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水污染引起的国际争端

水污染引起的国际争端


四、跨国性水资源污染防治的意义
1.跨国性水资源污染不及时防治, 会造成下游和其它国家的生态危害。 2.不仅带来生态问题,Leabharlann 至有可能 引发政治问题。结束语
在水资源日益短缺的今天,各国争相 采取各种手段,得到可供自己发展的水源。 在处理的水污染的过程中,稍有不慎,就 可能引起国际政治争端。如何维护好水资 源,防止其被污染,早已不仅仅是从保护 生态环境的角度出发。更多时候,这已成 为了解决国际政治争端的前提条件。
二、水污染引发的国际争端
1
1986年莱茵河化工厂污染事件
2
2000年罗马尼亚金矿氰化物泄漏事件 2005年松花江水污染事件
3
• 事件1:1986年莱茵河化工厂污染事件
• 1.事件回放:1986年11月1日,瑞士巴塞尔的桑多斯化工 厂仓库失事起火,近30吨硫化物、磷化物、汞、灭火剂 溶液随水注入河道。 • 2.危害影响:造成大批鳗鱼、鳟鱼、水鸭等水生生物死 亡;下游160干米内约有60万条鱼被毒死;480千米内的 井水不能饮用;沿岸许多自来水厂、啤酒厂被迫关闭; 使已经投资了300多亿马克的莱茵河治理工程前功尽弃。 • 3.善后处理:官方告诫沿岸地区的人们不得饮用莱茵河 水。法国政府下令禁止本国渔民下河捕鱼,同时不准在 沿河地区放牧牲畜。德国有几个城镇靠消防车运水供应 居民。这次事故被称为“水工业的切尔诺贝利事件”。
2.中俄合作默契 近年来,中俄两国一直在各方面保持着良好的合作, 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得到全面落实。在松花江事件中,俄方 采取应对措施,与中国有关部门保持接触,关注事态的发 展。俄罗斯紧急情况部的官员相信“中国方面会采取必要 的措施,(我们)一点危险也没有。” 而在罗马尼亚金矿氰化物泄漏事件中,多个国家水环 境遭到严重破坏,各国之间关系复杂,冲突居多,对于事 件的解决没有起到积极的作用。 3.中方高度重视且处理及时 我国政府及时做了表态并向对方提供了多项援助,还 积极地向国际组织通报了事件进程及我方的处理结果。而 且我国政府在事故发生后,已经尽了最大努力,通过水库 放水稀释污染物、筑坝拦截污染物等措施将损害限制在本 国管辖范围内,履行了国际环境法上的损害预防义务。
2.印巴克什米尔地区争端
随着印巴两国的人口迅速膨胀, 水已经成为关键性资源。发源于印 度、经过巴基斯坦的印度河,是世 界最大的灌溉系统。印度工人正在这里一个偏僻的山谷 加紧建造一座昂贵的水电大坝。这是印度为了在未来十 年促进经济迅速增长的项目之一。但这个项目引起了巴 基斯坦的担忧。鉴于印度是其主要竞争对手,也是上游 国家,巴基斯坦担心印度将掌握水资源控制权,干涉他 们的农业用水。今年5月,巴基斯坦向国际仲裁法院提交 了对印度的诉讼。
• 3.善后处理:匈牙利外交部政治国务秘书索尔特表示,匈将控告巴亚马 雷金矿公司,并要求确定罗马尼亚政府的责任。要求匈罗环境混委会对 损失作出客观的评估。下一阶段两国应完善环境法并写进两国基本政治 条约。匈牙利外长表示,匈将通过一切合法途径使生态灾难责任方赔偿 损失。
• 事件3:2005年松花江水污染事件
• 1.事件回放:2005年11月13日,中石油吉林石化公司双 苯厂发生爆炸事故,造成大量苯类污染物进入松花江水 体,引发重大水环境污染事件。 • 2.危害影响:爆炸发生后,约100吨苯类物质(苯、硝 基苯等)流入松花江,造成了江水严重污染,沿岸数百 万居民的生活受到影响。 • 3.善后处理:俄罗斯对松花江水污染对中俄界河黑龙江 (俄方称阿穆尔河)造成的影响表示关注。中国向俄道 歉,并提供援助以帮助其应对污染。新任国家环保总局 局长周生贤2006年1月7日要求,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 工作要规划到省、任务到省、目标到省、资金到省、责 任到省,确保沿江群众吃上干净水。
