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问 答 题2.公路分哪几个等级如何分级城市道路如何分级答;公路分6个等级,根据使用任务,功能和适应的交通量分为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和四级公路。
城市道路按照道路在路网中的地位,交通功能以及对沿线建筑物的服务功能等可分为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
3.何谓交通量设计交通量设计小时交通量答:交通量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道路某断面的交通流量(即单位时间内通过道路某断面的车辆数)。
设计交通量是指待建道路远景设计年限能达到的年平均日交通量(辆/日)。
设计小时交通量是指5.何谓计算行车速度(设计速度)《标准》对各级公路的设计速度是如何规定的答 : 设计速度是指气候正常,交通密度小,汽车运行只受道路本身条件(几何线形,路面及附属设施)的影响时,一般驾驶员能保持安全而舒适的最大行驶速度。
详见教材P7的表1-16.平面线形的基本几何要素有哪些答 :三个1直线;2圆曲线;3缓和曲线8.汽车的行驶轨迹具有什么特点答:三个特征1轨迹曲线是连续的;2轨迹曲线的曲率是连续的;3轨迹曲率的变化时连续的10.为什么要限制最大超高横坡度 P11.应用圆曲线三个最小半径应遵循怎样的原则 P26①一般情况下宜采用极限最小半径的4~8倍或超高为2~4%的圆曲线半径;②地形条件受限制时,应采用大于或接近于一般最小半径的圆曲线半径;③地形条件特别困难不得已时,方可采用极限最小半径;④应同前后线形要素相协调,使之构成连续、均衡的曲线线形;⑤应同纵面线形相配合,应避免小半径曲线与陡坡相重叠;⑥每个弯道半径值的确定,应根据实地的地形、地物、地质、人工构造物及其它条件的要求,用外距、切线长、曲线长、曲线上任意点线位、合成纵坡等控制条件反算,并结合标准综合确定。
12.何谓超高简答设置超高的原因及条件。
P113如果离心力过大,将对行车安全产生不良影响,所以在工程中为抵消离心力的作用,保证汽车在平曲线上行驶的稳定性,把路面做成内侧低外侧高的单向横坡形式,就是超高。
P2213.设置缓和曲线的目的是什么 P17缓和曲线是设置在直线和曲线之间的或半径相差较大的两个同向的圆曲线之间的一种曲率逐渐变化的曲线,增加了汽车行驶的舒适性和安全性,又美化了线性15.简述缓和曲线的性质及其数学表达式。
P28答:缓和曲线应能很好地符合汽车行驶轨迹的特征。
极坐标方程表达式:2A lr =⨯ l r A ⨯= 直角坐标方程表达式:3522243733404066336336l l r C l l l l r C r C x l x l y y =-=-=-=-或或16.确定缓和曲线长度应考虑哪些因素 P32 缓和曲线的参数如何取定 P34因素:1控制离心加速度变化率a s 2保证驾驶员操作反应时间3行车道外侧因超高产生的附加坡度不过大 4满足视觉要求缓和曲线参数的确定:(取自幻灯片)l s 太短,β<3°时,则缓和曲线极不明显,在视觉上容易被忽略。
l s 过长,β>29°时,圆曲线与缓和曲线不能很好协调。
RLs ⋅=πβ900 → 6479.280βR L s = 而 6479.280βR R Ls A =⋅=将β=︒3和β=︒29代入上式得:R A R 3≤≤ (3-10) 设计中,一般当R 接近于100m 时,取A 等于R ;当R 小于100m 时,取A 等于或大于R 。
反之,当R 较大或接近3000m 时,取A 等于R/3,若R 大于3000m ,则取A 小于R/3。
