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管理)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指南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指南(仅供内部参考)中国石油辽阳石化公司质量安全环保处2014年2月目录前言 (1)第一章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概述 (2)一、风险评价的目的 (2)二、风险评价的范围 (2)(一)新、改、扩建项目及新工艺、设备、材料投用前的风险预评价 (2)(二)施工作业的风险预评价 (3)(三)在役装置和关键设备的风险评价 (3)(四)退役装置或有害废弃物的风险评价 (4)三、风险评价的原则 (4)(一)科学性 (4)(二)系统性 (5)(三)适用性 (5)四、风险评价的程序 (5)(一)确定危害及其影响 (6)(二)建立判别准则 (7)(三)评价危害和影响 (8)(四)记录重要危害和影响 (9)(五)建立目标和表现准则(指标) (9)(六)确定和实施风险削减措施 (10)五、危险因素分类 (10)(一)参照事故类别进行分类 (10)(二)按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进行分类 (12)第二章公司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方法步骤 (18)一、公司风险评价程序 (18)(一)公司风险评价主要步骤 (18)(二)公司风险评价程序 (18)二、确定危害及影响、建立判别准则 (20)(一)成立HSE风险评价组织机构 (20)(二)研究、学习、确定风险评价方法 (23)(三)开展员工危害调查 (23)(四)根据调查结果形成风险评价的基础资料 (26)(五)收集整理资料 (30)(六)建立风险评价判别准则 (30)三、评价危害和影响 (31)(一)石油化工生产装置评价 (31)(二)其他装置或设施评价 (32)(三)作业活动评价 (32)(四)工艺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HAZOP) (32)四、记录重要危害和影响、建立目标与控制 (33)(一)针对评价出的重大危险因素制定管理方案 (33)五、确定和评价风险削减措施 (35)六、制定应急预案 (38)七、编制风险评价报告 (38)(一)风险评价报告主要内容 (38)(二)评价报告的管理 (38)前言本指南重点介绍了炼化企业危害因素辨识与风险评价过程,目的在于通过学习本指南,指导有关技术人员对装置进行风险评价,使基层干部、员工掌握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的方法,掌握规避风险的方法。
掌握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知识与方法,对基层安全生产、查消隐患、规避风险、应急防护等管理工作具有促进作用,将会从根本上提升员工识别风险能力,进而提高员工自我保护意识,防止和杜绝各类事故发生。
本指南由公司质量安全环保处编写。
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公司HSE委员会和各专业处室的极大关注与支持,同时也得到了炼油厂、芳烃厂、烯烃厂的大力支持与帮助,在此表示衷心感谢。
由于时间仓促,可收集到的资料有限。
另外,我们对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的理解上可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指南中有些内容难免有不完善之处,敬请谅解。
同时希望广大员工提出宝贵意见,共同完善公司关于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管理工作,以推动公司HSE体系建设。
本指南参考文献有:GB/T28001-2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Q/SY1002.1-2007《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技术》石油工业出版社、《风险评价技术应用与实践》石油工业出版社、《石油化工HSE风险管理》石油工业出版社、《HSE风险管理理论与实践》石油工业出版社、《石油化工安全技术》中国石化出版社、辽阳石化公司《质量健康安全环境管理体系管理手册》。
第一章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概述一、风险评价的目的按照“事故是能量的不正常转移”理论和“三圆环”事故致因理论(即:“任何事故是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环境缺陷三方面因素在同一时空出现而引发的”),只要有生产,有活动,人类就要承受引发事故的风险。
而现代工业随着新工艺、新技术、新能源和新材料等四新技术的不断应用,生产过程日趋规模化、复杂化和高度自动化,同时在生产过程中也存在着大量的能量和各种危险因素,这也就引发了现代工业文明与风险的矛盾。
如何在保证现代工业文明不断进步达到平衡,是现代安全管理面临的新课题。
通过运用风险评价这一现代安全管理的重要手段,可以帮助我们建立一种科学的思维方式,运用系统方法,及时、全面、准确地系统识别各种危险因素,评价潜在的风险并采取最佳方案降低风险。
二、风险评价的范围(一)新、改、扩建项目及新工艺、设备、材料投用前的风险预评价对新、改、扩建生产性建设项目在项目的可行性研究阶段,由建设方聘请具备资质的第三方运用科学的定性、定量风险评价方法对项目预先辨识、分析潜在危险因素,并提出预防措施。
通过在初步设计文件中落实,使系统的风险在项目设计阶段得以削减或控制。
另外,企业采用新工艺、新材料、关键设备,投用前使用单位应预先辨识、评价其潜在的风险并提出防范措施。
(二)施工作业的风险预评价在施工作业前预先对作业过程中潜在的危险因素进行辨识,确定危害事件,评价风险并提出防范措施。
