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书法意象、意境初探

书法意象、意境初探

内容摘要:书法艺术抒情必须依赖作者创造的意象和意境,实现书法艺术意境和意象的途径是道法自然,而妙合自然的方法是阴阳互生,形势出矣。

书家创造书法艺术的意境,观者借景生情实现艺术的终极目标。

关键词:意境、意象、立象以尽意、道法自然、阴阳既生,形势出矣、情景交融、借景生情谓意境。

正文:圣人作《易》曰,‘’立象以尽意‘’。

南朝王僧虔在《笔意赞》中说:‘’书之妙道,唯观神采,形资次之。

‘’意和神采是书法与写字的根本区别,书法是一种艺术形式,而汉字是书法这一艺术形式展示神采——抒发感情的载体;而写字的目的是解疑释惑,传递信息,不需要利用汉字的线条、汉字的结构、汉字组合成的篇章表现神采,抒发感情,以传递信息为目的的写字,工整、清晰即可。

我国著名美学家邓以蛰先生也曾提出:“无形自不能成字,无意则不能成书。

”对书法艺术与写字的区别进行了最好的诠释。

但是,书法艺术如何才能产生意境,如何借境生情?从古代到现代大量的书法理论高深莫测、神乎其技,无法指导我们书法学习与创作。

为更好地理解、指导书法学习和创作我们有必要就书法艺术如何抒发感情进行简单的梳理。

立象以尽意我们写字要提升到书法艺术的高度,首先要理解意境和意象两个概念。

什么是意境,什么是意象;意境和意象什么样的关系。

意境和意象与书法艺术的抒发感情又有什么关系?意象是什么?在西方有意象艺术,意象艺术与具象艺术相区别。

意象艺术家作品描绘的是心中形象,不是现实中存在的具体形象。

意象艺术作品是不像现实中原型;具象艺术作品则是现实原型真实写照,是再现。

中国画虽不称意象艺术,但是,它却是画家心中的所思所想。

八大山人笔下翻着白眼的鸟永远不是现实生活中鸟形象,它们就是山人冷眼看世界的真实写照。

书画同源,书法意境同样依赖作品的意象,清代文艺理论家刘熙载《艺概•书概》中指出‘’圣人作《易》,立象以尽意。

意,先天,书之本也;象,后天,书之用也。

‘’理论大师的中心思想抒发感情是书法艺术的根本目的,而象则是书法艺术的方法和手段。

清代王国维将意境解释为情景交融。

但书法是通过什么样的形式产生意象、意境呢?书法艺术的艺术语言——线条、结体、章法产生书法意象、意境。

书法家要创造意象与其他的艺术类别有很大的不同。

画家有现实生活中人、景的参照,音乐家有音符,有节奏感、有强弱高低。

书法有什么?汉字,书法是中国独有的,西方没有可以对应的艺术形式,我们的书法家同样说不清楚书法艺术之所以成为艺术的理由,因此很多人甚至我们许许多多的艺术家都否认书法是艺术。

汉字是象形文字,是现实生活中人与自然的高度概括。

因此,书法艺术意象的更全面、更概括;它使用一切艺术形式、艺术门类的手段,是人类形象的高度概括与抽象。

历代书法艺术中此类形象的例子太多了,羊欣书如大家婢为夫人,虽处其位,然举止羞涩,终不似真①;顔真卿书为纠纠武士,威武雄壮;八大山人和弘一法师书法如禅定的高僧大德,无欲无求,青灯古佛伴终生的形象跃然纸上。

但是,作为今天的我们如何才能创造出如此鲜活的书法艺术形象,利用自己手中的笔营造如此美妙的意境呢?道法自然书法家如何营造作品的意境呢?意境的产生有赖于创造作品的书法意象。

书法艺术的意象与通常的艺术形式是不同的,但是,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汉字来源象形,同样师法自然,相同的汉字不同的结构比例形式可以表现出不同意象形态,表达书者不同意蕴内容,抒发书者不同思想感情。

