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德国被占领

德国被占领

1.德国被占领,为何被四国【图片视频声音】这4国将分兵把守德国在纳粹扩张以前的领土。

纳粹的扩张是以1937 年吞并奥地利为开端的。

占领区划分如下:东部为苏占区;西北部为英占区;西南部为美占区;西部为法占区。

联合国这个行动辩解说:“这是因为没有一个能维持秩序的德国中央政府。

”柏林宣言的其它条款包括:如彻底拆毁德国所有的军工厂;释放纳粹政府的战俘,撤回德国边境以外的所有德军,逮捕所有战犯嫌疑的纳粹分子;强烈警告企图毁掉第三帝国档案馆的人等。

1948年3月20日,苏联反对美英法3个占领区合并,退出盟国对德管制委员会,该机构自此停止工作Q 日本未被瓜分实际上苏联当时占领了一部分日本的领土,也就是整个千岛群岛和库页岛南部。

但是苏联把占领上述地区理解为收复日俄战争中的失地,这样苏联就“顺理成章”的兼并了这两个地区,而不像美国那样仅仅实施军事占领。

让我们再简单回顾一下当时的情况。

在1945年7月17日-8月2日举行的波茨坦会议上,同盟国发布了波茨坦公告,确定日本投降的条件。

此时美国制定了毁灭行动(Operation Downfall),准备登陆解决掉日本,该行动由奥林匹克行动和王冠行动两部分组成,计划于11月展开。

不清楚苏联是如何知晓这一计划的,总之苏联决定抢先下手,夺取日本的北海道,至于为什么是北海道而不是日本全境,我们一会儿再说。

在苏联人迅雷不及掩耳盗铃的八月风暴行动猛攻下,日军根本无力招架。

眼看前途无望,日本遂宣布投降。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日本并不是单方面向美国投降,而是同时向美英中苏四国无条件投降。

1945年8月1 5日,天皇通过广播发布《终战诏书》,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

8月15日7时中、美、英、苏四国政府同时宣布已接受日本投降。

但是此时中国的国民党、共产党和苏联三方正忙于争抢地盘,所以谁也没有停手,还在进攻日军。

直到9月2日日本代表在美国战列舰密苏里号上签字才算结束。

8月18日,关东军司令山田乙三下令满洲地区及朝鲜北纬38度线以北的日军解除武装,停止战斗。

同日苏军越过鸭绿江,进入朝鲜半岛北部。

8月19日,溥仪等人在奉天机场被红军俘虏。

同一时间,蒙疆也被红军和蒙古军队占领。

8月20日,苏军占领新京、奉天、哈尔滨、佳木斯等城市。

8月22日,苏军占领旅顺、大连。

然而就在这跑马圈地的关键时刻,苏军忽然因为战线拉得太长而跑不动了。

就在苏军喘气的工夫,美军风风火火的赶到了,他们于9月8日在仁川登陆并占领了朝鲜半岛南部。

于是苏美两国以北纬38度作为双方占领区的分界线。

另一方面,8月25日,苏军占领库页岛南部。

8月28日到9月1日苏军占领了择捉、国后和色丹岛,9月3日到5日占领齿舞群岛。

这一路苏军同样因为错过时机,未能如愿夺取北海道。

现在回过头来说说当时苏军的作战意图。

历史上俄国是和中国一样的地主老财型路上殖民国家,它对外扩张的目标以周边地区为主,旨在拓展本土的疆界,而不像英法那样出于商业目的争夺海外领地。

继承俄国后,苏联也不例外,二战末期,苏联在东方的战略重心以外蒙、中国东北和俄国在日俄战争中丧失的领土为主。

苏联最终得到了雅尔塔会议中西方列强同意给予苏联的利益:外蒙古独立、苏军攻占了整个库页岛、千岛群岛、旅顺口和大连,并且夺取了南满铁路的控制权,此外还有朝鲜半岛北部。

在苏联撤出满洲前,大规模拆运满洲地区的工厂、机器、铁路设施,并将满洲各公私银行的贵金属、债券、纸币运往苏联。

根据日本资料统计,苏联从满洲拆运的资产价值合1946年的5,340,714,845日元,相当于当时的1,363,484,499.92美元。

苏联与日本在二战中并没结下深仇大恨,并且是苏联首先撕毁《苏日互不侵犯条约》进攻日本的。

苏联在八月风暴中可谓大捞了一笔,远比占领资源匮乏、满目疮痍的日本本土要实惠得多,也名正言顺。

日本被迫在战后宣布放弃对库页岛的领有权,虽然还声称领有北方四岛(南千岛群岛),但无论是苏联还是后来的俄国从来没有在这个问题上松过口。

至于北海道,打开地图看,不难发现它与千岛群岛近在咫尺,离库页岛也很近,并且日本政府开发北海道的历史并不长,始自从明治维新之后。

关于楼下朋友的解答,这里逐条指正:第一,日本于8月15日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向美英中苏四国无条件投降,这是无可置疑的。

美英中苏四国当天即接受日本的投降,理论上战争至此结束。

因此并不存在美国违反雅尔塔公告,同意日本有条件投降的问题。

允许日本保留天皇制是在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以后的事情。

第二,苏日两国之间的战争状态在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苏联接受日本投降之后就终止了。

