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改造即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
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基本上实现国家工业化和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从1951年12月开始,中共党中央颁发了一系列的决议,规定了中国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到1956年底,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在经历了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三阶段后基本完成,全国加入合作社的农户达96.3%。
中国有几千年农民个体经济的历史, 农民对土地、耕畜有深厚的私有观念、个体自主经营的习惯根深蒂固。
农民是否同意走合作化道路毛泽东系统地解决了农业合作化的社会条件问题。
第一, 毛泽东认为农业合作化具有必然性。
二, 党和毛泽东制定了“ 自愿互利, 典型示范、国家帮助”的正确的合作化原则和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
第三,毛泽东制定了合作化运动中正确的阶级路线。
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从1953年11月开始至1956年底结束,全国90%以上的手工业者加入了合作社。
党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三种形式是:手工业生产小组、手工业供销生产合作社、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通过这三种形式,把大量的手工业者组织起来,实现由分散到集中,由低级到高级的社会主义改造。
由于贯彻了自愿互利的原则,以及随着手工业私有制生产关系的变革,生产技术逐步由手工业转变为机械化生产,极大地促进了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从1954年至1956年底全面进行。
中共对之采取了“和平赎买”的政策,通过国家资本主义形式,逐步将其改造成社会主义公有制企业,而且“将所有制改造与人的改造相结合,努力使剥削者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以和平赎买的方式实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也是从中国的实际出发的。
第一, 民族资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长期是党的同盟者, 革命胜利后既有剥削工人的一面, 又有遵守宪法, 愿意接受改造的一面。
同时,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巩固和强大, 是支持对资本主义进行改造的上层建筑力量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了主导地位, 具备了将资本主义工商业纳人国家资本主义轨道进行改造的条件和经济力量。
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经济结构发生根本变化,几千年来以生产私有制为基础的阶级剥削制度基本上被消灭,社会主义紧急成为国民经济中的主导成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中国基本确立;大大解放了我国的社会生产力,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这是中国从古未有的人民革命的大胜利,为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了前提,奠定了基础。
同时,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也出现了一些失误和偏差。
主要是“在一九五五年夏季以后,农业合作化以及对手工业和个体商业的改造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形式也过于简单划一”。
但是,不能因为出现一些失误而否定社会主义改造的伟大意义。
列宁说:“判断历史的功绩,不是根据历史活动家没有提供现代所要求的东西,而是根据他们比他们的前辈提供了新的东西。
”因此,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也是20世纪中国又一次划时代的历史巨变。
正如邓小平所说:“我们的社会主义改造是搞的成功的,很了不起。
这是毛泽东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一个重大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