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
道德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反映和调整人们现实生活中的利益关系,用善恶标准评价,依靠人们内心信念、传统习惯和社会舆论维系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
学术道德是指作为高校学术活动主力军的高校教师在从事学术研究活动的整个过程及结果中,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时,所应遵循的行为准则和规范的总和。
学术道德:
学术道德是治学的起码要求,是学者的学术良心,其实施和维系主要依靠学者的良心及学术共同体内的道德舆论。
它具有自律和示范的特性,学术道德的缺失无疑意味着学术失范现象的产生和蔓延。
学术腐败、项目造假、论文抄袭等的举报和揭露不胜枚举
重要性:
研究生的学术道德建设与整个学术界的道德建设互为前提和条件,其的目的在于培养具有强烈的道德自觉性、充分了解相关学术规范并具有道德行为能力的学术新生力量,并带动整个学术界的道德建设改革,从而为推动一个良性循环、可持性发展的学术生态圈的建立提供充足的道德氧气。
学术道德建设内容:
学术道德[1]建设应包含三个层次的工作:一是理顺学术行为主体的各种社会关系,建设合理的学术体制;二是道德体系本身的构建,包括能被整个社会和学术共同体所认可的道德理念的重塑和道德原则的构建,以及切实可行的规范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三是培养可执行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的学术行为主体。
惩罚方式:
学位评定委员会是各学位授予单位负责处理学位授予工作中舞弊作伪行为的评决机构。
学位授予单位在处理舞弊作伪行为时,要遵循客观、公正、合法的原则,根据舞弊作伪行为的性质和情节轻重,依据法律、法规和有关规章制度对相关人员做如下处理。
(一)对于学位申请者或学位获得者,可分别做出暂缓学位授予、不授予学位或撤销学位授予的处理;(二)对于指导教师,可做出暂停招生、取消导师资格的处理;严重败坏学术道德的,由学位授予单位依据国家有关学术不端行为处理办法进行处理;(三)对于参与舞弊作伪行为的相关人员,由学位授予单位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处理结果应报省级学位委员会(军队系统报军队学位委员会)备案,并在一定范围内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学人们普遍认同的学术道德律令表现为:普遍主义,公有主义,不
谋私利和有条理的怀疑精神
原因及现象
1.研究生学业和就业压力过大,学习期间缺乏长期的系统的学术规划。
面对论文采取短期突击的方式。
2.对研究生学习的目的有所偏差。
很多研究生学习不是为了提高素质,获取知识,而是为了个人职业发展,希
把读研当做改变自身命运的桥梁和手段,缺乏社会责任感。
3.较多研究生在选择课程或研究课题的时候也出现强烈的功利倾向。
往往会偏向于热门的专业领域和话题,研究经费的多少和社会实用程度成为选择的标准,忽视了深层的理论研究与积累,忽视了基本的理论平台的搭建,忽视了基本的理论思维训练,急于求成。
有些研究生对导师在课堂讲授中所提出的独到创新的学术观点,稍加整理,在未征得导师许可的情况下,就作为个人的作品交付报刊发表。
[4]
还有一些研究生看到一些时髦的名词和术语、动向,没有潜心论证研究,急于引用和借题发挥。
基本的专业课程和理论平台没有做好,就急于课题的涉及,急于追求学术上的名利。
对导师或同学、学友等的研究成果和文章,在没有任何实质性的参与情况下,挂名逐利、借名得利。
他们违背基本学术道德,钻政策的空子,打擦边球,为了增加自己的学术“分量”,采用种种手段,包括花钱雇佣枪手替自己贴金;拉拢关系求得文章的发表;联系论文中介非法操作;同学论文之间互相署名;为增加论文发表数量,一稿多投;更为甚者在不征得有名望学者教授同意的情况下,盗用他们的名字发表文章等等。
此外,在申报科研成果时,利用文字上的技巧,掩饰内幕交易
HOW?
1.落实规范,加强监督。
落实和监督规范的重点是:(1)规范的宣传,营造全校性的尊重学术道德和规范的氛围,形成优良的学术道德传统。
(2)学习规范的检查,包括规范学习会议记录上报、研讨总结报告收集、研讨会征文或论文的整理等活动的监督检查。
(3)学术道德状况的调研和应用规范情况检查,包括研究生导师的走访调研;研究生论文规范执行情况检查、学术活动规范情况的检查等。
通过制定一些规范的条文来约束,还需要内化为学生内心的道德自律意识才能发挥作用
2.形成系统的学术规划,并践行计划。
3.学术制度创新、改革学术评价机制。
建立科学的学术评价机制至少体现这样的基本原则:(1)论文质量优先,杜绝数量取胜。
(2)变刚性规定为柔性激励,如开展优秀论文评比、规范课程论文展示、开题论文和研究论文(非保密)公示等活动。
(3)减少对挂名作者的学术认定,尽管学术合作和团队精神是必要的,但是对第二、三作者的事实奖励和一概而论式的学术认定,易造成论文挂名的泛滥。
(4)学术交流、学术沙龙、参加学术讲座、学术演讲、参加学术课题研究也可以认定为研究生参与学术活动和学术水平的指标,让这些操作性的学术活动成为学术平庸者自觉的门槛。
4.研究生入门培训,长效预防。
对研究生的学术道德教育主要应发挥三个方面的作用:(1)榜样示范作用。
研究生导师要以德修身,率先垂范,用自己高尚的品德和人格力量教育和感染研究生,引导研究生树立良好的学术道德,帮助研究生养成遵守学术规范的良好习惯。
(2)专业把关作用。
专业导师对研究生的学术道德和规范鉴别是最有权威的,对研究生的课程论文、开题报告、研究论文、试验报告和数据、公开投稿和学术交流等学术活动要严格把关,发现问题要及时消灭在萌芽状态中。
(3)教育引导作用。
帮助研究生树立学术道德规范不仅需要道德教育,更需要技术规范教育和引导,要帮助研究生学会遵循学术规范的技术和要求,使学术道德规范的遵守得到技术保障。
5.学术不端行为处理办法进行处理,对于研究生的学术道德问题,事前要强化自律意识和制度预防,事中要注意检查督促纠正,事后要加强治理和惩戒力度,发挥典型案例的反面示范效应。
对于已经发现并确认的研究生在学术。
对于研究生的学术道德问题,事前要强化自律意识和制度预防,事中要注意检查督促纠正,事后要加强治理和惩戒力度,发挥典型案例的反面示范效应。
对于已经发现并确认的研究生在学术。
6.导师队伍建设。
导师是学生的楷模。
1.专业学术能力2.起榜样作用
7.研究生加强自觉意识,加强修养,严于自律,抵制不良思想与诱惑。
8.研究生选择有兴趣的专业领域进行研究,提高学术能力。
9.重塑学术共同体的科学精神气质。
政府政风建设,高校学风建设,
10.培养研究生创新精神和质疑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