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舟山渔文化
定海
六横岛
桃花岛
朱家尖
东极岛
普陀山
秀山
定海古城
朱家尖沙雕
秀山滑泥公园
普陀
东极
有趣的舟山渔文化
——机械学院 应思齐
渔船
关于渔船
• 舟山群岛开发历史悠久。在距今5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岛 上开荒辟野,捕捉海物,生息繁衍,开始从事渔盐生产。
•
渔民捕鱼作业赖以生存的工具就是渔船。
关于渔船
• 渔船。“古人言舟,汉人言
船。”
• 舟山本土名字由来也与船有关,《 昌国州图志》(1298年元大德)云 :“舟山在川之南,有山翼如
枕海之湄,以舟之聚,故名舟 山。”
• 或曰:舟山“岛形如海中之舟” 。 所以提到舟山,不得不先提及船。
•
绿眉毛
• • 舟山“绿眉毛”号传统帆船 船首形似鸟嘴,简称鸟船(古代 浙人认为是鸟衔来稻谷种子,才造 就了浙江的鱼米之乡,所以把船头 做成鸟嘴状)。
词,但在节奏上往往抑扬顿挫,基调上高亢奔放、振奋人 心
• 而渔歌小调则是渔区民间传唱的小曲,它反映的是一种生活、生产 情绪,涉及渔民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有着丰富的情感内涵,是渔民 社会的一面镜子。
关于渔谚
• 渔谚的产生是渔民们对生活的一种观察。 • 这些渔谚,或总结舟山鱼发规律与时机,或细析舟山鱼类习性与特 点,或评析海产品口味,或表述生产经验描述生产状态,或表达哲 理小品。 • 例如:
• 新船梁头(龙骨)定位时要披红挂彩;装淡水的“水舱”梁头合拢处要衬银 洋(或铜板、铜钱),并用银锭(或铜锭)钉合,渔民称它为“船灵魂”, 亦称“水灵魂”。 最后一道工序装船“眼镜”,叫“定彩”。“定彩”也要选择吉期,并付给 大师傅双份工钱和“红包”。 施工时要在船尾栏板上贴上“海不扬波”的横幅,由大师傅按五色彩条( 五行)扎好的银钉,嵌钉好“眼镜”,用红布把“眼镜”蒙上。新船下水时 ,再揭去红布,称“启眼”,由身强体壮、父母双全(有福气)的几十名青 壮年在敲锣打鼓、鞭炮齐鸣的气氛中将船徐徐“赴水”(推入水中),谐音 “富庶”,以示吉利。赴水时,东家站在船头上向木工师傅和围观者抛分馒 头,即谓“新船下水抛馒头”。
禁忌语和委婉语
• 3.在渔船上吃饭时有许多不可少的礼仪和讳饰。开饭前有向海上撒米 饭以敬海神和龙王的被称作“结缘”的仪式。在用餐时, 酒杯和汤 匙不可反扣, 吃鱼时忌把鱼翻身, 因为这些都会是“ 翻”船的凶
兆。吃鱼要先吃头, 意为“ 一头顺风” 。渔民还风趣地把他们吃
饭时所用的“筷子”叫“撑篙” , 把“汤匙”叫做“掏部” (在鱼网 中捞取鱼货的竹制大舀子) , 把“盛饭”说成“起饭” ,因为在舟山 话里“ 盛” 与“沉”同音, 驾船出海没有比“ 沉” 船更可怕的灾 难了。 • 4.舟山人“做梦”称为“做乱梦”, 但在渔民中“乱梦” 要说成“聊 天” , 因为“乱梦”与“乱网”同音, 所以渔民忌说“乱梦 ” , 以防捕鱼时会网乱鱼逃。 • 5.船靠岸时不可以高喊“来了”、“到了”之类的话,因为这样 说会把野鬼引上岸去。
