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管切开的配合与护理
(3)术后禁用吗啡,可待因、阿托品等 镇咳剂或麻醉剂。因吗啡、可待因可抑制 病人的咳嗽反射,阿托品可使痰液变粘稠 形成干结不易咳出,造成诸管。 (4)每日取出内套管清洁消毒2次。分泌 物粘稠时,可从内套管内滴入生理盐水也 可氧气雾化吸入,每日2-3次。
5、脱管的观察与护理
造成脱管的原因很多,如套管大小不合,皮 下气肿,护理人员操作不熟不慎,外套管 系带过松等等都会引起外套管脱落。外套 管脱落直接引起喉梗阻,它将危及病人的 生命。临床中务必要密切观察脱管现象, 及时采取救治措施,保证病人生命安全。
气管切开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护理配合 消毒、铺巾、局麻、戴手套,准备吸痰管,必要 时及时吸除气切口的出血;暴露气管解剖位置后, 在操作者放入气管套管同时用吸痰管经气切口吸 除下气道分泌物,再吸除口鼻腔分泌物;气切口 试气后充气囊 整个气切过程中,密切注意患者神志、面色、心 律、心率、氧饱和度,并及时报告给操作者;必 要时予高流量氧气接呼吸皮囊给氧;清醒患者整 个过程中注意心理护理,与患者沟通,取得配合
脏层胸膜破裂;③手术中损伤胸膜顶,由于 小儿胸膜顶较高,发生机会较多. 在临床护理观察中,如术后病人出现呼吸困 难进行性加重,经检查气导管通畅,分泌物 少易抽吸,病人又无脑水肿时,应考虑有纵 隔气肿或气胸发生的可能,及时报告医生, 协助病人立即做胸透和摄胸片,尽早明确诊 断,同时急请内科、胸外科会诊,争分夺秒 抢救病人。
5.监测气囊压力,放气囊前先吸引口腔及咽 部的分泌物,每隔4至6小时将气囊放气5分钟, 气囊压力20-30mmHg. 6.做好预防肺炎、肺不张等并发症的护理。 7.监测血氧饱和度、心率、血压及血气指标. 注意观察患者的神志、呼吸、脉搏、和血压 变化。患者神志清醒,需注意患者拉拔导管。
8.加强口腔护理,经常清洁口腔和吸引清除分泌物。 定时更换固定的胶布 9.病室空气清新,定时开窗通风,保持室内温湿度适 宜 10.更换体位时,避免气管导管过度牵拉、扭曲。 11.拔管前指导病人进行有效的咳嗽训练。 12.拔管后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注意病人呼吸频率、 节律、深浅度,保持呼吸道通畅。 13.给予病人适当的心理护理,减轻病人的焦虑和不 安。
气管内套管消毒方法
安全吸痰操作流程
步骤1:核对医嘱、患者的姓名、床号 步骤2:洗手、床边评估环境、病人准备、告知 步骤3:用物、病人、自身及环境的准备 步骤4:实施操作步骤 步骤5:观察与记录
评估方面相关思考
病情、意识及合作程度 病人呼吸道分泌情况及清除能力 病人的口腔,鼻腔粘膜,鼻中隔 向病人解释吸痰的目的,过程,以及过程中的注意 事项
2、皮下气肿的观察与护理
皮下气肿是气管切开术后较常发生的并发症,与 气管前软组织分离过多,气管切口外短内长或皮 肤切口缝合过紧有关。自气管套管周围逸出的气 体可沿切口进入皮下组织间隙,沿皮下组织蔓延, 气肿可达头面、胸腹,但一般多限于颈部。临床 中注意仔细观察,并做好记录,皮下气肿的范围, 有无发展趋势等都要记录清楚。轻度皮下气肿一 般24小时内停止发展,35天可自动吸收消退。严 重皮下气肿大约要2周左右才自行吸收。护土发 现病人出现皮下气种,应及时报告医生,协助病 人做胸部透视,排除纵隔气肿,气胸的可能。还 要注意随时防止因皮下气肿而发生脱管,当皮下 气肿逐渐吸收时,及时调整好管系带,防止因脱 管发生窒息。
