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仁爱英语九年级上册U4--T1-section-A说课稿

仁爱英语九年级上册U4--T1-section-A说课稿

仁爱英语九年级上册U4 T3 Section A说课稿说课标(1)说总目标: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通过英语学习使学生形成初步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促进心智发展,提高综合人文素养。

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整体发展的基础上,语言技能和语言知识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文化意识有利于正确地理解语言和得体使用语言;有效的学习策略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和发展自主学习能力;积极的情感态度有利于促进主动学习和持续发展。

这五个方面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与发展。

以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五个方面共同构成的英语课程总目标,既体现了英语学习的工具性,也体现了其人文性;既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又有利于学生发展思维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人文素养。

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语言知识(话题、功能、语法、词汇、语音),语言技能(听、说、读、写),文化意识(文化知识、文化理解、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学习策略(认知策略、调控策略、交际策略、资源策略)(2)说本学科的学段目标和单元目标:《英语课程标准》要求九年级学生毕业时应达到分级目标中的五级目标,其具体内容为:有较明确的英语学习动机、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和自信心。

能听懂有关熟悉话题的陈述并与之讨论。

能就日常生活的相关话题与他人交换信息并阐述自己的意见。

能读懂相应水平的读物和报纸、杂志、克服生词障碍,理解大意。

能根据阅读目的运用适当的阅读策略。

能根据提示独立起草和修改小作文。

能他人合作,解决问题并报告结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能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总结学习方法。

能利用多种学习资源进行学习。

进一步对文化差异的理解与认识。

一、说教材(3)说教材的编写特点、编排体例、内容结构A、教材分析我们使用的是《仁爱版英语》,仁爱版英语教材是由加拿大圣方济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山东大学、湖南师范大学、西南师范大学、北京市仁爱教育研究所等单位的专家、教授和英语教学的一线教师组成,依据《英语课程标准》,编写的七年级零起点英语教材。

它起点低,三年六册学完后,均可达到《英语课程标准》之要求——五级水平,可以与任何版本的高中课程英语教材衔接使用我们使用过四套教材,“仁爱版”是第四套,从这套教材我们不仅看到“人教版”版的影子,还能清晰地看到“旧人教版(JEFC)”和“翼教版”的样子。

可以也这么说“仁爱版”综合了前几套教材的优点:一是能以话题作为教材编排的主线,而且话题负有时代的气息,能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中国味”很浓;二是能突出语法的教学内容,便于学生的学习、理解和掌握。

话题不再那么“洋”了,容易理解;难词和生僻词减少了许多,教师的备课量也随之减轻了好多。

如何有效的使用教材,我认为最关键的是要了解教材,从整体上把握教材,要明确编者的意图,要明确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而不是纯粹的去教课本原文,要以培养学生的英语能力为出发点和最终目标。

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可以对教材进行改编和增删,以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例如,北京仁爱版初二教材当中,对话都相当长,学生难以掌握,老师完全可以将对话化整为零,分割成两个或几个对话,这样学生就容易掌握多了。

下面我们来了解这套教材编者的意图——编写模式:仁爱版英语每册分为四个模块单元,也就是四个课题(project),通过每个模块的学习,让学生学会就每个课题展开探究学习,并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听、说、读、写的各种任务型学习。

如:英语角活动,与外国朋友通信,写电子邮件,唱英语歌,做英语游戏等。

真正把语言学习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用所学语言做事情,在学英语中用英语,学用结合,学以致用。

同时加强了学生的合作学习精神二、教材结构体系结构:七、八、九年级每学期一册,全套教材共六册,每册由四个模块单元共十二个话题加两个复习单元组成。

单元编写体系主要是“语言项目+话题+ 功能+任务”,将语言知识与语言技能,围绕相关话题与学生的语交际活动有机结合,相辅相承。

口语任务:通过情景对话、用英语表演短剧、做采访、与他人进行讨论的训练,使学生的口语技能达到语音标准、语调自然、恰当,并进行得体的交际。

写作任务:紧密联系阅读任务,往往由阅读材料导出写作任务,并且提供详细的写作指导步骤。

写作训练从模仿范例写句子入手,由简到繁,由易到难,最终使七至九年级毕业生具有可以独立起草短文、短信来描述人物和事件的写作能力。

特点:1.教材内容体系的安排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由简单到复杂逐步过渡;重视新旧知识的结合和语言语言现象的复现。

2.体例体系新,教材创造了国内最新版课标英语教材编写体例、体系,编写思路清晰,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方便初学者培养英语学习兴趣,从而很快进入英语学习的状态。