17.缓和曲线的作用是什么 P27 制定缓和曲线的最小长度标准时,考虑的因素有哪些缓和曲线的作用:1)缓和曲线通过其曲率逐渐变化,可更好的适应汽车转向的行驶轨迹。
2)汽车从一个曲线过渡到另一个曲线的行驶过程中,使离心加速度逐渐变化。
3)缓和曲线可以作为超高和加宽变化的过渡。
4)缓和曲线的设置可使线形美观连续。
(可能是不确定)因素:1控制离心加速度变化率a s 2保证驾驶员操作反应时间3行车道外侧因超高产生的附加坡度不过大4满足视觉要求18.哪些情况可不设缓和曲线 P34缓和曲线的省略1)直线与圆曲线间缓和曲线的省略 ls①R ≥RP ②四级公路Rp: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见表2-52)半径不同的圆曲线间缓和曲线的省略 lF① R 小≥RP② R 临<R<RP 且满足A 、B 、C 条件之一A :P 大-P 小≤。
B :V ≥80km/h ,R 大/R 小<C :V< 80km/h ,R 大/R 小<2P 大、P 小:分别为大圆和小圆内移值。
R 临:小圆临界曲线半径,见表2-10③四级公路(用超高、加宽缓和段径向衔接)19.什么是行车视距 P36 哪些场合下行车视距会受到限制 P39为了行车安全,驾驶员需要能及时看到前方相当一段距离,以便发现前方障碍物或来车时,能及时采取措施,保证交通安全,我们把这一行车距离称为行车视距。
20.可采取哪些技术措施来保证汽车在弯道上行驶的安全和稳定答:设置超高抵消部分离心力的作用;(2) 增大圆曲线半径;(3) 降低车速。
,21.《设计规范》对各级公路的行车视距有何规定答: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的视距采用停车视距;二、三、四级公路视距均满足会车视距,其长度应不小于停车视距的2倍。
二、三、四级公路还应在适当间隔内设置满足超车视距“一般值”的超车路段。
二级公路宜在3至4min 的行驶时间内,提供一次满足超车视距要求的超车路段。
22.平面线形的组合形式有哪些答:基本形,S 形,卵形,凸形,复合形,C 形23.何谓坡长何谓竖曲线答:直坡段的水平投影长;在道路纵断面上,为便于行车安全舒适,对于两个不同坡度的坡段,在转折处需要设置一段曲线进行缓和,我们把这段曲线叫做竖曲线24.汽车的牵引力和速度的关系答:Pt=k r k M =re k V n M 25.汽车的行驶阻力有哪些分别受哪些因素的影响答:空气阻力,滚动阻力,坡度阻力,惯性阻力26.汽车行驶的条件是什么答:牵引平衡;牵引力不能大于轮胎与路面之间的摩擦力28.何为汽车的动力因数请写出计算公式并说明式中各符号的含义。
答:在海平面上,满载的情况下,汽车行驶中克服道路阻力和惯性阻力的能力。
表明了爬坡及加、头减速的能力,反映了汽车的重要行驶性能,称为动力因素以,以D 表示。
D=GRw t -P =f+i+g δa; t P =3600Nk/V,Rw=3600Nw/V;D=3600GV Nw N GV Nw m e -=-η3600Nk 29.如何保证汽车行驶的纵向稳定性 P7032.为什么要控制平均纵坡 P721,若平均纵坡度较大,汽车上坡用低档时间较长,易引起汽车马达“开锅”。
2,下坡时候,汽车较长时间加速,为保证安全必须频繁制动,这样会引起制动器发热甚至烧毁掉制动片从而造成车祸,3,为使行车便利安全,合理运用最大纵坡坡长以及缓和坡段的规定。
33.合成坡度过大对汽车行驶有什么不利 P72在弯道上行驶的汽车,如果合成坡度过大,将会向着合成坡度的方向倾斜或滑移,因此将合成坡度控制在适当的范围内。
34.缓和坡段的作用是什么 P73用以恢复在坡度上降低的速度。
