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定政策应坚持实事求是原则
陈前金
2011年7月28日,《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妥善处理解决未参保城镇小集体企业职工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等遗留问题实施方案的通知》(赣府厅发〔2011〕38号)指出:“制定出台并实施城镇小集体企业职工等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办法,是省委、省政府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一项重大决策,是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必然要求,关系到许多未参保城镇小集体企业职工等人员的切身利益。
各地、各部门要加强组织领导,加大工作力度,采取切实措施,确保今年底前完成未参保城镇小集体企业职工参保工作。
”《实施方案》规定,曾经与城镇小集体企业建立劳动关系或形成事实劳动关系,且所在企业已经没有生产经营能力、无力缴纳养老保险费的城镇小集体职工(包括劳服企业、五七工厂、家属工厂中的五七工、家属工及超过退休年龄的人员), 2010年12月31日前具有我省城镇户籍、未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人员,可以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
这一举措,充分体现了江西省委和江西省人民政府对城镇小集体职工的关怀,是一件深得民心、有利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大好事。
《实施方案》规定申报时应提供以下材料:1.本人身份证、户口簿;2.职工档案或用工登记表(职工花名册)、《劳动合同》、工资发放表、工资台账、在城镇小集体企业工作期间的工作证、入党入团志愿书、有关获奖证书等能够证明其工作经历的相关原始资料;3.户籍与企业所在地不在同一县(市、区)的,需提供户籍所在地社保经办机构未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证明;4.其它需要提供的材料。
应当说,这些条件都是比较宽松的。
然而,有两个问题必须搞清楚:一、上述原始材料由谁提供?二、没有原始材料怎么办?
按照责任划分,身份证、户口簿、工作证、获奖证书等由个人保管的材料,应当由个人提供。
职工档案或用工登记表(职工花名册)、《劳动合同》、工资发放表、工资台账、入党入团志愿书等能够证明其工作经历的相关原始资料是由企业或单位保管的,应当由企业或单位提供。
这些由企业、单位保管和提供的材料如果要求个人提供不仅是不公平的,也是不合理的。
城镇小集体企业成立于上世纪50年代中后期,距今已经60多年。
当年参加城镇小集体企业的职工虽然大部分去世,但还有不少当年20岁左右的青年活在世上(80岁左右)。
此外,还有大批60年代之后参加城镇小集体企业的职工。
自60年代以来,我国经历过多次政治运动。
特别是在文化大革命中,许多单位的档案资料严重被毁,原始资料多已丢失,让这些单位和企业的职工到哪里去寻找这些应该由企业或单位保管和提供的资料?其次,在改革开放中,城镇小集体企业绝大部分因为种种原因而倒闭,即使没有倒闭的,也早已通过承包、出租、拍卖等方式转让给了个人。
城镇小集体企业或单位的档案管理本来就不很健全,企业倒闭、承包、出租、转让之后,还会有谁来关心和保存那些档案资料?第三,即使原档案资料存在,经过几十年的虫蛀、鼠咬、水泡、霉烂,资料多已残缺不全,资料被虫蛀、鼠咬后找不到姓名怎么办?经水泡、霉烂后字迹褪色看不清楚怎么办?第四,岁月苍桑,经过几十年的政策变化和人事变故,一些企业和单位不存在了,当事人也离开了人世,而资料又下落不明,怎么办?
《实施方案》要求,个人申报和缴费工作应于2011年12月31日前完成。
当前,全省各地正在紧张地进行该项工作。
上述问题如果不解决好、处理好,想如期完成工作任务是不可能的。
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针对上述存在问题,笔者认为,对那些无法提供原始材料的城
镇小集体企业职工,可以采取调查取证的方法为他们提供工作经历的证明。
一般来说,一个曾经在某企业或某单位工作过的人,其企业或单位的其他人员不可能不知道。
只要有3-5名知情人能够证明其在某企业或某单位工作过,经主管单位或所在地基层人民政府主管部门审核,就可以认定这个人是某企业或某单位的职工,或曾经在某企业和某单位工作过。
在其提供身份证、户口簿和户籍所在地社保经办机构未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证明之后,就可以为其办理申报和缴费工作。
如果一味坚持要参保人员或企业单位提供职工档案或用工登记表(职工花名册)、《劳动合同》、工资发放表、工资台账、入党入团志愿书等能够证明其工作经历的相关原始资料是不符合实事求是原则的,将会使一大批符合参保条件的城镇小集体企业人员失去参保机会。
出台并实施城镇小集体企业职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是一件大好事,要把这件好事办好则还有许多过细的工作要作、还有许多政策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完善。
相信在江西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能够把这件好事办好!
作者单位:永修县财政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