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啤酒及其种类

啤酒及其种类


类黑精的形成:
类黑精是一类褐色至黑色的胶体物质,具芳香味,有不同 程度的着色力,具还原性和酸性。在啤酒中呈胶体,带负 电荷,对啤酒的生泡性和泡持性有利。
二甲硫(DMS)的形成:
蛋白质(大麦中) 发芽
含硫氨基酸 麦汁煮沸
二甲硫 二甲硫过多时,影响啤酒的风味。
4.干麦芽的除根及贮存
操作:干燥的麦芽应用除根机除掉麦根。 作用:除去麦根,麦芽表面的水锈或灰尘,同时具有一定的 磨光作用,保证麦粒外表美观,口味纯正,收得率高。
3.绿麦芽的质量检验
发芽好的麦芽称为绿麦芽,要求新鲜、松软、无霉烂; 溶解良好手指搓捻呈粉状,发芽率在90%以上;叶芽长度 为麦粒长度的2/3~3/4。 麦芽溶解——麦粒中胚乳结构的化学和物理性质的变化。
三、绿麦芽干燥和后处理
1.干燥目的 ①停止绿麦芽的生长和酶的分解作用; ②除去多余的水分,防止麦芽腐败变质,便于贮藏; ③使麦根干燥,便于脱落除去; ④除去绿麦芽的生青味,增加麦芽的色、香、味。
2.干燥过程
绿麦芽干燥过程大体分为凋萎期、焙燥期、焙焦期三个阶段。
1.凋萎期
一般从35~40℃起温,每小时升温2 ℃,最高温度达60~65 ℃, 所需时间15~24h。
此阶段要求风量大,每2~4 h翻麦一次。 麦芽干燥程度含水量在10%以下。
2.焙燥期 麦芽凋萎后,每小时继续升温2~2.5℃ ,最高温度达75~80℃, 约需5h,使麦芽水分降至5%左右,此期间每3~4h翻动一次。
(3)pH 比较合理的糖化pH应为5.6左右。对残余碱度较高的酿造水
应加石膏、加酸等处理;也可添加1%~5%的乳酸麦芽。
(4)糖化时间 随不同的糖化方法而异。
2.糖化方法
(1)煮出糖化法 将部分糖化醪液分批地加热到沸点,与其余未煮沸的醪液 混合,使全部醪液的温度分阶段的升高到不同酶分解底物所 要求的温度,最后达到糖化终了温度。根据部分醪液煮沸的 次数不同可分为一次、二次和三次煮出法。
(2)浸出糖化法
定义: 将全部醪液从一定的温度开始,缓慢分段升温到糖化终了 温度,利用酶的作用进行糖化的一种方法。
由于糖化醪液不经煮沸,因此,要求麦芽发芽率高,溶解充分。 否则,就很难将其生淀粉通过酶而溶解,进而会影响麦汁收率。
三、麦芽醪的过滤
1.过滤目的和方法 过滤目的
糖化结束后,应立即过滤,把麦汁和麦糟分开以免影响 半成品麦汁的色、香、味,另外,麦汁中微小的蛋白质 颗粒,会破坏泡沫的持久性。
三次煮出糖化法是典型煮出法适合于各种质量麦芽,工艺 过程如下:
三次煮出法的特点: 经历了三次煮沸、三次升温。 其中 35℃——浸渍温度,使麦芽中的酶溶出、低温酶发生作用; 50℃——蛋白质分解温度,使麦芽中的蛋白质得以分解; 65~ 68℃——淀粉转化为糖的适宜温度; 78℃——终止酶作用、固定麦汁成分的温度。
垂直式干燥塔:
外形为方型多层建筑,内装有对立式烘床, 麦芽在两片烘床的夹缝中,热空气从水平 方向送入绿麦芽层,烘床间距即为麦芽的 厚度,一般为20cm。
②干燥过程中的物质变化
酶的变化: 随着干燥温度的升高,麦芽中的酶活力下降。
影响酶活力的因素: ①干燥温度 ②麦芽中的水分含量
因为酶对干燥温度的抵抗力,不仅取决于温度的高低, 还依赖于麦芽中的水分含量。因此,在麦芽水分含量降至 10%以下之前,温度不能超过50℃,否则,酶活力损失过大。 绿麦芽干燥后各酶的变化情况见下表。
残存酶活力(%) 淀粉酶 蛋白酶
半纤维素酶
淡色麦芽
60~80 80~90
20
浓色麦芽
30~50 30~40
20
淀粉的变化:
干燥前期,温度低于60℃时,淀粉分解较多, 最终产物主要是葡萄糖、转化糖和蔗糖。 有害的-葡聚糖在干燥过程中显著下降。
蛋白质的变化:
干燥前期进一步分解,可溶性氮和甲醛氮显著增加, 干燥后期,由于形成类黑精,数量显著下降。 总氮量在干燥前后无显著变化,只是组成比例发生变化。
由此制备的浸出物溶液就是麦汁。 1.糖化工艺技术条件 (1)料水比 淡色啤酒为1:4~5;且第一次麦汁浓度控制在14%~16%; 浓色啤酒为1:3~4;第一次麦汁浓度控制在18%~20%。
(2)糖化温度
一般分几个阶段进行控制,每个阶段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 如下表所示。
温度℃ 35~40 45~55 62~70
75~78
控制阶段 浸渍阶段 蛋白质分解阶段 糖化阶段
糊精化阶段
作用
利于酶的浸出和酸的形成 并有利于-葡聚糖的分解 温度偏向下限,氨基酸生成量多; 温度偏向上限,可溶性氮生成量多。
在62~65 ℃下,生成的可发酵性较多,适 于制造高发酵度啤酒; 在65~70 ℃下,适于制造低发酵度啤酒。 -淀粉酶仍起作用,而其它酶则受到抑 制或失活。
2.理化指标
①千粒重 一般麦芽的千粒重为29~38g。
②麦芽比重 比重在1.10~1.13之间为良好。
③粗细粉浸出物差 将一个麦芽样品的粗粉和细粉分别作浸出
物试验,两者之差越大,则溶解度越差。
粗细粉浸出物差 :2.2
很好
2.3~3.0

