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学论》期末考试试卷( G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题3分,共30分。
每小题有1〜2个正确选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的选项填在括号内,多选不给分,若正确答案有两项的,选一项且正确的给 1 分,选错一个该小题为 0 分。
)1 、化学课程中的“课程”是指( D )A. 教学科目B. 教学进程C. 教学目的、内容和范围D. 前三项都包括2 、化学教学过程的实质是( AD)A. 特殊的认识过程B. 实践过程C. 科学认识过程D. 知识的再发现过程3 、用于指考试的可靠性、一般性指标是( A )A. 信度B. 效度C. 区分度D. 难度4 、皮亚杰认为适应就是主体与环境取得平衡,而这种平衡依赖于有机体的两种机能的协调,这两种机能是指(BC )A. 图式B. 同化C. 顺应D. 平衡5 、探究法是常用的化学教学方法,它属于( CD )A. 第一层级B. 第二层级C. 第三层级D. 新的综合的方法6、8、已知Q与R的摩尔质量之比为 9 : 22 ,在反应X + 2Y = 2Q+R中,当1.6gX 与丫完全反应后,生成 4.4gR ,则参加反应的 Y 和生产物 Q 的质量之比为( 2005 年全国高考题)( D )A. 46 : 9B. 32: 9 C . 23 : 9 D. 16 : 97 、石墨炸弹爆炸时能在方圆几百米范围内撒下大量石墨纤维,造成输电线、电厂设备损坏。
这是由于石墨( 2000 年全国高考题)( C )A. 有放射性B. 易燃、易爆C. 能导电D. 有剧毒8 、 10gMg 、 Zn 、 Fe 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得气体 4.48L (标况),则 Mg 、 Zn 、 Fe 总的物质的量是( A)A. 0.2 molB. 0.3 molC. 0.225 molD.0.4 mol9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某国有侦察小分队到德国法西斯一座十分隐蔽且戒备森严的军火厂。
上级要求小分队在 3 天内必须炸毁它,结果他们用 10 多只涂有化学药剂的老鼠完成了任务。
据你推测这种化学药剂是( D )A. TNTB. KMO 4 和 H 2 SO 4 C . 黑火药和炸药 D. 白磷的 CS 2 溶液10 、据报道,月球上有大量 3 He 存在。
以下关于 3 He 的说法正确的是( C)( 2004 年高考题 * 上海卷)―― 2 分A. 是 4 He 的同分异构体B. 比 4 He 多一个中子C. 是 4 He 的同位素D. 比 4 He 少一个质子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 5 小题,每空 1 分,共 20 分)11 、化学教科书是遵循化学课程标准,依据构建教科书的三序结合的原则编制而成的,这三序是指 知识的逻辑 顺序、学生的认识顺序 和 学生的心理发展顺序12 、建构主义教学把 情境、协作、会话、意义建构 和 作为学习环境的四要素。
13 、 2003 颁布的《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 ( 实验 ) 》明确指出 , 高中化学要设置多样化的课程模块 , 使学生 在课程目标的三个方面得到统一和谐的发展。
这里高中化学新课程目标的三个方面是指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 感态度与价值观14 、高中化学课程由必修和选修两个课程模块组成, 其中必修包括化学 1 和化学 2 ,选修包括 6 个模块分别是 化 学与生活、化学与技术、物质结构与性质、化学反应原理、有机化学基础和实验化学 1 5说课五大部分即 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 三、简答题(本题包括 5 小题,每小题 6 分,共 30 分)16 、化学教学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 1 )启发学习动机,培养情感意志因素; ( 2 )循序渐进的学好双基与发 展智能相结合;( 3 )实验引导与启迪思维相结合; 4 )教为主导,学为主体,多渠道传递与接收化学教学信息; ( 5 )知识结构与学生认知结构相结合,使学生形成结构化知识;(6 )教学过程最优化原则。
17 、你如何理解化学教学过程的实质是一个特殊的认识过程? 简要展开, 每一点 1.5分。
( 1 )有领导 ( 2 )间接性 ( 3 )明显受控性 ( 4 )化学学科特征18 、化学教学过程是以化学知识为载体的多向互动过程,体现了教学过程中活动与过程的多维性。
请用相关化学教学 理论简单分析下图的含义。
( 1 )体现了教学中“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新理念; ( 2 )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 3 )较强师-师互动,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 4 )高考理科综合形势下,加强了学科之间,学科内部教师之间的交流,以及东部与西部,国内与国外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19 、简要介绍中学化学课程的四种基本组织形式 (1. ) 分科课程 , 综合课程 ;( 2. )基础型课程 ,拓展型课 程, 研究型课程;( 3. )学科课程 ,活动课程 ; (4. )必修课 ,活动课程;20 、你认为中学化学教学中,一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 一节好课的标准:( 1 )目标明确,切合实际 ( 2 )内容 正确,难易适中 ( 3 )方法得当,运用灵活 ( 4 )语言生动,言简意赅 ( 5 )结构紧凑,组织有序 ( 6 )以 情感人,积极性高 四、设计题。
( 8 分) 21 、化学探究教学的一种模式为:提出问题 猜想假设 实验事实 验证假设 得出结论 整合应用。
