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圈与水循环教学案一体化
2、充分运用讨论、综合分析等方法,既有利于培养学生读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同时又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多列举一些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加深学生的印象。
4、及时进行课堂巩固练习,巩固学过的知识。
5、让学生动手绘制图表,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
6、让学生讨论时,教师应给予适当引导和调控,避免流于形式。
1、树立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观念;
2、树立维护市场秩序、遵守市场规则的观念
教
学
方
法
设
计
1、自主探究法
2、读图分析讨论法
3、多媒体教学演示法
4.案例分析法
教学程序设计
教材处理设计
师生活动设计
一、学海导航
参照课前发放的“学海导航”提纲安排学生课前自主预习。
二、情景导入
通过多媒体展示图片:市长助理的竞聘题
海洋水96.54%
水圈
(淡水占2.526%)陆地水3.45%
大气水0.001%
[教师小结]:可供人类直接利用的淡水主要有江、河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等,这些淡水资源只占地球总水量的很小一部分,且分布极不均匀,因此我们必须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
[承转]:地球上各种形态的水,在不断发生着相态转换和周而复始地运动,这一过程称水循环。
[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水圈的组成和水循环的过程及意义,其中水循环的过程及意义是重点。前面我们已经学习过岩石圈的物质循环,通过本节课水循环的学习,我们对各大圈层的物质运动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所有这些都有助于我们形成科学的资源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新课前瞻]:教师把下一节课的导学案发下去,提出学习目标,简述主要内容,让学生对下一课的任务有初步了解,然后指示预习方法。
(3)水循环的能量来源是______和______。
(4)各环节中,能使陆地上淡水不断得以补充的是______,人类影响最大的是______,三种循环所共有的是___(填字母代号)。
(5)如何理解水资源可以永续利用,但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水循环及其地理意义
1、定义:自然界的水在地理环境中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
2、水循环的类型
海洋与陆地之间——海陆间循环
陆地与陆地之间——陆上内循环
海洋与海洋之间——海上内循环
教师出示前置练习,了解学生对前面知识的学习和本节知识的预习情况,然后在复习提问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后导入新课
学生根据新新学案45页的预习探究自主学习课本48-49页的知识
教师给予适当的引导和归纳
学生读课本49页图2-3-3水循环示意图,说出海陆间大循环的过程:通过海水蒸发、水汽输送、陆地降水、地表径流、地下径流各个环节,最后又流入海洋,完成整个循环过程。
教学过程设计
教材处理设计
师生活动设计
[课堂小结]
地球上的各种水体组成了水圈。海洋水是地球水体的主体,但目前不能被大规模直接利用。陆地淡水数量虽少,但与地理环境以及人类的生产生活关系十分密切。它与热量条件配合,往往形成为左右一个地区自然特征的主导因素,所以陆地水成为构成陆地环境的要素之一。而水圈中的各种水体处于不停地循环运动和交换更新之中,尽管在遵循水循环和水平衡的规律下,水资源可以永续利用,但如果不注意保护和合理利用,水也可能转变为不可再生资源。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们必须从现在开始,树立节水意识,珍惜宝贵的水资源。
某地公务员小李参加“市长助理”竞聘,在竞聘过程中遇到
如下考试程序:资源配置篇、市场条件篇、市场秩序篇
三、合作探究
1、出示幻灯片“A、B两种商品的价格走势图”,
学生思考:假设你面临这两种商品的投资,你会选择哪种?
学生讨论(略)
师:再次出示A、B两种商品一年后的真实价格走势,揭开两种商品的真实面目。
2、播放视频《三鹿奶粉事件》
[新课前瞻]:
[图片展示]:
1、教材P48图2-3-3水循环示意图
提问:水循环对哪些地理要素产生影响?有何意义?
[学生小结]:水循环的意义有:
⑴实现四大圈层的有机联系,促进各种水体的更新,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
⑵调节水圈、大气圈、生物圈之间的热量传输,产生流水侵蚀作用,塑造地表形态;
⑶使地球表层各种化学元素发生迁移;
[前置练习]:1、12月份,自东向西穿过直布罗陀海峡的航船常遇到()
A顺风顺水B逆风顺水C顺风逆水D逆风逆水
[思考题目]:1、淡水占水体总量的多少?淡水的主体是什么?主要存在于什么地方?
2、水循环的主要环节有哪些?
3、水循环能产生哪些地理意义?
[课堂互动]:略
[教师点拨]:
一、水圈的组成
1、定义:水圈是指地球上各种水体共同组成的一个连续而不规则的圈层。
7、教师要引导学生复习前面的知识,加强前后知识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
4、三种循环中都包括的环节是()
A.地表径流B.下渗和蒸发
C.地下径流D.蒸发和降水
5、读“水循环示意图”,完成。
(1)填出海陆间循环各个环节名称:
A._____,B.______,
C._____,D._____。
(2)海陆间循环(大循环)使陆地水不断得到______、______,使水资源得以再生。
教师归纳
让学生动手画图并识记
当堂巩固练习教师进行课Biblioteka 小结板书设
计
[板书设计]:水循环及其地理意义
一、水圈
1、定义
2、组成
二、水循环
1、类型
⑴海陆间循环⑵海上内循环⑶陆上内循环
2、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⑴蒸发⑵水汽输送⑶降水⑷地表径流⑸下渗⑹地下径流⑺降水⑻植物蒸腾和蒸发
3、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课
后
反
思
1、本节课内容相对容易,可以采取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方法。
教案、学案一体化设计
课题
第九课第一框市场配置资源
课时
1课时
教
学
目
标
设
计
一、知识与技能:
1、解析规范市场秩序和建立健全社会信用制度的必要性
2、理解资源合理配置的必要性
二、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认识事物根本性质的能力,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分析现实经济生活中的有关经济现象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当堂训练]:
1、陆地淡水的主体是()
A河流水B湖泊水C冰川水D地下水
2、水循环重要意义的正确叙述是( )
A.使地表各圈层之间,进行能量交换B.使全球各地的降水量保持不变
C.使陆地径流增多,海洋蒸发减少D.使水资源形成不断更新的统一体
3、目前,人类对水循环过程可施加影响的主要环节是( )
A.水汽输送B.人工降雨C.植物蒸腾D.地表径流
答案:(1)A蒸发B水汽输送C降水D地表径流 (2)补充 更新 (3)太阳能 重力能 (4)BDAC(5)陆地水通过海陆间循环,能够不断得到补充、更新,总量不会减少。但是在一定的时间。空间范围内水资源是有限的,如果人类取用水量超过了水循环更新的数量,或者水资源遭到污染,就会造成水资源的枯竭
[教师点评]: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