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课件
2.中美关系正常化 (1)原因:20世纪70年代初,世界局势的重大变化使改善中美
关系成为两国的共同要求。 美国在三个联合公报中均强调坚持一个
中国原则,这是中美两国关于两国关系
以及我国台湾问题的重要历史文件。坚
持一个中国政策和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的
(2)进程
原则是中美关系健康发展的政治基础。
①1971年7月,基辛格秘密访华,谋求两国关系的正常化。
课题十六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目录
主干知识
依托教材 高于教材
核心问题
把握主流 辐射多元
随堂巩 固训练
发掘高考 内化高考
主
干
知
识
依托教材·高于教材
一、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1.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的对峙,
成为国际关系最突出的特点。 2.方针: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具体表现为“三大方针”
二、20世纪70年代的外交成就 1.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1)背景:20世纪70年代中国国际地位提高,广大发展中国家要
求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2)恢复:1971年10月25日,在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恢复中华人
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包括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席位。 (3)意义: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有利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 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文件集锦》
[探究] 结合史料一、二,为什么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标志着我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解读]
反映了新中 国成立初期
(1)史料中有什么——全面获取信息 的外交方针
史料一 1949年上半年,毛泽东先后提出了“另 说明了新中国成 立初期外交方针
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 提出的依据
内容
含义
意义
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一切旧 这使得中国改变
“另起炉 的屈辱的外交关系。在新的基 了半殖民地的地
灶” 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平等 位,在国际交往
外交关系
中独立自主
“打扫干 首先是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 为与世界各国建
净屋子再 残余势力,然后再考虑与西方 立平等互利的外
请客” 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的问题
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
方
平的日内瓦公约》 针,促进会议取得成功
意义
提高了新中国的国 际声誉
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
“求同存异”的内涵 (1)“同”,一是指与会亚非国家的遭遇相同,都曾经为殖民地、 半殖民地;二是都面临着发展民族经济和维护民族独立的任务。 (2)“异”是指各国的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宗教信仰、生活习俗 等存在差异。“求同存异”就是要超越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差 异,为共同的利益加强团结与合作。
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 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 展之间的矛盾,这说明以经济建设为 中心,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仍是现阶 段工作的重中之重。
“结伴而不结盟”,“不结
进入新时代,中国积极发展全
盟”在于强调独立自主。
球伙伴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
3.活动
运共同体,中国秉持共商共建 共享的全球治理观,积极参与
交关系奠定基础
“一边 倒”
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使新中国不致处 于孤立地位
“一边倒”的实质及意义 (1)实质: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的严正立场。它不意味着中国 政府放弃独立自主的原则。 (2)意义:“一边倒”解决了国民经济建设所急需的贷款、物资 设备和技术,有利于解决国家安全问题和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
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后改为‘平等
互利’)、和平共处”。 ③意义: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
的基本准则。
(3)步入世界外交舞台:
会议 项目
日内瓦会议
万隆会议
内容
和平解决朝鲜和印 讨论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
度支那问题
发展民族经济等问题
成果
推动会议达成《关 于恢复印度支那和
②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中美《联合公报》签署 ,两国
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③1979年,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3)意义 ①促进了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在国际上掀起了一个同中国
建交的热潮,中国外交出现了新局面。 ②有利于亚太地区及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3.中日关系正常化
中美关系的缓和不是中日关系正常 化的根本原因。中美关系的缓和是 中日关系正常化的关键因素之一, 中日关系正常化符合中日双方的国 家利益,这才是根本原因。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以主权国家一律平等为
根本出发点,其提出的主要目的是打破西
方国家的外交封锁,也标志着中国外交从
3.成就
强调意识形态为主向维护国家利益转变。
(1)新中国成立后第一年里就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
①提出:1953年12月,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 ②内容:即“互相尊重领土主权(后改为‘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
三条外交方针①。这是根据中国的历史和现实以 及当时的国际环境作出的重大决策②。 史料二 世界各国不分大小强弱,不论其社会制 度如何,是可以和平共处的③。各国人民的民族
(1)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和建设。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发展与周边国家的
睦邻友好关系 。 4.格局: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形成全方位、多层
次、立体化的外交格局。 5.影响: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成为维护和促进世界和
平、稳定与发展的坚定力量,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日益重
(1)原因:中美关系改善的直接推动 。
(2)标志: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签署了建交联合 声明。
(3)意义
①结束了两国长期敌对的历史。
②揭开了中日关系的历史新篇章,对亚洲与世界的和平都
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全方位外交 1.背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
期,中国的经济建设 需要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 2.目标: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要的作用。
核
心
问
题
把握主流·辐射多元
重难点
中国的外交
(一)史料探史——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政策及成就 史料一 1949年上半年,毛泽东先后提出了“另起炉灶”“打 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三条外交方针①。这是根据 中国的历史和现实以及当时的国际环境作出的重大决策②。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 史料二 世界各国不分大小强弱,不论其社会制度如何,是可 以和平共处的③。各国人民的民族独立和自主权利是必须得到 尊重的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