王羲之书法是风度翩翩的潇洒公子,顔真卿书法是威武强壮的武士,弘一法师书法则是禅定的高僧大德。

因此,我们可以说汉字结构是表现意象的首要因素。

对比钟繇与王羲之书法我们可以发现,钟繇朴实,像朴实的老者;王羲之像俊美的少年,英俊潇洒②。

原因在哪里?原因就在用笔不同、结构不同、章法不同。

东晋卫铄——卫夫人《笔阵图》将基本笔画进行了象形性描写,‘’横,如千里阵云,隐隐然其实有形;竖,万岁枯藤‘’。

东晋王羲之《题笔阵图后》中明确提出‘’夫欲书者,先乾研墨,凝神静思。

预想字形大小、偃仰、平直、振动,令筋脉相连,意在笔前,然后作字。

若平直相似,状如算子,上下齐平,便不是书,但得点画耳。

‘’唐代书法理论家孙过庭《书谱》中就说‘’若运用尽于精熟,规矩闇于胸襟,自然容与徘徊,意先笔后,潇洒流落,翰逸神飞。

亦犹弘羊之心,预乎无际;庖丁之目,不见全牛。

‘’都要求在书法创作前心中先进行充分地构思,让书写充满书家的意蕴,描绘书家心中的意象,否则若状如算子便不是书。

因此,历代书法家也为我们创作了大量的优秀的书法艺术作品,充分为他们的书艺理论做了最好的禅释。

钟繇书法结构以纯朴自然为宗,大多数字体上大下小纯任自然,撑起结构的柱子--竖划大多数都短小,因此,整体结构呈扁,如果作拟人化比较,将个子矮小的钟书放到人群中,他是最普通的一个。

王羲之书法则区别很大,王书的字体结构重心大多数在字体的上部,相比较上部实,下部虚,像高个子的人高大俊美。

东晋王羲之《兰亭集序》点画注重提按顿挫,精到而多变,同一点画,写法多样,无法而有法,能寓刚健于优美。

结构强调欹正开合,生动而多姿,同一字形,绝不重复,能尽字之真态,寓欹侧于平正。

章法疏密有致,自然天成。

总览全篇,行笔不激不厉,挥洒自如,收放有度,点画从容而神气内敛。

自始至终流露着一种从容不迫,潇洒俊逸的气度,给人以高雅,清新,华美,蕴藉的艺术感受。

唐代颜真卿《祭侄文稿》本帖通篇用笔之间情如潮涌,书法气势磅礴,纵笔豪放,一泻千里,常常写至枯笔,更显得苍劲流畅,其英风烈气,不仅见于笔端,悲愤激昂的心情流露于字里行间。

杨凝式《神仙起居帖》,似随意点画,不假思索,用墨浓淡相间,时有枯笔飞白。

书字的结势于攲侧险劲中求平正,且行间字距颇疏,在继承唐代书法的基础上,以险中求正的特点创立新风格,尽得天真烂漫之趣。

变化莫测的笔触充分表现了飘渺、高深莫测、神仙们的神龙见首不见尾的神秘。

八大山人和弘一法师的书法更是将我们带进庄严肃穆的、无欲无求的佛家境地。

现代书法大家徐生翁虽家贫境困顿,但数十年不惮寒暑,但是现在越来多的人认识到他书法艺术的高度,他的书法创造了完全属于徐生翁的自己的艺术形象,他的字用笔异于传统,结体奇崛,极具情趣,格调高古。

充分反映了书法家虽然布衣终生,但内心顽强坚韧的性格品质,艺术品格不落俗套,因此,他起笔、行笔、收笔与传统迥异,虽然看上去似乎放弃用笔,但又笔笔恪守传统,结构不与传统相类,表现下里巴人,实则阳春白雪。

中国一部书法史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的书法艺术作品,创作了大量的书法艺术形象,学习传统,继承传统,发扬传统,创造属于后世的书法传统,我们就必须掌握书法艺术创作中关纽。

掌握书法艺术的关纽就是意象,意象的意就是书家的感情。

但是,意与象之间的纽带在哪里?关键是道法自然,老子为我们指出的既是一个哲学命题,也是一个艺术命题,自然界中人与万物就是我们道法的对象,我们的祖先创造汉字也正是师法自然的结果。

钟繇书法创造了纯朴自然、朴实无华的艺术形象;王羲之书法的风流倜傥、英俊潇洒、随心所欲不逾矩翩翩少年跃然纸上。

顔体书法纠纠的武士、弘一书法无欲无求青灯古佛伴终身的老僧形象同样深入人心。

不同的情感赋予不同的线条、结构表现不同的形象,才能表达出书家自己心中的所思所想。

意蕴相类的线条、结构、章法落实到风格相同的载体上产生意境,由景生情,是谓情景交融。

阴阳既生,形势出矣书法艺术并不是简单的仅仅赋予结构一定意蕴内涵就称之为艺术,还必须包括笔法、结构、章法,甚至笔、墨、纸都要参与其中,共同形态成了书法艺术这一世界上中国独有的艺术门类。

