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与康复老年痴呆症“中枢平衡”新思维模式邓和平概要:通过运用“中枢平衡”新思维疗法预防与康复阿尔茨海默病即老年痴呆症的长期临床研究,该方法是一种具有康复早期,控制中期阿尔茨海默病的手段,1、“中枢平衡”康复模式有改善和提高患者记忆、定向力、以及行为与个性能力。
2、能有效地改善脑血液循环和脑细胞代谢,使老年痴呆患者在糖、蛋白、核酸、脂质等代谢有明显进步。
3、通过对患者内分泌中枢的平衡调节起到对延缓和防止患者病情发展,促进神经元的修复,防止神经细胞死亡。
4、能有效地清除沉积在大脑中的自由基和抗氧化作用,可明显改善老年痴呆患者的认知功能和动作行为能力。
一、“中枢平衡”康复老年痴呆症的实施方法1、理论基础中医学认为头为诸阳之会,手足三阳经及督脉皆上于头。
脑居颅内,由髓汇集而成。
《素问. 五脏生成篇》说:“诸髓者,皆属于脑”。
《灵枢. 海伦》说“脑为髓之海。
”这不但指出了脑是汇集而成,同时还说明了髓与脑的关系。
脑的功能,如《素问. 脉要精微论》说:“头者精明之府。
”《灵枢. 大惑论》中将眼的结构名称及脑的关系作了说明, 它说:“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诸于目而为精”,再如《灵枢. 海伦》说:“髓海不足,则脑转,脑转耳鸣,胫酸眩冒目无所见,懈怠安卧。
”明代李时珍明确提出脑与精神活动有关,谓“脑为元神之府”。
中医的脏象学说,将脑的生理和病理统归于心,认为心是“君主之官,神明出焉”,为“五脏六腑之大主,精神之所舍也。
”清代王清任在他的《医林改错》中说:“灵机记性在脑者,因饮食生气血,长饥肉,精汁清者,化而为髓,由脊髓上行入脑,名曰脑髓。
两耳通脑,所听之声归脑,两目系如线长于脑,所见之物归脑,鼻通于脑,所闻香臭归于脑,小儿周岁脑渐生,舌能言一二字。
”现代医学认为,人的动态平衡和全部生理活动都是由脑中枢主导、指挥和调节的。
中枢神经系统分为脑干,小脑,大脑两半球三部分。
大脑半球表面为大脑皮质,是意识、思维、运动和感觉的最高中枢,同时全身有精细的调节作用。
清醒的意识有赖于大脑皮质的活动,觉醒与睡眠由脑干的活动。
脑和脊髓内还有各级植物性神经中枢。
在延髓内有重要的呼吸、心血管等基本生命中枢。
管理随意运动和精细动作的锥体系的锥体细胞位于大脑皮质运动区。
在血液与脑组织之间有屏障以阻挡或延缓某些物质的通过。
一切外因和内因都可能导致脑中枢某点,某区的失调,使全身某部位或脏器发生疾病。
一旦失调的部位得不到自身平衡过程中的修复,其免疫功能将会降低,疾病就会发展和恶化。
脑中枢平衡的失调主要靠两种途径来消除:一是排除内外因素影响,疾病便得到康复。
但药物和各种理疗均难以达到中枢平衡的目的。
因为脑中枢在内有脑屏障,药物作用不易达到,在外又有致密的颅骨保护,现有的各种理疗均难有效,根据人的头皮,颅骨及脑中枢的生物特性和物理特性提出“渗溶生化反应”理论的依据:人体各种组织及系统器官都具有其生物特性和物理特性,并能向外发散相同特性的辐射能,当外界给予的能量和其生物特性和物理特性相匹配且大于发散能时即可产生“渗溶生化反应”补充能量和激活组织,起到调节脏器和增强系统功能的作用。
而“渗溶生化反应”的效应,受其各种组织器官功能限制,而脑中枢是人体指挥的司令部,其激活效应最强,使得失调的中枢得到平衡,平衡的过程使得病变的细胞、组织和器官器官得到修复,并恢复正常的生理功能。
2、原理及方法原理:治疗过程主要是通过“中枢平衡”设备装置来实现的。
该装置是依照人体脑中枢的功能和生物特性,通过计算机系统软件操控和终端生物效应器释放可调节脑中枢平衡人体中枢指挥系统能量装置。
该装置能有效地修复受损的脑细胞神经元,和恢复其正常的生理功能与作用,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方法:1)、LDM —1模式它能有改善和提高患者记忆、定向力、以及行为与个性能力。
