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天津滨海新区

天津滨海新区

19
现状及主要问题 ——战略路径——重点支撑项目 区域层面、市域层面
区域经济
02
腹地范围界定
腹地经济相对落后且产业趋同
深圳特区的腹地是经济发达的广东 省、福建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腹地 经济实力很强; 上海浦东新区的腹地是江苏、浙江 的富裕大省以及湖南、湖北、重庆、 四川等沿长江省份; 天津滨海新区的腹地是面向三北地 区,主要是华北和西北,包括河北、 陕西、山西、甘肃、新疆、内蒙古等 省、自治区。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一 直落后于其他地区,其中部分省份到 现在仍是贫困省。这与另外两个增长 极的腹地截然相反。 另外,滨海新区所处环渤海地区的 几大主要城市之间尚未形成有效的产 业分工与合作格局,各地建设缺少整 体性规划,趋同性大于互补性,难以 形成分工合理的产业链。
沧州
环渤海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京津冀地区的区域性中心城市,以运河文化为特色的、以化工产 业为主导的沿海港口城市
重要区域中心城市,承接京津城市部分职能,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的生态宜 居名城
廊坊
各城市的定位既体现了各自的文化、交通、产业、资源特 色和区位优势,又形成了以北京、天津为核心的协作方式。
38%
背景
基本概况 总结优势 总结优势
背景与基本概况 01
缩短距离
国家谋求东中西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区域协调发展格局
滨海新区开发开放 有利于引导人口合理流动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贫困率
贫困人数
人口流向
扩散流向
不平衡的经济增长 实现和谐性的发展 区级之间的大量移民 是实现生活水平趋同的重要因素
浦东对长三角 GDP的增长弹 性 0.88 1.19 1.08 1.02
深圳对珠三角 GDP增长的贡 献率(%) 34.14 33.92 13.65 18.89
深圳对珠三角 GDP的增长弹 性 0.91 0.93 2.34 0.99
2007
平均值
4.29
4.692
1.04
1.042
21.95
24.51
背景
基本概况
总结优势
背景与基本概况 01
打破分割
中国与世界
国家谋求扩大对外开放 更好的参加到经济全球化,更好的参加推进东北亚区域发展
滨海新区开发开放 促进东北亚区域经济的合作 使我国更好地参加经济全球化 滨海新区——扩大对外经贸交流的必经要地 拓展特定区域对外经济交流的先导极地
俄罗斯东部
蒙古 中国 朝鲜 韩国 日本
1.31
1.296
4.51
4.218
0.98
0.868
深圳特区的经济腾飞对珠三角的整体发展作用是最大的,并且两者之间形成了良性的互动。主要是 由于深圳“三来一补”的加工贸易经济模式。这种方式带有“短平快”的特点,示范效应明显。 浦东新区吸引高端制造业与服务业的发展路径使得长三角的产业链具有一定的层次性,而且浦东作 为金融中心为长三角地区的融资创造了条件,促进了该地区经济的迅速发展。虽然其引资的直接带动 作用不如深圳,但这种作用方式的产业空间和市场空间更大,也更具有可持续性。 滨海新区基本上是重复开发区模式的路径,所以过去很长时间内滨海新区的发展对环渤海经济圈 “由此及彼”的辐射效果不是很明显。
背景 基本概况 总结优势 总结——战略区设立的优势
区位 组成部分 发展阶段
功能定位
交通
资源
产业
背景与基本概况
01
滨海新区的快速发展,不仅对天津,而且对推动中国北方乃至全国经济发展都 具有全局性战略意义。新区具备了诸多发展优势和潜力。
区位优势 交通优势 资源优势 工业基础优势 体制创新优势
区域经济
· 对内 我国华北、西北、东北三大区域的结合部 环渤海经济圈的核心位置 京津冀和环渤海湾城市带的交汇点 · 对外 与日本和朝鲜半岛隔海相望 直接面向东北亚和亚太经济圈,置身于世 界经济的整体之中。 腹地广阔, 区位优越, 是我国参与经济全球 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窗口。 经过10 多年的开发建设,已经具备了进一步加快发 展的条件和基础。
图 三大经济区与所属经济圈区位图
18
现状及主要问题 ——战略路径 区域层面、市域层面
区域经济
02
相似战略区解析——深圳特区、浦东新区比较
经济增长极横向比较
浦东对长三角 GDP增长的贡 献率(%) 2003 2004 2005 2006 6.02 4.54 4.85 3.76 三区“经济增长极”作用的比较 滨海新区对环 渤海经济圈 GDP增长的贡 献率(%) 4.03 3.85 4.02 4.68 滨海新区对环 渤海经济圈 GDP的增长弹 性 0.75 0.82 0.82 0.97
天津滨海新区国家战略区解析
指导老师:吕斌 组长:王宇凡 组员:朱镜颖、刘翰、王一帆、 王璐、车旭、刘小妹
研究框架——问题导向型
面临主要课题(四大板块)
背景与 基本概况
区域经济
产业发展
生态环境
