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互联网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影响? P63
A、互联网目前已分布于社会的各个领域。 B、互联网在改变单调的政治生活的同时,也在构筑新型的家庭经 济生活。 C、网络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也日趋广泛 D、互联网正在改变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与交往方式,同时也 催生着当代中国经济生活的新观念和新模式。
1.(2008宁夏,29)据记载,1888年清朝政府在北京西苑修建
旗满民国袍族妇的女演民衣变国着初(年特穿点旗:袍宽改的袍良妇大旗女袍袖()民国初年) 上 袄 下 裙 特点:短袍窄袖,曲线美
近代服饰:中西合璧、多元化与新旧并存
不爱红妆爱武装
“做套列宁装,留着结婚穿”
是20世纪50年代初年轻人中
流行的一句顺口溜 。
6500年年代代的的流时行尚::绿列军宁装装
干部装
地区发展差别:城市显著,乡村缓慢;对象:平民化、普及化
进程:先慢后快;
种类:海陆空
★中国近代交通工具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2)邮电通信设施的逐渐完善
1、邮政通信事业的发展
时间
邮政通信事业成就
二次鸦片战争后 中国加快通信建设步伐
1866年
海关开始试办邮政
1896年 辛亥革命后 1949年11月
庆时,其见闻异矣。由今日视同治时,其见闻尤异矣。更阅数十年,人
心风俗之变幻必且倍甚于今日。
——清《上海县续志·序》
A、欧风美雨的潜移默化。(西方政治、经济、文化势力传入中国)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颁布了一系列革除“旧染污俗”的政令,推进社 会风习的改良。与此同时,宋教仁,蔡元培等发起成立了社会改良会, 力主“以人道主义去君权之专制,以科学知识去神权之迷信”,在章程 中更把它具体化为三十六条。 ——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材(2料)二变化梁:启在超注认为重,个旧人中道国德在观家的庭伦同理时方,面更发注展—重了—公高[度共西的汉道个]德《人和札道公记德》民观操,行 但的…培…养在。公原共因道:德和民公族民资操本行主方义面的……发是展不;够西的学。东这渐样,,他民否主定思了想儒的教传中播国 ; 的民狭族隘危忠机诚的和加以深家。庭为中心的自私观念,而主张集体的民主和建立一个强大
B、表现: 婚姻——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自由恋爱、婚姻自主 葬礼——厚葬→殡仪馆、公墓、火葬(文明、简洁、卫生) 见面——跪拜、作揖→点头鞠躬、握手 剪辨易服、迫令放足、破神权、反迷信、公历、思想观念
(1)探讨影响中国近现代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迁的主要因素?
上海介四通八达之交,海禁大开……世变迭起,重以沧桑,由同治视嘉
3、近代大众报业的兴起和发展: A、1873年,《昭文新报》,开创了国人办报的先例。 B、维新运动中,国人办报形成高潮。 C、辛亥革命后,报刊成为宣传政治的工具。
近代大众报业发展的影响?
①成为宣传政治纲领和开展政治斗争的工具; ②宣传教育,启迪民众; ③满足了市民消遣娱乐的需要(通俗性报刊);
(2)广播影视的普及
二、交通工具和通信工具的进步
(1)交通工具的更新
1、古代交通工具---轿子、马车、木船。
2、近代交通工具
A、人力、畜力牵引的交通工具(近代落后的交通工具) 人力车、三轮车、(马1)车中、国自近行现车代(社19会C经中济后的期不传断入发中国---20C初, 出现在大街小巷-展--推50动年;代后开始自己制造)
成就
电话传入中国 电话线路与电话营业局所继续增加
通信技术迅猛发展
电话业务居世界第一位,固定电话和移动 用户各占一半
交通通信工具的发展更新对人民、对社会生活产生了那些影响?
①交通和通讯加强了各地的联系,改变了人们的通讯手段和出行方 式及思想观念,加快了生活节奏,提高了生活质量。
②交通的近代化使中国同世界的联系加强,加快信息的传递,促进 了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西方建筑文化以外向 和开放著称
婚姻法 民国时期北京某周姓女,“自幼游学欧美,染一种西洋习
气,去岁回国,即在宣武门内某学校充任教务,为出嫁
代背景分析变化的原因。(6分)
(3)据材料三、四,说明推动家庭变革的基本因素有哪些。(4分)结合所学
知识,分析材料四中改革后中国家庭伦理关系有什么新变化。(4分)
(4)“父母在,不远游”的观念曾对中国传统家庭生活产生过重要影响。在现
代社会中,你如何看待这一观念?(5分)
清代官服
服从
饰清
等级森严
有代 何官
(2)并行于世的中西餐
1、中餐——四大菜系(鲁菜、粤菜、川菜、淮扬菜) 2、西餐 :A、传入时间: 19世纪40年代 B、 原因: 西方人来华
(3)居室建筑的演进
中国传统住宅的样式——四合院→中西合璧(租界)→全欧式住宅 (高级公寓、别墅式洋房)
(4)习俗风尚的变革
A、原因: 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
人民的政治 热情,挖掘潜力建设我们的祖国,是会起着重大推动作用。 —
—(《4)华这北一区传贯统彻婚观姻点法有运其动积总极结意》义(1,95应3年重)视传统观念的现实价值;不
(应1固)中守国传古代统强,调这“一家观齐念而后在国当治今”的,淡这种化观是念一的种经社济和会思进想步基。础是什么?(4分)
(2)据材料二,说明当时中国社会的家庭伦理观有什么变化。(2分)结合时
卷喝咖啡等外饮国料糖。果及罐头为主。”
请结合所学知识思考: 这段材料反映了什么现象? 该现象最早出现在何时? 除此之外,人们的钦食还 有什么变化?
