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顶板管理办法

顶板管理办法

金庄煤业有限责任公司顶板管理制度编制人:审核人:编制日期:顶板管理办法一、总则1、为进一步加强顶板管理工作,杜绝顶板事故的发生,满足矿井安全生产的需要,不断提高金庄煤业顶板管理水平,促进金庄煤业安全生产,依据《煤矿安全规程》和安全生产有关技术政策规定及集团公司的有关要求,特制定本规定。

2、凡我公司井下采掘工作面和拆除、安装工作面及在用巷道都必须严格按照本规定,做好顶板管理工作。

3、生产技术部负责公司顶板日常管理工作。

二、建立健全顶板管理机构为确保本规定的严格执行,公司成立顶板管理领导组,负责组织、协调顶板管理的各项工作,检查、落实、考核本规定的执行情况。

组长:总经理(张彦文)副组长:生产副总经理(刘开宇)总工程师(宫全红)安全副总经理(郭瑞永)成员:薛福胜、蔡志炯、寇海平、雷旭、李生鑫、薛尚成、贾青军、乔密及其他专业人员。

领导组下设日常管理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生产技术部,负责顶板管理的具体事宜。

办公室主任:蔡志炯三、机构职责顶板管理由公司总经理、生产副总经理、总工程师、安全副总经理、区队负责人、生产技术部、安监站、地测科参与。

1、总经理职责总经理对顶板管理工作负全面责任。

定期听取生产副总经理、总工程师关于顶板管理工作的汇报,督促和检查顶板管理工作计划和资金的落实,组织健全机构、配备人员、制定岗位责任制。

2、生产副总经理职责生产副总经理对顶板现场管理工作负直接领导责任。

负责组织制定和实施顶板管理工作计划,组织实施各项顶板管理措施。

3、总工程师职责总工程师对顶板管理工作负全面技术责任。

负责制定安全技术措施,推广和采用顶板管理新技术,编制顶板管理和矿压观测计划和资金计划,参加重大顶板事故的抢救和处理。

4、安全副总经理职责5、项目部、区队主要负责人职责项目部、区队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顶板管理工作负直接实施责任。

