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学设计和大纲
第一节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学设计
1.教学设计的相关概念有哪些?各自的含义是什么?
答:在第二语言教学的实施过程中,“课程设计”、“大纲制定”、“教学计划”、“语言培训”、“总体设计”等词汇与其密切相关。
(1)“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指对语言教学的整个过程制订计划方案并对其实施情况进行监督和干预。
它涉及教学的计划、实施、评估、管理以及与教学相关的行政管理等多方面内容,主要是对语言学习的性质、目的、过程、评估、教师和学生的作用等问题作出一般的规定和描述。
(2)“大纲制定”
“大纲制定”指对语言教学大纲的一种设计,它是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目标的要求对教学内容和课堂教学实践进行规定和描述。
其主要任务集中在语言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分级上。
“大纲制定”的具体成果就是“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重点是对教学内容进行归纳和细化处理。
(3)“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是教育机构为保证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规格而制定的重要文件之一,是组织教学过程、安排教学任务、确定教学编制的基本依据,决定着教育和教学内容总的方向和结构。
教学计划主要包括专业培养目标、基本要求、修业年限、课程设置、教学进程、总体安
排、教学要求和相关说明等,是涉及学习者知识、能力、素质等多方面内容的综合培养方案。
(4)“语言培训”
①“语言培训”的内涵
“语言培训”是为学习者培训与职业工作有关或获得工作所需要的能力的一种教学形式,是第二语言教学的一种主要的、典型的类型。
②“语言培训”的内容
a.需求分析,要找出真正的社会需求和工作需求并使培训与之一致;
b.受训者的自然特性和职业特点分析,确定和选择学习者;
c.确定培养目标或培训目标;
d.进行大纲设计,对教学内容、教学材料以及内容的评估办法进行选择;
e.选择教学途径,包括学习科目、方式、学习时间和过程安排;
f.确定教育策略,包括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
g.测试教学和课程的有效性;
h.反馈教学效果并及时调整培训方案。
(5)“总体设计”
“总体设计”指根据语言规律、语言学习规律和语言教学规律为全部教学活动设计或选择一种最佳教学方案。
它是在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研究中提出的一个有关教学设计的概念。
2.对外汉语教学总体设计理论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答:根据总体设计理论,对外汉语教学理论总体设计主要由教学类型、教学对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原则、教学途径以及教师分工和对教师的要求等几方面组成。
进行教学总体设计时,一般按照下列程序和方法进行:
(1)分析该教育项目的教学性质
根据该教育项目所体现出的教学主要特点明确教学类型。
如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一般进修教学和速成强化教学、专项语言技能培训和与语言有关的职业培训等。
(2)从自然特征和学习目的两个方面分析教学对象的特点,以决定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选择,并确定和选择该项设计所适合的学习者。
(3)从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等方面确定教学目标,明确学习者最终所要达到的使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范围、技能和能力的等级水平。
(4)从语言要素、语用规则、相应的文化知识、言语技能和言语交际技能等五个方面确定教学内容的范围,为制定各项教学内容的大纲提供依据。
(5)根据学生的特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对语言教学规律的认识确定教学原则,选择教学的出发点、教学内容的处理方式、技能训练的处理方式以及教学内容中各构成要素的处理方式。
(6)要明确如何把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原则等贯彻到教学过程中,规定实现教学目标、落实教学内容的具体途径。
包括教学时间和课时计划、教学阶段划分和设计课程。
(7)要明确教师分工和对教师的要求。
3.第二语言教学大纲制定的主要类型有几种?
答:第二语言教学法理论根据大纲对教学内容描述的侧重点的不同,把教学大纲分为结果式大纲和过程式大纲。
(1)结果式大纲
结果式大纲是对语言项目和言语技能的归纳,重点是描述学习者通过学习所应获得的知识和技能,侧重语言教学的最终结果。
结果式大纲分为组合型大纲和分解型大纲两种。
①组合型大纲
组合型大纲是把语言内容由易到难分成不同的组成部分,最后形成一个完整的语言内容体系。
在教学中,大纲内容要分阶段教给学生,使教学呈一个逐渐积累的过程,直到语言的整个内容被完全掌握,传统的语法大纲就属于这个类型。
②分解型大纲
分解型大纲是从语言运用的角度向学习者提供教学内容,这些内容由难度不同的语言要素组成,语言形式被分解在不同的教学材料中,不按照语法系统排列内容。
(2)过程式大纲
过程式大纲是对学习的任务和教学的程序的描述,重点在语言学习和语言活动本身,侧重语言教学的过程。
过程式大纲分为任务型大纲和程序型大纲两种。
任务型大纲侧重从学习的角度为大纲选择任务活动,程序型大纲侧重从教学的角度为大纲选择任务活动。
第二节汉语水平等级标准与等级大纲
1.《汉语水平等级标准》的特点和内容是什么?
