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_3章现代农业经济学

1_3章现代农业经济学

四个有机结合:
1.两个经营层次的有机结合
2.农业经营单位和农民生活单位的有 机结合
3.农业经营者和劳动者的有机结合
4.农业经营成果和农民收入水平的有 机结合
农户家庭经营的缺点
1.农民的经营自主权经常遭到侵犯 2.耕地的细碎化与经营规模狭小 3.集体经营功能弱化 4.农户进入市场遇到障碍 并不是对这一微观经济组织的否定,而是要
美国:H·C·泰勒的《农业经济学概论》、
I·博伊尔的《农业经济学》等,布莱克、 荷麦斯、海迪等经济学家,成为独具特色 的美国学派。
屠能农业圈理论
三圃农作圈 谷草农作圈
轮作农业 林业
自由农作圈
城市
我国的农业经济思想
土地问题上:井田制 、“限田”主张、 均田制、 配丁田法
农业地位上:农本论、重农抑商论、 农工商并重论、农工商皆本论
农业的特点P2
1)土地是农业生产中的特殊的生产资料; 2)农产品是人类最基本的生活资料; 3)农业生产的主要劳动对象是有生命的动植
物; 4)农业生产在空间上具有分散性和地域性; 5)农业生产时间和劳动时间不一致; 6)农业生产具有自然和市场双重风险; 7)农业生产的最终成果要在最终产品中体现
现代产权理论的突出代表者为科斯
代表作
1937年的《企业的性质》 1960年的《社会成本问题》
产权(property right)
概念
包括所有权、使 用权、收益权和 处置权
是指财产主体(生产资料所有者和 使用者)对财产(生产资料和生产 经营收益)的权利
产权结构
所有权是划分产权的核心内容。 我国现阶段农业中的产权结构:
课程的性质和地位 学习该课程的必要性 当前农业经济学热点问题研究 教学方法——“讲一、学二、考三” 课程学习教材及参考教材
课程的性质和地位
课程性质
部门经济学:专门从事农业经济活动规律研究 应用经济学:经济理论在农业部门的具体应用
课程地位
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和核心课程
学习该课程的必要性(一)
二、我国现阶段的农户家庭经营
农户家庭承包经营household responsibility system,HRS 指土地属于社区性合作经济组织(一般为村
级合作经济组织)集体所有,农户通过承包 合同获得集体土地使用权,进行自主经营的 农业经营制度。
是现阶段我国农业长期稳定的经营制度。
我国农户家庭经营的优点
发展农业的对策上:重本饬米、尽地 力之教、贵粟思想、青苗、均输、市 易法等
农业经济学的发展
1)古代商品经济不发达,不可能形成农业经 济科学体系;
2)20世纪20年代民国时期,一些西方学者利 用西方经济学观点和方法、马克思主义者运 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中国农村实 际问题;
3)20世纪50年代学习苏联的社会主义农业经 济学,努力使其中国化;
产权主体多元化 产权关系明晰化 收益权实现多样化 产权交易市场化
本章学习
◆ 第一节 现代农业中的产权结构 ◆ 第二节 现代农业中的家庭经营 ◆ 第三节 现代农业中的合作经济
一、家庭经营:现代农业经营的微观基础
家庭性
1.农业生产特性决定了农业与家庭经 营必须密切结合。
4)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现代农业经济学反
映农业经济运行规律,开始与国际接轨。
新世纪的农业
21 世纪的晨钟已经敲 响,在新的世纪里中 国将努力实现为一个 现代化强国。农业以 及农村怎么办?中国 农业如何持续发展? 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 会发展的突出问题。
三、农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内容和方法
研究农业经济运动规律的一门科学,既 要研究现代农业生产力组织,也要研究 农业中的生产关系协调,包括两者相互 作用的运动规律。
产品贡献 市场贡献 要素贡献 外汇贡献
生态功能 文化传承
农业多功能性
二、农业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
法国:18世纪中叶,以魁奈、杜尔哥 为
代表的重农学派,为资产阶级农业经济学 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英国:1770年,阿瑟出版了英国最早的农
业经济学专著《农村经济》。
德国:19世纪初,泰尔出版《合理的农业
原理》一书,使他成为农业经济学德国学 派的鼻祖。
1)植物栽培+动物饲养; 2)“农业前部门”,为农业提供生产资料; “农业后部门”,从事农产品加工、储藏、
运输和销售等活动——外延。
农业的内涵与外延
广义上是指种植业、林业、畜 牧业和渔业等产业,包括与其 直接相关的产前、产中、产后 服务。狭义上就指种植业。
---2003年3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 和国农业法》)
农业衍生概念
中国于2001年12月 11日成为世界贸易组 织(WTO)正式成员
外向型农业Agriculture for export 休闲农业Leisure Agriculture 假日农业Holiday agriculture 都市农业Agriculture in City Countryside 绿色农业Green agriculture 生态农业Ecological agriculture 有机农业Organic agriculture 立体农业Stereo farming
政策的意见》 2006年,《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 2007年,《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的若干意见》 2008年,《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
增收的若干意见》 2009年,《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
[日]速水佑次郎、神门善久,《农业经济论 (新版)》,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美]约翰.梅勒:《农业经济发展学》,北京 农业大学出版社,1990;
林毅夫,《制度、技术与中国农业发展》,上 海人民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2005
推荐网站
农经类: 三农在线; 中国三农信息网; 中国农村研究网;
农业经济 中国农业信息网
三农中国 学术类: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研究中心 人大经济论坛
期刊与年鉴
难点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有哪些? 如何经营管理农民专业合作社? 如何做大做强农民专业合作社?
第二章 现代农业的微观组织
◆ 第一节 现代农业中的产权结构 ◆ 第二节 现代农业中的家庭经营 ◆ 第三节 现代农业中的合作经济
一、现代农业的产权结构
所有权 主要权能
产 使用权

