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常见麻醉方法与术后体位

常见麻醉方法与术后体位


并发症
1.反流、误吸和吸入性肺炎 2.躁动 3.全麻后苏醒延迟 4.术后恶心与呕吐 5.支气管痉挛
为了减少反流和误吸的可能性,手 术患者常需要术前禁食水,通常禁 食6~8小时,禁饮4小时,小儿可 以控制在2小时。
6.低氧血症和通气不足
7.急性肺不张
硬脊膜外腔与蛛网膜下腔
全麻:没有特殊情 况(气道风险、呼 吸抑制、神志不清) 神志清楚者,带枕 平卧、斜卧位、侧 卧位均可,只要患 者自己觉得舒服。
硬麻:不存在脑脊 液外漏的问题,带 枕头平卧不存在任 何风险,情况运行 者可斜坡卧位。
腰硬联合:现在所 用的腰硬联合腰穿 内针相比单纯的腰 穿针要细的多,在 正常穿刺情况下, 脑脊液外漏比以前 小太多,带枕平卧 完全没有问题。
术后饮食
术后如无不适(头晕、恶 心、呕吐等),可少量饮 水,无呛咳、恶心、呕吐 可进米粥、面条等易消化 饮食。
术后第二日进食清淡,多 食含钙较高的食物,蛋类、 豆制品、蔬菜和水果,忌 食生冷、油腻、辛后 最常见的并发症为头 痛,主要是低压性头 痛。原因是腰麻穿刺 刺破了硬脊膜和蛛网 膜,硬脊膜血供较差, 穿刺孔不易愈合,脑 脊液不断从穿刺孔漏 入硬膜外间隙,使颅 内 压下降,颅内血管 扩张引起血管性头痛, 所以为避免头痛应在 麻 醉术后去枕平卧4 〜6h。
常见麻醉方法 与术后饮食及体位
关节外科 刘兰兰
全身麻醉
简称全麻。是指麻醉药经呼吸道吸入、静脉
或肌肉注射进入体内,产生中枢神经系统的 暂时抑制,临床表现为神志消失、全身痛觉 消失、遗忘、反射抑制和骨骼肌松弛。对中 枢神经系统抑制的程度与血液内药物浓度有 关,并且可以控制和调节。这种抑制是完全 可逆的,当药物被代谢或从体内排出后,患 者的神志及各种反射逐渐恢复。
管扩张及心肌抑制)
呼吸停止、甚至意识丧失(硬膜外阻滞所用的局麻药全部
或大部分注入蛛网膜下腔,即可导致全部脊神经被阻滞)
神经损伤(因穿刺困难或不慎损伤脊神经根)
特点
起效慢,可以连续给药,适合较长时间的手术 不引起麻醉后头痛反应(对硬脊膜无损伤) 硬脊膜外腔不与颅腔相通,注药水平可高达颈椎,不会麻痹 延髓生命中枢 如果置入导管,重复注药可以延长麻醉时间
适应症
麻醉效果是躯体某一段,可以通过不同位置穿 刺,适用于横膈以下的各种腹部、腰部、盆腔 和下肢的手术,颈部、上肢和胸壁浅表手术。
腰硬联合阻滞麻醉
是利用腰麻和硬膜外麻醉的特点, 使麻醉效果得到改善,使操作技 术水平增加。起效迅速;效果确 切;麻醉时间不受限制;局麻药 用量小;局麻药中毒的发生率低; 术后硬膜外镇痛;真正的腰麻 “不接触”技术。
特点、适应症
起效快、效果确切,但一般很少连续给药,不适合 长时间手术
腰麻的麻醉效果是整个下半身,适用于3小时内下 腹部盆腔、下肢和肛门会阴部手术。
硬脊膜麻醉
硬麻:将药液注入硬脊膜外
腔(位于硬脊膜和黄韧带之 间的潜在腔隙),扩散的麻
药将此腔内穿出椎间孔的神
经根麻醉。
并发症
血压下降(硬膜外麻醉可以将交感神经麻醉,导致外周血
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
腰麻:将麻药经第四和第五 腰椎间隙注入蛛网膜下腔 (位于蛛网膜和软脊膜之间 的实体腔隙,充满脑脊液), 以阻滞该部位的神经根.
并发症
血压下降,心跳过缓(交感神经被阻滞) 麻醉后头痛(由于硬脊膜被穿刺,使脑脊液渗漏,造成颅内压力降 低。术中应积极补液,术后令病人去枕平卧6小时) 神经损伤(穿刺操作不当时,损伤脊神经根或脊髓) 心跳呼吸骤停(蛛网膜下隙与脑室相通,麻醉平面过度上升将会导 致延髓生命中枢麻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