3.1~3.8
一般
④氮
测定糖化麦汁的可溶性氮、凝固氮、甲醛氮以及总氮。 若可溶性氮占总氮41%,表示溶解良好;25%~41%为好; ≤35%,溶解不充分。
⑤色度 淡色麦芽色度小于0.25ml碘液;中等黑麦芽为 0.3~0.7ml碘液,慕尼黑麦芽磷酸形成。 溶解良好和干燥温度高的麦芽,酸度稍高。
总之,无论哪种方法都不能单独对麦芽质量作出评价, 可靠的结论只能是几种方法测定值的综述。
第三节 麦芽汁的制备
第四章 啤 酒
第四章 啤 酒
第一节
概述
一、啤酒及其种类
1.定义 由大麦和酒花制成的含有CO2的酒精饮料。
上面发酵啤酒 2.种类 按生产方法和酵母种类分
下面发酵啤酒
营养啤酒(麦汁浓度2.5~8%) 按啤酒的原麦汁浓度分 佐餐啤酒(麦汁浓度9~12%)
按啤酒的色泽分
高浓度啤酒(麦汁浓度13~22%)
喷雾浸麦法 喷雾浸麦法的特点耗水量较少,供养充足, 发芽速度快。 浸麦水温一般不超过20℃。
浸麦设备 浸麦槽
平底浸麦槽
锥形浸麦槽
3.浸麦度
大麦浸渍后所含水分的百分率,一般为43%~48 %。
二、发芽
1.发芽技术条件
发芽温度
浅色麦芽控制在12~16℃, 浓色麦芽控制在18~22℃。
空气相对湿度 大于95%
麦芽汁制备
包括: 原、辅料粉碎 糖化 麦汁过滤麦汁 煮沸和添加酒花 麦汁冷却等
一、麦芽及辅料粉碎
1.麦芽粉碎 干粉碎
用于中小型厂
粉碎方法 湿粉碎
将麦芽浸泡使其水分达28%~30%后 再粉碎。特点:此法无粉尘危害,但 动力消耗增加40%~50%。
增湿干粉碎
利用喷雾使麦芽含水量增加0.7~1.0%, 麦芽喷雾30~40S。 优点:麦皮体积增加,利于过滤; 胚乳较干,利于粉碎。
1.浸麦的目的 使大麦吸收充足的水分,利于发芽; 洗去大麦表面的尘埃、泥土和微生物。
2.浸麦方法及操作要点 湿浸法 湿浸法几乎被淘汰。
间歇浸麦法
又叫断水浸麦法,即先将大麦上水浸泡 一段时间,然后把水放掉,进行空气休止, 并通风排CO2,一段时间后再放进新鲜水 浸泡,如此反复,直至达到所要求的浸麦度。 常用的有浸2h断6h、浸4断4、浸4断6等。 整个浸麦时间约40~72h。
4.后处理及包装 后发酵完的酒液需进行过滤,才能包装出售
第二节
啤酒酿造原料
一、大麦(barley) 1.大麦的形态 大麦由胚、胚乳和皮层构成。 胚是大麦的重要组成部分,根、茎、叶就有 此生长。胚一旦 死亡,大麦 就失去发芽力。
胚乳
胚乳是胚的营养仓库,由贮藏淀粉的
皮层
细胞层和贮藏脂肪的细胞层构成。

