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填空(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制药工艺学是药物研究和大规模生产的中间环节。
2,目标分子碳骨架的转化包括分拆、连接、重排等类型。
3,路线设计是药物合成工作的起始工作,也是最重要的一环。
4,试验设计的三要素即受试对象、处理因素、试验效应。
5,制药工艺的研究一般可分为实验室工艺研究(小试)、中试放大研究、工业化生产3个阶段。
6,中试放大车间一般具有各种规格的中小型反应罐和后处理设备。
7,化工过程开发的难点是化学反应器的放大。
8,常用的浸提辅助剂有酸、碱、表面活性剂等。
9,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开发的生物药物品种繁多,通常是重组基因的表达产物或基因本身。
10,超过半数的已获批准的生物药物是利用微生物制造的,而其余的生物药物大多由通过培养哺乳动物细胞生产。
二、单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把“三废”造成的危害最大限度地降低在 D ,是防止工业污染的根本途径。
A.放大生产阶段 B. 预生产阶段C.生产后处理 D. 生产过程中2,通常不是目标分子优先考虑的拆键部位是 B 。
A.C-N B. C-C C.C-S D. C-O3,下列哪项属于质子性溶剂 D 。
A.醚类 B. 卤代烷化合物C.酮类 D. 水4,病人与研究者都不知道分到哪个组称为 C 。
A.不盲 B. 单盲C.双盲 D. 三盲5,当药物工艺研究的小试阶段任务完成后,一般都需要经过一个将小型试验规模 C 倍的中试放大。
A.10~50 B. 30~50 C.50~100 D. 100~2006,酶提取技术应用于中药提取较多的是 C 。
A.蛋白酶 B. 果胶酶C.纤维素酶 D. 聚糖酶7,浓缩药液的重要手段是 C 。
A.干燥B. 纯化C.蒸发 D. 粉碎8,用于生产生物药物的生物制药原料资源是非常丰富的,通常以 A 为主。
A.天然的生物材料 B. 人工合成的生物材料C.半合成的生物材料 D. 全合成的生物材料9,心脑血管药物属于 B 药物。
A.诊断 B. 治疗C.预防 D. 保健10,反应速度与反应物浓度无关,仅受其他因素影响的反应为( C )A. 单分子反应B. 双分子反应C. 零级反应D. 平行反应三、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漏选得1分,错选不得分,共12分)1,原料药生产通常具有的特点是 ABCD 。
A.产品的品种多 B. 生产工序多C.原料种类多 D. 原料的利用率低E. 产品的收率低2,对于那些不可避免要产生的“三废”,暂时必须排放的污染物,一定要进行怎样的净化处理ABC 。
A.物理的 B. 化学的C.生物的 D. 机械的 E. 焚烧的3,导致了全球的几大危机是 ABC 。
A.资源短缺 B. 环境污染C.生态破坏 D. 金融危机 E. 战争4,有机反应按其反应机制,大体可分成 AB 。
A.游离基型反应 B. 离子型反应C.连续反应 D. 平行反应 E. 可逆反应5,制药工艺研究按指标的多少可分为 AB 。
A.单因素研究 B. 多因素研究C.试验设计 D. 工艺优化 E. 辅助研究6,资源综合利用和三废处理包括 AB 。
A.废弃物的处理 B. 回收品的处理C.产品的处理 D. 中间体的处理 E. 原料的处理7,中药的浸提过程包括 ABCDE 。
A.浸润 B. 渗透C.溶解 D. 扩散 E. 解析8,下列哪些方法是纯化方法 ABCD 。
A.水提醇沉法 B. 醇提水沉法C.酸碱法 D. 盐析法 E. 粉碎法9,生物药物按其结构可分为 ABCDE 。
A.重组蛋白或多肽类药物 B. 合成多肽类药物C.干细胞制品 D. 寡肽核苷酸类药物E. 组织工程类制品10,现代制药工业的基本特点包括(ABCD)A. 高度的科学性、技术性B. 生产分工细致、质量要求严格C. 生产技术复杂、品种多、剂型多D. 生产的比例性、连续性四、名词解释(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1,全合成:由结构比较简单的化工原料经过一系列化学合成和物理处理过程制得化学药物的方法称为全合成2,半合成:由已知具有一定基本结构的天然产物经化学改造和物理处理过程制得化学药物的方法称为半合成3,非均相催化剂4,空白对照:临床试验中选定的对照组并未加以任何对照药物,称为空白对照。
5,中试放大阶段:中试放大是在实验室小规模生产工艺路线的打通后,采用该工艺在模拟工业化生产的条件下所进行的工艺研究,以验证放大生产后原工艺的可行性,保证研发和生产时工艺的一致性。
6,什么是水提醇沉法:水提醇沉法(水醇法)系指在中药水提浓缩液中,加入乙醇使达不同含醇量,某些药物成分在醇溶液中溶解度降低析出沉淀,固液分离后使水提液得以精制的方法。
7,生物制药8,“平顶型”反应:“平顶型”反应是相对于副反应多、反应条件的“尖顶型”反应提出的,平顶型反应工艺条件稍有差异也不至于严重影响收率,并可减轻工人劳动强度。
9. 平行反应:平行反应又称竞争性反应,是一种复杂反应,即一个反应系统中同时进行几种不同的化学反应。
在生产上将需要的称为主反应,其余的称为副反应。
10. 包合技术:一种分子被包嵌于另一种分子的空穴结构内,形成包合物的技术。
该包合物由主分子和客分子构成,主分子具有较大的空穴结构,可以将客分子容纳在内形成分子囊。
五、简答题(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1,理想的药物制药工艺路线。
