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井工一矿14109工作面回撤总结..

井工一矿14109工作面回撤总结..

平朔井工一矿14109工作面回撤总结平朔井工一矿2013年3月1日目录1工作面概况 (2)1.1.工作面位置 (2)1.2.工作面地质情况 (2)1.3.采煤方法及回采工艺 (2)1.4.两巷情况 (2)2工作面回撤设计及准备工作 (3)2.1.回撤前准备 (3)2.2.工作面设备回撤 (5)2.2.1.工作面需回撤设备 (5)2.2.2.工作面设备回撤顺序 (6)2.3.密闭阶段 (6)3工作面回撤前支护工作 (6)3.1.上网 (6)3.2.割煤及上绳 (7)3.3.回撤通道刷扩及支护 (7)4工作面设备回撤 (7)5新型树脂纤维网片使用情况总结 (8)4.1.概况 (8)4.2.聚酯纤维增强塑料网使用步骤 (9)4.3.使用效果及对比 (9)4.4.聚酯纤维增强塑料网改进建议 (10)6回撤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10)附表:14109工作面回撤准备工程及设备回撤时间写实表平朔井工一矿14109工作面回撤总结1工作面概况1.1.工作面位置14109综放工作面为井工一矿太西采区第四个工作面,北部为14108工作面(已采),南部为14110工作面(未采),东部为太西采区大巷煤柱。

1.2.工作面地质情况本工作面所采煤层为石炭系上统太原组顶部4#煤层,煤层结构复杂,由1-4个煤分层组成,夹矸为灰色-黑色泥岩,局部含高岭岩、炭质泥岩夹层。

地面标高:+1427~+1324(米);工作面标高:+1160~+1030(米)。

工作面回采长度为2600m,宽度为250米,面积:650000m2。

顶板:直接顶厚度5.51~20.33m,平均厚11.89m,灰白色,厚层状,分选中等-差,次棱角状,节理裂隙较发育,成分以石英为主。

底部含砾石。

基底式胶结,次棱角状,分选差,颗粒次圆状,含岩屑,坚硬。

直接底:泥岩,厚0~4.50m,平均厚1.42m,褐色,较硬,含植物化石碎片和黄铁矿,局部为砂质泥岩,厚度0.5~4.84m,平均2.88m,黑灰色,波状层理,裂隙发育。

老底:0.74~9.80m,平均厚4.28m,岩性为细粒砂岩,灰-浅灰色,以石英为主。

1.3.采煤方法及回采工艺14109工作面开采方法为倾斜长壁开采。

工作面采用综采放顶煤回采工艺,一次采全高,机采采高3.4m,循环进度0.8m,单向割煤,往返一次割一刀。

顶板采用全部垮落法管理。

1.4.两巷情况辅运巷:断面为矩形,规格为:宽×高=5200×3600mm。

主运巷:断面为矩形,规格为:宽×高=5200×3400mm。

两巷支护采用"锚、网、索、钢带"支护,顶锚杆采用φ22×2400mm 的左旋无纵筋螺纹钢锚杆,间排距为900×900mm,每排6根顶锚杆;帮锚杆采用φ18×1700mm的圆钢锚杆,间排距为1200×900mm,每排6根帮锚杆;锚索采用φ17.8×7300mm的七芯钢绞线,间排距为2000×2700mm,每排2根锚索。

巷道顶部安设钢带,规格为φ12×4600mm,排距为900mm;巷道顶部铺设φ4@80mm金属菱形网,规格:长×宽=3000mm×1100mm;巷道每帮布置两片金属菱形网,规格:长×宽=3000mm×1400mm。

2工作面回撤设计及准备工作2.1.回撤前准备回撤准备工程包括主辅运巷加强支护、施工回撤绞车硐室、工作面铺网、上绳、顶板打锚杆锚索、刷扩回撤通道、工作面出口抹角及在工作面扩帮后扶走向棚。

