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标准
CPI ××—20××
代替CPI ××—20××
工作场所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估
技术标准
Technical Standard for
Workplace Hazard Identification and Risk Assessment
2012—12—发布 2013—××—××实施
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发布
目录
前言 (1)
1.范围 (2)
2.规范性引用文件 (2)
3.术语与定义 (2)
4.要求 (2)
5.记录 (8)
前言
为了全面开展工作场所危害辨识和风险评估工作,系统地识别和控制工作场所、环境及活动过程中存在的风险,确保安全作业,编制本标准。
本标准由集团公司安全与环境保护监察部起草。
本标准由集团公司安全与环境保护监察部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首次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工作场所、环境及活动过程中的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估的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工作场所、环境及活动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及其控制措施评估工作。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标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订单)适用于本文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三十六条、第四十五条
3.术语与定义
3.1危害: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条
件或行为。
3.2风险:某一特定危害可能造成损失或损害的潜在性变成现实的机会,通常表
现为某一特定危险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组合。
3.3风险评估:辨识危害引发特定事件的可能性、暴露和结果的严重度,并将现
有风险水平与规定的标准、目标风险水平进行比较,确定风险是否可以容忍的全过程。
4.要求
4.1风险评估总体要求
4.1.1风险评估应全员参与。
4.1.2应确定风险评估的范围或界限,也就是接受评估的程序从哪里开始、到哪
里结束。
风险评估分为区域内部风险评估和区域外部风险评估。
4.1.3区域内部风险评估是针对作业的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估,主要针对作业任务
执行过程进行,目的是掌握危害因素在各工种的分布以及各工种面临风险的大小。
4.1.3.1各作业单元(班组)识别并罗列本专业的作业任务/活动。
根据罗列出
来的任务活动,具体识别员工在执行任务的各个步骤中存在的危害,辨识与评估相应风险,并对照风险等级标准,制定针对性的控制风险措施,最
后进行合理性评价。
4.1.3.2整个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估过程应填入附表1内。
4.1.4区域外部风险评估是针对作业活动区域外的危害因素进行的风险评估,主
要是针对可能造成生产、设备和作业人员安全的自然灾害、地理环境、外界人员或物质评估其风险,目的是为企业应急管理提供输入。
4.1.4.1各部门或作业单元基于工作的区域,具体识别员工在工作中存在的危
害,辨识与评估相应风险,并对照风险等级标准,制定针对性的控制风
险措施,最后进行合理性评价。
4.1.4.2评估结果应填写附表2。
4.2危害辨识
4.2.1辨识工作过程及工作环境中存在的危害因素,这些危害因素主要包括以下
九类:
4.2.1.1物理危害
4.2.1.2化学危害
4.2.1.3机械危害
4.2.1.4生物危害
4.2.1.5人机工效危害
4.2.1.6社会-心理危害
4.2.1.7行为危害
4.2.1.8环境危害
4.2.1.9能源危害
4.3风险辨识
4.3.1风险的范畴划分为:人身伤害类、设备类、职业健康类、环境类。
4.3.1.1人身伤害风险种类有:碰撞、坠落、撞击、跌倒、坍塌、触电、火灾、
辐射、接触、交通意外、中毒、掩埋、倾覆、窒息、咬伤、淹溺、爆
炸、灼烫等。
4.3.1.2设备风险种类有:设备损坏、设备停运、设备性能下降。
4.3.1.3健康类风险种类有:听力受损、视力受损、职业中毒、肺功能障碍、
接触性皮肤伤害、职业性慢性病、健康影响事件。
4.3.1.4环境类风险种类有: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生态失衡、工作
环境污染。
4.4风险评估
4.4.1风险值的计算使用风险值 =后果╳暴露╳可能性,来计算识别的危害造
成风险的具体程度。
4.4.2在使用风险计算公式时,给每个因素分配具体数字等级或比重,是基于进
行风险评估人员的判断和经验。
4.4.3风险评估公式中后果的定义及取值。
4.4.3.1“后果”定义为由于危害造成的事故的最可能的结果,其包括受伤和
财产破坏。
事故的最可能后果被分配了数字化的分值,从100分的灾
难、各种程度严重性到1分的小割伤或擦伤。
4.4.3.2后果的严重程度定义如下:
a、灾难性
1)安全:造成3人以上死亡;设备、财产损失1000万元以上
2)健康:造成3—9例无法复原的严重职业病;造成9例以上很难治愈的职业病3)环境:大范围破坏环境;影响后果可造成人员死亡、环境恢复困难;极端违法,政府责令关闭
b、严重
1)安全:造成2-3人死亡;设备、财产损失100万到1000万
2)健康:造成1—2例无法复原的严重职业病;造成3—9例难以治愈的职业病3)环境:较大范围破坏环境;影响后果可导致急性疾病或重大伤残,居民需撤离;严重违法,政府责令关闭整顿
c、较严重
1)安全:造成1人死亡;设备、财产损失10万元到100万
2)健康:造成1—2例很难治愈的职业病;造成3—9例可治愈的职业病;造成9例以上与职业有关的疾病
3)环境:造成中度影响周边居民及生态环境,引起居民抗争
d、一般的
1)安全:重伤(或财产损失1万元到10万)
2)健康:造成1—2例可治愈的职业病;造成3—9例与职业有关的疾病
3)环境:对周边居民及生态环境有些影响,引起居民抱怨
e、次要
1)安全:轻伤;设备、财产损失1000元到1万
2)健康:造成1—2例与职业有关的疾病;造成3—9例有轻微影响健康事件3)环境:轻度影响周边居民及小范围(现场)生态环境
f、轻微
1)安全:轻微伤(小的割伤、擦伤、撞伤)或财产损失1000元以下
2)健康:造成1—2例有轻微影响健康事件
3)环境:仅对景观有轻度影响
4.4.4风险评估公式中暴露的定义和取值。
4.4.4.1暴露定义为危害事件出现的频率,危险事件是第一个可能引发事故序
列的意外事件。
危害事件发生的频率,从连续的10分通过不断的降低
到特别少的0.5分。
注明:OEL:职业接触限值
允许水平:由企业制定的不低于国家标准要求的安全水平
4.4.5风险评估公式中可能性的定义和取值。
4.4.
5.1可能性(或环境影响事故后的可侦测性)定义为一旦危害事件发生,
事件的完整事故顺序随着时间并导致事故和后果(或环境影响事故后
的可侦测性)。
分数从最可能发生完整事故顺序的10分,到“百万分
之一”或实际上不可能发生的0.1。
4.4.6风险等级的判定
4.4.6.1根据计算得出的风险值,可以按下面关系式确认其风险等级和应对措
施。
4.4.7纠正措施费用的确定
4.4.7.1为减低风险而建议的纠正措施是否恰当,应综合考虑纠正措施的预计
成本与纠正程度是否与风险等级平衡或相对应。
4.4.7.2判断公式如下:
()纠正程度成本因素J
判断⨯⨯⨯=
可能性暴露后果
4.4.7.3 成本因素是估计提议的纠正措施的费用,如下所示:
4.4.7.4 纠正程度是估计建议的纠正措施消除或减轻风险的程度,它的分数如
下所示:
4.4.7.5 临界的判断值为10,对于超过10的分数,建议控制措施认为是恰当的,
对于低于10的分数,建议控制措施是不恰当的。
5. 记录
5.1 附表1:《区域内部风险评估填报表》
工作场所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估技术标准
5.2附表2:《区域外部风险评估填报表》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