但是苏联都没有停止军事行动,一方面苏联还在忙于抢夺地盘,另一方面部分日军接到无条件投降的命令较晚。

因此苏联仅在占守岛遇到一定的抵抗,随后攻占北方四岛的行动中日军均未抵抗。

苏军攻占齿舞群岛是在9月5日,而美日代表在密苏里舰上签字是9月2日。

所以苏军之所以未能攻占北海道,不是因为美日议和,而是因为美军已经占领了北海道。

战争状态虽然停止了,但是苏日双方之间还保持敌对状态,不仅苏联,当时包括美国在内的所有参战国,没有一个国家和日本恢复了正常关系。

美国总统杜鲁门于1946年12月31日才宣布美日两国已经不处于敌对状态。

1951年9月8日日本与各国签订《对日和平条约》,该条约于1952年4月28日正式生效,这才标志着日本在国际社会的地位恢复正常。

苏联、波兰、捷克、朝鲜和韩国没有签署该条约。

中国当时也没有签约,但是在该条约生效前几个小时,中华民国和日本单独签订了《中日和平条约》,又称《台北合约》。

第三,所谓的雅尔塔会议占领分区图,应该是无聊者的胡闹。

雅尔塔会议并没有做出关于分区占领的具体规划。

并且雅尔塔协议规定允许苏联占领库页岛南部和千岛群岛,作为苏联出兵的回报。

换句话说,千岛群岛和库页岛南部划归苏联版图,而不再属于日本,协议又怎么会把千岛群岛画进了所谓的“日本分割占领案”。

美国也正是因为这一承诺,而没有染指千岛群岛。

2·东德空军守卫无论如何,柏林墙的故事已经结束了。

而且,是喜剧性的结束。

人间的故事,如柏林墙这般悲惨的并不少,能够最终这样收场的,已经很不错了。

柏林墙(The Wall Remains)建成后,勃兰登堡门被隔在大墙以东几十米,成为柏林墙的象征地段。

1990年柏林墙倒塌时,这里又成了欣喜若狂的柏林人的聚集之地,成了德国统一象征。

此主题相关图片3·共产政权为何被抛弃大学最近做了一份调查统计,结果是大多数的前东德人认为共产时代的日子要比现在的生活好太多了。

还有,大多数的前东德人也认为自己出身前东德是一种荣耀。

这些人并非是失业或不得志的人,多数是在统一后过起中上阶级的一群。

统一对前东德人究竟是怎么回事?说来颇为矛盾。

在柏林墙倒下那年,十岁的贝格和父母搬到西德,从国小一路读到高中,随后又出国上大学,今天,30岁的他看起来比西德人更西德,不但有高薪任务,英法文都讲得很道地,动辄大把消费或旅行渡假,但他却肯定表示,「我不觉得统一后的生活有什么好」,他反而认为,前东德的生活属性丰富又实在。

贝格认为,以前东德虽是极权统治,统一后的德国也一样,由金钱这种新极权统治,而大家所诟病的东德秘密警察制度,今天的德国也有萧伯乐(内政部长),对移民及犯罪的监控不比过去东德松多少。

按照贝格的说法,极权与自由其实是相去不远,端视你怎么感受。

何况,经济萧条,前东德人失业率又高,许多前东德人虽然有了新护照,但没钱旅行,「一样也是不自由」。

很多人认为,以前东德是过水深火热的日子,还好后来统一了,要感谢西德人把东德人解救出来,贝格说这是他最不能同意的想法。

按照柏林自由大学的调查统计,57%的前东德人认为,过去的生活远比统一后的生活好得多,而49%的人认为,前东德的生活有缺点,但毕竟还是优点多。

有8%的人认为前东德的生活零缺点,宁可回去过那样的生活。

看法和贝格一样的前东德人愈来愈多了,负责调查报告的学者史洛德指出,前东德人面对现今对极权或秘警制度的批评指责,都会当成是对他个人的人身攻击,而像伯格那一代年轻人其实对前东德体制感受不深,并未经历极权的不幸,所以不但不能也不愿意面对前东德的黑暗面。

新一代的前东德人只停留在前一代人留给他们的缅怀情绪,完全忘了极权与自由的差别。

荀恩是另一个例子,今年51岁的他,统一后仍留在德东,一路也走得相当顺遂,但他不认为这与统一有什么关系,他说,围墙若未倒塌,他一样也会成功,因为他积极上进,若在彼时,顶多他旅行的地方变成莫斯科或布达佩斯,而不是今天的南非和蔚蓝海岸,他一样会买保时捷车,他的朋友一样会当上邦主席或党团秘书什么的。

荀恩今天过的是富庶生活,但他怀念从前东德节约省钱的露营或朋友聚会,他说,那种团结一气和同志情谊再也没有了,连钱也没法买回来,今天的德国法律严谨,人们非常冷漠,「人人都说谎,人人都虚伪」,这种生活那有可能比过去好?柏林自由大学学者史洛德指出,前东德人缅怀故乡,回忆过去的美好,但当年,多少人为了投奔自由而丧失性命?秘警制度又害死多少人? 20年前的今天,前东德人如何拥挤逃命般退出前东德?宣布两德统一时又有多少人痛哭失声?人们常喜欢回忆美好,不喜欢回忆痛苦。

不过,以前东德的生活是否真的那么不美好,看来也令人深思。

4·法德联合1、首先,法德两国的历史宿怨主要是由于争夺殖民地造成的,二战后殖民地都独立了,两国没殖民地可争,最主要的矛盾已经不复存在了,这样为他们走向联合清除了历史障碍。

2、经济上,由于丧失了广大的殖民地,两国都面临着资源不足的局面,而偏巧两国的资源具有互补性,德国有人力有矿产,法国有资金,于是两国一拍即合,形成了经济上的联合体。

3、政治上,二战后法德两国作为欧洲大陆国家,必须直面苏联的威胁。

一旦开战,苏军可能从德国一路西进占领包括法国在内的西欧全境,两国任何一方都不可能单独抵挡苏军的进攻。

因此法德两国必须在政治和军事上协调一致才能抵挡苏联的压力。

于是,法德就在二战后走向联合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