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三章 新剑桥学派的货币金融学说

第三章 新剑桥学派的货币金融学说

第三章新剑桥学派的货币金融学说学习目标:了解新剑桥学派的产生及理论特点;货币需求的七个动机;利率的控制方式与作用。

熟悉货币需求的分类与特点;货币供应的决定与控制理论;通货膨胀的危害与治理。

掌握货币需求七动机说与凯恩斯三动机说的联系与区别;借贷资金论;新剑桥学派分析通货膨胀的原因及其通货膨胀理论的特点。

主要内容:一、新剑桥学派理论的产生和特点二、新剑桥学派的货币需求理论(一)货币需求理论的主要内容(二)货币需求的分类与特点(三)文特劳布的货币需求七动机说与凯恩斯的三动机学说的联系与区别三、新剑桥学派货币供应的理论(一)中央银行难以完全自主地决定货币供应量(二)中央银行对货币供应的控制能力和效果不象凯恩斯认为的那样绝对(三)中央银行对货币供应的控制能力,在货币供应的增加和减少方面分布是不均匀的四、新剑桥学派利率理论(一)借贷资金理论的含义(二)借贷资金的供应与需求(三)利率的控制方式与利率的作用五、新剑桥学派通货膨胀理论(一)通货膨胀的形成原因(二)通货膨胀的危害与治理(三)新剑桥学派通货膨胀理论的特点一、新剑桥学派理论的产生和特点现代凯恩斯主义在继承凯恩斯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对凯恩斯的一些具体观点和主张作了许多修正和发展。

现代凯恩斯主义主要分化成两个支派:一个是以英国剑桥大学为中心的新剑桥学派;一个是以美国麻省理工学为中心的新古典综合派,因麻省理工学的所地也叫剑桥,人们有时也将这两大支派的争论称之为“两个剑桥之争”。

新剑桥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琼·罗宾逊(Joan Robinson)、卡尔多(Nichohas Kaldor)、斯拉法(Piero Sraffa)、帕西内蒂(T·Pasinetti)。

由于这些主要代表人物都在英国剑桥大学任教,而他们的理论又叛离了以马歇尔为首的老一代剑桥学派的传统理论,因此被称为新剑桥学派。

新剑桥学派在理论上坚持最彻底的凯恩斯主义,进一步摆脱了以马歇尔为代表的传统理论的束缚。

他们承认资本主义的现实是垄断竞争而不存在自由竞争;强调未来的不确定性对经济的影响;承认价格机制不能使市场均衡,从而使资本主义经济经常处于不平衡状态;承认资本主义经济增长促使利润增长,而随着利润的增长,收入在劳动和资本之间的分配更加不公。

他们接受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某些观点,主张改变社会各阶级收入分配不均的状况,因此又有“凯恩斯左派”的称号。

新剑桥学派在经济理论上有两个突出的特点:一是在分析方法上采用历史观,抛弃均衡观;二是特别注重收入分配问题。

二、新剑桥学派货币需求理论(一)货币需求理论的主要内容新剑桥学派认为,随着经济的发展,仅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等三种动机不能说明全部现实状况,应该予以扩展。

英国经济学家悉得尼·文特劳布(S·Weintrarub)提出了货币需求七动机说,认为在现代经济生活中,货币需求的动机可以扩展为七个:1、产出流量动机,相当于交易动机;2、货币—工资动机,物价上涨带动工资的增长;3、金融流量动机,高档商品购买需要积蓄货币的过程;4、预防和投机动机,超过交易需求的货币;5、还款和资本化融资动机,为保持信誉或信用等级,进行资本融资,偿还债券、支付利息等保持的货币量;6、弥补通货膨胀损失的动机,为弥补货币贬值的缺口,必须持有更多的货币;7、政府需求扩张动机,政府赤字支出的需要。

(二)货币需求的分类与特点文特劳布认为,由于某些货币需求的目的、用途、特点基本相同或相近,并且其决定因素和影响面也大致相同,可以简要地将上述七个动机归纳为三类:1、商业性动机。