并能起到预防延缓和推迟阿尔茨海默病发病的年龄段。
2)、LDM —2模式能有效地改善脑血液循环和脑细胞代谢,使老年痴呆患者在糖、蛋白、核酸、脂质等代谢有明显进步。
3)、LDM —3模式通过对患者内分泌中枢的平衡调节起到对延缓和防止患者病情发展,促进神经元的修复,防止神经细胞死亡。
同时能有效地清除沉积在大脑中的自由基,可明显改善老年痴呆患者的认知功能和动作行为能力。
适应症:阿尔茨海默病的早期与中期3、特点及优势1、前沿科技:全数字化软件程序调控中枢平衡的各项重要的信息参数,直观地显示重要参数的变化过程,并能在人机对话的基础上选择特定软件。
2、安全绿色无创:非侵入、无创伤、无痛苦的纯绿色自然物理疗法。
3、效果明显: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有效的治疗与康复效果。
六、在进行中枢平衡治疗时可积极配合其它非药物康复治疗1、饮食预防与康复: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如谷类,麦类,特别是含有丰富纤维素的燕麦。
蔬菜中芹菜、黄花菜都有益于大脑的健康保护。
苹果等富有维生素的水果也是被推荐的食品。
富含卵磷脂的食物:如大豆类制品、磨菇。
卵磷脂是神经细胞代谢修复的重要物质。
各类坚果:花生、核桃、松子、榛子、葵花籽也含丰富的亚油酸,对神经细胞有保护作用。
日常饮食宜多样化,不宜过饱。
要做到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纤维,低胆固醇,低脂肪,低糖,低盐饮食。
2情志治疗:鼓励老年人多参加社会活动,有轻度症状的患者应进行力所能及的体力活动运动,多动手动脑,稳定情绪,减少不良刺激。
听音乐,读书看报,或在护理人员的指导下进行适当的益智活动。
3、脑力训练:勤于动脑,以延缓大脑老化。
有研究显示,常用脑,常做有趣的事,可保持头脑灵敏,锻炼脑细胞反应敏捷度,整日无所事事的人患痴呆症的比例高。
老年人应保持活力,多用脑,如多看书,学习新事物,培养多种业余爱好,可活跃脑细胞,防止大脑老化。
广泛接触各方面人群,对维护脑力有益。
和朋友谈天,打麻将、下棋等,都可激荡脑力,刺激神经细胞活力。
4、精神调养:人们常说,“笑一笑,十年少”,这说明精神之凋养重在调节七情之气,注意保持乐观情绪,应节思虑、去忧愁、防惊恐,要宁静无惧,恬淡虚无,与世不争,知足常乐,清心寡欲。
做到外不受物欲的诱惑,内不存情感的激扰。
这样气血调和,健康不衰。
注意维持人际关系,避免长期陷入忧郁的情绪及患上忧郁症,避免精神刺激,以防止大脑组织功能的损害。
另外,家庭和睦可以保持心情愉快,能增强抗病能力。
5、体育锻炼:许多人都知道,运动可降低中风几率。
事实上,运动还可促进神经生长素的产生,预防大脑退化。
实践证明,适当的体育锻炼有益于健康,如坚持散步、打太极拳、做保健操或练气功等,有利于大脑抑制功能的解除,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活动水平。
但要循序渐进,量力而行,持之以恒,方可达到理想效果。
除整体性全身活动外,尽量多活动手指。
6、起居饮食:起居饮食要有规律,不能变化无常。
一般应早睡早起,定时进食,定时排便,注意保持大便的通畅。
在膳食上,一般要注意以下几点:①强调做到“三定、三高、三低和两戒”,即定时、定量、定质,高蛋白、高不饱和脂肪酸、高维生素,低脂肪、低热量、低盐和戒烟、戒酒。
②避免使用铝制饮具。
③补充有益的矿物质。
无论中医还是西医治疗,都只能相对延缓病情的发展,并不能从根本上阻止疾病的进程。
特别是对晚期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中西医目前都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