36.竖曲线设计时,其最小半径和最小长度主要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P76 对凸形竖曲线和凹形竖曲线最不利的影响因素是什么 P80答:影响最小半径和最小长度的主要因素:汽车行驶的缓和冲击、行驶时间、视距要求。
凸形曲线最不利影响因素:行车视距。
即凸形曲线主要是以满足行车视距来进行控制,也就是凸形曲线的最小长度应满足行车视距的要求。
凹形曲线最不利影响因素:汽车行驶中径向离心力冲击的作用。
38.平、纵线形组合设计中应避免哪些组合 P84⑴小半径的平曲线起、讫点不得设在或接近凸形竖曲线的顶部和凹形竖曲线的底部。
计算行车速度≥40km/h 的道路,应避免在凸形竖曲线顶部或凹形竖曲线底部插入小半径的平曲线;⑵长平曲线内不得设置短的竖曲线;长曲线内也不得设置短的平曲线;⑶要避免使凸形竖曲线的顶部或凹形竖曲线的底部与反向平曲线的拐点重合;⑷应避免短的平曲线与短的凸型竖曲线;⑸应避免驾驶者能在行驶视野内看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平曲线或竖曲线;⑹应避免平曲线与竖曲线错位的组合;⑺小半径竖曲线不宜与缓和曲线相重叠;⑻小半径竖曲线不宜与回旋曲线相互重叠。
40. 简答圆曲线设置加宽的原因及条件。
P10141.简述加宽缓和段长度的确定方法。
P103对于设置有缓和曲线的平曲线,加宽缓和段应采用与缓和曲线相同的长度。
对于不设缓和曲线,但设置有超高缓和段的平曲线,可采用与超高缓和段相同的长度。
既不设缓和曲线,又不设超高的平曲线,加宽缓和段应按渐变率为1:15,且长度不小于10M 的要求设置。
对于复曲线的大小圆之间设有缓和曲线的加宽缓和段,均可按上述方法处理。
43.加宽的过渡方式有哪些简述其特点和适用范围。
P103加宽的过渡方式有:(1)按比例过渡其特点是简单易作,但经过加宽后路面内侧与行车轨迹不符,缓和段的起终点出现波折,路容不美观。
一般适用于二、三、四级公路。
(2)高次抛物线过渡其特点是用该方法处理后路面内侧边缘圆滑、美观,适用于各级公路。
(3)缓和曲线过渡其特点为:不但中线上有缓和曲线,而且加宽后路面边缘线也是缓和曲线,于行车轨迹相符,保证了行车的顺适与线形的美观。
可用于高级公路的:①位于大城市近郊的路段。
②桥梁、高架桥、挡土墙、隧道等构造物处。
③设置各种安全防护设施的地段。
(4)插入二次抛物线过渡插入抛物线后,缓和段长度有所增加,路容有所改进。
(5)此外还有直线与圆弧相切法,修正系数法等44.按比例过渡和按高次抛物线过渡的加宽值如何计算 P10346.超高横坡度如何确定 P11347.超高的过渡方式有哪些掌握各种方式的形成过程。
P11448.超高缓和段长度如何确定 P117双车道公路超高缓和段长度按下式计算:=式中:——超高缓和段长,m;B——旋转轴至行车道(设置路缘带时为路缘带)外侧边缘的宽度,m;——超高坡度和路拱坡度的代数差,%;P——超高渐变率,即旋转轴与行车道(设置路缘带时为路缘带)外侧边缘之间的相对的相对坡度,其值见下表设计速度(km/h )超高旋转轴的位置计算速度(km/h)超高旋转轴的位置中轴边轴中轴边轴1201/2501/200401/1501/1001001/2251/175301/1251/75801/2001/150201/1001/50601/1751/125公路路堤两侧排水沟外边缘(无排水沟时为路堤或护坡道坡脚)以外,或路堑坡顶截水沟外边缘(无截水沟为坡顶)以外不少于1M范围内的土地,在有条件的地带,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不小于3M,二级公路不小于2M范围内的土地为公路路基用地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