禁忌语和委婉语
• 6.若有渔船在海上遇险, 周围渔民都会义不容辞地进行抢险救灾。若 有人落水, 也当救不辞。如遇浮尸, 仰面女尸或伏着的男尸则不可 急于去捞,要等到海浪将其翻身后才可去捞取。捞取时用镶边蓬布蒙 住船眼睛, 以避邪气, 为了讨个吉兆, 渔民把捞尸称做“捞元宝 ” 。无主死尸运回陆地给以埋葬, 葬地大多集中一处, 美称“ 义家
• 渔船上捕鱼的渔民也各偶职称,渔船船长称“老大”,轮机长称“老 轨”,给轮机长做辅助工作的称“二轨”。
• 还有一些比较细小的专业名词如渔民管捕鱼叫柯鱼,相应的捕鱼人也
就成了“柯鱼人”。 • 类似这类有趣、生动的专有名词为渔民口语文化增添了不少意味。
渔歌与渔谚
关于渔歌
• 渔歌,就是渔民、船工在渔船和运输劳动程序中或织网、晒网、休息 时自编自唱的民歌,属于民谣。 • 一种口头文化,不仅富有浓郁的海洋气息和渔乡风情,而且含有深 刻的人生哲理和生活知识。 • 它紧扣“海”字主题,运用艺术手法,通过口授传承,把海洋航行 、海洋生活、海洋气象,以及船网工具、渔类习性、船员职责等知识 ,以歌谣形式一代一代往下传。
• 他们在出海前一天准备好猪头、黄鱼酱、糖、盐,鸡或鸭等祭品,洗
放祭品的主妇事前要沐浴身子。祭品供在渔船的船头和尾舱,以祭海
龙王和船菩萨。渔人跪拜,船主和家属在岸上放鞭炮,渔民在船上
鸣锣,然后渔船挂上大红旗帜,破浪入海。
• 除了祈求多获的渔祭活动,渔船上还设神祭祀,以求风平浪静。
关于鱼祭
• 在舟山渔民的渔船上从前都供有“船菩萨”,菩萨两旁还有两个小木人,一 为“顺风耳”,一为“千里眼”。渔民们将它们带到海上时时供奉,以求 来去顺风,渔事平安。 舟山渔人所供奉的“船菩萨”,就是“船神”,一说实乃孟婆,古称风神为 孟婆。风神保一路风顺,故渔人出海,必要拜祭神祗,保风顺求平安,甚至 携带神像上船随行。 《山海经》中有“帝女游于江,出入必以风雨自随;以其帝女,故称孟婆。 ” 一说为东海女神南海普陀观世音,身边有一对童男童女,男的叫善财,女的 叫龙女。 另外,除了船神,海上还有各种各样的海神,包括潮神、网神、礁神、鱼神 、岛神等等。他们的来历可能是历史人物或故事,也可能是神话传说,不同 海域、海岛的渔民间的具体信仰也可能略有区别。
•
因船头眼上方有条绿色眉而得名, 是我国鸟船系列中的优秀船型,并 与沙船、福船、广船一起,形成中 国古代“四大名船”。 其年代可上溯到宋代,约有800年 以上的历史,是明代郑和下西洋
•
船队中的一种优良船型。
关于渔船
• 造船,要择吉日良辰。 • 开工前,要用三牲福礼敬请天地神灵,向大木师傅敬酒、送“红包”。
•
•••Fra bibliotek禁忌关于禁忌
• 渔民们在长期与海洋的搏斗中,感到了自身的软弱与渺小。所以 由这种对大自然尤其是未知的海洋的恐惧就会衍生出来种种禁忌,这 些禁忌也往往被渔民们赋予一种神秘的色彩。 • 这种禁忌表现在语言上,就出现了很多语言上的禁忌。 • 它往往包括语言的灵物祟拜和委婉语、鄙视语两个方面。 • 舟山渔民在对海龙王崇拜中所体现出来的即是典型的语言灵物崇 拜现象。
中恶鬼来借机寻衅。
• 2.渔船出海去捕鱼时, 渔民们一般不说“ 去柯鱼” , 而是说成
“做生意”。一次出海捕鱼回来互相谈论鱼的产量, 总是问“生意