负责制定和落实本单位顶板管理措施,贯彻落实上级有关顶板管理规定和要求,顶板有变化要采取果断措施并亲自到现场处理。

6、安监站职责安监站对顶板管理工作负全面监督和检查责任。

7、生产技术部职责生产技术部负责采掘工作面顶板管理技术指导,并对现场顶板技术问题进行指导。

(1)建立采掘工作面顶板管理统计分析表和顶板事故(包括非伤亡事故)档案,实行日常事故分析制度。

掌握回采工作面初采、初放、过地质构造等特殊地段、收尾和掘进工作面巷道贯通的现场顶板管理实施情况。

(2)定期检查采掘工作面支护质量,分析支护质量、支护方式中存在的问题,从技术和设备上提出改进的措施。

(3)推广顶板管理新技术、支护新工艺、新材料。

(4)组织区、队开展顶板管理竞赛活动。

(5)编制矿压观测方案,分析顶板活动规律,为科学管理顶板提供依据。

(6)把好支护材料的质量关,杜绝不合格的支护材料下井使用。

(7)把好设计关,采面和巷道布置要有利于顶板管理。

7、地测科要加强地质调查工作,摸清地质构造和顶板岩性,及时进行地质预报。

8、培训科要搞好职工顶板管理培训,努力提高职工队伍素质。

四、现场管理(一)严禁空顶作业采掘工作面有下述情形之一进行作业者,视为空顶作业:1、回采工作面在机道作业时无临时支护。

2、端面距超过作业规程规定的。

3、端头、超前支护不符合规定。

4、相邻两架以上支护不合格。

5、掘进工作面没有临时支护。

6、巷道棚子倒了不扶。

7、巷道一侧宽度超过0.4米,而未增补支护。

(二)保证采煤工作面的支护质量1、凡下井的支架入井前必须根据验收标准由使用单位的生产、机电、物资供应部门的有关人员到生产维修厂家进行验收,不合格不准入井。

2、液压支架必须根据维修标准要求进行维修,加强管理,确保质量。

3、泵站压力:综采30 MPa以上。

乳化液浓度达到3-5%,初撑力达到规定值的80%以上。

支架接顶严密,顶梁上面不得有浮煤和浮矸,现场必须配备监测仪器或仪表。

4、采煤工作面必须备有一定的坑木、支柱和顶梁,其数量、规格和存放地点要在作业规程中明确规定;在顶板破碎的工作面要有不同规格(高度)的支柱、坑木和材料。

(三)加强回采工作面顶板事故多发地点的技术管理1、超前支护:(1)回采工作面超前支护形式有条件应用超前支架的要应用超前支架,无超前支架的要采用单体柱长钢梁形式,垂直巷道走向布置,一梁三柱(单体柱型号必须一致),钢梁必须采用π型梁,接顶严密。

(2)超前支护使用单体柱时必须按照作业规程的要求进行支设,保证支护数量和质量。

柱径为100mm的单体液压支柱初撑力不得低于90KN;达不到要求时要进行二次注液;要有单体支柱防倒和顶梁防坠装置,并符合要求。

(3)超前支护的距离距工作面不得超过1.2m。

(4)超前支护的单体液压支柱要求打成一条直线,其偏差不得超过±100mm,柱距偏差不得大于±100mm,排距偏差不得超过±100mm。

(5)单体液压支柱完好、不漏液、不自动卸载,迎山有力。

(6)超前和端头支护的单体支柱要有防倒装置,顶梁要有防坠装置。

防倒装置采用刚性连接,连接高度不小于支柱支设高度的二分之一。

(7)超前和端头支护的单体支柱必须支在实底上,底板松软时要穿铁鞋。

2、综采工作面头端支护采用液压支架支设巷道宽度的一半以上,尾巷端头支护采用单体液压支柱配金属顶梁,要求关门柱不得少于三根,支设与后溜沿外沿对齐,支柱有力,挡矸有效,确保安全生产。

3、不得提前回撤工作面煤壁前方的超前支柱;转载机要实现全封闭。

4、加强煤壁区顶板管理,任何人不得在没有支护的煤壁区作业和行走,需要进入煤壁区作业时,应支好贴帮煤柱或临时支柱后方可工作。

液压支架侧护扳、护壁扳必须使用,防止顶板漏顶和片帮伤人。

5、工作面在遇有地质构造(断层、冲刷、火成岩墙、陷落柱、裂隙等)和上覆煤柱、空巷及顶板破碎时,要进行专题研究并提出相应的顶板控制方法和安全技术措施,严格执行。

(四)加强回采工作面初次放煤、周期来压和采面收尾期间的顶板管理工作1、初次放煤(1)由生产副总经理、采煤副总工程师、生产技术部、通风区、安监站、综采队干部组成初次放煤管理小组。

(2)回采工作面初次放煤前要制定放顶的技术措施;初次放煤期间,每班都要有初次放煤管理小组的成员跟班指挥,检查初次煤顶措施的执行情况,发现不安全因素立即采取果断措施进行处理,防止重大冒顶事故的发生。

(3)初次放顶的垮落高度,必须达到采高的2倍以上。

(4)只有在初次放煤管理小组确认回采工作面的顶板已经放下时,采面可以正常回采,初次放顶才算结束。

2、步距放煤(1)掌握周期来压规律、强度,根据来压步距和强度采取相应的措施,搞好放顶工作和加强支架的支护质量和密度,加强现场管理,严格按规程和措施执行。

(2)采空区最大悬板面积不能超过集团公司的规定(综采端头小于5×10m²、工作面小于2×10 m²、高档小于2×10 m²),否则要进行人工强制放顶。

3、切眼准备安装:根据顶煤的岩性合理选择切眼扩帮工艺和支护方法,并备有一定数量的支柱;严格执行“四位一体”检查制度和“敲帮问顶”制度,在设备稳装、搬运过程中碰倒、损坏的支护要及时补齐。

4、采面撤退:合理选择工作面停采线,尽量避开周期来压位置;综采工作面停采时必须要铺设金属网、加钢丝绳,铺网的距离、网片的规格、搭接及机道内的支护方式、撤架方法要在专项措施中明确规定;随时根据支架回撤的实际情况及时补充和完善施工措施。

