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资源问题产生的原因与应对措施的分析思路
(2)应对资源短缺问题的措施——“开源”和“节流” ①“开源”的具体举措 a.不断增加资源的探明储量。 b.扩展开发的范围和渠道。 c.开发新的资源和能源。 ②“节流”的具体举措 加强节约,利用科技,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减少资源的浪费。
答 题 模 板
自然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自然资源的概念
概念: 指在一定的经济技术条件下,自然界中可以被人类生产与生活 利用的物质和能量的总称。 意义: 它们是支持人类生存、支持社会可持续发展所不可缺少的物 质基础。 分类: 非可再生资源与可再生资源
淡水资源短缺
世界淡水资源供应与需求
1.短缺原因
自然原因
我国水能资源
新能源的开发利用
潮汐能
优点 缺点 利用 形式 我国 分布 干净、无污染 能源密度小,修建大坝会阻碍船只和鱼类进出 利用潮汐进行发电
沿海地区
新能源的开发利用
生物能
优点 缺点 利用 形式 我国 分布 可再生 直接燃烧会导致环境污染,造成资源浪费 比较理想的利用方式是沼气
我国广大农村地区
主要 分布带
中国 的分布 西 主要分布在塔里木、柴达木、准格尔三 部 大盆地及吐鲁番—哈密盆地(盆地)
东 主要集中分布在大庆、辽河、大港、中 部 原、胜利等油田和沿海大陆架(北方)
主要分布在东部和西部
化石燃料的消耗与前景
类型
发达国家
能源的消耗
普遍较高
能源的前景
世界能源的年消耗量仍在 世 增长。按目前全世界对化 界 石燃料的消耗速度计算, 发展中国家 普遍较低 化石燃料可供人类使用的 中国的能源消耗总量仅低于美国, 时间大约还有:煤炭 中 居世界第二位,但人均消耗能源 200~220年;石油 国 水平很低,还不到世界人均能耗 45~50年;天然气50~60 的1/3 年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水资源短缺问题及其对策 2.解决措施
修水库蓄水
解 决 措 施
开源
跨流域调水 人工降水
海水淡化
合理利用地下水
改进灌溉技术,发展节水农业 节流
污水净化,开展水资源循环利用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节水意识
我国水资源供需彭平衡对策
开发水源
进行生态环境建设 采取全面节水措施
降水较少、光照充足的地区:西北、青藏高原等地区
我国的西北和青藏地区太阳能资源丰富
新能源的开发利用
风能
优点 缺点 利用 形式 我国 分布 发电成本较低,不会产生空气污染 风速不稳且风力丰富地区与能源消费区不匹配 风力发电
青藏高原、西北、东部沿海地区
选址要求年平均风速高,而且比较稳定
新能源的开发利用
应对石油危机的措施
加强勘探,挖掘潜力 节约使用,提高利用率 到国外投资开发石油,多元化进口 建立石油战略储备体系 改变能源消费结构,推广新能源
资源问题产生的原因与应对措施的分析思路
(1) 资源问题主要表现为资源短缺问题,根本原因是人类 不合理活动与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消耗激增。
答 题 模 板
土地退化表现
土壤侵蚀
过度放牧导致草 场退化和土地还 荒漠化
不合理灌溉引起 土壤盐渍化和涝 灾
污染造成土地质 量下降
土地退化防治措施
生物措施:
因地制宜,退耕还林、退耕还草,恢复生态林,营造经济林, 加强对植树种草的科学管理
工程措施:
修建水库、灌渠等;修梯田、淤地坝等
农牧业措施
在突出农田基本建设的基础上,采用各种保护耕地、提高肥
一些地区为争夺水资源引发国际冲突
中国淡水供应与需求
1.总特点: 中国水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2.水资源短缺的原因: (1)时空分布不均 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由东南向西北递减 时间分配不均年际变化大,年内分配不均、夏秋降水多,冬春降水 少,年际降水变率大 (2)污染与湖泊富营养化使水质变差 (3)水资源供需不平衡 (4)水土流失沙尘暴引发一系列水环境问题 (5)工农业用水和生活用水急剧增长
2.耕地资源的现
状及解决措施
依《土地管理法》确保
耕地总量不减少
改善农业生态 环境;改良土
壤,提高肥力,
防治土地污染, 防治土地退化。 提高土地利用率 非农业建设必须 节约用地: 禁止闲置、滥用、 荒芜耕地 提高耕地质量
措施
耕地总量不减少的措施
耕地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3.土地资源开发 与防治
土地退化
是指土地资源质量的降低,在农耕地上通常表现为农作物产量的 下降或农产品品质的降低
2.化石燃料开发与利用的主要措施
提高资源的利用
率和利用水平,
减少生产过程对 资源的严重耗损
在矿区合理利用耕 地,保护土地,防 止生态破坏
使用清洁能
