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轮定位调整技术讲解
技艺超群 满意一百
底盘四轮定位知识及故障分析
服务站名称:北京大通远鑫汽车修理有限公司 参赛人:张强
2010技术总监区域赛试题——教材编制
技艺超群 满意一百
学习目标 1、掌握四轮定位各参数定义和作用 2、掌握A3四轮定位的调整和维修方法 3、掌握四轮定位排除和判断车辆故障的方法
2010技术总监区域赛试题——教材编制
2010技术总监区域赛试题——教材编制
10
技艺超群 满意一百
第二章 四轮定位调整方法
1.四轮定位仪
VID代码输入站
控制柜
纸带打印机
报告打印机
激光传感器
司机显示器
地坑监视器
四轮定位仪是用于检测汽车的车轮定位参数并与原厂的设计参数进行比对,指导使用者对车轮定位参 数进行相应调整使其符合原厂设计要求以达到理想的汽车行驶性能,即操纵轻便行驶稳定可靠并较少 轮胎磨损的精密测量仪器。
2010技术总监区域赛试题——教材编制
3
技艺超群 满意一百
3.四轮定位参数定义及作用
3.1车辆的几何轴线
汽车定位是按以下参照线为基准的来进行定位的。 车轮中心线 车轮中心线(1) •轮胎与地面接触形成的一条直线,垂直于这条线的直线即为 车轮中心线。 车轮接触点(2) •车轮中心线与车轮旋转轴的交点。 车轮接触点 几何轴线(角)(3) •后轴总前束的中心线,对于前轮的测量与此轴有关, •它同时也是汽车直线行驶的延伸的轴线。 •后轴的前束是以前面中心对称面为基准测出的。 •几何轴线由后轴前束决定,也是车辆行驶时的推力线,也 是前轮前束的测量基准。
几何轴线(角)
2010技术总监区域赛试题——教材编制
何中心平面,它垂直于行驶 平面并通过前后轴的轮距中点; •它是后轮前束的测量基准。
车辆中心对称面
2010技术总监区域赛试题——教材编制
5
技艺超群 满意一百
3.2车轮前束
前轴的单独前束 1.总前束: •一个轴上的总前束由两个车轮的前束角之和计算得出。 2.前轴的单独前束: •指几何轴线与车轮中心线的夹角,如果车轮的前面对 着车辆中心线的内侧为正,对着外侧则为负值。 3.后轴的单独前束: •指车辆中心线与车轮中心线的夹角,如果车轮的前面 对着车辆中心线的内侧为正,对着外侧则为负值。 4.前束的作用 •正确的前束角与外倾角配合能够减少车辆行进时对 轮胎的磨损。 •它补偿了由于车轮外倾角使得地面对轮胎产生的侧 向力,使驾驶稳定。 •过大的正前束 (前轮前束),会导致轮胎外侧磨损, 直线行驶差; •过大的负前束(后轮前束),会导致轮胎内侧磨损, 驾驶性能差。
•
•
•
• • • •
•
悬挂零件磨损、失调。
2010技术总监区域赛试题——教材编制
16
技艺超群 满意一百
2.发飘
主销后倾角接近于零或主销后倾角为负值。 2.1方向盘发沉的原因 • • • • • • • • • • 主销后倾角过大; 外倾角不正确,形成负值时; 剧烈颠簸后的悬挂零件轻 微变形。 前束角形成内八字或外八字。 主销后倾,主销内倾太小 ; 转向机问题; 其他角度不正确造 成的别劲; 轮胎气压有问题; 主要由后轮束角不正确造成。
2010技术总监区域赛试题——教材编制
15
技艺超群 满意一百
第三章 四轮定位故障案例分析
1.跑偏
• 前轮主销后倾角左右不对称,偏 差超过 0.5 度。车辆向主销后倾 角较小的一侧跑偏。
前轮外倾角左右不对称,偏差超 过 0.5 度。车辆向前轮外倾角正 值较大的一侧跑偏。 后轮外倾角左右不对称,偏差超 过 0.5 度。车辆向后轮外倾角较 小的一侧跑偏。 由于车辆前后轴距离变化引起的 退缩角之差超过 0.2 度,车辆向 轴距小的一侧跑偏。 侧滑。多数由轮胎引起。 两侧轮胎胎压不均匀。 刹车不对称,打滑。 转向助力不平衡
•
• •
2010技术总监区域赛试题——教材编制
18
技艺超群 满意一百
课后测试 一、填空题
1. 主销后倾角的的主要作用是: 。 2. 前束会影响轮胎的羽毛壮磨损,那么用手从内侧向外侧扶摸,胎纹外缘有锐利的 刺手感觉是前束过 。 3. 外倾角从汽车前方看,是轮胎 和 之间的夹角。 4. 定位可以防止四轮定位后方向盘不正的问题。
2010技术总监区域赛试题——教材编制
13
技艺超群 满意一百
3.2前轮外倾角的调整
前轮外倾角参数:-24′±20′ 说明: 正常情况下独立悬架和车轮转向节装配后不必调 整外倾角,如果发现车轮外倾角因其它原因偏离 公差范围,可用独立悬架与转向节的连接螺栓来 校正。 调整步骤: 第1步:校正前先检查(目测)行驶系部件有无 损坏,并对损坏的零件进行更换。 第2步:若发现前轮外倾角超差,松开前减振器 与转向节的连接螺栓,搬动车轮加以矫正。
2.2方向盘漂浮不稳定的原因
2.3方向盘回正能力差的原因
2.4遇到轻微颠簸或加速时车辆甩屁股的原因
2010技术总监区域赛试题——教材编制
17
技艺超群 满意一百
3.吃胎
• • • 轮胎外缘磨损,外倾角太大或 悬挂件磨损。 轮胎内缘磨损,外倾角太小或 悬挂件磨损。 轮胎外缘羽毛状磨损,轮胎外 缘快速磨损,前束角太大形成 内八字。 轮胎内缘羽毛状磨损,轮胎内 缘快速磨损,前束角成负值形 成外八字。 轮胎块状磨损:车轮静态不平 衡或后轮前束不良。 凸波状磨损:车轮动态不平衡 或后轮前束不良。
