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体积混凝土“跳仓法” 与加强带施工工法

大体积混凝土“跳仓法” 与加强带施工工法

大体积混凝土“跳仓法”与加强带施工工法摘要:大型超长结构中为控制混凝土温度造成的影响,按照《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20010-2002要求,都必须要在结构底板、楼板及壁墙多处设置后浇带,待大体积混凝土收缩稳定后再浇筑后浇带混凝土,以此来防止由温度引起的收缩性非结构墙体、楼板裂缝。

对于施工来说,后浇带增大了施工难度,延长了工程工期,且极易造成一些质量安全等隐患。

关键词: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工法
abstract: large super-long structure for controlling concrete temperature influence, according to the “code for design of concrete structures “ gb20010-2002 requirements, must be in the floor, floor and wall with multiple settings after pouring belt, the shrinkage of the mass concrete stability after pouring concrete, in order to prevent the contraction caused by temperature non structural wall, floor cracks. for the construction, after pouring belt increases the difficulty of construction, extend the period of a project, and easy to cause some quality and safety problems.
key words: mass concret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中图分类号:tv544+.9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前言
为克服后浇带施工带来的诸多问题,我们采用了大体积混凝土
“跳仓法”施工并将后浇带改为加强带的做法,并自90年代开始经过十几项大型、双层地下室、深基础地下工程的施工实践,获得了显著的成效和经验,特汇成此工法。

该工法符合《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gb50496—2009)并有所创新与改进。

该工法于2011年通过了江苏省建筑工程管理局组织的专家鉴定认为该项技术所编制的大体积混凝土“跳仓法”施工工法对在更大的范围应用中提供了实例范本,其水平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

2.特点
2.1加强带与结构混凝土同时施工,大大缩短了结构施工工期。

2.2加强带消除了后浇带所容易造成的混凝土接缝不严密、错台、接搓明显的质量通病,利于保证地下室工程质量。

2.3加强带克服了后浇带容易积水,积集建筑垃圾增加施工难度的弊病,减轻工人劳动强度,利于降低工程成本。

2.4加强带有利于避免混凝土因温度引起的收缩性非结构性裂缝。

2.5加强带的采用利于工程综合效益的获取。

3.适用范围
适用于超长,超深等大型地下混凝土结构工程。

4.工艺原理
将混凝土结构按《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及《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gb50496—2009中的规定间距,划分为分段施工“跳仓区”的施工缝,待整体混凝土浇筑结束后,采用特种高
性能混凝土进行加强带施工,使混凝土温度应力在得到释放后及时得到有效补偿,从而清除超长结构不间断连续施工所产生的温度应力引起的非结构裂缝。

5.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5.1工艺流程
按结构设计要求确定分仓区→加强带封网处理→浇筑结构混凝土→浇捣加强带→混凝土养护
5.2操作要点
5.2.1分仓区:按照《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gb50496—2009。

规定:超长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应选用下列方法控制结构。

不出现有害裂缝:
1留置变形缝:变形缝的设置和施工应符合现行国家有关标准的规定;
2后浇地带施工:后浇带的设置和施工应符合现行国家有关标准的规定;
3 跳仓法施工:跳仓的最大分块尺寸不宜大于40m,跳仓间隔施工的时间不小于7d,跳仓接缝处按施工缝的要求设置和处理。

5.2.2加强带的留置:按照《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100-2002规定,确定加强带位置,如表1所示。

钢筋混凝土结构伸缩缝最大间距(m)表1
结构类别室内或土中露天
排架结构装配式100 70
框架结构装配式75 50
现浇式55 35
剪力墙结构装配式65 40
现浇式45 30
挡土墙、地下室墙壁等结构装配式40 30
现浇式30 20
5.2.3加强带封闭:浇筑大体积混凝土前必须先将加强带部位进行充分封闭,膨胀加强带宽2~3m,带两侧布置5mm的密目钢丝网,将带内混凝土与带外混凝土分开,防止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余浆流入加强带内,钢丝网垂直布置在上下层(或内外层)钢筋之间,网两端分别绑扎在钢筋上。

膨胀加强带内增设10%水平温度加强钢筋,与膨胀带方向垂直布置,两端伸出膨胀带2m,分别与上下层(或内外层)钢筋固定。

具体做法如图1所示:
图1 密目钢丝网
5.2.4浇捣加强带混凝土:待两侧大体积混凝土浇筑结束并达到1.2n/mm2强度后,即可浇筑加强带混凝土。

浇捣前先清理预留带中余浆杂物,淋水湿润,绑扎上皮钢筋后,由一端或两端浇捣特种高性能混凝土,高性能微膨胀纤维混凝土比普通混凝土黏稠度较大,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时振捣时间适当延长,保证浇捣密实,特种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见表2。

特种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表2
混凝土强度等级膨胀剂掺加纤维
必须高于两侧混凝土强度等级一个等级且不小于c30 pnc(山东省建筑设计院)掺量按规定一般为3%~6% hdc(或cta,pp聚丙烯纤维)掺量按规定一般不少于0.9kg/m3
5.2.5加强带混凝土养护
加强带混凝土养护至关重要,必须充分作好养护,浇捣结束,表面初凝后即喷洒养护剂,及时覆盖塑料膜,并每天喷水养护且不少于14d。

5.2.6为保证加强带的施工质量,必须严格控制施工程序,即挂网封闭→清理湿润→绑扎上皮钢筋→浇捣密实特种混凝土→强化养护混凝土
5.2.7膨胀加强带的作用:膨胀加强带的设计强度比相邻的混凝土设计强度提高5~10mpa,即提高1~2个等级,从而提高膨胀加强带混凝土的抗拉强度,防止混凝土在此部位开裂,膨胀加强带内混凝土的膨胀剂比带外其他混凝土掺量高一些,产生较大膨胀,而两侧混凝土的膨胀率较小,形成中部大两边小的膨胀区,从而补偿相应的收缩曲线。

6.材料与设备
6.1材料
6.1.1封闭材料:密目金属网5mm×5mm δ=1.5mm。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