收益权 次要权能
处置权
现代产权理论的产生
出来。
农业的地位和作用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1、农业是国民经济其它部门赖以独立的基 础;
2、农业的发展是国民经济其他部门进一步 发展的基础;
3、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对世界各国的 经济普遍起作用的客观规律;
4、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一条长期起作 用的经济规律。
农业的重要作用和贡献
国民经济发展 社会稳定
农业经济学 的形成与发展
《农业经济学》 的研究对象、
内容和方法
西方农业经济思想的产生和发展
中国农业经济学说的形成和发展
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研究对象 体系和内容 研究方法
一、农业Agriculture
农业是人类利用自然环境条件,依靠生物 的生活机能,通过劳动来控制或强化生物体 的生命活动过程,以取得所需要的物质产品 的社会生产部门——内涵。P1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中国农村观察》 《农业经济问题》,《农业技术经济》 《农业经济学》
年鉴
《中国农业年鉴》(历年) 《中国统计年鉴》(历年)
第一章 导论
重点 农业的概念 现代农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难点 现代农业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第一章 导论
农业的概念、 特征与地位
农业的概念 农业的特点 农业的地位和作用
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完善。
家庭承包经营的完善
1.认真贯彻相关农业法规,使农业家庭经 营纳入法制化轨道。
2.因地制宜建立相应的土地流转制度。
3.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克服家 庭承包经营的弱点。
4.培育和完善农业市场体系,为家庭承包 经营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本章学习
◆ 第一节 现代农业中的产权结构 ◆ 第二节 现代农业中的家庭经营 ◆ 第三节 现代农业中的合作经济
课程学习教材
王雅鹏主编《现代农业经济学》,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8年5月
参考教材
雷海章主编《现代农业经济学》,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3年7月
朱道华主编《农业经济学》,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0年
李秉龙主编《农业经济学》,中国农业大学出版 社.2003年
经典著作
[美]西奥多.舒尔茨:《改造传统农业》,商 务印书馆,1999;
《现代农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进一步导读]
1.科尔曼,《农业经济学前沿问题》,中 国税务出版社,2000年1月;
2.陈吉元等,《21世纪中国农业与农业经 济问题》,河南人民出版社,2000年4月。
第二章 现代农业的微观组织
重点
农户家庭经营的优缺点 农业合作经济的功能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概念
“世界上绝大多数人是贫苦的,因而懂得了穷国的 经济学就大体懂得了真正重要的经济学。世界上 大多数穷人靠农业养活自己,因而懂得了农业经 济学,也就大体懂得了穷国的经济学。”
---197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西奥多·舒尔茨(瑞典斯德哥尔摩 “诺贝尔讲演” )
学习该课程的必要性(二)
2004年, 《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 2005年,《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
一、农业合作经济的含义及类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