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名著导读《昆虫记》科普作品的阅读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核心素养)名著导读《昆虫记》:科普作品的阅读核心素养教学设计一、核心素养目标:1.语言建构与运用:了解法布尔倾其一生研究昆虫、撰写《昆虫记》所作出的努力和牺牲,领悟追求真理、探求真相的“法布尔精神"。
2.思维发展与提升:走进昆虫王国,领略神奇世界,感受自然魅力。
3.审美鉴赏与创造:体会法布尔对大自然与生命的尊重与热爱。
4.文化传承与理解:结合《昆虫记》选文,体会法布尔的文笔及其观察力,感受他对大自然与生命的尊重与热爱之情,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了解《昆虫记》的作者的写作手法及内容。
教学难点:法布尔对大自然与生命的尊重与热爱。
三、教学设想《昆虫记》是法布尔耗尽毕生时间与精力,详细观察了昆虫的生活和为生活以及繁衍种族所进行的斗争,然后记下的笔记。
后来编写成书,共十大册,每册包含若干章,每章详细、深刻地描绘一种或几种昆虫的生活:蜘蛛、蜜蜂、螳螂、蝎子、蝉、甲虫、蟋蟀等等。
他怀着对渺小生命的尊重与热爱去描写,甚至歌颂,微不足道的昆虫。
这本书语言生动有趣,详略得当。
阅读它,读者绝对不会感到枯燥、乏味,而就像步入了童话世界,能充分领略昆虫世界的神奇。
教学时,要紧扣法布尔的个人趣事与《昆虫记》选文,让学生走近法布尔,走进《昆虫记》,从而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四、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探究法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音频、视频六、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设计一个文章用拟人写怎么样?难。
一本书用拟人写怎么样?太难。
十本书都是拟人写怎么样?可是,今天我们学习的这个作者就做到了。
板书题目:《昆虫记》。
二、走近法布尔1、出示不同版本《昆虫记》的封面图片,请同学欣赏。
2、出示下面一段文字,介绍法布尔。
法布尔,法国昆虫学家、动物行为学家、作家。
1823年12月22日,出生于法国普罗旺斯的圣雷恩村一户农家。
此后的几年间,法布尔是在离该村不远的马拉瓦尔祖父母家中度过的,当时年幼的他已被乡间的蝴蝶与蝈蝈儿这些可爱的昆虫所吸引。
靠着长期的勤奋努力和坚持不懈地观察,法布尔发现了昆虫世界各种有趣的秘密。
1879年,《昆虫记》第一卷问世。
1880年,他终于有了一间实验室,一块荒芜不毛,但却是矢车菊和膜翅目昆虫钟爱的土地,他风趣地称之为“荒石园”。
在余生的35年中,法布尔就蛰居在荒石园,一边进行观察和实验,一边整理前半生研究昆虫的观察笔记、实验记录、科学札记等资料,完成了《昆虫记》的后九卷。
1915年,92岁的法布尔在他钟爱的昆虫陪伴下,静静地长眠于荒石园。
2、看了这么一大段有关法布尔的介绍,你对法布尔了解了哪些?3、同学们,你们口袋里常常放过什么?学生交流。
(出示图片)法布尔小时候对小虫子非常着迷,口袋里常常装满了各种昆虫。
4、老师还找到了几个有关法布尔的小故事,想不想看看?出示,交流。
(1)八九岁的时候,父亲叫他去放鸭子。
他把鸭子赶进池塘以后,就去水边逮蝴蝶,捉甲虫,或是蹲下来静静地观察奇妙的水底世界:漂亮的螺壳、来回穿梭的游鱼、五彩缤纷的蠕虫……(2)有一次,法布尔正在细心地观察周围的一切,忽然,一只闪烁着金属光泽的小甲虫从他眼前掠过。
“嗬,真漂亮!"他边叫边用小手扑过去,敏捷地捉住了它。
这只甲虫比樱桃还要小,颜色比蓝天还要蓝。
法布尔高兴极了。
他把这个小宝贝放进蜗牛壳里,包上树叶,装进自己的衣袋,打算回家后再好好欣赏。
这一天,他还捡了好多的贝壳和彩色的石子,把两个衣袋塞得鼓鼓囊囊的。
