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主动脉瘤讲课课件
CTA:清晰地显示腹主动脉瘤的全貌及其与周围组 织结构如肾动脉、腹膜后及脊柱的关系,以及 腹膜后血肿等。其诊断准确率几乎达100%。
MRI、血管造影(作为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中 的评估手段 )
并发症
– 破裂 – 外周动脉栓塞 – 突发完全性血栓形成 – 感染 – 慢性消耗性凝血障碍 – 主动脉-肠瘘 – 动静脉瘘(动脉瘤溃破入下腔静脉)
疼痛(1)
• 为破裂前的常见症状, • 其部位多位于腹部脐周,两肋部或腰部 • 疼痛的性质可为钝痛、胀痛、刺痛或刀割
样疼痛
• 突然的剧烈腹痛往往是腹主动脉瘤破裂或 急性张的特征性表现,均为持续性,为剧 烈的刀割样疼痛,并且不因为体位变动而 缓解。
疼痛(2)
• 疼痛是和手术适应证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并且与手术的死亡率有关。
治疗
• 腹主动脉瘤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手 术治疗和腔内治疗;
• 手术治疗为主要治疗方式; • 随着腔内治疗材料和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
的腹主动脉瘤倾向于腔内治疗。
药物治疗
• 控制血压、心率、血脂,戒烟等措施可一 定程度上控制动脉瘤直径的增加。
• β-阻滞药的应用已成为减少动脉瘤破裂的重 要治疗,其可控制血压和减低dp/dt(降低 左室射血速度)。
动脉解剖
肝固有动脉 右肾动脉
腹腔干 肠系膜上动脉
左肾动脉
肠系膜下动脉
髂总动脉
动脉中层结构破 坏,动脉壁不能 承受血流冲击的 压力而形成的局 部或者广泛性的 永久性扩张或膨 出。腹主动脉管
壁永久性局限性扩 张直径>正常50%
可诊断
定义
流行病学
– 腹主动脉瘤多发生于老年人,自50岁以后发病 率逐渐上升,据报道为3
A:真性动脉瘤
B:假性动脉瘤
C:夹层动脉瘤
AAA形态学分类
• AAA两种主要分类:
梭形
囊形
症状和体征:
不典型,多无症状,常为体检发现 典型的腹主动脉瘤是一个向侧面和前后搏动的 膨胀性肿块,半数患者伴有血管杂音。少数患 者有压迫症状,以上腹部饱胀不适为常见。 症状性腹主动脉瘤多提示需要手术治疗
病理分类:
1.真性动脉瘤:指主动脉壁和主动脉瘤壁全 层均有病变性扩大或突出而形成的动脉瘤 。2.假性动脉瘤:指主动脉管壁被撕裂或穿 破, 血液自此破口流出而被主动脉邻近的 组织包裹而形成血肿,多由于创伤所致。
3.夹层动脉瘤:又称主动脉内膜剥离。是由 于内膜局部撕裂, 而受强力的血液冲击, 内膜剥离扩展,主动脉形成真假两腔。
鉴别诊断
• 1.肾绞痛 • 腹痛、休克、腰背痛是腹主动脉瘤破裂最常见的表现,在休
克症状缺如时,剧烈的腰痛、肾区明显叩击痛、镜下血尿等 表现常易误诊为尿路结石、肾绞痛。 • 2.腹腔疾病 • 腹主动脉瘤破裂产生类似肠道出血及破裂、乙状结肠憩室 炎、肠梗阻、胆囊炎、胆石症、胰腺炎等这些疾病的症状, 可能与腹主动脉消化道瘘、瘤体内附壁血栓脱落、肠系膜 下动脉急性缺血等因素有关。腹膜后肿物可能将腹主动脉 向前方顶起,造成可疑腹主动脉瘤,需通过腹部CT检查鉴 别。 • 3.腹膜后肿物和胰腺肿瘤这两种肿瘤可有矢状向传导的搏 动感,但没有膨胀感,而腹主动脉瘤有特殊的膨胀性搏动 感。B超、CT和MRI等检查均有助于鉴别。