但对轻度早期的患者,中医药在帮助改善认知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延缓疾病的发展方面有一定作用。
而且长期用药的安全性相对较高。
7、保健改善劳动环境,预防工业方面的职业病,如重金属铝、一氧化碳。
忌酒戒烟。
注意饮食、多食维生素C 多的食品,坚持学习新知识,保持与社会广泛接触。
减轻和推迟记忆力下降的最好办法就是多学习,多练习用脑。
经常户外活动参加适合于老年的体育锻炼。
二、老年痴呆症简介阿尔茨海默病即老年痴呆症是一种进行性发展的致死性神经退行性疾病,临床表现为认知和记忆功能不断恶化,日常生活能力进行性减退,并有各种神经精神症状和行为障碍。
患病率研究显示,美国在2000年的阿尔茨海默病例数为450万例,年龄每增加5岁,阿尔茨海默病病人的百分数将上升2倍,也就是说,60岁人群的患病率为1%,而85岁人群的患病率为30%。
该病是现代医学还未查明病因的原发性退行性脑变性疾病。
多起病于老年期,潜隐起病,病程缓慢,临床上以智能损害为主。
病理改变主要为皮质弥漫性萎缩,沟回增宽,脑室扩大,神经元大量减少,并可见老年斑(SP ),神经原纤维结(NFT )等病变,胆碱乙酰化酶及乙酰胆碱含量显著减少。
起病在65岁以前者旧称老年病前期痴呆,或早老性痴呆,多有同病家族史,病情发展较快,颞叶及顶叶病变较显著,常有失语和失用。
1907年,德国医生阿罗伊斯-阿尔茨海默(1864~1915)首先对其进行描述。
只有当阿尔茨海默病[1]患者死亡之后才能诊断出他们患有此病,因为只有对大脑中中神经细胞的损失情况和衰退情况(脑组织的减少情况或者萎缩情况)进行检查后才能对这种病做出诊断。
我们可以在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大脑中发现衰老的色斑(神经细胞丧失或者蜡状的沉淀物,学名为淀粉状蛋白)。
它们通常位于靠近大脑中被认为是控制记忆和更高的认知过程(比如自我感知,解决问题和推理能力)的区域在所有受到痴呆症影响的人中,有近50%的人患有阿尔茨海默症。
当痴呆症患者的年龄超过85岁时,这个比例将增长到70%。
阿尔茨海默病是渐进性的,衰退性的。
虽然这种病在任何年龄都能出现,但是通常在60~70之间出现。
当人们被诊断出患有该病时,通常还能活5~10年,然而新的研究显示这种病的存活率正在不断下降,目前,患上该病之后大约还能存活3.-4年。
三、临床表现该病通常起病隐匿,为特点性、进行性病程,无缓解,由发病至死亡平行病程约8-10年,但也有些患者病程可持续15年或以上。
临床症状分为两方面,即认知功能减退症状和非认知性精神症状。
认知功能障碍可参考痴呆部分。
常伴有高级皮层功能受损,如失语、失认或失用和非认知性精神症状。
认知功能障碍可参与痴呆部分。
根据疾病的发展和认知功能缺损的严重程度,可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
轻度1、轻度语言功能受损;2、日常生活中出现明显的记忆减退,特别是对近期事件记忆的丧失;3、时间观念产生混淆;4、在熟悉的地方迷失方向;5、做事缺乏主动性及失去动机;6、出现忧郁或攻击行为;7、对日常活动及生活中的爱好丧失兴趣。
中度1、变得更加健忘,特别常常忘记最近发生的事及人名;2、不能继续独立地生活;3、不能独自从事煮饭、打扫卫生或购物等活动;4、开始变得非常依赖;5、个人自理能力下降,需要他人的协助,如上厕所、洗衣服及穿衣等;6、说话越来越困难;7、出现无目的的游荡和其他异常行为;8、在居所及驻地这样熟悉的地方也会走失;9、出现幻觉。
重度1、不能独立进食;2、不能辨认家人、朋友及熟悉的物品;3、明显地语言理解和表达困难;4、在居所内找不到路;5、行走困难;6、大、小便失禁;7、在公共场合出现不适当的行为;8、行动开始需要轮椅或卧床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