(五)抓好综采放顶煤开采的顶板管理1、配备专职技术人员负责放顶煤开采的日常技术管理工作,强化放顶煤开采过程中的技术管理。

要详细收集顶板和顶煤冒放性等技术资料,编制开采设计,制定工作面初采、收尾等专项安全技术措施。

要加强动态检查,研究放顶煤开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制定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并确保安全技术措施的落实。

2、加强工作面顶板支护管理。

加强对顶板压力的观测,制定预防架前冒落的措施,周期来压期间加强对煤壁的辅助支护,防止煤壁片帮冒落;必须针对煤层的开采技术条件和放顶煤开采工艺的特点,对支架选型、切眼扩面、支架安装、顶板控制、端头支护、初次放煤、采放平行关系、放煤顺序、放煤步距、工作面收尾及支架回撤等制定安全技术措施。

(六)加强掘进工作面支护质量1、支护材料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支护材料必须有检验报告和合格证,严禁使用不合格的支护材料。

2、严禁空顶作业,必须使用前探支护。

炮掘巷道的临时支护使用丝杠式前探支护。

3、各采掘工作面要配备足够数量的支护器材,同时配备锚杆、锚索拉拔实验工具和一定数量的力矩扳手、铁锹、镐、大锤、撬棍、千斤顶等救援工具,并建立基础台帐,以备应急救援之用。

4、巷道高度超过2.8米时必须铺挂护帮网,在巷道顶角处帮网、顶网不得搭接,必须铺设整体金属网;金属网铺平、铺展,紧贴顶帮,对(搭)接合理,联网要孔孔相连,双丝双扣,绑扎牢固,绑死扭结不少于3圈。

5、掘进巷道锚杆(索)支护全部推广使用角锚杆和角锚索,特别在石炭系煤层。

近距离煤层以及煤柱下、断层带、交叉点或压力较大等特殊区域的锚网支护巷道,要求在巷道两肩部位必须打倾斜锚杆或锚索,倾斜角度为65~75°6、三径(支护材料杆径、钻孔孔径和锚固剂直径)匹配要求。

要求钻孔直径、锚杆直径和树脂药卷直径要合理匹配。

钻孔直径与锚杆杆体直径之差应为6~10mm,钻孔直径与树脂药卷直径之差应为4~6mm。

7、空顶距规定要求掘进工作面严禁超控顶作业,最大最小控顶距必须在作业规程中明确规定。

最小控顶距不得超过一个支护间距,炮掘工作面的最大控顶距为最小控顶距加一个循环进度,机掘工作面最大控顶距为最小控顶距加一个支护间距。

8、掘进巷道使用锚杆(锚索)支护应满足以下要求:(1)锚杆支护材料必须符合MT146.1-2002树脂锚杆锚固剂、MT146.2-2002树脂锚杆金属杆体及其附件、MT/T861-2000W型钢带、GB/T14370-2000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等标准。

(2)石炭系煤层巷道不得使用钢绞线直径低于¢17.8的锚索。

(3)螺纹钢锚杆杆体必须使用左旋无纵筋螺纹钢。

采用等强加工工艺,杆体尾部螺纹采用滚丝工艺加工,使尾部螺纹部分的破断力不低于杆体破断力的90%。

(4)作业规程中应明确锚杆、锚索的间排距、孔深、外露长度、锚固剂型号、数量、锚固形式、预紧力和使用钻具以及施工工艺的要求。

(5)锚杆锚索的施工工艺必须按作业规程的规定进行,施工结束,由当班的验收员进行验收是否达到规定要求。

(6)发现地质变化、顶板破碎、局部出现离层、淋水等,要及时采取措施:①加密和加长锚杆。

②在地质构造带采取架棚子联合支护,或钢带和锚索及挂网联合支护。

③采用其他可靠有效的支护形式。

(7)锚杆的拉拔力试验必须在有支护下进行;防止因锚杆杆体断裂或失效,造成伤人。

锚杆拉拔力监测必须每100m或每300根及300根以下,取样不得少于1组,每组不少于3根;设计或材料变更,应另取1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