需要探究的问题是: 金属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探究。
试设计能体现上述模式过程的微型教案。
( 5 分钟之内)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大家回忆金属在活动性顺序表中的位置。
我们学习了活泼金属 Na 的化学性质,那么你认为 Na 与 CuSO 4 溶液是否也能发生上述类似的置换反应呢? ―― 1 分提出假设 :经过小组讨论分析,最后全班同学形成了两种分歧:能与不能[ 师 ] 现在同学们就这个问题存在两种推测,认为 Na 与 CuSO 4 溶液能够发生置换反应的同学,请写出化学反应方 程式;如果认为不能,请说明理由,并亲自实验检验你们各自的假设是否合理、科学、准确,因为只有化学实验才是 最客观、公正的裁判。
收集资料 :学生分小组各自按照自己的思路设计实验方案, 确定可行后进行实验: 将一小块 Na 投入 CuSO 4 溶液中, 观察反应的现象,并认真记录。
―― 2 分验证假设:提问学生观察到的实验现象(①钠浮在液面上,熔化成小球并四处浮动,②有气泡,③发岀嘶嘶的声音,④蓝色浑浊。
)并问他们观察到的现象与所写化学方程式是否吻合。
一一1分讨论、交流、合作,表达各自的看法和见解。
师生共同得岀结论: Na 与 CuSO 4 溶液不能发生置换反应,而是氧化还原反应。
―― 1 分实验证明发生了如下的反应:2Na + 2H 2 0+ CuSO 4 = Cu(OH) 2 J+ Na 2 SO 4 + H 2 f整合应用练习:将一小块钠投入氯化铁溶液中的化学方程式是五、论述题。
( 12 分)22 、联系中学化学教学实际,试论“实验引导与启迪思维相结合”这一化学教学原则。
(要求不少于 300 字)( 1 )该教学原则的涵义:应尽量以化学实验、实物等开路、引导,并在实验过程中将实验一一观察一一思维统一,通过实验启迪思维。
―― 2 分(2 )提岀该条教学原则的必要性:从化学学科教学特点及化学实验的作用进行分析。
一一 4分( 3 )实施这一化学教学原则的途经:a. 多做实验,改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b. 教学中实施“看――做――想”相统一;c. 学生能做的实验由学生自己完成,让他们多动手、动口、动脑;d. 加强教学反馈。
《化学教学论》期末考试试卷( H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题3分,共30分。
每小题有1〜2个正确选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的选项填在括号内,多选不给分,若正确答案有两项的,选一项且正确的给 1 分,选错一个该小题为 0 分。
)1 、皮亚杰认为适应就是主体与环境取得平衡,而这种平衡依赖于有机体的两种机能的协调,这两种机能是指(BC )A. 图式B. 同化C. 顺应D. 平衡2 、探究法是常用的化学教学方法,它属于( CD )A. 第一层级B. 第二层级C. 第三层级D. 新的综合的方法3 、教学目标是指( A )A. 预期的教学效果B. 教学目的C. 培养目标D. 课程目标4 、下列化学课中,属于以训练技能为主的课是( BC )A. 化学基础理论课B. 化学习题课C. 化学实验课D. 元素化合物知识课5 、下列说法中叙述正确的是(C )A. 高信度必有高效度B. 高效度必有高信度C. 高信度不一定有高效度D. 高效度不一定有高信度6 、下列分子中所有原子都满足最外层为 8 电子结构的是( 2005 年全国高考题)( C )A.BF 3B. H 2 OC. SiCl 4D.PCl 57 、 24g 硫和 32g 氧气充分反应后,气体体积在标况下是( C )A. 16.8LB. 33.6LC. 22.4LD. 5.6L8 、关于电解 NaCl 水溶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2005 年全国高考题)( B )A. 电解时在阳极得到氯气,在阴极得到金属钠B. 若在阳极附近的溶液中滴入 KI 溶液,溶液呈棕色C. 若在阴极附近的溶液中滴入酚酞试液,溶液呈无色D. 电解一段时间后,将全部电解液转移到烧杯中,充分搅拌后溶液呈中性9 、下列产品的使用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的是( B )( 2004 年高考题 * 上海卷)A. 含磷洗衣粉B. 酒精C. 氟里昂D. 含汞电池10 、石墨炸弹爆炸时能在方圆几百米范围内撒下大量石墨纤维,造成输电线、电厂设备损坏。
这是由于石墨( 2000 年全国高考题)( C )A. 有放射性B. 易燃、易爆C. 能导电D. 有剧毒、填空题(本题包括 5 小题,每空 1 分,共 20 分)11 、教师素质的构成要素包括人格,知识和能力12 、中学化学教学中对知识的要求分为四个层次,从低到高是常识性介绍,了解,理解,掌握13 、 2003 颁布的《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指出 , 高中化学要设置多样化的课程模块 , 使学生在课程目标的三个方面得到统一和谐的发展。
这里高中化学新课程目标的三个方面是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4 、化学教学过程以实践、实验为基础,必须完成认识上的两个“飞跃”是指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由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两个“转化”是指知识转化为真知,真知转化为能力15 、中学化学课程标准中规定着重培养学生五种能力分别是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实验能力和创造能力三、简答题(本题包括 5 小题,每小题 6 分,共 30 分)16 、简述化学教学方法的分类。
( 1 )第一层级:以语言文字为传递媒介的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讲解法等;―― 2 分( 2 )第二层级:以实践、实验为传递媒介的教学方法,如实验法、参观法等;―― 2 分( 3 )第三层级:新的综合的方法,如启发法、探究法、发现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