(3)他在路上发现许多蚂蚁正在搬运几只死苍蝇,就伏在地上,用放大镜全神贯注地观察起来。
汗水湿透了衣服,手脚都麻木了,他一直观察了4个小时才离去。
(4)法布尔爬到一棵树上,观察螳螂的活动。
他把周围的一切都忘了。
结果,别人误把他当成了小偷,要抓他,他才从观察中惊醒过来。
4、看了这几个小故事,你有什么想说的?请谈自己的感受。
(本环节重点是让学生认识法布尔,从事例中感受法布尔对昆虫着迷的程度。
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其作品的关注。
)三、走进《昆虫记》教师:哪位同学能介绍《昆虫记》这部书的主要内容?(出示课件2)学生:《昆虫记》是法布尔历时30年写就的十卷本科普巨著。
它融合作者毕生研究成果和人生感悟于一炉,以人性关照虫性,又用虫性反观社会人生,将昆虫世界化作供人类获得知识、趣味、美感和思想的美文。
这本书于20世纪20年代被引入中国,深受读者欢迎,让读者们领略到了昆虫们的日常生活习性及特征等。
教师: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这部名著的作品形象吧。
(出示课件3)(学生回答,教师分析。
)学生:《昆虫记》中描写了许多昆虫,如:天生攀岩家——蜣螂、不会迷失的精灵——蜜蜂、夏天阳光下的歌唱家——蝉、顽强的乞丐——蚂蚁,还有象鼻虫、蟋蟀、蜘蛛、螳螂、蝎子等。
教师:我们来分析《昆虫记》的艺术特色。
(出示课件3)学生:《昆虫记》是一部严谨的科学著作,它没有干巴巴的学究气,没有学术著作的晦涩枯燥与一本正经,“没有充满言之无物的公式、一知半解的瞎扯,而是准确地描述观察到的事实,一点儿不多,一点儿不少”。
作者法布尔拥有“哲学家一般的思,美术家一般的看,文学家一般的感受与抒写"。
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本人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
教师:那么,这部书带给我们怎样的启示与感受呢?(出示课件3)学生:《昆虫记》不仅是一部研究昆虫的科学巨著,还是一部讴歌生命的宏伟诗篇,在自然科学史与文学史上都有重要的地位,被誉为“昆虫的史诗”。
四、阅读指导活动一:趣辨昆虫(根据图片,说出昆虫名称,并说明判断理由)图一:萤火虫(文段展示,抓关键词)这种人见人爱的小东西,为了表达生活的欢乐,竟然在屁股上面挂了一只小小的灯笼。
古代希腊人把它称为“朗皮里斯",意为“屁股上挂灯笼者”。
图片二:螳螂(文段展示,抓关键词)有一只仪态万方的昆虫半挺着身子庄严地立着,它那宽阔薄透的绿翼像亚麻长裙似的掩在身后,两只前腿,也可以说是两只胳膊,伸向天空,一副祈祷的架势。
图片三:象态橡栗象(文段展示,抓主要特征)啊!瞧它那副滑稽相,嘴上还叼着一只长烟斗哩!这烟斗细如马鬃,棕红色,几乎笔直,其长无比,以至橡栗象只好斜着身子让它伸直,免得折断,就如一支搁着的长矛似的。
图片四:西绪福斯蜣螂(如何分辨雌雄,文段展示,关注小小细节)这只蜣螂,一看其粗壮的身材便能认出它是蜣螂母亲,它立刻爬到这部球形车子的正座上去,用它的两条后腿支在地上,两条前腿搭在粪球上,倒退着把小粪球向自己这边拉拽。
蜣螂父亲则在后边推,其姿势与蜣螂母亲正好相反,是头朝下。
图片五:舍腰蜂VS赤条蜂(文段展示,注意对比阅读)舍腰蜂:它的身体很有意思,中间部分非常瘦小,但后部却是非常肥大的,而这两个部分之间是由一根长线连接起来的。
赤条蜂:它身材小巧,身段玲珑,细细的腰,腹部分成两节,上面小,下面大,黑色的肚皮上围着一条漂亮的红色腰带。
读书小记:提取关键词句、抓住主要特征、关注小小细节、注意对比区分活动二:品悟语言以小组为单位,在三则材料中,任选一则,根据要求,说说《昆虫记》的语言特点。
材料一(请从用词角度分析):它甚至不乏其典雅优美,因为它体形矫健,上衣雅致,体色淡绿,薄翼修长。
它没有张开如剪刀般的凶残大鄂,相反却小嘴尖尖,好像生就是用来啄食的。
借助从前胸伸出的柔软脖颈,它的头可以转动,左右旋转,俯仰自如。