1)化学合成途径简易,即原辅材料转化为药物的路线要简短; 2)需要的原辅材料少而易得,量足;3)中间体易纯化,质量可控,可连续操作;4)可在易于控制的条件下制备,安全无毒;5)设备条件要求不苛刻;6)“三废”少,易于治理7)操作简便,经分离、纯化易于达到药用标准;8)收率最佳,成本最低,经济效益最好。
2,逆合成分析过程的要求。
3,中试放大的任务及意义是什么:中试放大的目的是验证、复审和完善实验室工艺所研究确定的反应条件,及研究选定的工业化生产设备结构、材质、安装和车间布置等,为正式生产提供数据,以及物质量和消耗等。
1,工艺路线和单元反应操作方法的最终确定 :特别当原来选定的路线和单元反应方法在中试放大阶段暴露出难以解决的重大问题时,应重新选择其他路线,再按新路线进行中试放大。
2,设备材质和型号的选择 :对于接触腐蚀性物料的设备材质的选择问题尤应注意。
3,搅拌器型式和搅拌速度的考察:反应很多是非均相的,且反应热效应较大。
在小试时由于物料体积小,搅拌效果好,传热传质问题不明显,但在中试放大时必须根据物料性质和反应特点,注意搅拌型式和搅拌速度对反应的影响规律,以便选择合乎要求的搅拌器和确定适用的搅拌速度。
4,反应条件的进一步研究 :试验室阶段获得的最佳反应条件不一定完全符合中试放大的要求,为此,应就其中主要的影响因素,如加料速度,搅拌效果,反应器的传热面积与传热系数以及制冷剂等因素,进行深入研究,以便掌握其在中间装置中的变化规律。
得到更适用的反应条件。
5,工艺流程和操作方法的确定 :要考虑使反应和后处理操作方法适用工业生产的要求。
特别注意缩短工序,简化操作,提高劳动生产率。
从而最终确定生产工艺流程和操作方法。
6,进行物料衡算 :当各步反应条件和操作方法确定后,就应该就一些收率低,副产物多和三废较多的反应进行物料衡算。
反应产品和其他产物的重量总和等于反应前各个物料投量量的总和是物料衡算必须达到的精确程度。
以便为解决薄弱环节。
挖潜节能,提高效率,回收副产物并综合利用以及防治三废提供数据。
对无分析方法的化学成分要进行分析方法的研究。
7物理性质和化工常数的测定 :原材料,中间体的物理性质和化工常数的测定。
为了解决生产工艺和安全措施中的问题,必须测定某些物料的性质和化工常数,如比热,黏度,爆炸极限等。
8,原材料中间体质量标准的制订 :小试中质量标准有欠完善的要根据中试实验进行修订和完善。
9,消耗定额,原材料成本:操作工时与生产周期等的确定。
在中试研究总结报告的基础上,可以进行基建设计,制订型号设备的选购计划。
进行非定型设备的设计制造,按照施工图进行生产车间的厂房建筑和设备安装。
在全部生产设备和辅助设备安装完毕。
如试产合格和短期试产稳定即可制订工艺规程,交付生产。
4,生产工艺过程包括哪些。
5. 结合我国制药工业现状,简要叙述。
(10分)参考答案:今后我国制药工业的发展方向主要设计以下几个方面,学生可在此基础上展开论述。
1)化学制药工业应向创制新药和改进生产工艺方向发展2)生物制药行业迎来契机2)开发新剂型、改造老剂型3)实现中药的现代化6. 重结晶时溶剂如何选择?合适的重结晶溶剂必须具备下列条件:1)与被提纯的物质不起化学反应2)被提纯溶剂在热溶剂中溶解度大,冷却时小,而杂质在冷、热溶剂中的溶解度都较大,杂质始终留在母液中。
或者杂质在热溶剂中不溶解,过滤使可以将杂质除去。
3)溶剂易挥发,但沸点不宜过低,便于与结晶分离。
4)价格低、毒性小、易回收、操作安全。
六、填空(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1,制药工艺学是药物研究和大规模生产的中间环节。
12,目标分子碳骨架的转化包括分拆、连接、重排等类型。
13,路线设计是药物合成工作的起始工作,也是最重要的一环。
14,试验设计的三要素即受试对象、处理因素、试验效应。
15,制药工艺的研究一般可分为实验室工艺研究(小试)、中试放大研究、工业化生产3个阶段。
16,中试放大车间一般具有各种规格的中小型反应罐和后处理设备。
17,化工过程开发的难点是化学反应器的放大。
18,常用的浸提辅助剂有酸、碱、表面活性剂等。
19,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开发的生物药物品种繁多,通常是重组基因的表达产物或基因本身。
20,超过半数的已获批准的生物药物是利用微生物制造的,而其余的生物药物大多由通过培养哺乳动物细胞生产。
七、单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把“三废”造成的危害最大限度地降低在 D ,是防止工业污染的根本途径。
A.放大生产阶段 B. 预生产阶段C.生产后处理 D. 生产过程中2,通常不是目标分子优先考虑的拆键部位是 B 。
B.C-N B. C-C C.C-S D. C-O3,下列哪项属于质子性溶剂 D 。
B.醚类 B. 卤代烷化合物C.酮类 D. 水4,病人与研究者都不知道分到哪个组称为 C 。
B.不盲 B. 单盲C.双盲 D. 三盲5,当药物工艺研究的小试阶段任务完成后,一般都需要经过一个将小型试验规模 C 倍的中试放大。
B.10~50 B. 30~50C.50~100 D. 100~2006,酶提取技术应用于中药提取较多的是 C 。
B.蛋白酶B. 果胶酶C.纤维素酶D. 聚糖酶7,浓缩药液的重要手段是 C 。
B.干燥 B. 纯化C.蒸发 D. 粉碎8,用于生产生物药物的生物制药原料资源是非常丰富的,通常以 A 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