源,减少环
境污染
1
2
防止环境污染
3
4
对化石燃料进行 深加工和精加工, 减少环境污染
5
新能源的开发利用
太阳能
优点 缺点 利用 形式 我国 分布 能量巨大、不会产生空气污染、可再生 较分散,受天气、季节影响大 光热转换、光电转换
淡水资源总量有限、可直接利用的有限
世界淡水资源供应与需求
1.短缺原因
自然原因
多年平均径流总量=多年平均降水 分布很不均匀(降水量和蒸发量) 量—多年平均蒸发量
世界淡水资源供应与需求
1.短缺原因
人为原因
原
因
具 体 表 现
人口增加,导致用水量增加
人 为 原 因
世界总需水量 工农业生产发展,导致需水量增加 增长很快 其他社会用水量增加 水资源的不合理 浪费现象普遍 开发与利用 水体污染严重 加剧了淡水 资源的短缺
1
耕地 不足
3
世界耕地需求增加
世界人口的增长
耕地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1.世界耕地需求
耕地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2.耕地资源的现状
及解决措施
中国依靠8.6% 的耕地养活世 耕地面积减 少或耕地质
界19%的人口
量下降
不合理利用 耕地质量低 中、低产田 比重大
现状
耕地不足
人口增加 加剧耕地资 源的短缺
耕地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石油是地质时期的低等生物(如浮游生物)大量沉积在湖泊或海洋中 变成有机质,通过复杂的地质作用(如地壳变动等)富集起来的 煤炭是千百万年来植物在地面上堆积而成的一层极厚的黑色的腐殖质, 由于地壳的变动不断地埋入地下,长期与空气隔绝,并在高温高压下, 经过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等因素而形成,
水能
优点 缺点 利用 形式 我国 分布 发电成本较低,无污染 可能对库区及其周围地区的环境带来不利影响 水力发电
水量丰富、落差大的地区
有利影响:①减少下游 的洪灾;②全年都能为农田 提供灌溉用水;③能生产低 廉的水电;④库区可促进渔 业的发展;⑤水可有利于发 展旅游业; 不利影响:①下游的农 田和河口失去富含营养的泥 沙;②阻断某些鱼类的迁移 和产卵;③库区的水毁淹没 森林和农田;④大规模的水 体会引发地震;⑤通过蒸发 损失大量的水。
力的措施;发展舍饲养畜、把牧草栽培纳入农田耕作范围
考向3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化石燃料开发与利用
化石燃料:地质历史时期生物所积累并固定下来的太阳能。
煤
性质
非可再生资源
化石燃料
地 位
种类
石油 天然气 油页岩
人类目前主要 利用的能源
油页岩是一种含有碳氢化合物的可燃泥质岩,类似原油,可以 制成汽油、柴油或作为燃料油。被列为21世纪非常重要的接替 能源。
化石燃料开发与利用
1.化石燃料开发利用中的环境问题
化石燃料在开采、运输、存放、加工、利用过程中,都可能对环境产生较 显著的不利影响。
世界能源消费中,
煤炭的比重高 煤炭开采利用过 程中,措施不适当
开采
对环 境造 成的 不良 影响
破坏地表;煤炭堆放要占 地;矿山排水会造成水土 环境污染。 运输过程中会造成污染空
石油开采——炼油——石油化工、制药、化纤、塑料等
化石燃料的分布
化石燃料的分布
黑龙江 鹤 岗 鸡西
新疆
乌鲁木齐
内蒙古
霍林河
东 大同 开滦 神府 胜 西 阳泉 峰峰 陕西 山 山西 平顶 山 六盘 河南 水
河北
贵州
化石燃料的分布
半球 分布 总体分布 规律
世 界 中 国
北半球 南半球
欧亚大陆上,从我国的华北向西经新疆,横 北半球多 贯哈萨克斯坦、俄罗斯、乌克兰、波兰、德 于南半球, 国、法国直到英国 北半球两 北美洲的美国和加拿大 断续分布在澳大利亚和南非,煤质较好
沼气
相似点:都是间接形式的太阳能, 不同点:生物燃料中的沼气属于二次能源, 风能、水能属于一次能源。
新能源的开发利用
地热能
优点 缺点 利用 形式 我国 分布 成本低廉 可供开发的地点不多,更新速度较慢,地热蒸汽中常含有 一些有毒有害物质 发电、取暖、建地热温室等
地热能丰富的地区,如青藏高原
冰岛 卡拉夫拉 火山,地热 发电站
石油的开发和利用对环境的影 响
(1)石油运输过程中,油船外排的洗舱水会污染海洋,油船原油外泄会 造成严重的海洋污染。 (2)石油加工过程中,排放大量的废水、废气和废渣。 (3)石油在燃烧时向环境排放氮氧化物、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等空气污 染物,导致酸雨的形成
化石燃料开发与利用 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水资源短缺问题
1.短缺原因
短 缺 原 因
自然原 因
在一定时间内地球上可供人类有效开 发利用的水资源有限 有限的水资源时间和空间分布不均
工农业发展,生活水平提高,用水量 不断增加
人为原 因
水资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