空间结构
01
1.现状及主要问题 2.战略路径 3.重点支撑项目
02 03 04 05
背景与 基本概况
01
背景
现状及主要问题 ——战略路径——重点支撑项目 区域层面、市域层面
区域经济
02
城市职能及定位
城市名称 北京 天津 石家庄 唐山 秦皇岛 张家口 保定 承德 城市定位
表 京津冀城市群各城市定位解析
国家首都;国际城市;历史名城;文化名城;宜居城市 国际港口城市,北方经济中心;生态城市 环渤海经济区中的重要城市;竞争力强大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宜居城市、文明城市 国家新型工业化基地,环渤海地区中心城市之一,京津冀国际港口城市 我国著名的滨海旅游、休闲、度假胜地,环渤海地区重要的综合性港口城市 京冀晋蒙交界区域中心城市、东出西联枢纽,塞外山水园林城市 冀中地区中心城市吗,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连接京津冀-辽蒙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山水园林城市
背景
基本概况
总结优势
提高密度 背景与基本概况 01 提高密度
国家谋求区域经济的发展
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有助于环渤海经济圈的实质形成,进一步发挥聚集优势
177,900KM2
130,000KM2
213,000KM2
1市占全国GDP的38% 三者中京津冀GDP密度最低 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提高了京津冀的密度 有助于实现南北之间经济的均衡发展
21
现状及主要问题 ——战略路径——重点支撑项目 区域层面、市域层面
区域经济
02
产业合作与协调
北京 天津 第一产业 重点发展符合首都生态要求的技术含量高、 重点发展符合生态要求、技术含量高、水 水资源消耗低的设施农业、精品农业、加 资源消耗低的设施农业、精品农业、加工 工农业、籽种农业、观光农业、出口农业 农业等现代都市型农业。 等现代都市型农业。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形成以高新技术 产业和现代制造业为主体,以优化改造后 的传统优势产业为基础,以都市型工业为 重要补充的新型工业结构。 第二产业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形成以支柱产业 和高新技术产业为主体,以都市型工业为 重要补充的新型工业结构。
背景
区位
基本概况
组成部分
总结优势
发展阶段 功能定位 交通 资源 产业
背景与基本概况
01
5.交通条件——交通优势 优越的港口条件 + 综合运输网络 + 北京的陆空交通枢纽设施
提高集疏运能力
+
现代物流业运行能力
增强新区综合经济实力,为天津国际化港口 大都市的发展目标提供强大支撑
天津港—— 中国北方第一大港,跻身世界港口前20强。 我国沿海港口码头功能最齐全的综合性港口之一, 是大宗散货和集装箱的枢纽港, 是京津两市的主要出海口, 其腹地主要是华北和西北, 比环渤海区域内的其他大港的腹地都广阔。
02
现状及主要问题 ——战略路径 区域层面、市域层面
区域经济
02
区域层面
国家视角——京津冀为研究单元 相似战略区解析 腹地范围界定 京津冀视角——以天津为研究单元 城市职能及定位 产业合作与协调
17
现状及主要问题 ——战略路径 区域层面、市域层面
区域经济
02
相似战略区解析——深圳特区、浦东新区比较
背景
区位
基本概况
组成部分
总结优势
发展阶段 功能定位 交通 资源 产业
背景与基本概况
01
2.组成部分
· 海岸线153公里,陆域面积 2270平方公里,海域面积 3000平方公里
· 规划面积2270平方公里, 包括: 塘沽区、汉沽区、大港区 (三个行政区)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天津 港保税区、天津港区、东丽 区、津南区的部分区域
基本概况
总结优势
背景与基本概况 01 1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下的天津滨海新区
国家希望天津滨海新区成为—— 继深圳和上海浦东新区以后我们国家又一个经济增长极
3 2 1
2
天津滨海新区
背景
基本概况
总结优势
背景与基本概况 01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下的天津滨海新区
理论基础
《2009 世界发展报告》认为某些地方发展势头良好是因为 他们遵循经济地理三大特性促进了地理变迁: • 提高密度,如同城市的增长所示 • 缩短距离,如同工人和企业向密集区迁移所示 • 减少分割,如同国家缩减他们的经济边界、进入世界市 场以获取规模和专业化收益的行为所示
55%
60%
北美: 北美贸易区的自由贸易占整个地区贸易的55%左右 欧盟: 欧盟内部的贸易已经占整个地区贸易的60%左右 东北亚:中日韩的贸易量很大 但不是内部的自由贸易(有关税和配额)
背景
基本概况
总结优势
背景与基本概况 0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