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法理学思维导图

法理学思维导图


适用范围
与规则的区别
法律原则
法律规则以“全有或全无的方式”应用于个案 不同法律原则具有不同的“强度”,法官进行权衡
适用方式
穷尽法律原则,方得适用原则
除非为实现个案正义的目的,不得适用法律原则
规则与原则的适用
没有更强理由,不得适用法律原则
法的要素
如著作权保护
即法的约束力
含义
对人的效力
对事的效力
分类
空间、时间效力
法律责任的竞合
法律责任
3
法的渊源(中国)
正式渊源 非正式渊源
效力原则
宪法、法律 法规、规章
习惯 政策 判例 不同位阶法
同一位阶
位阶交叉时
宪法至上 法律高于法规 法规高于规章 级别高的法律优先 特别法优于一般法 新法优于旧法 实体法优先 部门规章与地方规章同等效力 地方法规与部门规章不一致
国务院认为应适用地方法规的,适用地方法规 国务院认为应适用规章的,提请人大常委会裁决
种类
文理解释
体系解释
必须有一定的立法资料,如:会议记录、报告
立法者目的解释 历史解释
方法
从法的客观目的角度 可以使法律决定与社会伦理道德一致
比较解释 客观目的解释
一元多级
法律解释权属于全国人大常委会
法律规定需进一步明确具体含义的 法制定后出现新情况,需明确使用法律依据的
情形
一元
国务院、军委、最高法、检、人大专门委员会和 省级常委会可以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解释
‫؍‬䳌㓿⍾‫ޘ‬䶒ॿ䈳ਟᤱ㔝ਁኅ ᧘ࣘ矢Պᔪ䇮һъ䘋а↕ᆼழ
нᯝࡋᯠ矢Պ㇑⨶
ᱟ矢Պѫѹ⌅⋫ⲴṨᗳ޵ᇩ ᱟ‫ފ‬൘⋫ഭ⨶᭯ᯩ⮕кⲴ䟽བྷᢹᤙ
ᶴᔪ઼ᆼழѝഭ⢩㢢矢Պѫѹ⌅ᖻփ㌫˄・⌅˅
ਸ⌅㹼᭯
ਸ⨶㹼᭯
〻ᒿ↓ᖃ 儈᭸‫≁ׯ‬
ඊᤱ‫⌅׍‬㹼᭯˄ᢗ⌅˅
䈊ᇎᆸؑ
ᵳ䍓㔏а
ඊᤱਨ⌅‫↓ޜ‬ ᇎ⧠ਨ⌅儈᭸ ᇎ⧠ⵏ↓儈᭸ᵳေⲴਨ⌅˄ਨ⌅˅ ṁ・ਨ⌅ᵳေ
ඊᤱ⌅ᖻ䶒ࡽӪӪᒣㅹ৏ࡉ
ඊᤱԕһᇎѪṩᦞˈԕ⌅ᖻѪ߶㔣Ⲵ৏ࡉ
ඊᤱ‫ޜ‬ᒣ↓ѹⲴสᵜ৏ࡉ
ඊᤱн‫ٿ‬н‫ي‬ǃнᶹн㓥ǃ⿹‫ޜ‬ᢗ⌅৏ࡉ
↓⺞༴⨶⌅⨶оᛵ⨶Ⲵ‫ޣ‬㌫ ↓⺞༴⨶〻ᒿоᇎփⲴ㾱≲ ↓⺞༴⨶‫↓ޜ‬о᭸⦷Ⲵ‫ޣ‬㌫ ↓⺞༴⨶Პ䙽о⢩↺Ⲵ‫ޣ‬㌫ ↓⺞༴⨶ਨ⌅оަԆ矢Պ㓐㓧䀓ߣ᡻⇥Ⲵ‫ޣ‬㌫
ᴽ࣑བྷተᱟ矢Պѫѹ⌅⋫Ⲵ䟽㾱֯ભ
法的概念
本质 特征
作用
正式性 官方性、国家性 指法是国家制定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
阶级性 法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
物质制约性
法的本质最终体现为物质制约性,法最终是由一定 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 立法者不是在创造法律,而只是在表述法律
国家权力所及范围内,法具有普遍效力或约束力
普遍性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法律的内容始终具有与人类的普遍要求相一致的趋向
2
权力性 命令性、禁止