一、引发国际争端的水源
1.埃及尼罗河主权纷争问题
尼罗河发源于埃塞俄比亚高 原,由青、白尼罗河两条河流组 成,在苏丹首都喀土穆汇合,流 经布隆迪、卢旺达、坦桑尼亚、 乌干达、肯尼亚、扎伊尔、苏丹 、埃及九国,其中埃及的水源几 乎完全来自尼罗河。埃及坚持认 为根据《尼罗河水协定》,其拥 有对于尼罗河使用的优先权。但 其他国家都宣布这项协定对于他 们的主权领土无效,尼罗河水资 源分配问题进而激发了剧烈的政 治冲突。
三、跨国性水资源污染的整治
对比前面列举的三个事件,可以明显看出,松花江事件在 处理上相较于前两个事件的优势。 1.地理优势 虽然松花江是黑龙江最大的支流,但黑龙江有大小支流 200多条,松花江的水量只约占20%。在松花江入口附近,黑 龙江江面宽达1500-2000米左右。在俄罗斯的哈巴罗夫斯克附 近,黑龙江江面宽约4000米。因此,稀释作用将更加明显,污 染物浓度会进一步降低。 而莱茵河因20世纪中叶以来工业的高速发展,曾一度成 了欧洲最大的下水道。仅在德国段就有约300家工厂把大量的 酸、漂液、染料、铜、镉、汞、去污剂、杀虫剂等上千种污染 物倾人河中。此外,河中轮船排出的废油、两岸居民倒入的污 水、废渣以及农场的化肥、农药,使水质遭到严重的污染。据 估计,河水中的各种有害物质达1000种以上。
水体污染使水资源短缺日益严重
全世界每年约有4200多亿m3的污水排入江河湖海,污染了 5.5万亿m3的淡水,这相当于全球径流总量的14%以上。全世界 平均每天5000名儿童死于饮用不洁水,约1.7亿人饮用被有机 物污染的水,3亿城市居民面临水污染。全球每6人中就有1人 在生活中无法可固定获得干净的水源。世界卫生组织估计,每 年因饮用了不安全的水以及缺乏卫生用水而得病致死的总人数 在200万人以上。 世界上各国可利用水资源日益减少的现状,使得跨国性水 资源的开发越来越受到重视,由此对于这种跨国性水资源的利 用和管理也引发了不少争端。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世界约有40%的人口生活在越250 条河流流域上,而其中有214条河流属于国际性河流、湖泊。 在214条国际性水体中,有155条属于3个或3个以上的国家共享。
水污染引发的国际争端
前言
地球水资源现状
地球表面的72%被水覆盖,但是淡水资源仅占所有水资源 的0.75%,只有不到1%的淡水或约0.007%的水可被人类直接利 用,而中国人均淡水资源只占世界人均淡水资源的四分之一 。
全球淡水资源分布极不平衡
按地区分布,巴西、俄罗斯、加拿大、中国、美国、印度 尼西亚、印度、哥伦比亚和刚果等9个国家的淡水资源占了世 界淡水资源的60%。约占世界人口总数40%的80个国家和地区 约15亿人口淡水不足,其中26个国家约3亿人极度缺水。
• 事件2:2000年罗马尼亚金矿氰化物泄漏事件
• 1.事件回放:2000年1月30日由澳大利亚与罗马尼亚合营的一家金矿发 生了氰化物泄漏事件。矿区一个面积不小的工业用人工储水池大坝崩塌 ,大约1-10万立方米含氰化物和其他各种重金属的工业储水泻入附近的 拉奥什河,接着进入索梅什河。 • 2.危害影响:毒水所到之处,鱼虾灭绝,水鸟消失,河水散发出难闻的 腐臭气味。据报道,污染最严重时,河水中氰化物的含量超过安全标准 700倍,仅从蒂萨河中打捞上来的死鱼就有10吨之多。环境专家估计, 蒂萨河中80%的鱼类已经死亡。沿岸的匈牙利和南斯拉夫塞尔维亚共和 国境内的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居民生活用水受影响。多瑙河水也受 到威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