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课外阅读训练卷阅读短文,完成练习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三国时代,在赤壁这地方发生了一次历史上著名的战役,叫“赤壁之战。
曹操号称拥兵百万,雄居北方,想吞并南方。
东吴、西蜀就联合起来,一起对抗北魏。
东吴的统帅周瑜和西蜀的军师诸葛亮在一起研究攻打曹操的方案。
他们决定利用曹操狂妄自大的轻敌情绪,采用火攻的作战方案。
周瑜用反间(jiān jiàn)计,让曹操杀死曹军中熟悉水战、可以抵挡他们的将领蔡瑁、张允。
周瑜又叫庞统假作献计,骗曹军把战船连在一起。
周瑜又打黄盖,让这老将用“苦肉计”去诈降曹操。
实际上,黄盖在船中装满了容易燃烧的物品,准备以诈降(jiànɡxiánɡ)的方式冲向曹营,发起火攻。
一切都安排好了,就缺一个很重要的条件——要向北岸曹军放火,必须依仗着东南风才能办到。
当时正当隆冬季节,天天都刮西北风。
周瑜忧急成病,卧床不起。
只有军师诸葛亮心中有数(shǔshù)。
他自称(chēnɡchèn)有个秘方可以治好周瑜的病。
诸葛亮拜访周瑜,把药方写了出来:欲破曹公,宜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四句韵文道破了周瑜的心事。
周瑜急切地请教诸葛亮有什么办法,可以借东风。
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他通过气象观察,心中就有了办法。
他对周瑜说,自己能呼风唤雨,借三天三夜东南风来帮助周瑜放火。
周瑜立即命人筑了一个土台,叫“七星坛”。
诸葛亮在“七星坛”上祈求东南风。
到了预定的日期,果然东南风大作,周瑜就顺利地执行他的火攻计划。
东风狂吹,火光冲天,赤壁之役,曹操吃了败仗,从此奠定了“鼎足三分”的局势。
1.在文中加点字的正确读音上打“√”。
2.“三国时代”中的“三国”是指、和。
在“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这个成语中,“俱”的意思是,“欠”的意思。
这个成语后用来比喻(在第四自然段中找)。
3.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狂妄:自大:4.在“赤壁之战”中,周瑜和诸葛亮制订了什么作战方案?方案制订后,周瑜又是什么原因忧急成病、卧床不起?5.诸葛亮对周瑜说,自己能呼风唤雨。
诸葛亮真有呼风唤雨的本领吗?如果说他没有这种本领,为什么又在预定的日期里借到了东风呢?6.“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这是课文《草船借箭》中周瑜说过的一句话。
结合本文,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鲁迅爱惜时间鲁迅是中国伟大的革命文学家,他在三十年间,为我们写作和翻译了六百多万字。
大家知道鲁迅有天才,可鲁迅自己说:“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用在工作上了。
”他的意思是说,他的知识和成就是由于爱惜时间、努力工作得来的。
鲁迅为了爱惜时间,总想在一定时间内多做事情,他曾经说过:“节约时间,就等于延长一个人的生命。
”鲁迅工作起来是不知道疲倦的。
他常常白天做别的工作,晚上写文章,一写就写到天亮,到了老年的时候,他对时间抓得更紧了。
有病的时候,他还想着病好了要做什么事,病稍微好了一些,就动手做了起来。
在他逝世前不久,生着病,体温很高,体重减轻到不足八十斤,仍然拼命写作和翻译文章。
他临死的前三天,还替别人翻译的一本苏联小说集写了篇序言。
逝世的前一天还记了日记。
鲁迅一直工作到离开我们的那一天,从来没有浪费时间。
鲁迅不仅爱惜自己的时间,也爱惜别人的时间。
他参加会议,从来不迟到,绝不叫别人等他,就是下着大雨,他也总是冒着雨准时赶到。
他曾经说过:“时间就是生命。
无缘无故耗费别人的时间,和谋财害命没什么两样。
”我们应该学习鲁迅爱惜时间的精神,要有计划地支配自己的时间,也要爱惜别人的时间,不让宝贵的时间浪费一秒钟。
1.在文中用“”画出揭示“哪里有天才!……用在工作上了”这句话含义的句子。
2.用“”画出文中的过渡句,并找出与它相照应的句子画上“”。
3.短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写了鲁迅爱惜时间的?4.你觉得应该怎样支配自己的时间?[语言积累与运用]语文,就像清凉甘甜的泉水,畅饮泉水,会让我的心变得玲珑剔透;语文,就像浩瀚无边的大海,倾听大海,会让我的心变得宽阔博大。
漫步在语文长廊,我们走rén jì hàn zhì的百草园,聆听“油蛉在这里低唱;①___________________ ”的美妙旋律;一同瞻仰巍峨的人民英雄纪念碑,缅怀先烈的丰功伟绩;我们听到了岑参“_________________,凭君传语报平安”的思乡之音;体会到了南唐后主李煜“问君能有几多愁,③____________”的绵长愁思;随同常建来到古寺感受“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幽深。
轻轻地,你——语文,走进我的心灵,留下一串美妙的音符。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2 分)瞻.仰________________ rén jì hànzhì ____________________2.结合语境,说说你对画线句中“剔透”一词的理解。
(2 分)剔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请默写出语段中的诗文佳句。
4.根据语境并依照画线的句子仿写。
(3 分)语文,就像 _________ , _____ ,会让我的心 ____ 。
山茶花开,鲜艳、丰润。
远远望去,殷红如血,似一团团的火焰,燃烧着整棵树。
雨后初晴,花瓣上缀满着晶莹剔透的雨珠,在阳光下闪烁着耀眼的金红色。
