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东方巨头--华为崛起之路

东方巨头--华为崛起之路


折戟北美——华为在国际扩张中所遇到 的阻碍和挫折
并购3Com被禁; Cisco起诉华为侵犯其专利; 北电网络挂牌出售,华为被排除在外; 并购摩托罗拉无线失败并被摩托罗拉起诉; 并购2Wire失利; 在sprint 的一项竞标中被排除在外; 并购3Leaf被禁止; …………

美国“安全忧虑”何其多!
华为竞购美国私有宽带互联网软件提供商2Wire 失利,2Wire落入英国的Pace手中; 尽管条件优厚,华为在Sprint的竞标中仍然被排 除在外; 2011年2月,屈于CFIUS压力,华为被迫放弃 收购硅谷一家小型服务器科技公司3Leaf

”把客户震住,把订单给我”
让客户了解华为: 向客户展示中国改革开放后的巨大变化,展示华 为的规模和实力, 逐步改变了客户对中国和华为 的认识; 快速响应客户需求,捕捉市场缺口: 西方厂商强调人本,反应较慢;而华为人一向以 狼性著称,只要用户有需求,总是加班加点,快 速响应,同时加强了西方运营商对华为实力的认 可;

华为简史
1987年任正非创办华为公司,1988年正式营业,业务为 代理进口香港康力公司的HAX交换机;
1990年,自主研发面向小企业的通信设备并实现商用; 1993年,推出自行研制的2000门网用大型交换机设备 C&C08机,9月,万门交换机研制成功,两款设备成为中 国农用通信设备主力; 1995年中央提出“村村通”计划,华为抓住时机,成为 农村市场最大供应商,销售额达15亿人民币; 1996年,与和记黄埔签约,首次进入海外市场; 1998年,华为基本法颁布;业务拓展到全国主要城市;

国际化的研发、生产、运营 及合作伙伴选择
自1997年与Texas Instruments成立联合研发实验室, 华为不断与世界领先的芯片提供商、通信设备供应商、解 决方案供应商、软件及系统供应商建立了联合研发实验室, 截至2010年,共有联合研发实验室20余所,合作伙伴包 括:Texas Instruments、Motorola、IBM、Intel、 Sun Microsystems和Microsoft等; 同年起,与IBM、 Hay、德勤、盖洛普、甲骨文等跨国管 理咨询公司在流程变革、员工股权计划、人力资源管理、 财务管理和质量控制方面进行合作,建立起现代化的公司 治理模式,更好地服务于其国际市场竞争;

1999年,在班加罗尔成立首个海外研发中心,截 至2010年,共有8个海外研发中心,12个本土研 发中心,及20余个联合研发中心; 2003年起,分别与3Com、西门子、赛门铁克等 成立合资公司,共同开发企业网、TD-SCDMA、 云存储及安全产品、解决方案等; 自2005年成为英国电信首选的网络供应商及沃达 丰优选通信设备供应商,华为已与全球前50家顶 级运营商中的45家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为其提 供系统的解决方案,服务于全球1/3的人口。
东方巨头--华为公司发展简史
专业:飞行器质量与可靠性 班级:34170301 学号:2013041703011 姓名:吴至彩

东方巨人的崛起
浅谈华为的发展之路
东方巨人的崛起
1 2 3 4
华为是神马?
华为的江湖搏杀
走向世界——华为的国际化运营
华为下一站——从优秀走向卓越

蚂蚁赛大象--华为的狼性攻伐
一、创新为本:每年不低于10%的收入投入到 研发中,参与产品研发员工占到46%; 二、压强战术:以“有竞争力的”服务、产品、 价格、待遇夺取市场、夺取人才; 三、利益均沾:与各地电信局成立合资公司,结 成利益联盟;


(二)全面国际化时期的市场选择:
发达国家运营商资金雄厚,对价格敏感度不高, 因而利润丰厚; 这些运营商要求极高,一旦进入这些运营商的采 购名录,即代表对其实力的认可; 阻碍: 西方人很难相信中国厂商的技术实力:欧洲人认 为中国只能生产廉价的鞋子,对中国人能生产高 科技产品闻所未闻
组织变革--不能让管理拖了后腿
仅靠狼性的攻伐保证不了持久的领先,只有依靠 制度才能保证研发效率和市场效率,使之依靠于 市场; 1998年起,华为开始组织变革,历经十年,花费 十多亿元,陆续与IBM、德勤、盖洛普、甲骨文 等公司合作,实现了业务流程、品质控制、人力 资源、财务、客户满意度等多方面的变革;

H3C甘与苦
2001年IT泡沫破灭,为专注主营业务,华为欲 放弃企业网业务; 2003年11月与3Com合资成立H3C(华三)。 3Com投资1.65亿美元,华为投入相关技术并 占股51%; 05-06年,华为将其在H3C中的股权以10亿美 元分两次出售给3Com; 2007年,欲联合收购3Com,但因“安全审核 不过关”,未获CFIUS批准。
2010年,获英国《经济学人》杂志2010年度公 司创新大奖; 2011年被LTE全球峰会授予“LTE最佳商用表现” 和“LET最佳网络设备”两项大奖。

