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烧伤感染与抗生素使用

烧伤感染与抗生素使用


• 探查清除致病灶, 杜绝感染来源。① 早期切痂,及时覆 盖创面,是降低感 染来源、减少人体 消耗、预防代谢紊 乱及细菌入侵、防 止败血症发生的重 要措施。②清除坏 死肌肉,如电击伤
合理应用抗生素
13、什么是抗生素?
抗生素是从微生物(主要是从霉菌和链丝菌)培 养液中提取的具有杀菌或抑制其他微生物的一类 药物。如青霉素、链霉素,如果取这些抗生素的 基本结构(母核)改变其侧链可制成各类半合成 抗生素如氨苄青霉素、等。
早期
多数侵袭性感染 发生在伤后10天 内,其中大多数 发生在伤后4~7 天。
焦痂分离期
伤后3~4周焦痂 分离,肉芽创面 暴露过多,无法 或未能及时覆盖 ,发生感染的机 会增多。
后期
伤后1月后由于 创面较长时间不 愈合,热量-蛋 白质丢失,免疫 功能低下,也容 易发生侵袭性感 染。
8、哪些途径入血引起烧伤败血症?
24、怎样治疗静脉炎?
疑有静脉导管感染时,应立即拔出导管,更换输液部位
A族溶血性 链球菌
无芽孢厌氧菌
真菌
分泌物稀薄,淡红色,量多,肉芽组织 不清洁。向周围侵犯毒力较强,创面 边缘有炎症反应,他可以杀死细胞或 溶解已移植的皮肤
有腐败性分泌物和粪臭味, 组织广泛坏死,并产生气体
绒样外观呈黑褐色、褐绿色或白色。 严重感染时可释放特殊的霉臭味。 如曲霉菌、毛霉菌感染时,病情多险恶,
烧伤感染与抗生素使用
1、何谓创面感染?
烧伤使局部皮肤的天然防御技能破坏、血液循环 障碍或血流灌注丧失,使局部组织得不到营养, 以及烧伤后全身免疫机能下降等因素,使细菌、 真菌及病毒在创面上生长,而出现炎症感染的局 部症状和组织学变化。创面感染开始比较表浅, 限于痂上及痂内。当全身抵抗力降低及细菌毒力 强时,细菌向下侵入痂下引起深部感染。
14、什么是抗菌素?
✓ 抗菌素是人工合成的一类杀灭病原微生物的化学 药物。如氟哌酸、磺胺等。病原菌对抗菌素常不 易产生耐药性。
15、什么是预防性应用抗生素?
➢ 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是在烧伤创面未发生感染时在 全身或创面应用具有抗菌作用的药物。其目的是 防止创面继发感染。
16、头孢菌素简介?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国内称先锋霉素类,它与青霉素同属β-内酰胺类, 是国内发展最迅速,新品种最多的一类抗生素,其常用品种已达20余 种。
静脉用药
常用药品
用药量及方法参考
备注
2%碘酒、1%克霉唑冷霜
里素劳、制霉菌素
达克宁软膏
制霉菌素片
50万-100万U,tid,儿童5万-10万U/kg ,分3次使用
控制口腔及胃肠道真菌感染。
里素劳
(酮康唑)0.2g,tid
用于治疗全身白色念珠菌病。
克霉唑 二性霉素B
30-60mg/kg,分3次使用
初剂量0.1-0.25mg/kg,以后每次递加510mg,直到每日1mg/kg为止,用药 总量不超过3g,先用10ml注射用水 稀释加入5%葡萄糖液使成0.1mg/ml 静滴,滴速不宜太快
量、科学配伍(抑菌剂不可与杀菌剂同用)及治疗时间间 隔等。 严格执行皮试规程,尽量少用肝肾毒性较大的抗生素。 大剂量应用强有力抗生素时注意选择抗真菌药物,适量补 充维生素B、K等。 从简用药,用一种能解决问题是绝不可联合用药。
19、治疗败血症如何选用抗生素?