百花竞相怒放,尽管有很多会迷蒙在悠远的岁月里鲜为人知,但皆有其生存的缘由。
山茶盛开,不就是春天的信使么?不矫不揉,毫无粉黛,tián静清雅,淡泊如水。
她的花似玉,光彩照人,却不媚不俗。
你看,那一树的山茶花,灿若云霞;朵朵花儿,美如芙蓉,艳若牡丹,娇像桃花,柔似幽兰。
5.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2分)殷红_____________ tián静___________6、请你解释“鲜为人知”中“鲜”的意思。
(1分)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画线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你也用这种修辞描写你喜欢的一种植物。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站在迎泽桥头,极目远眺:汾河,犹如一颗明珠镶嵌在城市之中。
岸边,芳草如茵,佳木葱笼。
畅游其中,便有“人在画中游”的感觉,令人心旷神怡。
作为太原人,我们应该承担保护母亲河。
①“镶”应该读作_____________②“佳木葱笼”有一个错别字,正确的书写为: _______③“心旷神怡”的意思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画线句子是一个病句,应该修改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请你仔细观察右图,用一个精彩的比喻句描写漪汾桥的外形。
漪汾桥就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舞龙活动在新年的阵阵爆竹声中,迎着和煦春风,伴着欢快锣鼓,出现在城镇乡村。
锣鼓喧天,人声鼎沸,舞龙者踏着锣鼓的节奏,时快时慢,时而翻转、时而盘旋,龙角龙身龙尾都xǔxǔrúshēng,宛如正在碧涛之中游动戏耍,又似欲腾空飞驰而去。
8.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2分)人声鼎沸_______________ xǔ xǔ rú shēng_____________________9.根据情境,完成小记者对舞“龙头”者的采访。
(3分)记者:您好!人常说“要想舞得好,全靠龙头导”,您对此有什么看法呢?舞“龙头”者: __________________ 10.下列横线上,正确的选项为( )(2分)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__________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______ 些批谷,棒上__________ 一条长绳,人远远地__________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__________ ,便罩住了。
A.支、散、捆、拉、牵 B.撑、散、捆、拉、牵C.支、撒、系、牵、拉 D.撑、撒、系、牵、拉11.下列句子应选用的成语是( )(2分)今日的凡尔赛宫已是举世闻名的游览胜地,各国游人__________ ,参观人数每年有200多万,仅次于巴黎市中心的埃菲尔铁塔。
A.风起云涌 B.络绎不绝 C.人迹罕至 D.车水马龙12.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2分)A.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B.巷子的两边都是高高的院墙,墙上爬满了长春藤,紫藤;间或有缀满花朵的树枝从墙上探出头来。
C.对于柳,人们又是吟诗,又是作画,又是感叹它的多情,又是赞赏它的多姿。
D.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
[.填写古诗句]1、黄梅时节家家雨,。
2、,潭影空人心。
3、,往事知多少。
4、出师一表真名世,!5、小楼昨夜又东风,。
6、,青山依旧在,。
7、,乾坤日夜浮。
8、,但余钟磬音。
9、滚滚长江东逝水,。
10、曲径通幽处,。
11、问君能有几多愁,。
12、,古今多少事,。
13、,惯看秋月春风。
14、,只是朱颜改。
[ 阅读散文]童年二帖刘墉(一)品尝一种回忆记得在一位老同学家举行同学会,擅长烹饪的女主人,特别烧了几道拿手好菜。
先端上了“鳝糊”。
吱吱冒烟的热油,被搅进韭黄和鳝鱼之间。
“鳝鱼很像蛇,我不敢吃。
”一位女生喊道。
“缮鱼有什么好怕?它又不咬人。
”一位男同学笑道,“小时候,我家旁边有条小河,河边的稀泥里就有鳝鱼,我常光着脚到泥里摸。
那可真刺激,因为你看不到,全凭感觉,突然手上觉得一滑,一条黏渍渍的东西溜过去,赶紧顺势往下追。
有时候站不稳,整个人都摔到稀泥里,可是抓到一条黄鳝,拿回家煮汤,想想,该有多得意啊!”“一身泥浆,你妈不骂你?”“我妈骂,笑着骂,我也笑着挨骂。
”拍拍胸脯,“说句实在话,我今天事业搞这么大,都不如小时候抓到黄鳝那么得意!”这位男生比手画脚地说着,把我们的思绪带回了遥远的童年……随后女主人端来进口的泰国芭乐。
“大是大、甜是甜,就是不够香。
”“对!不如我们小时候自己家树上摘的小土芭乐。
”大家正你一言、我一语地发表高见。
女主人突然探进头来:“好哇!你们今天觉得我的菜,没一样好,对不对?”几个老同学全怔了,还有人红了脸,支支吾吾地摇着手:“您误会了!误会了!我们只是觉得……”众人纷纷接过话:“觉得童年老家的东西,比较美。
”“其实,其实不见得大,也不见得真好吃。
”“对呀!只是回想起来,真不错。
”人到中年,吃东西就不再只是吃味道,而常常是品尝一种回忆……(二)跑回故乡的小巷小孩子最先体验的竞争,恐怕是比赛谁跑得比较快。
我的童年就是跑过来的。
一群孩子像是一群轰炸机,伸着臂膀,穿过这家的院子、钻进那家的树墙,再冲上田埂、穿越竹林、跑上堤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