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生物化学
B、逐步释放能量
C、精确调节控制
D、释放的能量通常储存在高能化合物中
5、典型的电子传递的抑制剂有()。
A、鱼藤酮
B、抗霉素A
C、氰化物
D、2,4-二硝基苯酚
6、脂溶性维生素包括有()。
A、维生素A
B、维生素K
C、维生素D
D、维生素E
7、糖酵解的关键调节酶有()。
A、磷酸己糖异构酶
B、己糖激酶
C、丙酮酸激酶
(2)β-折叠结构有平行排列和反平行排列两种。(2分)
2、答:先总体说明tRNA的结构,然后重点说明结构特征,具体答案为:tRNA的二级结构为三叶草结构。其结构特征为:(1分)
(1)tRNA的二级结构由四臂、四环组成。(1分)
(2)叶柄是氨基酸臂。其上含有CCA-OH,此结构是接受氨基酸的位置。(2分)
六、论述题(本题共1小题,共20分。)
试述大肠杆菌乳糖操纵子的结构及其通过酶诱导合成和阻遏来调节代谢的调控机制。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D
2、D
3、C
4、C
5、B
6、D
7、D
8、A
9、C
10、D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B.C
1、Tm
2、氧化磷酸化
四、填空题(本题共5小题,每空2分,共10分)
1、加入低浓度的中性盐可使蛋白质溶解度增加,这种现象称为( )。
2、辅酶NAD,NADP都含有的维生素是( )。
3、甘油激酶可以催化甘油磷酸化,仅生成甘油-1-磷酸一种底物,因此它具有( )专一性。
4、一个碳原子数为16的脂肪酸在β-氧化中生成( )个乙酰CoA。
1、稳定蛋白质胶体溶液的因素有()。
A、进行布朗运动
B、形成双电层
C、形成水化膜
D、形成活性结构
2、维持DNA双螺旋结构的作用力主要有()。
A、二硫键
B、碱基堆积力
C、碱基之间的氢键
D、盐键
3、合成尿嘧啶核苷酸的原料()。
A、CO2
B、NH3
C、Asp
D、Gly
4、关于生物氧化的特点包括有()。
A、酶催化下进行
B、肽键
C、氢键
D、共轭双键
3、DNA双螺旋结构中A与T、G与C配对的氢键个数分别是()。
A、1、2
B、2、1
C、2、3
D、3、2
4、蛋白质的变性作用是()。
A、只是一级结构破坏
B、只是二级结构破坏
C、只是空间结构破坏
D、所有结构都破坏
5、叶酸的功用是()。
A、转氨酶的辅酶
B、一碳单位的载体
C、酰基转移酶的辅酶
A、结构基因
B、调节基因
C、操纵基因
D、RNA聚合酶
10、反密码子是()。
A、DNA上特定的碱基三联体
B、rRNA上特定的碱基三联体
C、mRNA上特定的碱基三联体
D、tRNA上特定的碱基三联体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有2至4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
2、答:首先要说明其条件,然后说明氧化产生的能量转化为ATP。具体答案为:在有氧条件下,通过电子传递链的氧化过程中,逐步释放自由能,驱动磷酸化偶联反应,利用ADP和无机磷合成ATP的过程称为氧化磷酸化。
四、填空题(本题共5小题,每空2分,共10分)
1、盐溶
2、VB5
3、立体
4、9
5、二硫键
五、简答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D、磷酸果糖激酶
8、固定化酶制备的方法有()。
A、交联法
B、透析法
C、包埋法
D、载体结合法
9、酶高效催化作用的因素有()。
A、接近与定向效应
B、敏感键产生张力或变形
C、共价催化作用
D、酸碱催化
10、丙酮酸氧化的去路包括有()。
A、生成乙醇
B、生成乳酸
C、生成乙酰辅酶A
D、生成CO2
三、名词解释(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模拟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括号内。)
1、常用A260/A280比值来判断()。
A、DNA的含量
B、蛋白质的纯度
C、RNA的含量
D、核酸的纯度
2、蛋白质具有紫外吸收性质是由于()。
A、二硫键
1、答:先总体说明折叠结构,然后说明其作用力。具体答案为:β-折叠结构又称为β-片层结构,它是肽链主链或某一肽段的一种相当伸展的结构,多肽链呈扇面状折叠。(2分)
(1)两条或多条几乎完全伸展的多肽链(或肽段)侧向聚集在一起,通过相邻肽链主链上的氨基和羰基之间形成的氢键连接成片层结构并维持结构的稳定。(2分)
5、维持蛋白质的一级结构的化学键有肽键和( )。
五、简答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简述蛋白质的β—折叠结构特点。
2、简述tRNA二级结构的组成特点及其功能。
3、简述酶高效催化作用有关的因素。
4、简述DNA半不连续复制。
5、什么是生物氧化?生物氧化中的CO2,H2O和能量是怎样产生的?
4、答:首先要说明的是不连续复制是为了保证其复制顺序。具体答案为:答题要点:对于DNA的一条5’到3’的模板链,新链的合成也是5’到3’(2分),但是与复制叉移动的方向相反,所以随着复制叉的移动,合成出许多不连续的片段(2分),称冈畸片段,最后连成一条完整的DNA链(2分)。
(3)氨基酸臂对面是反密码子环。在它的中部含有三个相邻碱基组成的反密码子,可与mRNA上的密码子相互识别。(2分)
3、答:按要点回答。无需展开。具体的答案为:
(1)底物和酶的靠近和定向;(1分)
(2)底物分子的敏感键产生张力或变形(1分)
(3)共价催化作用;(2分)
(4)酸碱催化(1分)
(5)活性中心部位的微环境效应(1分)
2、B.C.D
3、A.B.C
4、A.B.C.D
5、A.B.C.
6、A.B.C.D
7、B.C.D
8、A.C.D
9、A.B.C.D
10、A.B.C
三、名词解释:(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1、答:首先要说明表述的对象,然后根据其性质来叙述。具体答案为:变性不是随温度升高而逐步发生的,而是当温度达到某一数值时,在很窄的温度范围内,变性突然发生并迅速完成,就象晶体物质达到熔点时突然融化一样,这一温度就称为DNA的变性温度,也称为DNA的熔点,用Tm来表示。
D、NAD的辅酶
6、三羧酸循环中前后各放出一个分子CO2的化合物是()。
A、柠檬酸
B、乙酰CoA
C、琥珀酸
D、α-酮戊二酸
7、生物氧化中的CO2绝大部分生成是在()。
A、酵解
B、呼吸链
C、糖异生
D、三羧酸循环
8、蛋白质生物合成的直接模板是()。
A、mRNA
B、rRNA
C、tRNA
D、DNA
9、在酶合成调节中阻遏蛋白作用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