝死
体征:心浊音界向左扩大、胸骨左缘第3-4肋间或
心尖部闻及收缩中、晚期粗糙的吹风样杂音
.
22
辅助检查
X线检查:有些患者呈正常表现,心影 左缘明显突出,提示左心室心肌大块肥 厚
心电图:最常见表现是左心室肥大, ST-T改变,胸前导联出现巨大倒置的T波
10
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扩张型心肌病示意图,心脏的 肌肉壁明显变薄了,而心室的容积又变大了,各个 腔室明显扩张,整个体积也明显扩大。
.
11
病因及病理
心脏重量增加,约为正常的一倍。 各心腔扩大,心肌灰白、松弛。 心室壁心肌虽肥大,但因室腔扩大造成室壁厚
度变薄或接近正常。 心内膜增厚。 心肌纤维化:常见,呈灶性分布于室壁的内缘,
也可见心室壁成片受损,心脏的起搏传导系统 均可受侵犯。
.
12
临 床 表 现-症状
各年龄均可发病,但以中年居多 病程可分为三个阶段:
☻ 无症状期:心脏可有轻度扩大(心功能代 偿期)
☻ 有症状期:病人出现极度疲劳、乏力、心 悸及气促等症状
☻ 晚期:端坐呼吸、肝大、水肿或胸腹水等 心力衰竭症状和体征
.
23
辅助检查
超声心动图:对本病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可
显示出左心室壁及室间隔的非对称肥厚。
心血管检查和心血管造影:可发现病人左
室舒张压末期压力增高,心室造影显示左室腔 狭窄,心壁增厚。
.
24
预后
病程发展缓慢,预后不定。可以稳 定多年不变,但一旦出现症状则可以 逐步恶化。猝死与心力衰竭。
.
25
心肌病是以病理生理学、病因学、发病 因素为基础进行分类的。主要分为四型:
☺ 扩张型型肌病 ☺ 肥厚型型肌病 ☺ 限制型型肌病 ☺ 致心律失常型右室心肌病
.
5
扩张型心肌病 (DCM)
.
6
.
7
概述
是心肌病中最常见的类型。 主要特征是单侧或双侧心腔扩大,心肌收缩
功能减退,伴或不伴有充血性心力衰竭(亦称 充血型心肌病)。 常伴有心律失常(室性或房性心律失常多 见),病死率较高。 以30-50岁男性多见。男:女:2.5:1。 我国发病率13/10万-84/10万。
.
8
病因及病理
本病的病因迄今未明, 目前认为持续病毒感染是重要原因:
持续病毒感染
心
肌
自身免疫(细胞、自身抗体或 细胞因子等介导的)
损 伤
扩张型心肌病
.
9
病因及病理
病理改变以心腔扩张为主
肉眼
心室扩张,室壁多变薄,纤维瘢痕形 成,常伴有附壁血栓
组织学
非特异性心肌细胞肥大、变性,不同 程度的纤维化
.
.
29
护理措施
一般护理 病情观察 用药护理 心理护理
健康指导
.
30
护理措施
休息与活动
限制体力活动, 心力衰竭者, 应绝对卧床 肥厚型心肌病 病人避免持重 、屏气、剧烈 运动。
(6)过敏性原因
(7)中毒性原因
.
3
原发性心肌病概述
心肌疾病是指伴有心功能障碍的心肌疾病。 是指除风湿性、冠状动脉型、高血压型、
肺源性和先天性心脏病以外的以心肌病变 为主要表现的一组疾病。 心肌疾病约占心脏病总体的5%左右。
.
4
1995年WHO/ISFC(国际心脏病学联合学会) 工作组关于心肌病分类的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