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表演专业一、专业名称:舞蹈表演专业二、专业代码:670203三、招收对象与学制:高中毕业生,学制三年四、就业方向及范围:1.社区儿童、群众文化艺术活动的组织、管理和指导者;2.文化宫、青少年宫、企事业、工会、团委等单位的文艺宣传团体舞蹈演员及编导;3.基础教育舞蹈师资;4.专业团体舞蹈演员。
五、人才需求分析国家“十一五”文化发展纲要指出,“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的重点是“抓好人才培养,营造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体制机制和社会环境,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素质较高的文化工作者队伍,为文化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舞蹈借助身体语言对文化进行传播,舞蹈表演人才是舞蹈文化的传播者。
因此,舞蹈表演人才的培养不仅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是国家文化建设的需要,而且是高等教育培养目标发展的必然趋势。
舞蹈行业以前的培养模式定位在专业从事舞蹈艺术表演的人才培养,随着艺术的普及和深入,现在社会对于舞蹈人才的需求不仅仅停留在表演上,还需要更多的集教学、表演、编导、研究、评论、管理等方面工作为一体的高级应用型艺术人才。
这些都让我们深刻体会到了就业形式的严峻性和不平衡性,及学校中专业设置和社会岗位需求的部分不匹配所导致的结构失业等等,在这些原因中学生始终是处于被动的,但同时我们也可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面临择业之前,通过各种形式努力完善自我,仅仅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学生不算是现代教育的成品,只有具有“创造愿望+知识技能+拼搏精神”的人才才是现代教育的合格产品。
根据社会需求,舞蹈表演人才出现了紧缺的局面。
由于舞蹈表演专业具有年轻化这一特殊性,招生的面广但是量不大,不能满足社会上的人才需要。
随着扩招和诸多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中的不均衡因素影响,使得舞蹈专业岗位都处于饱和状态,越来越多舞蹈专业的学生面临着沉重的就业压力。
如何让舞蹈专业学生能更好的适应就业岗位,提高舞蹈专业学生的就业率就显得越来越重要。
由于舞蹈表演专业的特殊性,一般情况下,学生在校期间只注重编导、舞蹈学、舞蹈表演方面的专业学习,而忽略了其它如文化素质、人文素质等综合素质的学习,这就造成了一定的局限性。
这种局面从不同程度上影响了舞蹈表演专业学生的就业率。
当今社会需要的是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不是单一性很强的人才,而且目前的用人单位都存在一个普遍问题:那就是注重学生的各方面综合素质和能力,因此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不高,不能适应当今其他就业岗位的需要,也是其中的一个因素。
因此,培养适合社会文化艺术发展的应用型人才就显得尤为重要,既可以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又可以有针对性的量体裁衣。
今年国家提出了要加强高职高专教育,重视学前教育,对于幼专舞蹈表演专业的学生来说,比起同等院校的的学生,今后的就业前景还是非常看好的。
结合学校的办学特色(姓“幼”、名“师”、字“专”),和艺术系的人才培养模式,及时对舞蹈表演专业人才的培养对策做出相应的调整,特别是注重教学内容的改革与专业技能的培养,以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应对人才市场的变化,并准确把握好人才的培养目标与人才的需求度之间的关系,避免浪费资源,从而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为学生创造更好的条件,为今后更加适应社会需求做好准备。
六、培养目标培养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具备扎实的舞蹈专业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较高的舞蹈表演能力和创编能力,能在社会艺术团体、企事业单位等从事艺术工作的应用型演员和文艺骨干。
七、培养规格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知识,熟悉我国的文艺方针和政策;系统地掌握舞蹈历史文化知识、舞蹈基本理论和舞蹈基本技能,了解相关学科的知识,有较强的舞蹈审美能力和创造性思维,有从事本专业表演、教学和基本的科研能力,掌握分析和研究舞蹈作品的方法,具有初步的理论研究能力。
(一)素质1.思想道德素质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观点;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具有良好的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具有高度责任感、使命感和事业心以及团队合作精神和诚实守信、吃苦耐劳的品德。
2.职业素养(1)具有一定的文化艺术修养。
有准确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2)具有适应舞蹈教育要求的身体和心理素质,具有绝对服从的意识。
(3)具有质量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4)具有对音乐、舞蹈的理解和分析、鉴赏能力;具有热爱舞蹈表演和舞蹈教育事业、拥有高尚的人文情怀和科学的知识、态度与精神,善于把这些知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贯穿于各种舞蹈教学与活动中。
(二)知识1.综合知识(1)具有较扎实的人文社会科学理论知识,了解党和国家的各项文艺方针、政策和法规;具有一定的体育知识,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并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和军事训练合格标准。
(2)熟悉教育法则,基本掌握音乐、教师口语、外语、计算机等专业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
