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数学建模微分方程模型

数学建模微分方程模型


我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地球上每九 个人中就有二个中国人,在20世纪的一段 时间内我国人口的增长速度过快,如下表:
年 1908 1933 4.7 1953 6.0 1964 7.2 1982 10.3 1990 11.3 2000 12.95
人口(亿)3.0
有效地控制人口的增长,不仅是使我国全面进 入小康社会、到21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 会主义国家的需要,而且对于全人类社会的美好理 想来说,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1.人口模型
问题的提出 假设和定义 模型的建立 分析和求解 结论和讨论

1 问题的提出
人口问题是当今世界上最令人关注的问题之一, 一些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出生率过高,越来越威胁着 人类的正常生活,有些发达国家的自然增长率趋于 零,甚至变为负数,造成劳动力紧缺,也是不容忽 视的问题。另外,在科学技术和生产力飞速发展的 推动下,世界人口以空前的规模增长,统计数据显 示:
模型的缺点
缺点:当t→∞时,I(t) → n,这表示所有的人最
终都将成为病人,这一点与实际情况不 符合
原因:这是由假设〔1)所导致,没有考虑病人可
以治愈及病人病发身亡的情况。 思考题:考虑有病人病发身亡的情况,再对模型 进行修改。
模型三 有些传染病(如痢疾)愈后免疫力很低,还有可能再
次被传染而成为病人。 模型假设: (1)健康者和病人在总人数中所占的比例分别为s(t)、i(t), 则: s(t)+i(t)=1 (2)一个病人在单位时间内传染的人数与当时健康人数成 正比,比例系数为k (3)病人每天治愈的人数与病人总数成正比,比例系数为 μ(称日治愈率),病人治愈后成为仍可被感染的健康者, 称1/ μ为传染病的平均传染期(如病人数保持10人,每 天治愈2人, μ =1/5,则每位病人平均生病时间为 1/ μ =5天)。
模型二
设t时刻健康人数为S(t).
模型假设: (1)总人数为n,I(t)十S(t)=n
(2)一人得病后,久治不愈,且在传染期内不
会死亡。 (3)一个病人在单位时间内传染的人数与当时 健康的人数成正比,比例系数为k(称之为 传染系数)
模型改进
dI .I ( kS (t ) t ) dt I (0) I 0
模型的建立
di dt ksi i ds ksi dt i (0) i0 s (0) s0
i ( t )与s ( t )无解释解。从相轨线定性分析
相轨线
s i ( s0 i0 ) s ln s0 1
相轨线(s,i)
返回
这个模型可以与19世纪以前欧洲一些地区的 人口统计数据很好地吻合,但是当后来人们用它 与19世纪的人口资料比较时,却发现了相当大的 差异。人们还发现,迁往加拿大的法国移民后代 的人口比较符合指数增长模型。而同一血统的法 国本土居民人口的增长却与指数模型大相径庭。
2.5 模型修改
分析表明,以上这些现象的主要原因是随着 人口的增长,自然资源,环境条件等因素对人口 增长的限制作用越来越显著。人口较少时,人口 的自然增长率基本上是常数,而当人口增加到一 定数量以后,这个增长率就要随着人口的增加而 减少。因此,我们将对指数模型关于净相对增长 率是常数的基本假设进行修改。
模型一
模型假设:
(1)一人得病后,久治不愈,人在传染
期内不会死亡。
(2)单位时间内每个病人传染人数为常
数k。 为什么假设不会死亡? (因为死亡后便不会再传播疾病,因 而可认为此时已退出系统)
模型建立:
I(t)——表示t时刻病人的数量,时间:天 则:I(t+Δt)—I( t)=k0I(t) Δ t 于是模型如下:
例子分析
1、翻译或转化:
2、配备物理单位:
3、建立表达式: 4、确定条件:
1、“每天”:体重的变化=输入一输出 其中输入指扣除了基本新陈代谢之后的净重量 吸收;输出是进行健身训练时的消耗(WPE). 2、上述陈述更好的表示结构式: 体重的变化/天=净吸收量/天一WPE/天 其中: 净吸收量/天=10467 – 5038 =5429(焦/天) 净输出量/天=69(焦/公斤· 天)×W/(公斤 =69W(焦/天) dw w (公斤/天) 3、体重的变化/天=
dt
一、建模步骤
3、配备物理单位: 在建模中应注意每一项采用同样的物理单位. 4、确定条件: 这些条件是关于系统在某一特定时刻或边界
上的信息,它们独立于微分方程而成立,用以确
定有关的常数。为了完整充分地给出问题的数学 陈述,应将这些给定的条件和微分方程一起列出。
关于建模步骤的一个例子
例1:某人的食量是10467焦/天,其中5038焦/ 天用于基本的新陈代谢(即自动消耗)。在 健身训练中,他所消耗的热量大约是69焦/ 公斤•天乘以他的体重 (公斤). 假设以脂肪形 式贮藏的热量100%地有效, 而1公斤脂肪合热量41868焦。试研究此人的体重 随时间变 化的规律.
阈值1/σ的意义
1、减小传染期接触数σ ,即提高阈值l/ σ ,使得
s0 ≤1/ σ(即σ ≤1/ s0),传染病就不会蔓延。