答:(1)《汉语水平等级标准》的特点
①规定统一的教学要求、统一的教学等级和统一的教学水平
《汉语水平等级标准》是对学习者学习和使用汉语所要达到的水平和能力的界定和描述,是科学划分出来的教学等级和每一等级应该达到的教学标准与水平。
因此,规定统一的教学要求、统一的教学等级和统一的教学水平是《汉语水平等级标准》的本质特征。
②注重个体差异性
根据学习者个性特征、学习时间和学习结果的不同,其达成的汉语水平和汉语能力自然
不同,相应的教学要求也不一样,据此可以把汉语水平分为不同的等级。
《汉语水平等级标准》的基本框架结构是三等五级:即初等水平、中等水平、高等水平;一级标准、二级标准、三级标准、四级标准、五级标准;初等水平含一级和二级标准,中等水平含三级标准,高等水平含四级和五级标准。
③实用性
《汉语水平等级标准》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它对各水平等级的语言内容作出的明确规定与汉语词汇大纲、汉字大纲、汉语语法大纲基本上是对应的,对教学内容的选择具有可操作性;它注重了与对外汉语教学年级的对应关系,可以直接对学生的专业前、进入专业、专业内的汉语学习提供水平等级的参考;它与汉语水平考试有完整的对应关系,使得教学和教学测评紧密连接,可以较好地监控和反馈我们的教学效果。
(2)《汉语水平等级标准》的内容
《汉语水平等级标准》的主要内容由三方面组成,即话题内容、语言范围和言语能力。
①“话题内容”
“话题内容”主要描述和规定话题涉及的范围和内容。
如日常生活、学习、社交、工作、新闻、职业活动等,分为“最基本”、“基本”、“一般性”和“较高”等层次;
②“语言范围”
“语言范围”主要描述和规定语言知识和语言要素的范围和内容,如语音、汉字、词汇、语法项目等,并分别进行了量化要求,包括字、词、语法项目的等级和数量等;
③“言语能力”
“言语能力”主要是描述和规定在汉语听、说、读、写、译等方面的能力,分为“初步的”、“基本的”、“一般性的”、“较高的”等层次要求和对汉语使用的规范性、多样性、得体性的要求,以及对所学汉语的文化背景和语义含义的要求等。
2.《汉语水平语法等级大纲》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答:《汉语水平语法等级大纲》是对汉语语法项目和语法点进行选择和排列,并为这些语法项目和语法点划分等级,形成系列的大纲。
《语法大纲》与《汉语水平等级标准》相互对应,是对外汉语教学总体设计、教材编写、课堂教学及课程测试的语法依据。
《汉语水平语法等级大纲》具有以下特点:
(1)突出语言的使用规则,而不是详细介绍语法理论和语法知识;
(2)重视对语言结构形式的描写,同时又注重结构形式与意义的结合;
(3)对语法规则的说明简明、通俗、具体、实用;
(4)从典型的语言材料出发选取和确定语法项目和语法点;
(5)根据外国人学习和使用汉语的学习需求和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学需求,对理论语法的内容和结构作相应的简繁处理,选取和确定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语法项目和语法点;
(6)不要求进行详尽的语言分析,而是要求帮助学生掌握必要的语言规律,并运用这些规律去指导语言实践活动。
3.《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的选词原则有哪些?
答:《词汇与汉字大纲》在筛选词汇时,依据了以下几项具体的原则:
(1)常用性原则,即根据词频统计分析结果选取高频词;
(2)均匀性原则,即根据对词汇在不同语料篇数分布情况的词频统计分析结果,选择使用度较广、使用度较高、分布较均匀的词;
(3)科学性原则,即从汉语本身的特点出发,采取语义与语用兼顾,侧重语境中的语法功能的词汇切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