咋话(如何)啦?”而不直接说“柯了多少”等。既然捕鱼是做生意
, 就又有了下面一些与之相关的言语禁忌, 例如: 把“ 舌头
” 说成是“赚头” , 因为, 方音“ 舌”与“ 蚀(亏)”同音
•
•
关于渔船
• 渔船上最常见的是根据动物的名字命名的部位,也是一个很有特色的 地方如:鳖壳(渔船后舱室顶盖),撑梁鸟船(架竖柱之一)等。 • 还有用十二生肖命名的船上的部位和部件:老鼠伏(固定桅杆的插销) ;蓬纽(牛)子(用以穿联蓬帆与缭绳的滑轮)。
• 这样生动形象的命名方式既富有情趣又便于传教。
•
•
•
老蟹还是小蟹乖,小蟹打洞会转弯 。
(老蟹行动迟钝,其藏身之洞 穴打得直通通,比较简单,容易被捉, 而小蟹的洞穴却七拐八弯,似乎要比老蟹聪明)
鱼祭
关于鱼祭
• 渔祭为原始信仰的产物,它多在汛前进行,以求多获。
• 既是巫术与宗教的仪典也是渔民出渔前的心理准备和出航仪式。 在一年四次的渔汛前都要进行“海祭”。
渔画
写在最后
• 大海并不是文艺而宁静的,它是令人畏惧而敬畏的,对捕鱼人来说,能安 全回到家里才是最大的财富与幸福,很多渔家的孩子都不幸地得接受丧父的 悲剧。 随着渔船的不断改进,捕鱼技术的不断革新,在短期内,的确加快了渔业的 发展,但随之而来的是许多鱼类的濒临灭绝,子孙后代面临“鱼荒”的危 机。 虽然有“休渔期”以及各种对抱卵生物的保护政策,但总体而言,保护渔业 资源的工作是一个长久而艰难的事。 许许多多的“渔文化”正在消失,它需要人们传承与牢记。
地”。
• 7.不能七男一女同船过渡, 意为“八仙闹海” 不吉利, 有时未曾检 点, 已有七男一女同了船, 船上人就须故意说。“今天船上有九个 人” 。第九个是指“船关菩萨” , 以此解忌。 • 8.渔民称恶浪为“ 度糟(肮脏)浪” , 遇到这种情况, 渔民就向海里撒 去大把大把的白米,说是“ 海开口, 鬼讨食” , 施食以求和。
• 古往今来,许多一字不识的渔民,就靠这种方法,学习古人知识,掌 握生产技能,战天斗海,驾驱海洋。
关于渔歌
• 渔歌细分为劳动号子和渔歌小调。
• 前者是渔民在生产实践中长期积累且代代传承“劝力之歌” ,是人们 在参与需要相互协作的集体劳动时,为了统一劳动节奏、协调劳动动
作、调解劳动情绪而唱的一种民歌,所以许多“号子”往往没有
禁忌语和委婉语
• 1.渔船出海捕鱼时的言语禁忌极多, 例如:船长对有人贸然询问何时 可到达渔场之类的提问十分忌讳, 且绝对不回答, 因为渔船一旦 出海, 一切就听任龙王和船菩萨的安排了, 否则它们将会故意刁难 , 引来大风恶浪的灾祸。如在航行中发生诸如舵把脱落等故障, 只
能以目暗示, 不能用语言点破, 因为一旦出口便意味着提醒海
舟山
舟山群岛
• 舟山是浙江省辖地级市,地处我国东南沿海,长江口南侧,杭州湾外 缘的东海洋面上。全市由1390个岛屿组成,是浙江省面积最大,陆地 面积最小的地级市。 • 舟山素有“东海鱼仓”之称。由于附近海域自然环境优越,饵料丰富 ,因此近海处海水浑浊,给不同习性的鱼虾洄游、栖息、繁殖和生长 创造了良好条件。因此优越区位,形成中国著名渔场——舟山渔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