2、配备物理单位:
3、建立表达式: 4、确定条件:
单位匹配
有些量是用能量(焦)的形式给出的,而另外 一些量是用重量的形式(公斤)给出,考虑单位
的匹配,利用
例子分析
1、翻译或转化:
2、配备物理单位:
3、建立表达式: 4、确定条件:
建立表达式
三、建模实例
问题分析
不同类型传染病的传播过程有不同的特点。 故不从医学的角度对各种传染病的传播过程一 一进行分析,而是按一般的传播机理建立模型. 由于传染病在传播的过程涉及因素较多, 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不可能通过一次假设建 立完善的数学模型. 思路是:先做出最简单的假设,对得出的 结果进行分析,针对结果中的不合理之处,逐 步修改假设,最终得出较好的模型。
返回
这个模型称为Logistic模型,其结果 经过计算发现与实际情况比较吻合。
图:
N
Nm
N0
0
t
三、建模实例
2.传染病模型
问题的提出 假设和定义 模型的建立 分析和求解 结论和讨论

问题提出
本世纪初,瘟疫常在世界上某地流行,随着 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很多疾病,诸如天花、霍 乱已经得到有效的控制.然而,即使在今天,一 些贫穷的发展中国家,仍出现传染病流行的现象, 医疗卫生部门的官员与专家所关注的问题是: (1)感染上疾病的人数与哪些因素有关 (2)如何预报传染病高潮的到来.
阈值σ=k/μ的意义
一个病人在平均传染期内传染的人数与当时
健康的人数成正比,比例系数为σ
1 1 1 i(t ) 0 1
lim
i
模型的意义
(t , i (t))图
(1)当σ≤1时,指传染期内被传染的人数不超过当时健康的 人数。病人在总人数中所占的比例i(t)越来越小,最终 趋于零。 (2)当σ >l时,i(t)最终以1-1/ σ为极限; (3)当σ增大时,i(∞)也增大,是因为随着传染期内被传染 人数占当时健康人数的比例的增加,当时的病人数所占 比例也随之上升
dI k0 I (t ) dt I ( 0) I 0
模型的解:
I (t ) I 0ek0t
举个实例
最初只有1个病人,1个病人一天可传染1个人
模型的缺点
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病人的数目将无限增加, 这一点与实际情况不符. 原因:当不考虑传染病期间的出生、死亡和迁移 时,一个地区的总人数可视为常数。因此 k0应为时间t的函数。在传染病流行初期, k0较大,随着病人的增多,健康人数减少, 被传染的机会也减少,于是k0将变小。 模型修改的关键: k0的变化规律
1、按变化规律直接列方程,如: 利用人们熟悉的力学、数学、物理、化学等 学科中的规律,如牛顿第二定律,放射性物质的 放射规律等。对某些实际问题直接列出微分方程. 2、模拟近似法,如: 在生物、经济等学科中,许多现象所满足的 规律并不很清楚,而且现象也相当复杂,因而需 根据实际资料或大量的实验数据,提出各种假设, 在一定的假设下,给出实际现象所满足的规律, 然后利用适当的数学方法得出微分方程。
认识人口数量的变化规律,建立人口模型, 作出较准确的预报,是有效控制人口增长的前 提,下面介绍两个最基本的人口模型。
2. 模型1 (Malthus模型) 18世纪末,英国人Malthus在研究了百余年的 人口统计资料后认为,在人口自然增长的过程中, 净相对增长率(出生率减去死亡率为净增长率) 是常数。
模型的建立
假设2、3得:
di N kNs(t )i(t ) Ni (t ) dt i(0) i0
将假设1代入,可得模型:
di ki(1 i) i dt i(0) i0
模型的解:
k k 1 ( k ) t 1 ( ) ] k [e i0 k k i (t ) (kt 1 ) 1 k i0
图中箭头表示了随着时间t的增加s(t)和i(t)的变化趋向
相轨线分析结果
1、不论初始条件s0、i0如何.病人终将消失。
2、最终未被感染的健康者的比例是s∞,图中
可看出是在(0,1/ σ)内的单根。
3、若s0 >1/ σ,则i(t)先增加,当s=1/ σ时,i(t)达到
最大。
4、若s0 ≤1/ σ ,则i(t)单调减小至零
微分方程模型
引言
在研究某些实际问题时,经常无法直接得到各变
量之间的联系,问题的特性往往会给出关于变化率 的一些关系。利用这些关系,我们可以建立相应的 微分方程模型。在自然界以及工程技术领域中,微 分方程模型是大量存在的。它甚至可以渗透到人口 问题以及商业预测等领域中去,其影响是广泛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