2010技术总监区域赛试题——教材编制
9
技艺超群 满意一百
3.6定位原理注意事项
① 车辆的几何轴线是车辆的实 际推力线,它是车辆后轴前 束的角平分线。 ② 当车辆后轴变形,后轴前束 发生变化,都会使推力线方 向发生变化。 ③ 如果车身变形过大,车轮定 位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应 该先做大梁矫正再做四轮定 位; ④ 驱动角是由后轴的前束、横 向偏移和轴偏位产生,调整 时应先调整后轴,再调整前 轴。 ⑤ 前轴前束是根据后轴前束形 成的几何轴线进行调整的。
2010技术总监区域赛试题——教材编制
11
技艺超群 满意一百
2.车轮定位的调整顺序
① • • • • • • • •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进行定位前检查 检查轮胎气压,调整至规定压力 检查车身高度 检查车轮轴承间隙,必要时则更换前轮轴承。 检查轮辋及轮胎的状态。 检查转向传动杆系及球节头的松动程度。 将车停放于水平地面并且不带行李或人。 检查车轮,检查前悬挂松动程度。 检查减振器能否正常运作。 将车辆安装到定位架上 摇动车辆前部和后部 调整顺序是先调整后轴再调整前轴。 对于单个轴,先调整主销后倾角和外倾角,再 调整前束角。 其原因是调整主销后倾角时会使前束角度变化。 调整前束时不会影响主销角度和外倾角。
二、简答题 1.简述主销内倾角的目的和作用是什么?
答:
2010技术总监区域赛试题——教材编制
19
技艺超群 满意一百
END
2010技术总监区域赛试题——教材编制
20
2010技术总监区域赛试题——教材编制
7
技艺超群 满意一百
3.4主销内倾角
•θ b: 主销倾角 指主销向内倾斜与铅垂线所形成的 角度。 •该角可以在车轮转向时,产生一 个使车轮和方向盘回到正直位置的 力矩。 •车轮外倾角和主销内倾角决定了 轮胎与地面接触点的位置。 •主销内倾角影响方向稳定性,是 方向控制角,使方向稳定性加强, 提供转向回位能力。 •定位仪在第一次对中后,向左右 打20°转向角时测得,以度为单位。 •L: 主销偏置距 这是沿路面测量的轮胎中心线和主 销轴线延伸线与路面的交点之间的 距离。
2
技艺超群 满意一百
第一章 四轮定位各参数定义和作用
1. 四轮定位的定义
为了保证汽车直线行驶的稳定性和操纵的轻便性,减少汽车轮胎和其它机件的磨损,必需 考虑许多因素来确定车轮与地面的角度,转向车轮、转向节和前轴三者与车架的安装应保 持一定的相对位置,这种具有一定位置的安装称为转向轮定位,也称前轮定位。以前通常 的车轮定位是指前轮定位,现在的车辆除前轮定位外还需要后轮定位,即四轮定位。 四轮定位就是检测汽车车架、悬挂构件,车轮三者之间及四个车轮之间,在x.y.z轴方向的角 度位置关系。 通过专用的仪器对车辆进行精确的测量后,根据测量结果及原厂设计标准对照,对车辆进 行综合诊断后、进行调整、维修等作业,意在使汽车恢复原厂标准,达到最佳的操纵和行驶 状态,统称之为汽车四轮定位。
2.四轮定位的作用
车底盘是由传动系统、行驶系统、制动系统和转向系统等组成。在制造汽车底盘时为了保证车辆行 驶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在底盘上设置一些特定的技术参数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定位角度。新车出厂 后行驶一定时间后,底盘上各零部件间配合发生变化,或由于各个部件发生变形,以及维修人员在 更换零部件时没有完全恢复出厂参数,导致定位角度发生变化。另外,由于交通事故和车辆长期行 驶在坑洼不平的道路上,使车辆出厂参数遭到破坏,也会使定位角度发生变化。 当定位角度发生变化后,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就会出现跑偏、吃胎、转向故障 ,油耗增加、安全系数 下降、底盘部件快速磨损、等不良现象。当发生上述现象时,车辆底盘就需要用四轮定位仪进行检 测,并通过调整使已变化的定位角度恢复到标准出厂参数,从而保证汽车正常安全行驶等功能。
2010技术总监区域赛试题——教材编制
8
技艺超群 满意一百
3.5主销后倾角
•转向旋转轴(即主销线)与汽车轴的垂直线之 间的夹角。 •当主销线在汽车轴垂直线后面时,主销后倾角 为正,反之为负。 •主销后倾角保证车轮向前的驱动,同主销内倾 角一样,还可产生恢复力促使车轮回到正前位置。 •主销后倾角是在向两侧打方向20 度时测量。 •主销后倾角的作用 •主销后倾角为正时,方向控制能力与制动力增强; •主销后倾角为负时,转向复位能力变差,易损坏 轮胎,造成轮胎打滑,对方向过于敏感。 •左右主销后倾角不相等,容易引起车身倾斜。 •主销后倾拖距是指轮胎的接地中心与主销轴延长 线触地点之间的距离。 车辆沿直线行驶的能力随主销后倾拖距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