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100国际新城调研报告小组成员:陈志林魏崇轶小组分工:实地调研数据勘测,网络资料收集,Word调研报告整理(陈志林)实地调研采样拍照,网络资料筛选,PPT调研汇报整理(魏崇轶)学院班级:中南林业科技大学风景园林学院11级建筑学3班指导老师:王峰日期:2014年10月目录:1.基本概况2.区位分析3.总体布局分析4.道路交通系统5.住户与建筑单体1.基本概况项目名称:阳光100国际新城景观设计单位:丹麦K&B国际园林设计公司建筑设计单位:一期澳大利亚DCM建筑设计事务所、二期日安藤忠雄设计事务所、三期丹麦皇家设计院SHL开发商:阳光100(湖南)置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物业管理公司:阳光100物业服务有限公司主要经济技术指标:总用地面积377075平方米总建筑面积699552平方米绿化率大于40%容积率 1.78建筑层数:16停车位680入住率:>90%总户数:6500户(一、二、三期)长沙阳光100位于长沙岳麓区规划新开发区,岳麓岳麓区猴子石大桥西头,北接大学城,东临湘江。
在长沙阳光100国际新城一期规划中,约翰·丹顿借鉴中国“中轴对称”的空间理念,呼应北面的岳麓书院,采用对称的中国式书院布局,规划了一条宽达70 米的景观中轴,景观轴南端“华表”意象的大红柱,婉如中国园林“框景”手法,将北面的岳麓山景色引入园。
阳光100国际新城身居大河西融城双核心地,岳麓山南、湘江西岸,大学城南区核心,紧邻南二环,扼守大长沙西南门户,长株潭“先导区”核心,以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构筑了新长沙120万平米气势恢宏的国际人文社区。
作为城市山水大隐之地,集结了主城区6大主题景观公园群落:岳麓山、湘江、后湖公园、橘洲公园、洋湖垸湿地公园、金牛山生态公园。
在公园和景区中徜徉,流连忘返,参悟千年潇湘之水和世间万物中的那一份博爱情怀,更是回归于宜居的奢华定义。
目前有17,152,603,804,905,908(西),912七条公交线路直通市内各大繁华中心,全天候的阳光100始发班车直达荣湾镇;劳动路过江隧道即将动工建设,与城东中心区更加紧密;规划中的长沙市地铁3号线五年内将铺设运行,使得出入更加方便快捷。
长沙阳光100国际新城是由阳光100置业集团有限公司开发建设的。
阳光100置业集团有限公司是中国大型连锁品牌房地产企业集团,创建于1992年,至今有17年的历史。
目前在北京、天津、重庆、济南、长沙、武汉、沈阳、南宁、柳州、桂林、烟台、无锡、东营、成都14大城市,成功开发了20余个项目,总开发面积逾1000万平方米,年开发量150万平方米。
本着“与大师对话”的理念,特聘国际化设计团队,带来了先进的设计理念与时尚的设计风格,使阳光100的每个项目都极具个性特色和现代气息,引导着当代建筑的潮流与风尚。
2004年,阳光100以中国地产20年品牌领跑者的姿态进驻长沙,携世界顶级大师日本安藤忠雄、澳大利亚DCM约翰丹顿、丹麦SHL马坦豪开发建设了长沙阳光100国际新城,实践了“建筑改变长沙”的历史使命。
阳光100国际新城总占地面积1000亩,总建筑面积120万平米,分为四期开发。
其中,一、二期50万平米建筑群现已磅礴落成,3500户业主顺利入住,而由丹麦SHL担纲设计的第三期“西区国际”正在开发建设中。
随着中南大学新校区的落成,与其一路之隔的阳光100国际新城的物业价值正日益看涨,商业市场和租赁市场已初显繁荣盛景。
2006年时,房子均价每平米才只有2900元,而到2009年房子均价已涨到了5000元;新城二期中的36平米的小户型公寓,租金已经从几百元涨到了1000元。
除建筑成本的上涨等因素外,我们发现,大学城的优势作用也不容小觑。
2.区位分析总体来说,阳光100的位置为河西岳麓区的新开发区域。
该规划的重点在于中高档小区的定位。
在橘黄色以北的位置为大学城的规划;以南的位置为安置小区。
在整个大位置范围上,交通比较便利。
阳光100国际新城位于长沙河西岳麓区大学城南部、临猴子石大桥与南二环线,紧伴湘江风光带。
项目处于长沙城市总体格局“一江两岸”之河西岳麓区“六桥三环”之猴子石大桥、南二环线;“山水洲城”之岳麓山脚、湘江景观带上。
二环线与素有“河西动脉”之称的潇湘大道构成项目纵横路网;项目交通便利,与河东主城区仅一江之隔。
阳光100国际新城所属岳麓大学城区文化氛围浓厚,利于塑造项目文化内涵和产品品味。
河西岳麓区,长沙的高校区和旅游风景区,坐享岳麓山的优美景色,岳麓书院承载并延续着湖湘文化传统;区内汇集了湖南大学、湖南财经学院、湖南师范大学、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湖南公安高专等国/省内知名高校。
项目以岳麓为屏,学府为邻,湘江为带,自然资源和人文环境皆为上乘。