选用抗生素时应力 求明确细菌学诊断 及其对抗生素的敏 感性。
怎样预防静脉炎?
A. 在静脉切开留置导管时要严格无菌操作。 B. 所留置的导管应尽量选择对静脉壁刺激性小的硅胶管,
最好应用尖端光滑、圆钝的金属针头。 C. 尽量选用周围表浅静脉。 D. 导管留置时间最好不超过5天,深度以4-5cm为宜。 E. 尽可能避免在烧伤创面周围或焦痂(痂皮)下放置静脉
插管,切口周围要注意清洁和消毒。
一般将头孢菌素分为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和第四代。
第一代头孢菌素中国内用于临床者有头孢噻吩、头孢唑啉(新青霉素 Ⅱ)、头孢氨苄和头孢环乙烯。主要对革兰氏阳性球菌显示出较强的 药理活性,而对革兰氏阴性菌的作用远较第二、三代为弱,对肾脏有 一定毒性。
第二代头孢菌素包括头孢羟唑、头孢呋肟等对革兰氏阳性球菌的活性 与第一代相似,对格兰氏阴性菌具有一定作用,但肾毒性仍大。
第三代头孢菌素包括头孢噻甲羧肟(复达欣)、头孢曲松(菌必治) 、头孢哌酮(先锋必)、头孢他啶等,对格兰氏阳性菌不如第一、二 代强,对格兰氏阴性菌尤其是绿脓杆菌较强,且对厌氧菌具有一定作 用,基本上无肾毒性,但因大多数品种主要经肾排泄,故肾功能减退 使用量应酌减。
17、抗生素常见的不良反应有哪些?
➢全身中毒症 状明显
➢与烧伤面积 、深度及休克 期度过不平稳 有密切关系
➢来势凶猛, 预后较差,死 亡率高
➢合并症较多 见,如合并消 化道出血、肾 功能衰竭、心 肺功能衰竭等
10、烧伤败血症有哪些临床表现 ?
症状
精神症状 呼吸增快 白细胞减少或明显增多 心率快 血小板减少 低体温或高体温伴有寒战 麻痹性肠梗阻 严重反应性低血压
创面感染可深达深筋膜或肌层
6、什么是烧伤侵袭性感染?
•败血症
细菌进入血流,迅速大量繁殖,产生大量毒素,导致人体 血液流动学、代谢及生化改变,并引起全身中毒症状,血培养 有细菌生长者。
•创面脓毒症
细菌未侵入血流,血培养阴性者。
7、烧伤侵袭性感染好发于哪些时期?
烧伤创面愈合前,都有发生侵袭性感染的可能性。 侵袭性感染受许多因素的影响,有一定规律性。
体温 周围血象
由感染时的高体温变为正常体温或接近正常体 温。
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降至正常范围 。
细菌培养
由全身侵袭性感染时的血细菌培养阳性者到 血培养阴性 。
创面
创面红、肿、热、痛减轻或消失 。
Titl精e 神in状h态ere
病人精神症状好转,食欲增加等。
21、治疗真菌感染常用药物有哪些?
用药类型 局部外涂用药 口服药选用
说明
定向障碍等,可表现为精神萎靡或兴奋、癔语不断、烦躁不安 成人>35次/分,儿童>50次/分 <5.0*109/L,>15.0*109/L 成人>140次/分,儿童>160次/分 <1.0-5.0)*109/L。
如有上述3项符合者,可诊断为临床败血症; 血培养阳性,再有上述3项符合者,可给予明确诊断。
种非特异性免疫成分不能到达烧伤局部,不能发挥抗感染作用。 5. 烧伤后病人机体超高代谢,体重减轻和负氮平衡造成的热量-蛋白
质营养不良直接影响中性粒细胞吞噬和杀菌的能力。 6. 烧伤后机体抵抗力下降,条件致病菌株增加,细菌转后可加重创
面感染。
3、烧伤创面的细菌从哪里来?
