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肌张力增高

肌张力增高

肌张力的分级标准
肌肉静止松弛状态下肌细胞相互牵引产生的力量称为肌张力,肌张力代表肌肉的紧张度。

当发生脑瘫时,由于神经细胞的损害导致神经系统控制的肌肉组织发生异常,导致肌张力的异常。

肌张力的主要作用是维持人在静止状态下身体的各种姿势,也是各种正常运动的基础。

无论人是躺着、坐着或站立时虽不见肌肉显着收缩,但躯体前后肌肉仍保持一定张力,以维持姿势和身体稳定,称为姿势性肌张力。

肌肉在运动过程中的张力,称为运动性肌张力,是保证肌肉运动连续的重要因素。

肌张力分级标准将肌张力分为5个级别目前多采用修改的Ashworth(阿什沃)量表:
0级:正常肌张力。

1级:肌张力略微增加:受累部分被动屈伸时,在关节活动范围之末时呈现最小的阻力,或出现突然卡住和突然释放。

1+级:肌张力轻度增加,在关节活动后50%范围内出现突然卡住,然后在关节活动范围后50%均呈现最小阻力。

2级:肌张力较明显地增加,通过关节活动范围的大部分时,肌张力均较明显地增加,但受累部分仍能较容易地被移动。

3级:肌张力严重增加,被动活动困难。

4级:僵直,受累部分被动屈伸时呈现僵直状态,不能活动。

肌张力可分五级:
0 级:无肌张力增高;
Ⅰ级:肌张力稍有增高,受累部位在关节活动范围内被动屈曲或伸展时出现“卡住”和“突然释放”感,或在关节活动范围的最后出现最小的阻力;
Ⅰ+ 级:肌张力稍有增高,表现为轻微的卡住感,并且在剩余的关节活动范围内(1/2关节活动度)一直伴有最小阻力;
Ⅱ级:在大部分关节活动范围内肌张力明显增高,但受累部位被动活动容易;
Ⅲ级:肌张力严重增高,被动活动困难;
Ⅳ级:受累部位僵直于屈曲或伸展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