2.专业相关知识(1)系统掌握舞蹈表演专业的基础文化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舞蹈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掌握主要舞种的分析方法和一般技术;(2)具有规范的基本功及技术技巧,能够独立表演舞蹈剧目;(3)掌握进行舞蹈艺术教育的方法、技能;对中国舞蹈史,中西方传统文化艺术有一定的了解,对各个民族的主要民俗文化及艺术精神有所把握。
(4)掌握国内外舞蹈理论前沿、舞蹈应用前景和最新舞蹈发展情况;(5)掌握有关舞蹈艺术形式的相关的知识技能及舞蹈艺术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基本常识;掌握芭蕾舞、民族舞、现代舞的一般分析方法与表演技术;(6)在学习本专业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技巧的过程中,结合文学、教育心理学、艺术概论、音乐、美术、教师口语、现代信息技术等课程,了解相关学科的一般知识和基本理论,通过学科间的渗透,获得广泛的艺术修养。
(三)、能力(1)具有独立获取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和开拓创新精神;(2)具有丰富的艺术想象力、创造力、舞蹈表现力和创编能力;掌握舞蹈标题的技能技巧和组织各种艺术活动和幼儿园艺术活动的教育能力。
(3)具有能适应教育需要的较强的讲演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4)具有初步的教师专业成长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在教学实践中的实际问题。
(5)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利用现代化设备进行教学和研究的实际操作能力;(6)具有一定的舞蹈学研究能力。
八、学分设置(每学期教学计划按18周进行)1.学前教育专业满学分为98学分2.以理论课讲授为主满18学时记1学分。
3.以实践课讲授为主满36学时,记1学分。
4.选修课按教学计划规定记相应学分。
九、课程结构与课程结构比例本专业课程包括1.通识教育课(通修课和通选课)2.专业教育课(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3.专业实践课。
1.通识教育课着力于人才综合素质的培养,旨在关注个体心灵成长和精神发展,促进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人际沟通与交往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人文素质、科学素养、身心素质和艺术素质,实现学生夯实基础、沟通艺文理、增强能力、健全人格的目的,使学生形成均衡的知识结构,具有创新的素质。
通识教育课由学校统一规划,统一建设评估,统一聘任优秀教师讲授。
2.专业教育课着力于凸显专业特点,旨在使学生掌握从事专业岗位工作和学前教育舞蹈所必须的专业知识与专业能力、专业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
3.专业实践课。
着力于学生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实现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的无缝接轨。
整体教学结构如下表:十、主要课程说明(含课程编号、名称、性质、主要内容介绍,总学分、总学时、开设学期、考核方式)1.课程编号:0303201 课程名称:中外舞蹈史B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主要内容有中外舞蹈的历史发展沿革、各个时期的艺术风格和著名代表作品及其艺术成就等。
基本要求是让学生了解舞蹈的特征、种类、表演形式以及如何来欣赏舞蹈;真正懂得舞蹈是时、空、力三位一体的生命经验的体现,是一个永恒的过程。
本课程共计4学分72学时第三、第四学期开设考核方式为考试教材《中国古代舞蹈史教程》袁禾编著上海音乐出版社《西方芭蕾史纲》朱立人编著上海音乐出版社2.课程编号:0303202 课程名称:艺术概论B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主要内容有艺术的基本原理、艺术发展的规律、艺术与社会、环境的相互关系;艺术本身的特征;艺术创造及艺术作用于社会的过程与规律及舞蹈的本质、形式、创作、风格等。
基本要求是让学生从人类生存的历史与世界的宏观视野来观察艺术,从艺术本身的发展与全貌的角度来认识艺术,从与艺术相关的事物和学科来研究艺术;从而了解并掌握娱乐性舞蹈、表现性舞蹈、芭蕾舞等舞蹈形式。
本课程共计4学分72学时第一、第二学期开设考核方式为考试教材《艺术概论》郑锦扬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3.课程编号:0303203 课程名称:音乐鉴赏B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主要内容有音乐欣赏必需的基础知识、音乐史上各历史时期的背景情况及各时期主要的音乐家、音乐作品,以及中国民族音乐和各种流派。
基本要求是让学生学会聆听音乐,扩大音乐视野,充实音乐知识,提升音乐鉴赏水平,完善音乐修养,在丰富文化生活的同时具备对音乐的审美能力;懂得音乐是舞蹈的灵魂和生命。
本课程共计4学分 72学时第一第二学期开设考核方式为考试教材《音乐鉴赏》王耀光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4.课程编号:0303204 课程名称:基训B 课程性质:专业主干课主要内容有基本能力和专业素质训练、基本技术技巧训练。
基本要求是让学生具备身体的各肌肉能力以及躯干的柔韧性,脚底的灵活性,使古典基训达到“拧、测、力、活”,芭蕾基训达到“挺、拔、立”的技术技巧;提高学生自身舞蹈动作的节奏感、协调性、灵活性、柔韧性和优美感;培养动作与呼吸、感情体验与表达的和谐一致能力,为今后的舞蹈教学和舞蹈表演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课程共计8学分 288学时第一——第四学期开设考核方式为考试教材《芭蕾古典舞基本功训练教程》孟广城编著上海文艺出版社5.课程编号:0303205 课程名称:中国古典舞身韵B 课程性质:专业主干课主要内容有元素及动律训练、短句训练、一定艺术性格或表现力的组合训练。
基本要求是让学生把握民族传统舞蹈的审美特征以及这些特征在形体运动规律上具体体现,以此来强化各种基本元素的训练与作用,完成“形、神、劲、律”的组合。
本课程共计2学分 72学时第一、第二学期开设考核方式为考试教材《中国古典舞基本功训练》教程王伟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6.课程编号:0303206 课程名称:中国民族民间舞B 课程性质:专业主干课主要内容有民间舞蹈【汉(东北秧歌、山东胶州秧歌、云南花灯)、藏、蒙、维】的基本风格、动作特点、基本舞步、舞姿造型、动律特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