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原子的构成(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1、认识原子的组成及核电荷数、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的关系。
2、了解原子、分子和离子的异同点和相互关系,会用原子和分子的观点说明化学反应的发生过程。
【学习重难点】重点:原子的组成
难点:原子、分子和离子的异同点和相互关系。
【学习过程】一、复习回顾:有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本身 ,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 ,但原子 。
由此可得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是。
二、自主学习指导:知识点一:原子的结构
1、英国科学家________发现了________,他意识到,________是所有物质的原子共有的粒子。
著名物理学家________提出了原子是由________和________的,________在________外一个“很大”的空间里运动。
2、原子核的体积比原子的体积________,既是这样原子核仍是可以再分的。
实验证明,原子核是由________和________构成的。
因此原子核带________,其所带的正电荷数称为________。
不同的原子,其核内质子数和中子数________,质子和中子的质量差不多,都比电子的质量大得多,约为电子质量的1836倍。
3、原子(不显电性)
思考:为什么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知识点二: 构成物质的微粒及分类
有的物质是由____微粒构成的,有的物质是由__________微粒构成的。
注意分子、原子在图示上的区别。
(1)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水
氢气
氧气
(2)由原子构成的物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带____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电荷)
______(______电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电荷)
(3)由于原子和分子一样,都是微观粒子,所以,他们的性质也是相似的,如原子的质量__________,总在不停的____________,原子之间___________。
知识点三:原子中的电子
1、在原子中电子是一种,的一种小粒子。
在多电子原子核中,核外电子的能量是不同的。
的离核较近,的离核较远。
通常把电子在离核远近不同的区域运动称为。
2、电子排布——分层排布:第一层不超过个;第二层不超过个;最外层不超过8个。
用可以方便的表示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3、说出右图中各部分的意义:这是_____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1)小圆圈和和圆圈内的数字表示;
(2)弧线表示;
(3)弧线上的数字表示。
由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在原子中核电荷数= =
4、(1)电子对原子的_______有很大的影响。
有的原子容易失去电子,如多数的________;有的原子容易______电子,如许多_________;也有的原子,既不易_______,也不易________,如______、_______、______等_____________的原子。
(2)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的分类、化学性质的关系
5、(1)在化学反应中,原子核是___________,发生变化的只是___________________。
原子__________后变成带_________的__________,得到电子后变成带________的__________。
例如:钠原子(Na)失去1个电子,形成带1个单位_________的_________;氯原子(Cl)得到1个电子形成带1个单位_________的_________。
带相反电荷的钠离子和氯离子相互作用,就形成了新的物质_________(_______)。
他就是我们餐桌上的调味品________的主要成分。
还有许多像氯化钠这样的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因此,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基本微粒。
这样我们就知道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是三种它们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点四:离子
①定义:。
②离子分类
离子:带________电荷离子,如Na+、Mg2+
离子
离子:带________电荷的离子,如Cl-、O2-
③离子符号表示的意义:表示离子(或一个离子),如:Mg2+——表示镁离子(一个镁离子) 2Mg2+表示
④离子符号的表示方法:在元素符号(或原子团)右上角表明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值在前,正、负号在后。
离子带1个单位的正电荷或个单位的负电荷,“1”省略不写。
如:
Na+ 、Cl- 。
二、合作探究:探究一:原子的结构
人们为揭示原子结构的奥秘,经历了漫长的探究过程。
自1897年汤姆生发现电子并提出类似“西瓜”的原子模型,1911年著名物理学家卢瑟福等人为探索原子的内部结构又进行了下面的实验。
他们在用一束带正电的.质量比电子大得多的高速运动的α粒子轰击金箔时,发现:
①大多数α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
②一小部分α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方向
③有极少数α粒子被弹了回来
请你根据对原子结构的认识,分析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
(1)现象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现象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现象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二:比较不同 (共同完成下列表格)
三、自我反思
学完了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四、当堂检测题: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原子由原子和核外电子构成
B.有些物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
C.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D.原子中不存在带电粒子,故原子不带电 2.与原子的化学性质关系最密切的是原子的( )
A.最外层电子数
B.核外电子层数
C.核内质子数
D.核内中子数 3、一般原子的原子核( )
A 由电子和质子构成
B 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C 由电子和中子构成
D 不能再分
4、月球土壤含有大量氦-3原子,它可能成为未来核能的重要原料。
氦-3原子核内2个质子和1个中子,则氦-3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
A. B. C. D.
5、推理是研究和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正电子、负质子都是反粒子,它们跟通常所说的电子、质子相比较,质量相等,但电性相反.科学家已发现反氢原子.你推测反氢原子的结构可能是( )
A .由一个带负电的质子和一个带正电的电子构成
B .由一个质子和一个电子构成
C .由一个带负电的质子和一个电子构成
D .由一个质子和一个带正电的电子构成 6、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是( ),在化学变化中可分的微粒是( )。
A 原子
B 分子
C 电子
D 原子核
7、某微粒的结构示意图如右图所示,下列有关该微粒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该微粒的原子核内有11个质子B .该图表示的微粒是一种离子C .该微粒的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D .该微粒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1个电子
8、下面是四位同学对分子、原子、离子的描述,其中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9、下列粒子:①分子 ②原子 ③电子 ④原子核 ⑤质子 ⑥中子(填序号)
带正电的是______,带负电的是_______,不显电性的是________,能直接构成物质的是_______,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___,质量最小的是____,在同一原子中数目相等的是________。
10、下面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请用序号填空:
A B C D
(1)电子层排布相同的是;(2)表示阳离子的是;
(3)属于非金属元素原子的是;(4)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粒子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