图一:14109两巷加强支护示意图图二:14109工作面回撤绞车硐室示意图2.2.工作面设备回撤2.2.1.工作面需回撤设备⑴ZFY12000/23/40D型放顶煤液压支架132台⑵ZFYG12000/23/40D型放顶煤过渡液压支架4台⑶ZFP11000/23/40D型放顶煤排头液压支架9台⑷ZT2250/23/40D型放顶煤端头液压支架1组⑸德国艾克夫采煤机1台⑹SGZ1000/2×1000型刮板输送机1部,261.78米⑺SGZ1200/2×1200型刮板输送机1部,261.81米⑻SZZ1200/700型桥式刮板转载输送机1部(49米,包括ZY1100自移装置1套)⑼9、PCM400型破碎机1台⑽10、ZY2300型皮带机尾自移装置1套⑾BRW400/31.5型单列柱塞泵:3台,BPW315/16型单列柱塞泵:2台。

⑿QJZ-2*1140/S双回路真空电磁启动器1台,QJZ-2*400/3300/S双回路真空电磁启动器2台,KBSGZY-4000/10/3.3移动变电站1台, KBSGZY-3150/10/3.3移动变电站2台 ,KBSGZY-1250/10/1.14移动变电站1台⒀TK200华宁控制系统1套⒁天玛通讯控制系统1套⒂工作面智能喷雾系统1套⒃JSHB-50型双速多用绞车7台,JSHB-19型双速多用绞车2台⒄Kj216矿压监测系统1套。

⒅工作面及两道照明系统、排水系统的设备、开关、电缆;两道及工作面所有供电电缆、设备列车及单轨吊等。

2.2.2.工作面设备回撤顺序⑴拆除回撤工作面智能喷雾系统、照明系统、矿压监测系统、通讯系统等;⑵回撤前部运输机;⑶回收电缆、管路⑷回撤顺槽皮带、转载机;⑸回撤主运巷的端头支架;⑹回撤后部运输机及回煤罩;⑺回撤采煤机;⑻回撤工作面支架;⑼回撤设备列车。

2.3.密闭阶段工作面设备拆除、回收完毕后在两巷停采线外20m打两道密闭密闭3工作面回撤前支护工作3.1.上网14109工作面回撤引用聚酯纤维增强塑料网产品,网片采用两片整网,网片规格:长×宽=130m×20m,中间采用压茬搭接。

工作面网片铺设布置:两片网在回撤通道中部搭接,搭接长4.5m,辅运巷预留3.5m,主运巷预留2m。

工作面使用绞盘73个,隔架安装一个,网片中间搭接处3个架每架安装一个。

工作面距离停采线18m开始上聚酯纤维增强塑料网,使用网自带的钢丝绳代替生根绳。

于2月7日夜班将网片运入工作面,早、中班吊网,并于2月8日夜、早班打生根绳锚杆86根。

4工作面设备回撤主运皮带的回撤回收可以与工作面前后刮板运输机的回撤回收平行作业。

前后部刮板运输机为先吐出链条再回收运输机机头、机尾及电机、减速箱等转载机、破碎机的回收,从机头向机尾依次回撤转载机(包括破碎机):电机、减速箱拆完后,解体回撤转载机。

最后回撤移动轨道和转载机机头架之间的连接部分。

回撤回收完前部刮板输送机机尾后,开始分解回收煤机。

工作面煤机、前后部刮板输送机回收完后,开始回撤支架。

回撤支架共用8天,平均每天18台支架,最高为3月8日回收升井25台中间架。

具体设备回撤过程详见附表“14109工作面回撤准备工程及主要设备回撤时间写实表”。

5新型树脂纤维网片使用情况总结4.2.聚酯纤维增强塑料网使用步骤该新型柔性网在井下使用时的步骤基本概括为以下五个步骤:⑴在工作面准备上网前一个班将手动绞盘提前安装在支架立柱上,绞盘安装位置不能影响支架的升降,原则上工作面每隔一架安装一组,在工作面中部网片搭接位置可每架安装一组。