授权性规则 义务性规则
内容不同
确定性规则
委任性规则 确定性不同
法律规则
准用性规则
强行性规则 任意性规则
限定范围不同
法律规则的规定是具体而明确的, 目的是削弱和防止法适用上的自由裁量 法律原则在适用时有较大的余地供法官选择和灵活适用
内容
法律规则只适用某一类型的行为 法律原则适用范围比法律规则宽广
中国法律解释
最高法解释审判工作中具体应用的法律
最高检解释监察工作中具体应用的法律
不属于审判和监察的,国务院及其主管部门解释 地方性法规需要进一步明确界限或作补充规定的, 由指定机关解释或作出规定
多级
地方性法规具体应用的问题,由政府主管部门进行解释
法的运行
法律解释
4
实施
守法
不违法 消极的、被动的守法 积极、主动作为 根据授权性法律规范积极主动行使自己权利
不依意志 依意志
法律事实的种类
基于合法行为产生,不需制裁 基于违法行为产生,需制裁
调整性法律关系 (第一性)
保护性法律关系 (第二性)
依内容
主法律关系,可独立存在,居于支配地位 第一性法律关系
从法律关系,由主法律关系产生 第二性法律关系 依地位
强制性
实体法律关系是第一性,程序法律关系为第二性
不平等法律主体间 纵向(隶属法律关系) 任意性 平权主体间 横向法律关系
比例原则
为保护某种较为优越的法价值须侵犯一种法益时,不得逾越 此目的所偶必要的程度。如某种价值的实现必然会以其他价 值的损害为代价,应当时被损害的价值减低到最小程度
法的价值判断和事实判断
事实判断 价值判断
是不是 好不好
国务院,军委、最高法、最高检 主席团、常委会、各专门委员会、 一个代表团或30名代表以上联名
以法律及法学中的理或理由为基础 受现行法律的约束 法律的正式、非正式渊源都可以 是一种寻求正当性证明的推理 演绎推理 一般到个别 归纳推理 个别到一般 类比推理 个别到个别 设证推理 假设 效力较弱
人类社会早期,法与道德曾浑然一体
都由原始习惯脱胎而来,且发展中互有转化
形式归属上,都属于社会规范
内容上,都蕴含和体现一定的社会价值
ᶴᔪԕ矢ՊᡀઈѪѫ仈ǃԕӪ≁࡙⳺ѪṨᗳⲴᵳ࡙‫؍‬ᣔփ㌫
ඊᤱԕӪѪᵜ
⵰⵬Ҿ‫؍‬䳌઼᭩ழ≁⭏ ّሬ઼⌘䟽᮷᰾⨶ᙗᢗ⌅
㠚㿹䐥㹼ᢗ⌅Ѫ≁⨶ᘥ
࠷ᇎ‫≁࡙≁ׯࡠڊ‬
ඊᤱഭᇦ࡙⳺ǃ矢Պ࡙⳺઼њӪ࡙⳺Ⲵ儈ᓖ㔏а
‫ޜ‬ᒣ↓ѹᱟ矢Պѫѹ⌅⋫Ⲵԧ٬䘭≲
‫ޜ‬ᒣ↓ѹᱟањশਢ㤳⮤
‫ޜ‬ᒣ↓ѹᱟᡁഭ矢Պѫѹ਴亩һъⲴԧ٬ส⹰
শਢൠսߣᇊ ᧘㹼ᗵ享‫׍‬䶐 ᭩ழǃᨀ儈ǃ᧘䘋ᗵ享࣐ᕪ
߶⺞ᢺᨑᖃሩ矢Պѫѹ⌅⋫һъⲴ亶ሬ֌⭘
‫ފ‬ᱟ〟ᶱّሬ㘵 ‫ފ‬ᱟѫ㾱᧘ࣘ㘵 ‫ފ‬ᱟඊᇊ㔤ᣔ㘵
‫ފ‬ᗇ亶ሬ൘⌅⋫һъѝⲴ䳶ѝփ⧠
ᙍᜣ亶ሬ ᭯⋫亶ሬ 㓴㓷亶ሬ
⌘䟽ケ઼ࠪ㔤ᣔ‫ފ‬ѝཞⲴ亶ሬൠսоᵳေ ࿻㓸ඊᤱ‫⌅׍‬亶ሬ ‫࠶ݵ‬䟽㿶、ᆖ亶ሬ
法的起源与发展 法的现代化
国务院、军委、最高法、最高检 委员长会议、专门委员会、 常委会组成人员10人以上联名
向全国人大 向常委会
法律案提出主体
宪法须全体代表2/3以上多数通过 法律案须人大或常委会全体人员过半数通过
表决和通过
未经公布的不能生效 法律均由国家主席予以公布
公布
立法
立法、司法、行政 正式解释 学理解释 非正式解释
ᴽ࣑བྷተ⨶ᘥ᨝皮Ҷᡁഭ矢Պѫѹ⌅⋫Ⲵ、ᆖᙗ઼ᇎ䐥ᙗ