病人准备与告知
2.根据病情选择体位 1)昏迷:取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并适当后 仰 2)清醒:取舒适卧位,半卧位或坐位
自身准备-戴无菌手套
职业防护
传染性病人的吸痰要穿 防护服,戴口罩、防护 镜、无菌手套 防痰液飞溅 防污染
吸痰前准备工作
检查吸引管衔接正确 检查吸引器各部连接是否完善,有无漏气; 接通电源,打开开关,检查吸引器性能
吸痰前准备工作
检查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套管的位置,有否 脱管或插入过深。如有异常,及时请医生进 行处理。
吸痰前准备工作
听诊肺部呼吸音,判断痰液的位置。 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协助病人轴式翻 身叩背,以便痰液松动,利于吸出。
吸痰中保证安全
插入长度
咽 14-16 cm 气管 22-25 cm
(1)脱管现象:①吸痰时吸引管不能深入外套管 远端。②原有急性喉梗阻病人又立即出现呼吸困 难、烦操、出汗、紫组等危象。③置棉花丝于套 管口不随呼吸上下飘动。④外套管明显向外移动。 等等。 (2)救治措施:护士发现病人脱管,应立即报告 医生并协助处理。将病人超仰位,试行放入原气 套管,若不成功,迅速打开气管切开包,拆去伤 口缝线,用拉勾对称拉开伤口,在照明及吸引器 帮助下撑开原气管切开处,放入合适套管。
气管切开术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
理
1、出血的观察与护理
经常巡视,重点观察病人伤口出血情况, 气管切开术后,伤口及套管内有少许血性 物是正常的,一旦观察伤口及气管套管内 不断地渗血,咯出鲜血,应及时报告医生, 随即将病人送手术室,按气管切开术重新 打开伤口,结扎出血部位,防止血液流入 气管引起窒息。
评 估
补充:评估时带听 诊 器,电筒,必要 时带压舌板。
评估病人的口腔, 鼻腔粘膜,鼻中隔
听诊肺部有湿啰音
评估中容易忽略的步骤
评估电动和负压吸引器
1)各管连接是否正确,紧 密 2) 检查负压,以及调节负 压 备注:以防抢救时才发现 负压不够、管道连接不正 确
病人准备与告知
1.解释、沟通 1)昏迷、患童取得家属的配合 2)清醒沟通取得配合 3)患者痰多危急时应立即实施吸痰操作, 然后再向患者/家属作适当的解释
3、伤口感染的观察与护理
伤口感染是气管切开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 之一,它可引起局部组织的破坏,也可引 起大血管溃破出现大出血,甚至还可引起 下呼吸道感染而造成病人死亡。术后加强 抗感染治疗,经常保持伤口清洁,这是防 止伤口感染的主要措施。
临床护理中要做好以下几点: 遵医嘱给强有力的抗生素静脉输入,预防 和控制感染。 每日三次更换气导管外的剪口纱布,换 时严格无菌操作,并仔细观察伤口情况。 保持吸引无菌操作,及时更换吸引管, 吸引用的生理盐水定期更换 气管套管的内套4-6小时清洗一次,12小时 消毒一次
为患者安全吸痰的护理原则
1.由于吸痰过程中病人的氧气被部分或完全 中断,所以吸痰前后一定要给予高流量、高 浓度氧气吸入以增加机体的氧储备 。 2.吸痰时病人头部不可过度后仰,以免气管 插管头端抵到气管壁引起气管插管堵塞,影 响吸痰效果及气体交换。