• 主要危险因素:
– 年龄:>65岁 – 性别:男>女 – 吸烟
• 次要危险因素:
– 家族史 – 冠心病 – 吸烟 – 高胆固醇血症 – 高血压 – 脑血管病
病因
• 病因:
– 退行性疾病:囊性中膜坏死,主动脉夹层 – 遗传性疾病:马方综合征,主动脉缩窄等 – 动脉粥样硬化 – 血管炎:大血管炎,巨细胞动脉炎,SLE等 – 创伤 – 感染性因素:真菌,结核,葡萄球菌,沙门菌等
• 一般无疼痛非破裂型腹主动脉瘤病人择期 手术的死亡率为4.9%,
• 而在有疼痛非破裂型其死亡率竞高达26.5% ,
• 有疼痛伴压痛的患者,手术死亡率可高达 单纯腹痛患者的2 倍以上。
– 搏动性包块:最典型体征,常位于脐周
– 压迫症状:消化道梗阻,输尿管梗阻、胆道梗 阻等
– 栓塞症状:腹主动脉瘤的血栓,易脱落成为栓 子,常见肠系膜血管栓塞、肾动脉栓塞、下肢 动脉栓塞
破裂症状
• 腹主动脉瘤破裂是一种极其危险的外科急症。病 死率高达50%~80%。
• 瘤体的直径越大,则其破裂的危险性越大。 • 腹主动脉瘤5年内的破裂率为:瘤体直径在4cm以
内者10%~15%,5cm以内者20%,6cm者33%, 7cm以上者为75%~95%。 • 典型的腹主动脉瘤破裂具有以下三联征:突然出 现的中腹部或弥散性腹痛,低血压乃至轻度至重 度的失血性休克及搏动性的腹部肿块。
– 在普通人群中发病率低些,而在伴有其他动脉 硬化疾患的高龄人群中,发病率相对增高,
– 肾动脉水平以下的腹主动脉瘤是目前临床上最 常见的动脉瘤,
– 男女发病率之比为4∶1~6∶1。 – 存在着多发倾向,约83%的腹主动脉瘤患者同
时伴有其他部位的动脉瘤,如髂总动脉,髂内 动脉以及股动脉等的动脉瘤。
危险因素
破裂症状
• 向腹腔内的开放式破裂:多为瘤体前壁的破裂, 临床表现多以重度的失血性休克为主,难于救治 ,患者多于短期内迅速死亡。
• 向腹膜后破裂:多为动脉瘤后侧壁的破裂,进入 腹膜后间隙,形成腹膜后的血肿。
• 限制性破裂:即破裂孔被血肿阻塞,其临床表现 与向腹膜后破裂表现相似。
• 向肠腔内破裂:形成原发的腹主动脉肠瘘。临床 表现为消化道出血、腹痛、感染等症状。
• 向下腔静脉或髂静脉破裂:形成主动脉-下腔静脉 瘘或主动脉-髂静脉瘘。其临床发生率小于1%。多 发生于巨大的腹主动脉瘤。
诊断
在直径较大的腹主动脉瘤患者,其血液的实验室 检查常出现消耗性凝血的改变。 腹部平片:动脉瘤壁钙化(蛋壳征可确诊)
超声:可发现腹主动脉的管腔增粗,清晰地显示 其外形及附壁血栓等,为目前优选的诊断方法
解剖分类:
①肾动脉开口水平以上的高位腹主动脉瘤,也 可称为胸腹主动脉瘤和肾上型腹主动脉瘤, 大多是胸主动脉瘤向腹主动脉的延伸所致。 临床上2%~5%的腹主动脉瘤发生在肾动脉 开口上方,
②动脉瘤位于肾动脉开口水平以下,称为腹主 动脉瘤或肾下型腹主动脉瘤。肾动脉开口以 下的腹主动脉是粥样硬化最易发生的部位, 也是动脉瘤最易形成的部位,并常常延伸至 主动脉分叉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