二、华为的江湖搏杀

草莽英雄——农村包围城市与实用的研发策略

偏执的研发策略,幸运or失误?
C&C08,孤注一掷成就现金牛; 赶上GSM的末班车; CDMA与小灵通判断失误; 冬天里的3G豪赌: 惊人的决策 寒风中的等待 最终的收获 国内3G迟迟不放行意外催生了华为在国外市场的 大发展;


华为之父任正非
1944年,生于贵州省安顺地区镇宁县,七兄妹之长。 1968年,从重庆建筑工程学院肄业,之后入伍成了一名 工程兵;1978年,以军队科技代表的身份出席了全国科 学大会。 1982年转业到深圳,在南油工作两年不顺,其后开过电 子公司,失败; 1987年以2万余元注册资金创办华为公司,时年43岁。 1988年华为正式营业,主营营电信设备; 2000年《福布斯》中国50富豪第3位; 2003年 “中国IT十大上升人物”。 2011年以11亿美元首次进入福布斯富豪 榜,排名全球第1056名,中国第92名。 《财富》“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商界领袖”榜首


华为与北电的遗憾
2008年9月,北电挂牌出售以太网业务;华为曾 出价4亿美元,该交易被禁止; 2009年1月北电破产,其资产被拆分为三个部门 出售; 2011年6月,北电最后一批资产,即其4000余 项专利将挂牌出售; 在这一系列交易中华为仍被排除在外。
国外公司产品较为高档、售价高,且其办事处多设在大城
市,难以触及农村市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华为初期实用的研发策略产出了一批简单、实用的产品; 华为深入到县级甚至乡镇市场,并与当地邮电系统结成利 益联盟,因此生存下来,并由小做大,渐次进攻到市级、 省级,直到国家级的骨干网市场。 从“农村包围城市”到“最后夺取城市”,华为花了3年 的时间。3年之后,华为第一次成为了中国第一。
三、走向世界 ——华为的国际化运营

华为国际拓展之路 一、国际市场攻伐 二、国际化的合作伙伴选择及 国际化的研发、生产、运营 三、折戟北美——华为国际化过程中所遇 到的挫折

国际市场的开拓
(一)国际化初期的市场选择及解决方案: 欧美运营商看重供应商的技术实力、整体解决方 案提供能力、供应商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当时的 华为并不能满足这样高的要求; 新兴市场的运营商用户少、收入低,因而希望得 到实用而便宜的设备,而华为恰恰满足了这样的 需求。 通过提供买方借贷、延长付款周期、甚至是托管 运营等解决方案,大大增强了这些运营商使用华 为设备盈利的信心。

华为与摩托罗拉的爱恨情仇
2010年7月,华为对摩托罗拉无线的收购失败, 该业务被诺-西购得; 摩托罗拉起诉华为侵犯其专利; 2011年1月,华为向芝加哥法庭申请暂时中止收 购以保护其知识产权; 摩托罗拉与诺西的交易同时也被中国商务部漫长 的反垄断审查拖迟; 4月,摩托罗拉与华为和解。
…………

顾虑or阴谋?
西方安全官员和外交官表示,要摆脱这些怀疑, 华为的唯一出路是公开其股权结构。“让公司上 市将很有帮助,”; “剥离与中国军方有业务往来的部门。那将有助 于化解(华盛顿方面的)一部分担忧,” “第三点并不在他们的掌控之下,那就是加大中 国市场对美国企业的准入。”

一、华为是神马?

公司简介
1. 2. 3. 4. 全称——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总部——中国广东深圳市 成立时间——1988年 性质——生产销售电信设备的员工持股的民营科 技公司,是领先的电信网络解决方案供应商。 5. 经营范围——交换,传输,无线和数据通信类电 信产品,在电信领域为世界各地的客户提供网络 设备、服务和解决方案。 6. “华为的追求是在电子信息领域实现顾客的梦想, 并领先点点滴滴、述而不作的艰苦追求,使我们 成为世界级领先企业。”

华为简史
1998年起,华为开始了为期近十年的组织变革; 1999年,在班加罗尔成立首个海外研发中心; 2001年,IT泡沫破裂,电信业遭重创; 2002年,国内电信业基础投资大幅下滑,华为 发力国外市场,海外市场销售额达5.52亿美元; 获荷兰Telfort大单,实现在欧洲的重大突破; 2005年,与英国电信签约供货,首次进入世界顶 级运营商采购名单;当年海外合同销售额首次超 过国内合同销售额;
通过变革,华为逐渐地实现了流程的规范化、财 务的清晰化和研发的高效化,人员效率逐渐向西 方公司靠拢。

冬天会来吗?
2001年,IT泡沫破裂,世界IT界一片风声鹤唳; 寒流尚未涉及中国,国内通信业增长速度仍在20 %以上,许多人以为中国会“一枝独秀”; 任正非断然抛出《华为的冬天》,寻求新路:作 价60亿人民币出售华为电气(安圣电气)以专注 核心业务并获得现金储备,并为出售企业网业务 寻求合作,同时加大了海外市场的开拓力度; 2002年,国内电信行业迎来了寒冬,电信业基础 设施投资首次大幅下滑。尽管华为国内收入急剧 下降,利润大幅减少,但由于丰厚的现金储备以 及海外市场的缓冲,华为安然过冬,并将主要精 力投入到研发中,为后来的快速发展奠定基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