在石化行业,施工作业单位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流动性大,缺乏对装置工艺、设备和作业环境等情况的深刻认识,在压缩工期和边生产边施工情况下,发生事故的频率很高,往往使甲方造成严重损失。
从中国石油股份有限公司炼化行业1985年以来统计备案事故分析,70%的事故是在施工作业过程中发生的。
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作业方没有充分认识到作业现场潜在的各种危险因素而盲目施工、违章施工所致,所以在施工前,作业方按照甲方要求,开展风险评价是很有必要的,是一种加大安全交底深度,预防事故的有效手段。
(三)在役装置和关键设备的风险评价在寿命周期内对生产装置和安全要害部位,或一些关键设备的管理、操作、维护等过程,对比同类系统发生事故的情况,对照现行职业安全卫生法规标准,定期系统查找危险因素,确定危害事件,评价其风险,通过补充管理和技术措施,提高系统的安全性。
美国政府1992年颁布的《高危险化学物质生产过程安全管理》标准中要求,企业应选用一种或多种方法分析评价生产过程的危险性,辨识可能导致的危害事件,评价风险程度,提出控制风险的技术和管理措施及措施失败后的应急措施等。
欧共体、日本等国也有相应的对高风险生产过程开展风险评价的法规要求,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四)退役装置或有害废弃物的风险评价退役装置的风险评价主要是事先分析装置报废后带来的风险和遗留废弃物对环境、生态、居民等带来的不利影响,提出妥善处置的最佳对策。
许多国家都颁布了废弃物处置法规,对其进行风险评价,主要包括对生态风险、环境风险、健康风险和事故风险的评价。
有害废弃物的堆放、填埋、焚烧都与安全相关,焚烧处理可能发生火灾、爆炸事故,亦可能发生毒气、毒液泄漏;填埋处理则可能发生底部渗漏,污染地下水;易燃、易爆、有害气体从排污孔溢放,也可能发生火灾、爆炸事故;堆放虽然是一种临时性处置方式,堆放的废弃物中的易燃、易爆、有害物质也会引发事故。
三、风险评价的原则(一)科学性科学的任务是揭示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探求客观真理,科学是人们改造世界和进一步认识世界的指南。
开展风险评价,也必须反映客观实际,遵循科学规律。
一方面尽可能真实地辨识出系统中存在的所有危险因素,尽可能准确评价风险程度;另一方面,也要承认受现有认识水平和技术水平的制约,也确有一些潜在很深的危险因素不易被发现。
所以必须以科学的态度,坚持以最实用的方法、手段,紧跟生产技术的发展和生产、作业现场的变化,广泛发动岗位员工参与,持续改进地开展此项工作。
(二)系统性危险因素存在于装置和作业活动的各个方面、各个阶段,只有对装置或作业活动进行详细解剖,研究系统与子系统的相互关系及各种危险因素间的关系,才能最大程度地辨识评价对象的所有危险因素,才能准确确定危险因素对系统潜在影响的重要程度。
(三)适用性风险评价过程涉及到人员、设备、物料、环境等各个方面,评价时要结合评价对象的工艺和设备复杂程度及人员素质,选择适宜的方法。
方法要应对象而定,简单实效,作出的结论要明确并符合预期的目的。
四、风险评价的程序风险评价涉及系统的人员、设备、工艺、环境等各方面。
正式开展评价前应根据评价对象和评价目的,由设计、工艺、设备、安全、生产、项目负责人等技术管理人员组成一个相对稳定的评价小组,收集工艺、设备、原料、环境、历史事故等方面的足够材料,结合评价目的和评价时间,确定评价深度,划分评价单元。
然后由评价小组组织,发动岗位员工,按下图所示程序对每个评价单元正式开展评价。
风险评价程序图(一)确定危害及其影响这是辨识危险因素及预测潜在危害事件的过程。
石化装置和作业现场危险因素种类繁多,存在的形式、阶段各异,同一系统内危险因素又相互联系。
为确保辨识过程的准确和全面,首先应根据评价对象、评价目的、评价时间等确定适宜的辨识方法。
实际上,很多方法同时包含了危险因素辨识和风险评价两个步骤,单独用来辨识危险因素的系统方法很少。
一般情况下,确定了辨识方法也就确定了下一步风险评价方法。
整个辨识过程要充分考虑评价对象的“三种时态”、“三种状态”和危险因素的六种形式,研究危险因素的相互关系并尽可能准确预测潜在的危害事件。
三种状态即正常、异常、紧急三种状态,三种时态即过去、现在、将来三种时态,危险因素的六种形式即物理性因素、化学性因素、生物性因素、生理和心理性因素、行为性因素及其他因素。
一种危险因素可能存在于不同的状态和时态;同一状态和时态中,可能存在多种形式的危险因素且又相互发生作用。
只有全面识别危险因素并掌握其相互关系才能准确预测潜在的危害事件。
(二)建立判别准则所谓判别准则,就是判定各种行为、状态、参数是否符合规定的标准的依据。
其来源于国家、地方政府及行业方面的职业安全卫生法律、法规、合同要求、国际公约及行业规程。
不同的系统存在不同种类的危险因素,需选择不同的判别准则,以便准确、全面识别危险因素。
所以对一个准备建立体系的组织,应在建立体系的初期(即开展评价前),收集、清理适用于本组织的所有最新适用的法律、法规、标准或其他要求。
建立和规范一个收集、获取渠道,便于及时取得这方面最新信息。
我国职业安全卫生方面的法律、法规、标准名目繁多,类似管理内容而不同发布时期及类似管理内容而不同发布部门的标准、法规很多。
需要认真理清它们之间的关系,为深入开展风险评价做好准备。
(三)评价危害和影响危害评价是评价所有已辨识的潜在危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严重程度并确定其是否可承受的过程。
一个系统往往面临多种风险,如火灾、爆炸、泄漏、各种人身伤亡事故等。
对这一系列存在于系统内不同部位、不同状态的风险,需根据其风险程度,分轻重缓急进行削减。
潜在危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由对危险因素进行控制的各种管理措施,技术措施,操作人员的意识、心理和生理素质、技能、工作频次决定。
后果严重程度由危险因素的各种物理量(如质量、温度、压力、体积等)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