笔法是书法艺术的关键,因为用笔生线条,笔法生结构,没有笔法的书法不成其为艺术。

但是,不同的毛笔可以创造出风格迥异的线条,可以表现阳光灿烂、风和日丽;也可以表现风霜雨雪严相逼的秋风萧瑟。

这与中国画中的用笔是一样的,不同的用笔同样可描绘皮肤细腻的美丽少女,同时也可以描绘气宇轩昂的皮糟肉厚的武士,当然也可以表现皮肤粗糙的农村老汉。

山东艺术学院教师张韬在《书法创作中线条的形与意》一文中将线条的形与意阐述的非常清楚,‘’《十七帖》线质简约,刚柔相济,其对应审美风格为典雅冲和。

孙过庭《书谱》线质含蓄蕴藉,柔中露刚,其对应的审美风格为俊拔刚健,具外柔内刚的内在美倾向。

张旭《古诗四帖》线质柔韧,绵里裹针,其对应风格为洒脱旷达,动若脱兔。

怀素《自叙帖》线质圆润流畅,其对应的审美风格为翰逸神飞,是以覆起万发而举止自若‘’。

‘’老辣与生、涩、拙、枯线质有关联,醇和与丰润、饱满线质有关联,典雅与秀、静、清线质有关联,雄浑与厚、重线质有关联,高古与旷达、简约、静穆线质有关联,等等。

‘’笔法可以师法自然界中万物,结构、章法,同样要师法自然,各种艺术门类艺术家要提升艺术水平都必须以自然为师,向大自然学习。

卫铄卫夫人书笔阵图以启迪后学,基本笔画描写都是自然界中的景物,横如千里阵云,隐隐然其实有形;竖,万岁枯藤。

等等。

线条是我们创作书法艺术的关键第一歩。

关键的第二步是书写汉字的结构,字体结构必须符合要创作书法作品的意境即书写内容的语言环境、描写情境,汉字结体背离书写内容的书法作品绝不会是成功艺术品。

《兰亭序》、《祭侄稿》、《寒食诗》它们的字体结构与文章内容和作者要渲泻的情感是惊人的一致(这方面的分析文章已经很多,不再赘述)。

线条、结体是书法艺术的基础,是书法艺术大厦的砖瓦梁柱,将它们组合起来,谋篇布局形成作品——一个有机的整体才是关键中的关键。

章法是历代书法艺术家最重视的部分,是写字飞升成龙为艺术品的龙门。

章法在书法中可以分成大章法和小章法,大章法是一幅作品的谋篇布局,是外在的表现形式,通常大章法是作品的外在幅式,如条幅、中堂、扇面等等。

我们主要是指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的连署关系。

小章法是我们经常说的字体结构。

结构是产生意象的必要条件,章法布局是意境外在显现的关键。

章法有多种多样的形式,但是,无论形式如何变化,其中的谋篇布局的基本原则是亘古不变的。

东汉书法家蔡邕在《九势》中曰:‘’夫书肇于自然,自然既立,阴阳生焉;阴阳既生,形势出矣。

藏头护尾,力在字中,下笔用力,肌肤之丽。

故曰:势来不可止,势去不可遏,惟笔软则奇怪生焉。

‘’何谓阴阳?阴阳就是虚实(黑白)、方圆、宽窄、迟速、连断、长短,它们就是书法谋篇布局的重要方法。

而虚实即计白当黑是最重要的方法。

虚实对比在章法中可以分成两个部分,一是汉字结体内的虚实;二是整幅书法作品的虚实对比。

清代朱和羹在《临池心解》中对虚实结合进行了精彩地描述:‘’作行草最贵虚实并见。

笔不虚,则欠圆脱;笔不实,则欠沉着。

专用虚笔,似近油滑,仅用实笔,又形滞笨。

虚实并见,即虚实相生。

书家秘法:妙在能合,神在能离。

离合之间,神妙出焉。

此虚实兼到之谓也。

‘’书法艺术的虚实结合是书家的不传之密,是进入书法艺术殿堂的不二法门。

但是,书家秘法的虚实如何才能‘’妙在能合‘’?其中的关键是道法自然,更是妙在能与自然、与生活相契合。

相关主题