单元按语言功能意念项目编排,每一话题四个小节(section)按听说读写的语言技能编排。

3.语言地道,对话之中融入情感态度和文化意识,使学生能在交流中用英语介绍祖国文化,加深对中华民族文化的理解。

4.好教易学,教材充分体现新课标的指导思想,把任务型教学与交际教学法灵活地运用于英语课堂。

(4)说知识和技能的立体式整合本单元是九年级的最后一个单元,三个话题分别围绕科技、航空和各种各样的发明展开。

谈到了神舟五号、电脑科技、科技发明以及神秘的太空,便于中学生了解科学技术的发展。

第一、第二话题是本单元的重点,包含了重点语法及功能话题。

第三话题围绕火星和太空展开。

,由科幻电影引出火星,进而联想到外星人,并对火星进行简单的介绍,后来扩展到对太阳系的了解。

我说课的内容是第三话题的Section A,本节课是在学完第二话题----各种各样的发明之后,由科幻电影导出外星人和太空生活;section B 继续学习有关太空的相关知识,所以本课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课侧重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与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熟练运用所学功能用语谈论外星人和太空生活的能力,为进一步探讨宇宙做准备。

Section A分为五个小部份。

Part1a 1b是介绍科幻电影和太空生活等词汇及重点句型的呈现,Part2a是整合新旧知识,综合运用新语言,Part2b是语言的实践及运用,Part3是对语言知识的综合运用和练习。

对于我的学生来说,Section A提供的内容及活动一节课无法完成,两节课又太宽松。

课改提倡教师“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因此,我将部分内容做了顺序上的调换。

我将Part 3调整到前面讲,原因是此部分内容贴近学生生活,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

1a、1b/2这三个环节都是围绕太空生活来展开,由于内容本身的趣味性,学生也更感兴趣,安排在一节课的中间时段来学习,能够调节学生的学习状态。

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话题不会烦感,能够收到更好的效果。

说教学目标根据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及本话题的任务,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 Learn a new word: research2. Learn some useful sentences:(1) What fun!(2) I won’t believe there are aliens until I see them with my own eyes.3. Learn the use of modal verb+be+P.P.:(1) We will be able to do anything that can be done on the earth.(2) But I don’t think aliens can be found in space.(2 )能力目标:Talk about flying to Mars, the outer space andsomething about the aliens.(3)德育目标 Learn to express possibility and impossibility教学重点及难点(1)重点:Learn the use of modal verb+be+P.P.(2)难点:Talk about flying to Mars, the outer space andsomething about the aliens.三、四、说建议《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英语是一种语言,它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

它是人们进行交际的一种工具,所以任何一种语言的学习都需要大量的反复练习和源源不断的语言输入,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尽可能多地使用和掌握它。

所以根据本文内容结合创新教育理论,本课主要采用任务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以及图片和身边现成的资源------学生本身辅助教学,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利用实际适用的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过程,通过图片和表格为学生创作更生动更活泼的语言环境,把学生吸引到活动中去,并激发他们主动参与的学习欲望,努力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把学习的钥匙交给学生,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授以科学的思维方法。

不仅要使学生学会更要是学生会学。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巧妙运用教学艺术,适当安排自学,小组交流,小组讨论等活动鼓励学生勇于说,乐于说,提高运用语言能力,变讲堂为学堂,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从而从根本上打破传统的教学方法,建构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使学生在更轻松更愉快的环境下实现更多的信息交流。

真正做到快快乐乐学英语,扎扎实实打基础,从而达到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向课堂教学要效益的最终目的。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首先出示一些物体,如手机、灯泡、录音机等分别谈论他们被发明的时间、地点、发明者等,这既是对T2的复习也是给学生一个口语练习的机会,真正实现了语言的交际性。

接下来,由“神舟五号”、“嫦娥一号”等引出新课,进而进一步讨论科技和太空。

我提出来几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明确阅读的目的性,提高阅读质量。

接下来,又和学生进行口语交际,和他们共同讨论关于太空生活和外星人的问题。

由于学生这方面知识比较匮乏,所以我给予他们大量的语言输入,然后再与学生交流。

这样降低学习难度,提高他们的兴趣。

然后是常规性的语言操练-------听读、跟读、练读、查读、齐读、分角色读,最后是语言知识的提炼和实际应用。

教师边讲边练,课本、练习册综合在一起使用,加深学生对语言知识的掌握程度。

2A是关于是否存在外星人这一说法一些科学家的观点。

让学生在看完课本内容后自由讨论他们自己的看法。

此外,我还出示了外星人的图片,并就此展开激烈的讨论。

英语课程的学习分为听、说、读、写四个方面。

其他三个方面我都已经兼顾到了,所以最后一个环节我设计了一个小写作,既是对整篇课文内容的综合性整合,也检查一下学生对所学内容是否掌握、掌握到什么程度的一种检测,更是给英语基础好的学生一个自我展示的一个机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