四、水
啤酒生产用水
酿造用水 糖化用水、洗涤麦糟用水
直接影响啤酒质量
普通用水 灭菌、冷却、锅炉用水
要求符合饮用水标准
除符合饮用水标准外,还需满足酿造专业要求 需要进行软化、去离子等处理
啤酒生产中对酿造用水要求比较严格,除应符合生活饮用水标 准外,还要符合啤酒专业上的一些要求。
第三节 麦芽制备
一、浸麦
浅色啤酒 浓色啤酒 黑色啤酒
按啤酒是否杀菌分
鲜啤酒 熟啤酒 纯生啤酒
新啤酒品种分:干啤酒、无醇啤酒、稀释啤酒
二、啤酒生产工艺过程
1.制麦 大麦→粗选→精选→ 浸麦→发芽 →绿麦芽 →烘干、除根

成品麦芽
2.糖化
麦芽及辅料→粉碎→糊化、糖化→过滤→煮沸→冷却→冷麦汁


3.发酵

酒花
冷麦汁→主发酵→后发酵
发芽时间
浅色麦芽控制为6d,浓色麦芽为8d。
2.发芽方法 地板式发芽和通风式发芽
地板式发芽是传统发芽方法,现已逐步被通风式发芽所取代。 目前,使用较普遍的是萨拉丁(Saladin)发芽箱, 见下图。
萨 拉 丁 发 芽 箱
1.排风 2.翻麦机 3.螺旋翼 4.喷雾室 5.进风 6.风机 7.喷嘴 8.筛板 9.风道 10.麦层 11.走道
贮存:新干燥的麦芽需经储藏一个月以上,才能用于酿造, 因为在贮存过程中,麦芽的淀粉酶和蛋白酶的活力都有所提 高,有利于糖化。
麦芽贮存——最好使用密闭式立仓。 入仓条件:水分不宜超过5%,温度不超过25℃。 贮存期间要经常检查温度和湿度,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四、麦芽的质量评定
1.感官指标 优质的麦芽应有浓香味,无霉杂味,用牙咬时发脆且松散。
蛋白质
占大麦干物质的9% ~12 %,其中一部分是酶类。 大麦经过发芽后,酶的种类和活力会有所增加。
类脂物质 占大麦干物质的2% ~3 %,其中95 %以上为甘油三 酸酯, 它们对啤酒的风味稳定性和泡持性有不利影响。 无机盐 占大麦干物质2.5% ~3 .5%,对发芽、糖化及发酵有很大影响。 其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