为患者安全吸痰的护理原则
3.吸痰管的选择上,按需选择,吸痰管宜选 用柔软、多孔、透明的硅胶管 。 4.吸痰时动作要轻、稳、准、快,一次吸痰 时间不要超过15秒。 5.吸痰过程中要严格无菌操作 。 6.注意吸痰顺序
备物 气管切开包 无菌手套、皮肤消毒用品、1%普 鲁卡因或利多卡因溶液.肾上腺素1支、生理 盐水、聚光灯,注射器10ml 气管切开套管 吸 痰,吸氧装置 必要时备抢救物品
【操作步骤】 1. 患者仰卧位,肩下垫小枕,头后仰,常规消 毒(以切口为中心,直径>10CM),铺无 菌巾 2. 协助开包,局部麻醉 3. 由医生切开气管,放入气管套管(位置:颈 前正中线自甲状软骨下缘至接近胸骨上窝处 垫 4. 气囊充气,压力(18mmHg) 5. 扁带系颈部固定 6. 用纱布和凡士林纱布垫在伤口与套管之间 7. 给予吸氧或按需要接上呼吸机辅助通气
4、内套管堵塞的观察与护理
行气管切开术后,气管造瘘口是病人呼吸的 唯一通道,保持气导管通畅是术后护理的 关键环节。 (1)注意观察病人呼吸情况,经常倾听 病人的呼吸音,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2)术后一周内由于套管刺激,伤口疼 痛、剧咳都会使气管内分泌物增多,护士 在术后一周内要经常巡视病房,发现痰液 及时抽吸,保持气导管通畅。
调负压150-200mmHg(1mmHg=0.133kPa) 时间—-小于15秒
吸痰中保证安全
吸痰原则:由内到外,边吸边退,旋转上提, 切忌固定于一处抽吸或上下抽 ,进管时要阻 断负压,禁止带负压抽吸。
无菌、无创、快速、有效
吸痰中易忽略的地方
1.气道是否通畅 2.病人吸痰前后的反应
3.吸出液色、量、质
吸痰前后给予高浓度吸氧的方法,能够增加 机体的氧气储备,补偿吸痰引起的暂时性缺 氧 吸痰压力为150200mmHg(1mmHg=0.133kPa) 插入吸痰管时不应使用负压,负压吸痰时间 应小于10秒,整个吸痰时间小于15秒。
痰液黏度的判断与处理:
Ⅰ度(稀痰):如米汤或泡沫样,吸痰后无痰液滞 留在玻璃接头内壁。提示要减小气道湿化。 Ⅱ度(中度黏痰):痰液外观较Ⅰ度稠,吸痰后有 少量痰液滞留在玻璃接头内壁,易被水冲洗干净。 提示气道湿化较满意,可维持目前的气道湿化量。 Ⅲ度(重度黏痰):痰液外观较明显黏稠,常呈黄 色,吸痰后有大量痰液滞留在玻璃接头内壁,不易 被水冲净。提示气道湿化严重不足或伴机体脱水, 需要增加气道湿化的量。
气管换药
备物:换药碗,外用生 理盐水,酒精,纱块, 绵球,无菌,剪,
实施 吸痰,先吸气道再吸口鼻腔的痰液 揭开旧敷料 取出内套,把内套缺口旋至外套固定点,顺套管弧度方向取出 用生理盐水清洗外套,再用酒精棉球消毒伤口周围皮肤各套 管翼 将敷料覆盖切口,消毒好的内套放回气管套管内 按医嘱气管内滴药 单层湿纱布盖住气管套口 检查气管套固定是否妥善 整理床单位,用物分类放置
6、纵隔气肿和气胸的观察与护理
纵隔气肿、气胸是气管切开术后最严重的 并发症,如果观察处理不及时准确,可在 短时间断送病人的生命。纵隔气肿的发生 可能由于以下因素:①术中气管前筋膜分 离过多;②喉阻塞时肺内压力增高导致肺 泡破裂,空气经肺间质至肺门,进入纵隔; ③皮肤切口过低达胸骨上窝或更低 气胸发生原因有:①纵隔气肿时壁层胸膜 破裂导致气胸;②严重呼吸困难时肺泡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