1
伤员自身皮肤或创面残留于毛囊、汗腺中的病菌。
23、如何诊断静脉炎?
大面积烧伤病人在较长期静脉内插管治疗时极容 易合并化脓性静脉炎,并可引起败血症,是仅次 于创面侵袭性感染和肺炎的第三种常见并发症。 本并发症确诊的根据是在静脉管腔内查到脓液。 对有败血症和血源性肺炎,而又找不到明显感染 病灶的病人,应考虑到有化脓性血栓性静脉炎的 存在。
25、静脉炎是如何发生的 ?
I. 皮肤表面的细菌或邻近创面污染的细菌沿着插管管壁 进入静脉。
II. 输液装置污染或无菌技术不严。 III. 在塑料管的尖端形成纤维凝血块,粘附于静脉壁。该
凝血块为侵入细菌提供孳生场所,并不断输送细菌到 血液中。 IV. 较长时间输入高渗、高静脉营养液等对静脉有刺激性 的药物,导致静脉壁改变。 V. 输液外漏,使静脉周围组织变性感染坏死等均可诱发 静脉炎发生。
金黄色葡萄球菌 表皮葡萄球菌 甲、乙、丙型链球菌 肺炎球菌 绿脓杆菌 大肠杆菌 阴沟杆菌 产气杆菌 普通变形杆菌 脑膜炎球菌 淋球菌 脆弱类杆菌 炭疽杆菌 破伤风杆菌 产气荚膜杆菌
在长期大量联合应用 抗生素后可转化为 致病菌
可发生在正愈合或 已愈合的Ⅱ度创面 或供皮区。
5、怎样结合创面分泌物判断致病菌?
深部的坏死肌肉
化脓性静脉炎
烧伤创面
感染源
呼吸道感染
医源性感染
深部的坏死肌肉
9、回吸收期败血症有哪些特点?
烧伤后3~7天发生败血症,临床上一般称为“水肿回吸收期 败血症”。此时,由于人体受休克的严重打击后,内环境尚未 恢复稳定,抵抗力低下,创面肉芽屏障未建立,细菌及烧伤 毒素同时进入人体,易发生败血症。
➢ 过敏性反应:①过敏性皮肤反应:以红斑、丘疹、荨麻疹 、麻疹样皮炎为多见,以剥脱性皮炎最为严重。②过敏性 休克:病人用药后出现休克一系列体征,如抢救不及时甚 至会致死,故应用前一定按规定做过敏试验。③药物热: 一般在用药后10天内发生。当感染症状得以控制,全身症 状有所好转,而病人仍持续高热时,应考虑此可能性。停 用药物后体温多迅速下降。④哮喘:发作特点是突发和阵 法。
临床出现败血症征候后,在未获得血细菌培养 结果前,应根据创面表面培养或痂下组织培养 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治疗或根据近期病房内 细菌学调查,行抗生素的经验性选择。
采用大剂量的广谱抗菌素从静脉滴入 ,以便能在短期内迅速控制感染。
血细菌培养阳性者,可根据菌种及其对 药物敏感程度选择敏感有效的药物。
20、哪些方面可看出抗生素应用有效?
2、烧伤后创面为何容易发生感染 ?
1. 皮肤是皮脂腺分泌的泌乳酸在局部形成一个PH3~5的不利于细菌生 长的酸性环境 ,烧伤后皮肤屏障及自身保护作用被破坏。
2. 烧伤后创面坏死组织和富于蛋白的渗出液又是细菌的良好培养基。 3. 烧伤后残留毛囊、汗腺中的存活病菌构成了创面感染源之一。 4. 烧伤区周围因血栓形成,使局部组织发生缺血和营养代谢障碍,各
不易产生耐药,主要用于深部 真菌感染及血行播散性 真菌感染。
氟康唑
儿童用量:浅表念珠菌感染1-2mg/kg; 全身念珠菌或隐球菌感染3-6mg/kg

22、什么是肠源性感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