䇔䇶བྷተⲴṩᵜᙗ
ඊᤱབྷተⲴ㔏亶ᙗ 䘲ᓄབྷተⲴশਢᙗ
‫࠶ݵ‬䇔䇶઼↓⺞ᢺᨑབྷተⲴสᵜ⢩ᖱ
࠶䗘བྷተⲴቲ⅑ᙗ
矢Պѫѹ⌅⋫Ⲵ਴亩һъ䜭ᗵ享㍗㍗ത㔅‫઼ފ‬ഭᇦⲴѝᗳԫ઼࣑བྷ᭯ᯩ䪸㘼ᔰኅ 矢Պѫѹ⌅⋫Ⲵ਴亩ᐕ֌䜭ᗵ享ᴽӾ઼ᴽ࣑Ҿ‫઼ފ‬ഭᇦⲴṩᵜ࡙⳺ԕ৺矢ՊਁኅⲴᙫփ㾱≲ 矢Պѫѹ⌅⋫Ⲵ਴⿽ާփᇎ䐥⍫ࣘ䜭ᗵ享‫࠶ݵ‬㘳㲁઼儈ᓖ䟽㿶ሩ矢Պਁኅ઼㓿⍾䘀㹼‫ޘ‬ተⲴᖡ૽
属人主义、属地主义、保护主义、普遍主义
对人的效力
生效时间
法不溯及既往
终止时间
时间效力
新法有利于当事人 有利原则 法的溯及力
有些民事权利法律,法律具有溯及力
法的效力
法律关系变动的依据 法律规范与法律关系的中介
法律规范 法律行为
条件
社会事件 自然事件 善意行为、合法行为 恶意行为、违法行为
法律事件 法律行为
基本价值是自由、正义和秩序,其他价值为一般价值
价值位阶原则
自由代表了人的不本质的人性需要,是法的价值的顶端 正义是自由的外化,是自由之下制约其他价值的法律标准
法的价值冲突
个案平衡原则
秩序表现为实现自由、正义的社会状态,须受自 由、正义标准的约束 同一位阶上的法的价值之间发生冲突时,必须考虑主体之间特定的 情形、需求和利益,以使得个案的解决能够适当坚固双方的利益
包括:中国共产党的家督、社会组织的监督、公民 的监督、法律职业群体的监督、新闻舆论的监督
适用
目标 步骤 证成
可预测性 形式法治 具有初始的优先性 正当性 实质法治 三段论演绎推理 内部证成 按照一定逻辑推理规则从前提推倒出结论的过程 外部证成 对内部证成时所依赖的前提是否合理正当所做的再次证成
推理
特点 种类
ඊᤱ‫ޘ‬䶒䍟ᖫབྷ᭯ᯩ䪸 儈ᓖ䟽㿶⌅⋫ᇎ䐥⍫ࣘⲴ矢Պ᭸᷌ ⌅⋫ᇎ䐥⍫ࣘ㾱ඊᤱത㔅ѝᗳǃᴽ࣑བྷተ ⌘䟽઼ᕪ䈳਴ൠᯩǃ਴䜘䰘৺਴ᵪᶴⲴॿ䈳о䝽ਸ
‫⺞↓⌅׍‬ን㹼㙼䍓
1
⌅⋫ˈ䙊䗷⌅ᖻ֯ᵳ઼࣋ᵳ࡙ᗇࡠਸ⨶䝽㖞Ⲵ矢Պ⣦ᘱ ᱟ傜‫ݻ‬ᙍѫѹ⌅ᖻᙍᜣѝഭॆᴰᯠᡀ᷌ˈᱟ矢Պѫѹ⌅⋫Ⲵ㋮儃઼⚥兲
‫⋫⌅׍‬ഭ Ṩᗳ޵ᇩ ᢗ⌅Ѫ≁ ᵜ䍘㾱≲ ӄᯩ䶒ᴹᵪ㔏аˈ⴨䖵⴨ᡀ ‫ޜ‬ᒣ↓ѹ ԧ٬䘭≲ ᴽ࣑བྷተ 䟽㾱֯ભ ‫Ⲵފ‬亶ሬ ṩᵜ‫؍‬䇱
ඊᤱ‫Ⲵފ‬亶ሬǃӪ≁ᖃᇦ‫ڊ‬ѫǃ‫⋫⌅׍‬ഭй㘵ᴹᵪ㔏аˈᱟ矢Պѫѹ⌅⋫⨶ᘥᵜ䍘኎ᙗ ඊᤱ‫Ⲵފ‬һъ㠣кǃӪ≁࡙⳺㠣кǃᇚ⌅⌅ᖻ㠣кˈᱟй㘵ᴹᵪ㔏аⲴᗵ❦㾱≲ ඊᤱ᭯⋫᭸᷌ǃ矢Պ᭸᷌ǃ⌅ᖻ᭸᷌ᴹᵪ㔏а ඊᤱ᭯⋫ᙗǃӪ≁ᙗǃ⌅ᖻᙗⲴᴹᵪ㔏а
ᱟ矢Պѫѹ⌅⋫Ⲵṩᵜ‫؍‬䇱 ␡࡫䇔䇶ඊᤱ‫ފ‬ሩ矢Պѫѹ⌅⋫һъ亶ሬⲴᇒ㿲ᗵ❦ᙗ
法的演进
法与经济 法与政治 法与道德 法与宗教
法与社会
法理学
法的本体
法的渊源法的ຫໍສະໝຸດ 素法的概念法的效力 法律关系 法律责任 法的价值
正式渊源 非正式渊源 正式渊源的效力原则 法律规则 法律原则 法的特征 法的作用 对人的效力 时间效力
自由、正义、秩序
法的运行
立法 法的实施 法的适用 法律推理 法律解释
司法
法院和检察院是行使司法权的专门机关 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执法
与司法区别
主体不同 内容不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