⑵用DBT平板车将整体网片运至工作面,两片网全部从辅运巷进入,用采煤机配合单体将网片拉至工作面,树脂纤维网片进入工作面在前溜上展开铺平,网片铺放时钢丝绳必须在上方(防止放反)。

⑶网片第一道钢丝绳上之前将绞盘钢丝绳从网片下部穿过挂到至架前梁上;(因网片较重,可暂时利用绞盘钢丝绳起吊网片),用尼龙绳(钢丝绳)将网片吊至支架前探梁上,错梁吊起树脂纤维网片,用手动绞盘将网片吊起,钢丝绳吊挂完毕后割煤进刀。

⑷割煤进刀后,间隔插花移架,护帮板挑顶依次循环;⑸锚杆、锚索固定时利用绞盘将剩余网片放下,树脂纤维网片铺设完成,依次进行挑梁准备回撤。

4.3.使用效果及对比井工一矿以前一直沿用传统金属网护顶工艺,采用规格为:长×宽=5m×1.5m的金属网。

经过14109工作面使用柔性网并成功回撤,表明使用该网片有简化收尾工序和提高安全保证性两大优点,对提高综采工作面回撤效率和安全保障性具有技术革新意义。

其在综采工作面安全高效回撤过程中的作用具体表现为如下几个方面:⑴金属网在使用过程中联网时间较长,影响到工作面的快速推进,同时联网用工比较多,使收尾过程中工作面人员多,工序乱,影响收尾的效率。

工作面回撤采用聚酯纤维增强塑料网,免除了作业人员频繁运网、联网作业,降低了人员作业劳动强度。

作业人员安全保障性提高。

⑵金属网需要在井下逐片连接,每割一刀煤都需要联网一次,联网工序复杂,工作量大;使用聚酯纤维增强塑料网生产过程中实现了顶网免联,节约了停机联网时间,加快工作面推进速度,提高了生产效率。

⑶上网后,达到整体性强,上架及向后移动速度快。

避免使用金属网时,出现局部上网速度较慢的现象。

⑷铺网可以和采机割煤,推溜和移架协调作业, 循环速度加快。

⑸该网强度大,网孔均匀,整体承载能力高。

⑹使用该网后可以加快工作面推进速度,减少了煤壁侧顶板的空顶时间,有效地防止工作面煤壁侧片帮冒顶事故的发生。

4.4.聚酯纤维增强塑料网改进建议⑴工作面上网后支架控制采高效果差、工作面顶板破碎时,该网容易出现皱褶等现象,从而使网片的两端向工作面内收缩,前后发生折叠,中间搭接变少,造成网片宽度和长度不够,建议矿井在采购时适当增加其长度和宽度,建议长度增加不少于15m,宽度增加不少于5m。

⑵由于该网为整体网片,在初次上网时重量大较为困难,费时较长,建议厂家将起始端3.6m长网片安装前进行专门的处理便于第一道钢丝绳安装方便。

⑶网格间隔小,对顶板的观察不清楚,建议在不降低其强度的同时加大网格间隔,便于对顶板的观察。

⑷支护锚杆托盘太小(150×150mm),顶板压力增大时,容易造成撕网。

6回撤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⑴工作面停面的位置不太合适,特别是工作面下出口在停面位置是推上山,这样当支架拉运到下出口调向时,支架容易歪倒。

⑵工作面底板和主、辅运巷底板有落差,造成支架拉运和调向困难,在停面之前工作面层位要调整好,工作面底板和两巷底板要基本一致。

⑶工作面在停止位置,巷道要尽量沿煤层底板掘进,同时工作面在停采位置沿工作面底板回采,这样会减少工作面由于拉运支架而产生的积煤,同时避免由于地板松软而在拉架过程中形成洼窝。

⑷14109工作面在10#架有一个水窝。

因此工作面在停止时尽量将工作面顺平,防止回撤过程中在低洼形成处积水。

⑸回撤通道刷扩支护阶段依然是耗时最多阶段,支护时间的延长不仅影响回撤进度,更对顶板管理有一定负面作用。

14109工作面回撤支护速度仍有提升空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