——《昆虫记螳螂捕食》材料二(请从修辞角度分析):夫妻以同样的热情一块儿兴高采烈地为自己的孩子准备面包。
它们揉好粪面团,运回家中,放入烤炉。
它们用前爪上的小刀用力一划,便将一块大小合适的粪面团切了下来,准备加工。
然后,夫妻二人齐心协力对小粪面团轻轻地拍打,用力地按压,最后做成如大豌豆粒一般大小的小粪丸。
——《舒氏西绪福斯蜣螂与蜣螂父亲之本能》产卵后,雌雄共同推曳粪土将卵包裹而转成丸状。
——百度百科蜣螂材料三(请从情感角度分析):西绪福斯乃古代冥府中的一个名人。
这个不幸的人以顽强的毅力服着苦役,拼死拼活,吭哧吭哧地把一块大岩石往山上推去。
每当他快要推到山顶时,那块大石头便突然从他手中滑脱,滚下山去,他不得不又从山下接着往山上推,但他怎么也推不到山顶,因为每次大石头在接近山头时都会滚落下来。
他就这么推呀推,周而复始,永无尽头。
——《舒氏西绪福斯蜣螂与蜣螂父亲之本能》读书小记:用语典雅,描写生动细致;运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语言生动活泼;语调诙谐幽默,情趣盎然;引用神话、寓言;以人性观照虫性。
《昆虫记》不仅真实地记录了昆虫的生活,还透过昆虫世界折射出社会和人生。
这不仅是一部科普著作,更是一本文学经典。
活动三:探究人文性“这是一部很有趣,也很有益的书。
" ——鲁迅先生评价《昆虫记》学习活动四:阅读《荒石园》(节选),圈点勾画出体现法布尔精神的相关语句,小组交流,谈谈你的感悟与思考。
“平均估算一下,蝉在树上的时间大约只有四五个星期。
快乐是如此的短暂,他们依旧响亮地歌唱。
”(平凡无奇中显现出史诗中英雄般短暂而绚烂的光辉。
)“好运总是要先捉弄一番,然后才向着坚忍不拔者微笑。
"(《绿蝈蝈》)(世界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走出昂扬之姿,舞出生命绝美。
)“幸运垂青耐心的人,我的孜孜不倦终于有了报偿。
”(《田野地头的蟋蟀》)(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我们应当不是把生命当作一种享乐,一种磨难,而是当作一种义务,一种只要最后期限未到我们就必须全力而尽的义务。
"(善待生命、敬畏生命)小结:法布尔精神--就是对科学无限的热爱精神;就是挑战权威,追求真理的质疑精神;就是积极观察、求真务实的探索精神;就是坚忍不拔、孜孜不倦的研究精神;就是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执着精神。
五、课堂小结迷人、可爱的萤火虫竟然是个凶残的“职业杀手”,你相信吗?不起眼的蟋蟀却能建筑成排水合理、阳光充分的一流住宅,你听说过吗?白蝎为什么要自杀,你想了解吗?……每一个昆虫都有无数解不开的谜,就让我们随着法布尔写的《昆虫记》,一起进入昆虫的世界吧!世界很奇妙,也很精彩,需要我们不断去探索,去发现,同学们,希望《昆虫记》开启你们探索自然的大门,勇往直前。
六、布置作业1.根据昆虫的外形、习性、食性、婚配、繁殖、寿命等方面评出“昆虫之最”。
要求:用小报呈现,介绍要抓住特点,语言要风趣幽默。
2.从习性、食性、婚配、繁殖、寿命等方面选择一个角度,组建昆虫朋友圈,所选择的昆虫要在上述某一方面有共性,要有群名称、群公告、群内聊天记录、给昆虫起昵称、写个性签名,想邀请其他人入群的还可画二维码。
组内进行粘贴整合,合作展示。
教学反思整个教学设计分成两部分:教师的阅读指导和学生们的阅读展示。
对整本书的阅读,学生不易把握,教师围绕情节梳理、昆虫形象、精彩片段欣赏和科学探究展开阅读指导,引导学生进行活动实践,既有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又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切入阅读内容,提高阅读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