它包括产出流量动机、货币—工资动机和金融流量动机。

由于这三个动机都与商业性有关,故可归结为同一类。

商业性动机是与生产或流通活动相连的。

这种生产流通活动主要是企业家发起的,其流量是整体经济活动、工资率和产出价值的函数。

在发达国家,由于工资的年增长率比就业的年增长率高得多,因此货币-工资动机在其中具有很重要的影响。

由商业性动机产生的货币需求可以称之为商业性货币需求。

这部分货币需求主要有三个特点:(1)商业性货币需求主要用于满足人们的商业性需要,媒介商品交换;(2)商业性货币需求的主要决定因素是取决于人们收入中的支出部分,包括实际的消费支出和实际的投资支出;(3)商业性货币需求引起的货币流通,其变动影响的主要是商品市场的价格。

2、投机性动机。

它包括预防和投机动机、还款和资本化融资动机以及弥补通货膨胀损失动机。

由投机性动机产生的货币需求可以称之为投机性货币需求。

这部分货币需求的特点主要有:(1)投机性货币需求主要用于满足人们的投机性需要,通过各种金融活动,使现有资产得以保值和增殖。

因此,这部分货币需求形成的货币流通,是货币的金融性流通。

(2)投机性货币需求的多少主要取决于人们对未来的预期,而这种预期将直接影响其经济决策和行为。

3、公共权力动机。

这是因为政府干预经济时需要一定的货币量,尤其是在实施赤字财政政策和膨胀性货币政策时,货币需求就会加大。

由公共权力动机引起的货币需求,可以称之为权力性货币需求。

其特点主要有:(1)权力性货币需求虽然主要为满足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动机,但并不形成独立的货币流通范围,其最终流向将融入商业性货币流通或金融性货币流通。

(2)权力性货币需求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政府的经济政策,当政府实施扩张性的经济政策时,权力性货币需求就会增大,反则反之。

(3)权力性货币需求对经济的影响及其波及面是不固定的,并且最终通过商业性货币流通和金融性货币流通对经济发生影响,其影响的大小及其波及面主要取决于政府如何分配这些货币。

(三)文特劳布的货币需求七动机说与凯恩斯的三动机学说的联系与区别文特劳布的货币需求七动机说与凯恩斯的三动机学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其联系主要表现在它是在凯恩斯三动机说的坚持上发展而成的,并包括了凯恩斯的三个货币需求动机,在分析方法上也采用了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动机分析方法,对人们为什么需要货币的不同动机分别进行讨论,在此基础上再将相近动机形成的货币需求进行分类,研究它们不同的特征以及影响所在。

其区别主要在于一是论述的角度不同,文特劳布的七动机说从现实经济中经常存在的现象入手进行分析,更为关注货币需求与商品市场、货币市场的关系;二是货币需求七动机说提出了一个凯恩斯没有分析过的动机,即政府的货币需求动机,这个动机的提出与分析对于解释当代西方国家普遍实行不同程度政府干预的情况下,货币需求的变动及其影响有较大的现实意义。

三、新剑桥学派货币供应的理论(一)中央银行难以完全自主地决定货币供应量在货币供应理论上,新剑桥学派不完全赞成凯恩斯的外生货币供应论。

他们认为,虽然从形式上看,现有的货币供应量都是从中央银行渠道出去的,但实质上这个量的多少并不完全由中央银行自主决定,在很大程度上是中央银行被动地适应公众货币需求的结果。

(二)中央银行对货币供应的控制能力和效果不象凯恩斯认为的那样绝对在货币供应的控制问题上,他们一方面赞同凯恩斯的观点,即中央银行能够控制货币供应,另一方面他们又认为中央银行对货币供应的控制能力和效果不象凯恩斯认为的那样绝对。