座落于岳麓山脚下,承载着千年书院气息的熏陶,听着“惟楚有才,于斯为盛”的吟唱,饱尝湘江水的滋润,这片土地从古至今就充满了浓郁的文化底蕴。
加之中南大学、湖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三大国家211工程重点高校,30余所高校、职校、中小学校区,总达30多万的高校师生,集成长沙唯一名副其实的“大学城”,中南大学新校区在新城三期西侧的兴建,更是促进着区域的教育产业飞速发展,高素质人居形态卓然于世。
在一、二期已入住的3500户业主中,来自岳麓大学城及长沙理工大学等1630名大学教师占到近50%,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业主高达70%以上,被誉为“中国学历最高的社区”、“湖湘第一人文生态名盘”。
在岳麓山下,后海西岸谈古论今、博弈修身,湖湘文化包围其中,与高素质人群为邻,人生价值也被潜移默化。
3.总体布局总体空间组织上强调中心轴线,较高的塔楼主要布置在轴线上,东西两侧有少量的塔楼形成空间的构图平衡,两翼的板式公寓以中国的传统式四合院为蓝本组织空间。
平面规划以“水芙蓉”即荷花为题,结合东方“禅宗”和欧洲传统空间理念,以完美空间尺度比例,追求优美意境。
整个居住区沿中轴线设计了多层次、逐步开放的小区开放空间,这些空间彼此由连廊串联起来,这种设计手法来源于中国传统四合院特别是岳麓书院的空间格局。
两侧宛如太极的阴阳折线板楼,使小区空间富于变化,如花瓣层层绽开,灵动飘逸,给人以艺术享受。
丰富鲜明的建筑立面,现代化、简约化、高品味的设计风格,在二环路上展示出一个高品味项目形象。
采用大手笔、大写意的意境,注重大比例、大尺度,将建筑与文化、建筑与城市、建筑与空间完美结合。
利用高度有限的建筑辅之以绿化、商业和停车等功能,使之成为极富震撼力的城市形象。
合理组织公用、半公用和私密空间,形成一个良好的、安全舒适的社区环境。
该项目不但借鉴中国建筑与规划的传统设计手法和东方“禅”的空间理念,同时也沿袭了欧洲传统空间设计理念,强调完美的空间尺度和比例,城市广场空间的围合性和街面的创造。
4.道路交通系统一期的主入口在小区的南部,与南二环直接相连,二期与三期的主入口分别在各自小区的东面,二期的主入口位于小区商业街皇后路,与一期的次入口对街相望。
二期与三期通向南二环方向的次入口方便,通透。
小区内部纵横交错的路网形成了非常便利的交通流线。
各地块留有独立的机动车辆出入口和交通系统,机动车在主干道在区内形成环路,机动车辆可到达每幢住宅楼的入口,同时也为消防车辆和紧急救援提供了必要的通道。
采取人车分流的通行设计,在景观处人性化布置人行通道,沿带状绿化区域设置休闲步行道并与每幢住宅相连,移步异景,景中有人。
一期中心设景团区,两边为车行道,人走中央,车行两边,远离汽车的干扰,进一步也提高了小区的交通安全系数。
二期众多的分景团也通过走梯的设置,将其远离汽车道路,三期湖面的设置更有利于将汽车的污染与噪声与湖光生活很好的隔离。
6.住宅与建筑单体建筑形态分塔式和板式两大类。
公寓设计的精髓在于“围而不合”,在围合的构思中伴生着开放的设计理念。
一是通过局部底层六米高的架空以及楼宇间的连廊设计,引导空间有序流动;二是围合、半围合组团的庭院内部,空间是高度开敞的;三是一个个单体的小围合、半围合共同组成了开放的大社区;四是参差的层高错落有致,迥然各异的景观使每一扇窗外都有一份独特的清新。
组团设计中巧妙的纳入中国传统文化和湖南文化的精髓,与围合结构与传统结构的大宅院神似,连廊和局部底层架空系统体现了湘江特色。
细节处,知微察著是万千态度的本质,也是澳大利亚DCM建筑设计事务所对建筑思索最忠实的语调。
无数个细节生成了建筑的整体轮廓,每一个细致因子都在建筑的具象营造中不可多得;褪去粗拙的浮华,从“细”发思,彰显的是建筑本色的存在。
在这一期的建筑中,最重要的细节当然是嵌在楼体上的五彩缤纷的色块。
尽管不同的人对其所带来的视觉效果有不同的感受,即使许多人都认为这样跳跃的颜色破坏了城市的整体感觉,但我们不得不承认这样的色彩洋溢着的是心灵的青春活力与梦想,勾勒出的是生活的张扬个性,这也正是设计师所要表达的情感。
这一期的建筑组团在布局上的特点也十分明显:中轴线对称布局。
也许这在现代而时尚的居住区布局中并不多见,也许有人会认为这条中轴线破坏了其中的活力,但正是这条中轴线所意蕴的内在谦和与这片土地所沉淀的文化底蕴达到了完美的契合。
以社区中心轴线绿化为主要部分,宽度达70米,贯穿城市商业广场、会所、游泳池,形成居民聚集、休闲、娱乐、交往、锻炼的主要场所。
车辆无法穿行,自然、安全。
中心广场以林木、草坪为主要环境构成要素,点缀多种花卉树木,以雕塑、小品形成趣味性的景观。
居住组团之间以高大树木形成优美的林荫道绿色景观。
半围合的居住组团内部空间以草坪为主,错落点缀乔木、灌木、小花园,构成四季常绿的庭院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