老北京的四合院
传统住宅(北京四合院)
天圆地方的四合院 (内向性和 封闭性)
传统民居 福 建 土 楼
江南水乡民居
上海法租界的老房子
房上 海 早 期 洋
A.虽已开放,但人们思想还比较保守
B.西方男女平等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C.旧的风俗习惯受到西方民主思潮的冲击
D.人们难以接受西方医学知识
4(1.)(家2庭00为8单年山位东的文小综农,经27济)((或25自分然)家经庭济是);文明儒社家会的的伦基理本道细德胞。(或阅儒读
材家料思,想回)答问题。
材料一 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礼治规范
感服 触的
?差









西装
清 朝
中山装
关于“中山装”,《中华文化习俗辞典》记 载说:“孙中山参照中国原有的衣裤特点, 吸收南洋华侨的‘企领文装’和‘西装样 式’,本着‘适于卫生,便于动作,易于经 济,壮于观瞻’的原则,亲自主持设计,由 黄隆生裁制出的一种服装式样”。
中山装的造型特征 立翻领,对襟,前襟五粒扣,四个贴袋,袖 口三粒扣。后片不破缝。 这些形制其实是有讲究的,根据《易经》周 代礼仪等内容寓以意义。 其一,前身四个口袋表示国之四维(礼、义、 廉、耻)。 其二,门禁五粒纽扣区别于西方的三权分立 的五权分立(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 察)。 其三,袖口三粒纽扣表示三民主义(民族、 民权、民生)。 其四,后背不破缝,表示国家和平统一之大 义。
三、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
如何评价西人办报?
(1)大众报业A的、发促展进西方文化在华的传播,加
1、历史渊源:公元强88了7列年强,对《华邸文报化》侵世略界;上现在最古老的报纸。 2、近代大众报业出B现、的把原近因代:报刊带来中国,国人办 ①②物社质会条急件剧变---化近,代人资报们本,渴主人求义们对的思动产想荡生观社和念会发改信展变息;。的需求; ③西人办报潮流的推动;
表明
A.民国时期传统节日得到完整保留 B.1949年以后传统节日彻底改变
D
C.近代西方节日在中国得到普及
D.西方节日融入了中国文化元素
3.(2008江苏,6)1869年,《教会新报》的一篇文章写道:
“外国生产皆归男医接生,虽经此例,似不成规矩。……男归男医,
A 女归女医,岂不至善也!”材料反映出当时的中国
B、革命思潮的推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新中国成立及改 革开放的影响)
(2)变迁的主要特征:
经历了由闭关自守向面向世界、由封建传统天下向近代化、现代化 的趋进。
(3)影响: ①使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各方面冲破原有封建文化的束缚,革除弊 端,既保留传统中国文化的精髓,又日趋科学合理。
②促进了政治、经济、思想的发展。
了一条铁路,慈禧太后因火车司机坐在自己前面开车,弃用了从德国
B 引进的蒸汽机车而改用太监牵拉。这说明
A.顽固势力拒绝引进西方科技 B.封建等级制度阻碍社会发展
C.清朝天朝2008宁夏,32)民国时期,民间多因循传统,视农历正月初
一为“元旦”,1949年以后则以公历1月1日为“元旦”。这一变化
中方饮食追求美味奉为首要 目的,“以味为核心”; 西方饮食以营养为最高准则, 讲求营养成分,搭配合宜。
反映了阅日读“常下从西列前式材亲食友料品礼:对尚普往来通所百姓 生活的影响馈。赠最者早以出茶现食肆在中鸦鸡片蛋战糕争、后, 人们的饮食眉变毛化饺还为有通:常品吃,西近餐则、此抽烟
等食品已不合时宜,而以
B、机械牵引的交(通2工)具政府的大力提倡;
电车(1906)、(公3共)汽群车众(反1帝9斗2争4)的、推汽动车;、火车(19C末20C
初)、轮船(18(654))、中飞国机人(民2聪0明C才20智年的代推初动);
★近代交通工具更新的特点?
动力:人力、自然(力5)→外机来械交力通;技术传入技的术推:动引。进→自制自研;
2、电影: A、发展过程:P62 B、民国时期:国产电影快速发展(导演、明星、优秀作品) 3、电视:20世纪30年代问世 A、发展过程:1958年、1978年 B、现状(特点):P63
(3)互联网与民众生活的渐变
1、原因: 当今社会正在经历着由工业时代向信息时代的巨变 美国科学家米歇尔·科兹曼对近现代历史作的划定:“19世纪是铁 路时代,20世纪是高速公路时代,21世纪将是宽带网络时代。” 2、出现: 1993年,中国的第一条互联网专线正式开通 3、发展: 2003年上半年用户达到6800万户,居世界第二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