他们认为,中央银行对货币供应量的控制能力是有限度的,不是无限的。

其原因,一是当货币需求旺盛时,银行体系会想方设法逃避中央银行的控制 , 主动增加贷款,扩大货币供应。

二是中央银行在货币供应的控制方面存在着漏区,使中央银行不可能严密地控制住货币供应总量。

另外,在中央银行直接控制的银行体系以外,还存在着许多非银行金融机构,它们不受中央银行的严格控制。

当中央银行企图收缩货币供应量时,他们可以用较高的利率从银行那里夺取存款,而按更高的利率贷放出去,使货币供应量紧而不缩。

中央银行在控制上存在的类似上述这样的漏区,使货币供应控制能力大大削弱。

(三)中央银行对货币供应的控制能力,在货币供应的增加和减少方面分布是不均匀的他们认为,中央银行对货币供应的控制能力,在货币供应的增加和减少方面分布是不均匀的。

中央银行增加货币供应的能力远远大于其减少货币供应的能力,也就是说,如果中央银行要增加货币供应量,它一般有能力达到目标;但要减少货币供应量,它未必有能力实现目标。

这种控制力的差异不完全是中央银行本身的问题,客观的现实经济中增加货币供应的阻力较小,而减少货币供应障碍较大,且这些障碍不是中央银行能完全克服的,故中央银行在减少货币供应量的困难较多。

四、新剑桥学派利率理论(一)借贷资金理论的含义1、新剑桥学派在利率理论上并没有完全遵循凯恩斯的路线,而是在对传统的利率理论与凯恩斯的利率理论进行分析比较的基础上,提出了决定利率的一种新理论——借贷资金论,并就利率作用的局限性作了精辟的论述。

借贷资金论者认为,传统理论把利率的决定因素局限于实物市场而认为利率高低与货币无关的观点是不对的,而凯恩斯完全否定实物市场因素对利率形成的作用也是片面的。

罗勃逊认为利率水平取决于借贷资金的供求,而借贷资金的供求既有实物市场的因素,又有货币市场的因素,既有存量又包括流量,因此研究利率理论必须突破货币领域的框框,打开实物市场的界限,并将存量和流量综合在一起进行考察。

(二)借贷资金的供应与需求1.借贷资金的供应主要有以下几个来源:1)当前储蓄;2)出售固定资产的收入;3)窖藏现金的启用;4)银行体系创造的新增货币量。

在借贷资金的来源中,出售固定资产的收入是过去储蓄的转化,其与当前储蓄成为实物市场上借贷资金的供给来源;而窖藏现金的启用和银行体系新创造的货币量是来自货币市场的资金供给。

两市场的资金供给形成了可贷资金的供给总量。

如果以 F s表示借贷资金的总供给,以S表示实物市场上当前储蓄与过去储蓄转化的总和,以ΔMS表示货币市场上新增货币量,则F s=S+ΔMS。

由于借贷资金的供给一部分来自当前储蓄和过去储蓄,另一部分来自银行信贷收支净差额和个人窖藏现金的变化,所以较高的利率会吸引更多的借贷资金供给,较低的利率将减少借贷资金的供给,借贷资金总供给曲线F s与利率呈同方向变动关系。

2.借贷资金的需求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当前投资;2)固定资产的重置与更新;3)新增的窖藏现金量。

在对借贷资金的需求中,不仅限于当前投资,而且还包括固定资产的重置这类对过去投资的补充,这二者形成了实物市场对借贷资金的需求;不但如此,由于货币还可以作为财富的积累,因此,货币市场上新增加的现金窖藏量也构成借贷资金的需求。

两市场的资金需求构成了借贷资金的总需求。

若以 F s表示借贷资金的总需求,以I表示当前投资和对过去投资补充的总和,以ΔMd表示窖藏现金的增量,则F d=1+ΔMd。

其中,投资需求与居民、企业和政府的投资冲动相连,其强弱程度与利率高低成反比;窖藏需求取决于窖藏成本的大小,人们因窖藏现金而丧失的利息收入构成窖藏成本,利率越高,窖藏需求就越少,故ΔM d是利率的递减函数,这样借贷资金总需求曲线F d与利率呈反方向变动关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